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61|回复: 151

[历史] 为什么明初士大夫思念异族的蒙元而不爱汉人的大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6-26 15:20
  • 签到天数: 1167 天

    [LV.10]大乘

    发表于 2016-4-4 2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2年4月,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不久的钱穆,应朱家骅之邀赴台北演讲,结果途中演讲厅楼顶坍塌,他被巨石砸中脑部,几乎当场死亡。抢救过来后,钱穆在台中住院,养病间隙,开始读元明之际士大夫文集,结果却惊讶地发现:“明初诸人,皆不忘元廷,无意出仕。”不要说郑玉、叶子奇、杨维帧这些边缘知识分子了,即使是宋濂、刘基等位高权重的明朝开国功臣,在私下里也经常流露出轻蔑明朝,崇重亡元的意思,“一时群士心情,实有为后代人所难于想象者。”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民族主义者钱穆而言,反对胡元和反对苏俄一样,对于汉人来说本该是天经地义的。虽然明太祖朱元璋生性残暴,不吝酷刑,但他毕竟赶走了蒙古人,从此“乾坤洗涤,天地清明”,这些汉人士大夫为何不识“尊王攘夷”之大义,反而以蒙元为“本朝”呢?百思不得其解之下,钱宾四试图强为之解,说这是因为当时的汉人士大夫已经居于异族统治下几十年,难免被北方的腥膻所沾染,“心志不免自狭,意气不免日缩,乃以为斯文所在,即道统所在。”

    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者,最后皆不免被汉化——这种观点,几乎被所有民国学者所认同,其影响延续至今。只是偶尔有吕思勉等人发出微弱的声音,指出南北朝之后,北方民族的自觉性明显加强,拒绝被彻底汉化,主张保持民族本位。与中国学者大唱反调、消解“大一统”论的,是日本的东洋史学者,尤其东京帝国大学一系,包括和田清、原田淑人、羽田亨等人。他们强调的是游牧文明压倒农耕文明的一面,即中国历史中被长期贬抑、忽略的“内亚性”。与最近围绕“新清史”的争议一样,当年中日两国学者的论战,动机也颇为复杂,掺杂了学术分歧与政治影射。抗日战争时期,傅斯年和矢野仁一激辩“满洲和蒙古是不是中国”,可谓这场论战的巅峰。

    1952年出身的衫山正明,虽然是京都大学的著名蒙元史学者,却似乎更多地继承了东京学派的衣钵。新书《蒙古帝国的兴亡》上下两册,就是这样一部大东亚视角的蒙元史。作者认为,以1303-1304年海都之死为界,“蒙古东西一片和谐。欧亚大陆以再次得以统一的蒙古为中心,呈现出舒适祥和之态度。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辽阔和平之地,在这里铺展开来。”这种论述,明显与民国学者所描述的野蛮、落后、腐败的“胡元”大相径庭。但如果按照衫山的观点,那元明之际士人对元朝的怀念就是和情合理的,绝非如钱穆所说“不可思议之尤”,大汉族视角和大东亚视角,到底哪种更符合事实呢?

    首先,让我们分析下衫山正明的论述。在收入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的《疾驰的草原征服者》里,衫山曾指出,自从蒙古以多部族统一的“兀鲁思”形态出现之时起,“它就已经基本上是现成的国家了,而且是组织极善的军事权力体。”换句话说,与早期的匈奴、突厥、回鹘,以及后期的辽、金、西夏等北方游牧民族相比,蒙古帝国的成功不单是靠武力,还是“兀鲁思”(ulus)这一制度创新。

    “兀鲁思”制度有点像联邦国家体系,只不过它适应的是北方民族那种居无定所、随聚随散的游牧生活方式。与中华帝国圈层形的差序朝贡体系不同,“兀鲁思”没有固定的疆域和官署,人畜和物资如水银一般跟随战争流动。除了要效忠一个共主,听从其军事指挥以外,各个“兀鲁思”地位平等,互不统属,宗教信仰与内政也一般不受干涉。允许其他部族以半自治状态存在,乃是蒙古人的共识,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外蒙古宣布独立时,还将“中华民国”称为“中华人民兀鲁思”(DumdaduAradULus),犹见传统的烙印。

    “蒙古”一词最早的意思其实是“淳朴、孱弱”,在其崛起之前,周边有金、西夏、高昌、葛逻禄等强敌环伺,“这些邻人既拥有知识和经验,又掌握着丰富的信息并建立了良好的组织。其策略、骗术以及操纵人的手段是蒙古牧民所望尘莫及的。”蒙古人自知生存下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广泛吸纳各族人才。所以后来“大蒙古国”真正的意思,并不是指“由蒙古人组成的国家”,而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由多个兀鲁思组成。”

    相应的,蒙古军队中除了来自塔塔尔、钦查、康里等部的蒙古骑兵之外,也有契丹的游牧军团,做后勤的畏兀儿人,以及从各地搜刮来的,担任筑城及运输任务的“哈撒儿”。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蒙古还有水军。萧启庆在其著名论文《蒙元水军之兴起与蒙宋战争》里就曾指出:“在灭金、西征过程中,随着征战地理条件的变化,蒙古人不断吸收各民族的资源与人力,形成一支以骑兵为核心而兼拥步、工、炮等军种的复合大军,而水军则是适应对宋作战需求而成长的军种。”

    蒙古军队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它对平民的大屠杀。对于这点,衫山正明特意为之做了辩护,指出蒙古联军在西征到中亚一带时,忽然开始了数以百万计的大屠杀,那是因为“在伊斯兰的史书中,数字表记多用一位数或两位数,本身带有估计的性质”,其实这些地区的人口加起来也没那么多,所以数据本身并不可信。而且在尚武的蒙古人的观念里,在记叙战争时尽可能地夸大杀戮数字,是为了彰显军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蒙古人的确进行过破坏和杀戮,但并不是人们之前所说的那样穷凶极恶。”

    衫山所提到的“伊斯兰的史书”,指的是14世纪初,伊尔汗国(位于今天的伊朗)宰相拉施特主持编纂的《史集》。但细读此书,就会发现蒙古人“对平民的大屠杀”并非发生在其剑指西亚之后,而是在早期蒙古史中便已非常频繁。比如突厥部落曾击败蒙古人的祖先,“对他们进行了大屠杀,使他们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躲进人迹罕至的深山,才侥幸延续血脉。而成吉思汗在打败塔塔儿之后,也下令“在扎撒规定的限度内,一个活的也不留,妇女和幼儿也要杀掉,孕妇剖腹,为的是将他们消灭干净。”

    每逢大战之后,必进行斩草除根式的血洗,这是游牧民族间为争夺生存空间的常见举动,并非蒙古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游牧部落间,生产方式其实基本类似,相互间没有互补功能,若不能纳入“兀鲁思”,则存之无益。反而是南方农耕区,有牧区生产不了的茶叶、丝绸、金银器等物品,需要开榷场以互通有无。所以蒙古在伊斯兰地区的大屠杀,只是延续了游牧传统,他们后来意识到多留被征服地区的活口以征收赋役,好处似乎更多,于是减少屠城,这其实才是真正的“突变”。

    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这种转变最终完成于元世祖手中。1260年,蒙古大军在巴勒斯坦地区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交手,结果以后者的压倒性的胜利告终。蒙古军队不败的神话被打破,引发连锁效应,显示其对外扩张已经到达了其极限。也是那一年,代表西部蒙古势力的阿里不哥,和代表东部蒙古的忽必烈之间爆发汗位之争,总共持续了四年。在决定国家“往东”还是“向西”的路线和权力双重斗争中,忽必烈最终获胜,全赖背后富庶的汉人补给基地。衫山考证后认为,1260-1264年间,其实蒙古帝国上下都视阿里不哥为大汗,只是元朝建国后,相关材料被系统性地删篡了而已。

    在忽必烈在夺得蒙古大权时,其实已经是50岁的“老人”了,衫山提醒我们:“这之中所包含的意义十分重要”。在位的35年里,忽必烈以其成熟的领导能力和判断能力治理这个国家,“用令人难以想象的扎实与罕见的计划性,和他的智囊们一起一步步实现了构想规划的国家蓝图。”在忽必烈把权力中枢从蒙古高原偏向东方后,元帝国的形态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

    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汉化”两字能够解释的,因为元朝还有成为海洋大国的抱负,这是之前的汉人王朝所没有的。借助通惠河和白河,船只从元大都的内港出发,可以直达东海、黄海乃至印度洋;忽必烈派兵二度远征日本,虽然最终以惨败告终,但征高丽的海战却获得了胜利;除此之外,元朝还鼓励与东南亚地区的通商贸易。与这些积极的海洋政策相比,南宋“在海洋上所摆出的是被动的姿态,南宋的海洋活动始终是依存于民间行动的”,更不要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生生把本国商人逼成“倭寇”的明朝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衫山才把明朝称为元朝“极不合格的继承者”,“忽必烈时期之后的很多遗产,都毁在了大明帝国手里”。最显著的就是疆域的大幅萎缩,明朝其实从没有彻底推翻元朝,只是将其赶回北方而已,结果就是后来蒙古残余势力一直威胁着明朝,亚洲东部陷入“南北朝对立”的分裂状态中。而在海洋层面,除了永乐朝短暂的航海高潮外,明朝的海禁政策直接导致东西力量逆转,为19世纪西方侵略东亚埋下了伏笔。

    由于“兀鲁思”制度的影响,元朝在中国南方实行某种程度的“无为而治”,就连钱穆也不得不承认,像倪云林这样的汉人士大夫,在元末生活还是颇为自由的。但明初却是一个通过国家强制力对社会进行重组的时代,包括基层“里甲制”的建立,民籍军籍匠籍的划分,对于文化人的噤声和杀戮,都导致明初与元末相较,很多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万马齐喑,“整个社会回到了接近以物易物的自然经济状态。”仿佛是为了反驳钱穆,衫山正明认为大明帝国,至少在其初期,才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黑暗帝国”,难怪士人会怀念元朝,把元末比作人间地狱的人,“只能说受到‘中华思想’的荼毒太深了。”

    普通读者对于“中华思想”(ちゅうかしそう)一词,可能没有敏感性,这个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流行起来的词汇,按王柯的梳理,指涉的是“汉民族炫耀自己的文化和国土,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思想。”对中国的这种自大观念做最系统剖析的,是京都大学教授那波利贞1936年出版的《中华思想》。“中华思想”说认为,北魏、辽、金、元、清五个王朝统治的年代,加起来相当于中国历史的三分之一,所以“中华”从来断裂的而不是连续的。既然如此,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接受日本的统治呢?

    所以钱穆、傅斯年的观点,其偏颇当然不容否认;但衫山正明这本读上去给人不少新启发的《蒙古帝国的兴亡》,也不自觉地继承了日本二战前的某些危险观念。衫山此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国家权力的作用,其实到了明中后期,很多社会力量的发展,早已溢出了国家划定框架之外,中西势力的消长,也并非单个因素能够解释,更何况有满清入关的干扰?元明之际的断裂与延续,是史学界至今聚讼的问题,衫山的观点,最终还是一家之言。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6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4
    laser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5 19: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发表于 2016-4-9 17: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6-4-9 13:51
    我觉得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在中国也没真正确立。起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到现在还是家国天下的观念。 ...

    这个例子不能跟国家民族划等号。比如说美国历史上很长时间的光荣孤立政策,山姆们就是觉得老欧洲打来打去有什么好的,不如自己关起门来过好日子,难道能说这个阶段的美国没有国家民族概念吗?显然不成立。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京郊的农民集体旁观看“热闹”,甚至出租梯子帮联军爬墙,这才是没有国家民族观念的例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14: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6-4-9 14:32 编辑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6-4-9 11:27
    老兵说的这些,只在理论上成立。甚至我可以说是事后诸葛亮。事后来看,日本十九世纪末占领的朝鲜和30年代 ...


    日本在七七事变之前的军事行动都还是很漂亮的,有进有退,有张有驰,法度森严。但兵驻北平,发动七七事变时,日本对整个战略形势没有进行有效地判断,没有《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宏观分析,也没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作法仍然是延续之前的蚕食战略,用小动作占便宜。

    其实,兵驻北平之时,中日的格局开始发现根本性转折:日本的力量开始对中国的核心区域有直接而迫在眉睫的威胁,各方诸侯的危机感进一步加剧,形成抱团取暖的基本气候,蚕食战略将不再有效。日本需要以鲸吞的手段进行中日的战略大决战,以歼灭抗日的重兵集团和有生力量,破坏中国的有组织有体系的抗日力量。
    所以,七七事变之时,日本需要全国总动员,驻中国军队起码300万,以北平为据点,实施分割歼灭作战。而不是从像历史上那样,在北平弄一下,又跑上海弄一下,最后将歼灭战弄成了击溃战,使老蒋安全地撤退到重庆,依托复杂地形重新组织起了抵抗力量。

    要将中日之战弄成大决战,歼灭战,日本自己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一,有一个统一而高效地统帅部。这一点,日本其实一直不具备。
    二,统帅部正确地认识到中日当前的战略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就像毛主席准确预测到1948年是战略决战年一样,并为此调整部署。
    三,正确分析中国各抵抗力量,有主有次,便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当时中国最核心的抵抗力量应该是位于江浙的蒋中央军,其他军阀都没有号令全国的实力与声望,但蒋正好处于日军优势火力的正面。
    所以,我觉得日本当时最正确的做法是:以北平为据点,大军先搞定中西部各小军阀,然后日本陆军与海军再聚歼蒋之中央军于江浙。

    不过,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局势,苏美列强对抗日力量的资助也会是日本头疼的一件事情。即使日本真的拿下中国,是否有能力治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几十倍于日本的大陆地区,也未见得。搞不好,TG那样的敌后游击战,再加上苏美列强的的外部干预与资助,也够日本喝一壶。日本要消化好占领区,有没有必须的治理人才和行政干才,有没有坚定的政治决心和顽强的政治意志,也是未知数。

    毕竟,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一直摇摆不定,并没有”灭亡中国,占领中国“的战略目标,能否真正地将自己当成大陆地区的主人而经营,需要政治决心和魄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13: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狼星 发表于 2016-4-8 16:31
    我也记得那段,其实原因很简单,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正是通过抗日才在中国形成的,所以后来毛主席要开玩笑 ...

    我觉得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在中国也没真正确立。起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到现在还是家国天下的观念。
    我母亲看新闻说台湾要闹独立,直接一句话:那就给他呗,又不影响我们。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11: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8 12:33
    应该说是日本人太不走运了,好好的一盘棋,本来已经全面占优了,结果被自己的小愤青给搞坏了,弄得彻底崩 ...

    老兵说的这些,只在理论上成立。甚至我可以说是事后诸葛亮。事后来看,日本十九世纪末占领的朝鲜和30年代初占领的东三省,是让日本陆军里面的少壮军人给搞坏了,可问题是日本从一弹丸效果一路扩张,依靠的就是军事冒险。军事冒险,自然就少不了那些一心为天皇大业建立功勋的少壮军人,但更不能缺少的是对军事政治格局的判断。日本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连续出了一堆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猛人,这些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是它军事冒险不断成功的内在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外部环境(清俄的庞大虚弱)是次要因素。但是一个国家顶级人才的出现频率是均衡的,十九世纪下半叶人材尽出了,到了二十世纪还指望不断地往外冒,这个就不太现实了。所以日本进入二十世纪后的军事冒险,自以为是和赌博的成份越来越多,冷静判断,评估自己能够承担多大风险的思维则越来越少。侵占东三省其实也是少壮军人的军事冒险,那次它成功了;接下来和中国在上海那里大打出手,那也是少壮军人的势力压过了日本内部主和的意见,这下把日本拖入长期消耗战了。再接下来,又搞珍珠港,主动攻击美国,这个也是少壮军人的手笔,这个就完全是丧心病狂了。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式的军事冒险:每一次都是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败的风险,而且概率都不小。

    所以我觉得,只要日本没有出现老毛那种奇才,它的军事实践就始终会受到那些心脏强过大脑的少壮陆军们的左右,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却是历史必然,因为日本在军事上只是个一流强国,德苏美这种超一流,它谁也干不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11: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6-4-8 22:12
    是的,好像也只有在东北,日语可以作为高考的第二外语,俺们村那边(县城郊区)都有一所日语中专。就是改 ...

    我一个大学同学,吉林省吉林市的,他的外语就是日语。到了大学,只好从头开始学英文,现在在加拿大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11: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6-4-8 22:10
    那在扯一步,日本人对华作战胜利了,会不会进一步想着统一中国啊?那样的话,东亚其实就一个国家了{:198: ...

    嗯,大东亚共荣圈成立了,东亚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发表于 2016-4-9 1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1:33
    应该说是日本人太不走运了,好好的一盘棋,本来已经全面占优了,结果被自己的小愤青给搞坏了,弄得彻底崩 ...

    是的,好像也只有在东北,日语可以作为高考的第二外语,俺们村那边(县城郊区)都有一所日语中专。就是改革开放后日本人回来开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发表于 2016-4-9 1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1:24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中国就跟日本一样先进了。没有了内外交困,怎么可能再把他们赶出去呢。

    所以啊,政治 ...

    那在扯一步,日本人对华作战胜利了,会不会进一步想着统一中国啊?那样的话,东亚其实就一个国家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发表于 2016-4-9 1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tanis 发表于 2016-4-9 00:46
    是实话,如果有直接仇恨。比如有直系亲属在文革的时候被折磨死了。这么黑tg我也能理解。毕竟有些东西需要 ...

    也有的是为了上位,投某些受迫害之人的所好,但这些人往往从逻辑上讲其实是tg的受惠者,只能理解成贪欲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10: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庐敕 发表于 2016-4-9 07:28
    这是因为长期战争的负担太重,鬼子玩以战养战。

    确实小国资源少,禁不起长期战争。日清和日俄战争都已经 ...

    只站东三省足够养肥他们了,好像没多少年,满洲国的产值已经超过日本本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3:09
    不是的,一战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借此成为世界大国了,这才有了威尔逊总统的那些动作。只不过那时候的美国还 ...

    印象中,美国好像是1890年左右,就已经是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了吧。
    之间日德都有腾挪的机会,如果不是世界大战,美国介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还不知道几十年以后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时候的事。而苏联,一战那时候肯定没有政府欧洲的脑洞与力量。
    如果他们的政治智慧足够的话,比如俾斯麦还在,伊藤博文还在的话,历史可能就换边站了。
    日本那时候对抗欧洲等世界级强国是不够级别,对付中国其实绰绰有余,工业国对农业国,组织能力与生产能力是数量级的差别。
    所以不由得感叹,历史其实给过他们机会,而中国与欧洲,曾经站在那么危险的边缘过。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07: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1:13
    肯定的,日本人的军纪远比国军强,行政上也要廉洁得多,后来对百姓不好是因为要从中国搜刮物资支援日本本 ...

    这是因为长期战争的负担太重,鬼子玩以战养战。

    确实小国资源少,禁不起长期战争。日清和日俄战争都已经打的快破产了,全面侵华是个超大的泥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0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6-4-8 13:43
    对啊。不过早晚也要看什么时候,美国离得远,那时候也觉得跟自个儿没什么关系,发财正嗨,如果德国不碰英 ...

    不是的,一战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借此成为世界大国了,这才有了威尔逊总统的那些动作。只不过那时候的美国还是太幼稚了,结果被英国挡回去了。但是以欧陆为世界中心的时代,一个大国不能影响欧陆是个很奇怪的事情,这点美国人不可能喜欢。

    这里没日本人的事情,日本人除了海军以外,在那个时代还远远称不上是个大国。

    二战之初的美国,不会希望欧陆出现德国这样的强权,因此无论德国是否进攻英国,美国都会介入的。除非德国只是欧陆的地区强国,能够对美国利益有利,例如反共,这里指的是对抗苏联。因此,德国的唯一机会,就是只进攻波兰、捷克这些国家,造成只对抗苏联的局势,然后止步求自身的经济发展。至于苏联计划中的对德作战,只要德军自己不大规模裁军和国际局势对德国有利,就是没影的事情。因此德国要做的就是自我稳定下来,但是这与纳粹党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相矛盾,这个才是要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0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1:56
    日本与德国不太一样。德国处在欧陆霸权的中心,英美不会答应,早晚会接着打的。但是日本所在的远东并非欧 ...

    对啊。不过早晚也要看什么时候,美国离得远,那时候也觉得跟自个儿没什么关系,发财正嗨,如果德国不碰英国,美国人很难出兵吧?
    英国为了欧洲大陆而跨海进攻大陆,这事也难的很,要不然怎么会有绥靖政策那一段儿呢。
    所以德国人还是很有机会缓一缓的,说不定就把地盘固定下来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5 19: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发表于 2016-4-9 0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tanis 发表于 2016-4-9 00:52
    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在中国是否适用另说。 不过正如东哥说的。抗战把人民团结起来了~~

    东哥这类话多是对 ...

    第一小白无知,第二果粉无脑,第三才轮得到文宣无力。但是现在他们能骗到的人越来越少了,至于某些人由于屁股问题,是主动要去相信这种说法以求得心灵安慰,何必去白费力气解释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0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6-4-8 12:37
    是,历史有时候很吊诡。
    如果日本当年止于东北,很可能现在东北和朝鲜就是日本的了,那才是中华民族的噩 ...

    日本与德国不太一样。德国处在欧陆霸权的中心,英美不会答应,早晚会接着打的。但是日本所在的远东并非欧陆关注的中心,因此只要能够控制住自己,完全可以安心消化已经到手的朝鲜与中国东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0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1:33
    应该说是日本人太不走运了,好好的一盘棋,本来已经全面占优了,结果被自己的小愤青给搞坏了,弄得彻底崩 ...

    是,历史有时候很吊诡。
    如果日本当年止于东北,很可能现在东北和朝鲜就是日本的了,那才是中华民族的噩梦。
    就像当年德国如果不进攻英国和苏联,欧洲可能也至少一半儿是他们的。几十年以后,太可怕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6-4-9 01: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6-4-8 12:28
    这个我倒是理解台湾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外来政权,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喜欢谁。国民党后来表现太差了。
    ...

    应该说是日本人太不走运了,好好的一盘棋,本来已经全面占优了,结果被自己的小愤青给搞坏了,弄得彻底崩盘。

    要是没这个的话,现在起码中国的东北地区,将不会有多少人讲中文了。当年满洲国的教育,就是努力日化的趋势。后来改革开放,东北去日本的最多,为啥,因为那里能讲日语的多啊,那就是当年满洲国的教育成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9 0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9 01:24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中国就跟日本一样先进了。没有了内外交困,怎么可能再把他们赶出去呢。

    所以啊,政治 ...

    这个我倒是理解台湾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外来政权,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喜欢谁。国民党后来表现太差了。
    日本如果不是后来对美战场上的失败,对东三省的统治,对关内的蚕食,很难说结果是什么。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工业国,面对一个乱七八糟的农业国,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我觉得中国没有亡国,运气的成分占很大比重。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15 16:57 , Processed in 0.04095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