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 O2 {/ d$ f9 @! z
我觉得是这样,老兵对中国历史无疑非常熟悉,而且对中国历史的生态环境有独到的见解。中国的哲学,是彻底的实用主义,也就是老兵一直强调的,"好处",而且这个"好处"基本上是对个人和自己所处小集团的。假如出现这么一个“对国家民族有利”,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个人或群体(比如北洋军阀之间的通电或者华盛顿),那么首先否定这个“对国家民族有利”,再在细处挖掘他们与“好处”之间的利益连接,从而否认这个“对国家民族有利”。1 b6 A% U0 N) N7 p! _5 ~! W5 x) h" o% n
- Q, V0 E8 n/ I5 Y不要说华盛顿今天不可能活过来和你讨论,假如让我们回到1780,1790年代的美国,即便你亲耳听到华盛顿的演说,看到他如何拒绝君主制,如何主动放弃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的职位(假如他是个袁世凯之类的人的话),你也可以说,他不过是因为装B而已,只不过是求之不得而不得已退却而已。这种看法本质上是实用主义对理想主义的彻底否定,绝不承认世界上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任何“高尚”的元素。这是人的世界观的问题,是无解的。
" Y9 [! ~! N; l, ^, ?; c- Z$ w- c" r5 n. G+ c5 j: i+ R
我觉得,华盛顿不是个对权力热衷的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这个是确实的。你只要看看他在独立战争结束后的主动放弃总司令职位,看看他在制宪会议上的作为,四个月时间里只有最后一天发言,看看他在两任届满后的作为,是很容易得出的结论,这些事实并不多深的思考。假如他是袁世凯那样的人,他的做法会完全相反。一个有个人野心的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会上,而不是像华盛顿那样动不动就回家了。
3 s. X% C5 G( W8 v1 `
1 ], q1 W Z) ?0 C, E) I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掌军8年,后来在谢思起义中拒绝率军平叛。假如他的性格类似克伦威尔或者拿破仑,这是他夺取国家主导权,进而建立个人权力的极好机会。比如小平同志通过自卫反击战,自然就剥夺了英明领袖对军队的主导权(加之英明领袖后面的主动辞职,这也说明英明领袖对权力并不太热衷)。如果一个人,在可以选择“集权”和“放弃”的时候,总是选择“放弃”,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才可以说服实用主义者了。
* v% ?. Q4 f7 Y3 Y
7 d" G$ Y/ ~& Y4 ^华盛顿的政治态度,还是希望有个相对集权的共和制的中央政府。在独立战争胜利到宪法批准这五六年时间里,暴露了社会很多矛盾,发生了谢思起义,国父们对“美国向何处去”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其中,建立君主制也被很多人认可。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朝君主制这个方向跨出一步,并且多次表示了自己的反对和厌恶的态度。所以,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比较集权的中央政府(相对于他那个时代的集权),也并不是为了他个人的集权。
6 [1 V' G0 D9 F6 b, a8 r. k# W; E
在华盛顿死前一个月,拿破仑等人发动雾月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执政。和华盛顿截然相反,拿破仑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
( _0 K' w* e3 O6 V J- D! ^ I+ G' m
所以,我觉得,综合而言,华盛顿的各种“退让”(从而反映出他的“高尚”),除了当时的现实条件,他个人淡泊名利,没有个人野心,推崇共和,反对封建专制,这个是他本身就具有的品质,和他个人有没有好处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希望建立一个相对集权的中央政府,和他个人的好处也没有什么关系。/ ?" d* x( d9 x! J0 x, z/ I
4 L. J* a# y5 @
另外一点,讨论历史人物,不能离开当时的环境。我指的是奴隶制,在当时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指责他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如果当时废奴成了一个历史潮流,他拼命反对,那么你可以指责他。离开历史环境,用现在的标准套用过去,这样,对历史人物是不公平的。这种思维的后果就是,除了骂,还是骂,就看谁骂的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