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山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网上谈诗】阿夏:《扪虱谈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2:19:26 | 只看该作者


    5-11,对仗的游戏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诗词中很常见。用得好,不露痕 迹是高手,如果露了痕迹,就近乎文字游戏。朝游戏走近一 步,诗意照例衰减一半。
            

    两句对应位置的字词词性相同,平仄相异,就叫对仗,也叫对偶。青龙对白虎,土炮对洋枪,三节棍可以对九连环。平仄和词性是汉字的固有特点,要为任何词儿配对可谓易如反掌。
            

    因为容易,有人就钻牛角尖,就有了“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那样的拆字对。这种拆字对拿到游园晚会作有奖游戏可以。用到诗词里来,就是狗屁。老先生教属对,交这样的功课是要打手心的。因为“火”和“木”同为仄声,“柴”和“烟”同为平声,都错了。内容也无味。
            

    对仗最忌呆板,为对而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如正面免冠标准像,用作报名或挂追悼会可以,诗中不喜。更有甚者,为了对仗,不惜削足就履,肢体移植,搞得别手别脚,不伦不类。以刀斧绳索斩削捆绑求对仗,诗句都成了伤兵。何苦呢,这是写诗啊。
            

    宁可不对仗,不要死对仗,不要伤兵相的对仗。
            

    韩愈因为反对迎佛骨,得罪了皇帝,被贬到蛮荒之地潮阳去。走到半途,得诗道: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秦岭,在远方,雪拥蓝关,在脚下。家何在,是往回看,马不前,是忧将来。情景交相映照,极其妥贴自然。文字的对仗似乎只是凑巧得之。这就叫不露痕迹。高手的高明不在外科医生的手术,而在选裁的眼光与胸襟。死劲不如巧劲。
            

    天下最好的对联都在诗里。各地名楼的楹联实在说都不高明,都有不同程度的游戏性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只有诗里才有这样的佳句。黄鹤楼不知现在挂的什么,不会有比李白“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更好的了,虽然这两句对仗不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2:23:51 | 只看该作者

    5-12,双声和叠韵

    声、韵是汉字的特点。组成词儿的两个字,如果声母相同,叫双声。韵母相同,叫叠韵。比如鸳鸯,澎湃,就是双声。窈窕,苍茫算叠韵。李白的“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总是觉得有嚼不尽的韵味。后来发现:“黄鹤”双声,“长江”叠韵。有关吗? 说不清楚,也许有一点儿。
            

    双声和叠韵用在诗词中,确实能增添文字的韵味。稍想一想,就能找到好多例子。比如:
            

            毛泽东:洞庭波涌连天(叠韵)雪,长岛人歌动地(双声) 诗。大雨落幽燕(双声),白浪滔天(双声)。 往事越千年(叠韵),魏武(双声)挥鞭。
     
            李淑一: 征人(叠韵)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双声)。

            辛弃疾: 西北望长(叠韵)安,可怜无数山(“无数”叠韵,“数山”双声)。

            杜牧:夜泊秦淮近酒家(三连声)。

            杜甫:风尘荏苒(双声)音书绝,关塞萧条(叠韵)行路难。



    读来是不是另有一番韵味?从修辞效果说,双声较多激越,叠韵易显悠扬。举个典型的例子:

            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慷慨,双声,见气概的激愤悲壮。从容,叠韵,见态度的淡定悠闲。

    双声和叠韵是汉字的天作之合,用在诗里,也是妙趣天成。大概没有人做诗之前就计划好要用双声或叠韵的。无意得之,才算巧妙(叠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2:27:42 | 只看该作者

    5-13,合掌

    合掌为律诗一病。对仗的两句文意相同或相近,两句诗说了差不多的意思,是为合掌。为文遣词造句从来讲究一石三鸟,合掌是二石一鸟,故为诗家所忌。旧小说中夹杂的诗词歌赋,多为陈词烂调,主要毛病之一就是合掌之处太多。比如: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跃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
    凶如太岁撞幢幡,恶似丧门掀宝盖。

    这些都是合掌。合掌也不是了不得的大毛病,有时有重复,即加深印象的修辞效果。好诗也有合掌的,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前人说它“非不工矣,终不免此病。”

    用合掌二字来说合掌的毛病其实不很确切,容易产生误会,以为句法雷同为合掌。律诗中间两联形式上本来就该像左右手那样对称,何病之有?古人作诗,有许多忌讳,如蜂腰鹤膝,大韵小韵,失粘失对,孤平等等,全都是在形式上吹毛求 疵,只有合掌说的是诗的内容,不是表现形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4:53:08 | 只看该作者


    5-14,关于缩小“孤平”打击面的宣讲材料



    常见人写了诗贴出来, 正请人指教, 忽地边上有人说:某句犯了孤平。 也常见人贴了首诗, 自己先说明: 某句犯了孤平 , 呵呵, 功夫还不到家。与这两种常见现象同时存在的,常常 还有第三种现象, 那就是所说犯了孤平的地方其实并没有, 或者说并谈不上是孤平。

    关于什么是孤平, 一种说法是: 在韵句中, 除了韵脚只剩一个平声的就是孤平。曾经看到诗词写作较有经验的人据此理论,把“仄仄仄平平”, 比如老杜的“月涌大江流”那样的句子都当孤平抓了。另一种说法是: 两仄夹一平就是孤平。 可不, 一个孤单的平声字象三明治那样,被俩仄声字挟持了, 还不“孤平“吗? 根据三明治理论, 甚至可以在一句诗里抓出两个孤平 (如 “夕阳度西岭”),有了两个孤平, 还“孤”什么平啊?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点道理, 但是,它们都忽略了一条基本条件, 即:孤平只发生在单平脚的句式中。

    诗句的末尾被称为脚。平声结尾的句子为平脚, 仄声结尾的句子为仄脚, 单个平声字结尾的句子就是单平脚。 比如“黄河入海流”, 就是单平脚。 除了单平脚, 当然还有双平脚, 三平脚。 “更上一层楼”, 是双平脚, “打起黄莺儿”就是三平脚。 孤平只发生在单平脚的句子里, 而且, 这一句照“二四六分清”的原则是合律的,否则就没有资格论孤平。且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这样一首诗中, 如果要犯孤平, 只有第二和第六句够资格, 因为是单平脚。其余六句, 可以另外犯一千种毛病, 但是和孤平沾不上边。 而第二和第六句要犯孤平, 也只有在一个字上出错, 别处当然也可能出错, 但是不叫孤平。 这个犯孤平的节骨眼儿就是“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的“千”字, 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桥”字。这俩字非平不可,仄了就犯孤平。可不,如果这俩字用了仄声, 句中除了韵脚只剩一平声字了; 而后面的平声字“山”, “横”也确实被“两仄夹一平”做了三明治。 但是, 必须是在这种单平脚的句子里, 孤平的“罪名”才成立。在其他句子里, 同样发生句中除了韵脚只剩一平声字,或“两仄夹一平”, 如果全句照“二四六分清”的原则是合律的,那就不算什么特别的毛病。

    比如:
    双平脚的句子:每依北斗望京华,指挥若定失萧曹,一弦一柱思华年, 碧城十二曲栏干。。。

    仄脚的句子:劝君更进一杯酒, 羌笛何须怨杨柳,扇裁月魄羞难掩,何时一樽酒,何时石门路,移舟泊烟渚,梦为远别啼难唤,孤帆远影碧空尽,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两仄夹一平,比比皆是, 无伤大雅。再如:不见李生久, 十室几人在,海草国门碧,把酒论当世。。。

    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读来朗朗上口,何病之有?

    更不必说“正是江南好风景”,“遥怜小儿女”,“开轩面场圃 ”,“情人怨遥夜”那样的变格了,另外有学问, 与孤平无关。

    所以,只有在单平脚句中, 二四六分清了还会犯毛病, 那就是孤平。(好像有点儿“唯成份论”啊, 谁叫你单平脚:)) 说到底,用一句话可以把孤平说清楚, 那就是:

    近体诗单平脚句中倒数第五字用仄声者犯孤平。

    当然, 是在诗句本身二四六分清同时没有救过的前提下。此外情况应一律平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4:56:37 | 只看该作者

    5-15,古体诗律说

    一般都说古体诗没有律, 初学者出律了就爱到古体的树荫下乘凉, 说我这是古体。这样说你也奈何他不得。在近体诗出现之前,只有古体诗,那时候确实蔚然古风,没有律。说起来象句废话: 在律诗出现之前没有诗律。这样说七言除外。因为汉武帝刘彻搞的那个柏梁诗是七言的始祖, 句句用平韵, 不能说它无律。后来七言古体入律渐多, 也唯有这个柏梁体最见古时风韵。

    古体诗入律是在近体诗出现之后。 面对近体诗风起云涌,古体诗往何处去 ? 一条路是恪守古风,妾心古井水, 不为近体花哨的音韵所动。故意和你唱反调,以示划清界限。比如三平, 三仄的大量运用:

    寥寥空山岑,冷冷风松林。流月垂鳞光,悬泉扬高音。
    希夷周先生,烧香调琴心。神力盈三千,谁能还黄金。


    元稹的这首《周先生》句句都是三平, 当然不会是偶然的。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一般除了三平、三仄外, 也以平仄平, 仄平仄为多, 故意别手别脚。甚至四平五平,四仄五仄。 这种对近体格律的反动,结果,倒形成了古体的特有的一种形态,成了无律之律。

    另外一条路,就是看着近体诗体态妖娆, 不觉芳心荡漾,也沾惹起律绝的花草来。胆大妄为,公然以古体入律,或者说让律句进驻古体。这主要表现在粘、对、和用韵上。 如: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王维)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白居易)


    都是明显的律句。 到了后来的梅村体, 更是律句纷飞, 目不暇给了。 有的古体四句一转, 几乎就是绝句的联翩起舞。但是, 古体毕竟没有象近体那样形成相对固定划一的写法, 即大家共同遵守的格律。 在这里,格律不是在针尖上跳舞,也不是一线通天,而是保留著自由活动的空间。各显神通,在无律中有律, 有律中无律。古体之律,委实是较近体多姿多彩。因此, 又得重复一句老话: 格律这东西不光是给人遵守, 更期待你去创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5:07:20 | 只看该作者

    5-16,浅说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 多为七言, 一般又多叙事。咬文嚼字起来, “歌”和“行”各有定义。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说:“放情长言, 杂而无方者曰歌, 步骤驰骋, 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实用上《长恨歌》 和《琵琶行》, 一歌一行, 形式上并没有区别。

    歌行从乐府诗歌发展而来。乐府是汉代管音乐的官方机构,这个机构收集编录的歌诗就称乐府诗, 是可以唱的。后代按汉乐府歌谱重新填词, 或依旧题写作并不入乐,以至不入乐,也不依旧题, 只是形式上类似汉乐府的, 也称乐府。比如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


    汉魏以后, 以“歌”, “行”为题的诗渐多, 不过是古诗或乐府诗的一种,至六朝后期到初唐渐具规模。孩子大了, 要自立门户,就形成了后来一枝独秀, 清新流畅, 情辞并茂的歌行体。歌行体一般说宁疏不练, 是红绸舞, 不是少林拳。


    好的歌行读来像观赏舞蹈, 有音乐和造型的结合, 看得人心神荡漾。比如元稹的《连昌宫词》, 开头四句:

            连昌宫中满宫竹,
            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簌簌。

    每次默诵, 都觉得如同坐在剧院, 舞台上幕布开启, 眼前宫墙掩映, 花树浓密, 竹荫幽深。这竹和花,都是有精灵的,是历史的见证人。

            宫边老翁为余泣,
            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
            太真同凭栏杆立。


    故事切入非常快。诗中叙事很难, 才气稍逊, 诗句立呈呆相。这里“正在”, “同凭” 充满动态,凸现大家功力。一路读下去, 佳句叠起,时有字字玑珠之感。如:

            春娇满眼睡红绡,
            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
            二十五郎吹管逐。

    读到这样的句子, 真教人忍不住不鼓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丹青引》都是歌行绝品。红楼梦中的姽婳词也是典型的歌行体。

    歌行到了吴伟业手里有了变化和发展。 从《长恨歌》和《琵琶行》那样的“长庆体”,演变形成了所谓“梅村体”。词章华美浓艳, 情韵更深,给人风华绝代之感。标准的梅村体一般平仄韵每四句一换, 好用对仗,节奏感非常鲜明, 读来真有“舞低杨柳楼心月”之感。

    试读《鸳湖曲》:

            鸳鸯湖畔草黏天,
            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
            桃花斜带一溪烟。
    (对仗)
            烟雨迷离不知处,(换仄韵)
            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
            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换平韵)
            水阁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妓
            玉箫声出柘枝台。(对仗)
            轻靴窄袖娇装束,(换仄韵)
            脆管繁弦竟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
            雪面参军舞鸲鹆。(对仗)
            酒尽移船曲榭西,(换平韵)
            满湖灯火醉人归。
            朝来别奏新翻曲,
            更出红妆向柳堤。
            。。。。。。

    梅村体在艺术手法上还有些别的特色, 如喜欢用顶针的修辞手法, 即用上句的结束字词做下句的起始字词。这种手法在《圆圆曲》中用得较多: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痛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愿,
    (顶针)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顶针)
            候门歌舞出如花。
            。。。。。。

    梅村体对后来的影响很大,近人所作《圆明园词》,《颐和园词》都是照梅村体的葫芦画瓢。吴伟业对歌行的形式赋予了更多的美感,但作品总体上仍不敌前人。无他,诗中感慨不深故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3:03:06 | 只看该作者


    5-17,“仄平平仄平”。《菩萨蛮》声韵浅探之一

    先读韦庄的一首词: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
            绿窗人似花。


    这 可以说是《菩萨蛮》的经典作品了。引人注目的是词的上下片结尾一句, 都是“仄平平仄平”。照一般诗词的习惯格式, 人们很容易随便地把它通融成“平平仄仄平”。后人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 在早期温韦作品中, 虽不是全部, 确实占绝大多数,都按“仄平平仄平”。除了上面所引, 韦庄还有: 画船听雨眠, 满楼红袖招, 酒深情亦深,此时心转迷, 忆君君不知。温八叉则有:弄妆梳洗迟,雁飞残月天,玉钗头上风,送君闻马嘶, 绿窗残梦迷,背窗灯半明,燕飞春又残,泪痕沾绣衣,燕归君不归,驿桥春雨时, 此情谁得知等等。

    仄平平仄平, 不必去说它和乐曲有什么奥妙关系, 就文字本身, 读起来就不同凡响, 有一种跌宕, 坎坷,不寻常的美。就这么五个字,自成世界。 每两个字平仄相对:“仄,平”, “平,仄”; 前四字又两个两个当句对:“仄平, 平仄”;开始的“仄平”又和结尾的“仄平”相呼应:“仄平”平“仄平”。拿仄平平仄平和平平仄仄平相比, 觉得平平仄仄平真是又平庸, 又俗气。

    这个“仄平平仄平”的声韵音节之美, 又是和前一句互相关联,相映成趣的。前一句的最佳格式是“平仄仄平平”。“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就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除了韵脚 之外, 上下两句平仄完全对称。不是一三五不论的粗略对称, 也不是“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那样两字一组的呆板对称, 而是每个字都独立作战, 真正讲究到每一个字眼。韵味当然大不相同。试读:

            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春梦正关情,
            镜中蝉鬓轻。

            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


    声调的深浅低昂特别婉曲和谐,如对舞的飞天仙女。虽然有些词谱上都标明可以通融,但是我觉得在写《菩萨蛮》 时候, 可能的话,应尽量保存温韦创造和坚持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的格式。因为它蕴含着美。通融, 有时候伴随着损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3:05:51 | 只看该作者

    5-18,同声压韵。《菩萨蛮》声韵浅探之二


    继续以韦庄那首词做例子: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
            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同声压韵:韵脚属同一声部。“怅、帐”同是去声,“ 时、辞”同是阳平,“ 羽、语”同是上声,“ 家、花”同是阴平。词是两句一韵, 平仄交替。同声压韵后使压韵的两句念起来特别带劲儿,咬得特别紧,后句紧跟着踩在前一句的脚印上。 再举一首牛峤的例子:

            舞裙香暖金泥凤,(去声)
            画梁语燕惊残梦。(去声)
            门外柳花飞,(阴平)
            玉郎犹未归。(阴平)

            愁匀红粉泪,(去声)
            眉剪春山翠。(去声)
            何处是辽阳?(阳平)
            锦屏春昼长。(阳平)


    不仅同声压韵,而且上下片均严格依“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作结,一字不差。

    平仄韵转换格的词牌同声压韵很常见。 由于通首平仄韵交替, 所以平仄各自同声压韵不会有单调的感觉, 而是显得步伐更整齐,双脚一起跳。词谱虽然没有如此严格规定,但是作者心窃爱之。 在诸如《虞美人》, 《减字木兰花》,《清平乐》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同样, 因为蕴含着美,就有人追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3:12:22 | 只看该作者

    5-19,《八六子》种种

    《八六子》词牌又叫《感黄鹂》。其上下片共八韵, 多六字句, 因此得名。但是在上面两首可算元老的作品中, 六字句固然多, 韵却很散漫。杜牧那首断句似有问题, 衾, 侵似应为韵脚。柳词则有九个韵脚。但是, 这两首词还是具备《八六子》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中间韵脚之间的距离很长, 长达二三十字, 为其他词牌中少见。好似一座无墩长桥。前后有引桥, 中间则晃晃悠悠长句直达彼岸。

    《八六子》的正格, 也是最著名的作品是秦观的“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消凝, 黄鹂又啼数声。

    《八六子》在秦观手中臻于成熟完美。 上片三韵, 下片五韵, 共八韵。非但多六字句,且多对仗。试读:

            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称作《八六子》是名副其实了。篇末偏是: 黄鹂又啼数声。这便是《八六子》词牌又名《感黄鹂》的来历了。同样, 中间也是“无墩长桥”:"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三十一字才落到韵脚。


    因为有柳永的词在, 就是一粒种子, 它会发芽。网上尝见人作仄韵《八六子》。不久前又读到了命命的《戏笔。八六子》。不难看出, 是参照柳词写的, 不仅格律参照柳词,语言的风格也差略近之:

            夭桃早,游园初会,屡见亭间轻瞟。

            为钟情、暗许芳心,风雨归家相送,持花傍楼吹口哨,殷勤娇宠关照。
            争奈情难预料。


            犹记西窗低语,捂嘴笑,头发都摇乱了。
            常誓相偕到老,双燕分飞,待忘如何得忘,此意唯天能表。
            细思量,从未逢他倒好。

    此作格律上至少有两处疏忽: 一是结尾三字句处, 是引桥桥墩,无论平仄韵, 都当压韵。二是既然词牌以“无墩长桥”为特点, 中间最好就不要多添韵字(如“口哨”处)。命命和柳永差了大约有一千年, 千年的种子再发芽, 读了令人高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3:15:04 | 只看该作者

    5-20,《水龙吟》的声韵特点

    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写《水龙吟》, 到哪儿去玩, 有兴致就会写一首。 渐渐的, 对这个词牌有了点个人的偏好和发现, 觉得词牌以仄平平仄为主旋律, 特别活泼精神。试读下面稼轩的一首《登建康赏心亭》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鱠。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 以仄平平仄起, “揾英雄泪”,以仄平平仄结。中间交错变换,上下左右如踢塌舞一般顿挫敲打,如舞龙灯一般夭矫翻滚, 但是, 平平仄仄, 或仄仄平平之后,多向仄平平仄回归。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不问内容如何, 这声韵节拍,就够教人着迷的了。当音律回到仄平平仄时, 就觉得是个归宿, 透了口气,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下面贴首拙作, 也尽可能向仄平平仄看齐了:

    水龙吟。 温哥华伊丽莎白公园

            晓来情满春山,煌煌丽日投金线。
            樱花粉白, 杜鹃蓝紫,一时争艳。
            石径登高,禽泉在耳, 欲寻何见?
            上天桥独立,凭栏四顾,浑不念,乡关远。

            几处雪峰清减,正清凉,此时肝胆。
            平生淡泊,云由来去, 任风梳剪。
            柳意垂波,松心向日,孰分长短。
            想词人雅致,红巾揾泪,惜青春晚。(阿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05:12:08 | 只看该作者


    5-21 ,借人家诗稿做自己功课(一)

    年关将近,有些冷清。阿夏无聊,见隐秀庐诗尚有清新可喜处,唯平仄错乱较多,亦时有不够达意处。阿夏挑容易的,顺手理了理。借人家诗稿,做自己功课,亦阿夏学诗练习办法之一。愿原作者勿以为忤。蓝色为阿夏练习稿。

            原稿:春愁浅淡春梦深,半是惆怅半娇吟。离人已远蓬山久,青鸟何不寄寸心?        
            改稿:淡淡春愁春梦深,半因惆怅半娇吟。离人去久蓬山远,青鸟殷勤寄寸心。

            原稿:几回淋漓醉墨狂,笔意纵情不思量。风侵琴阁愁颜色,坐起携壶倚西窗
            
            改稿:几度淋漓泼墨狂,纵情笔意不思量。风侵琴阁愁颜色,坐起携壶醉倚窗。

            原稿:长将君心拟磐石,好将妾意比绿萝。自道此情可终老,转眼秋残春将过。
            改稿:君心拟磐石,妾意比绿萝。此情可终老,秋残春复过。

            原稿:秀庐新辟少苍苔,蓬门只为寻诗开。若忆当日深情处,好向娉婷花下来?
            改稿:秀庐新辟少苍苔,俏影娉婷花下来。记取深情今日事,蓬门只为好诗开。

            原稿:平生逍遥不牵情,误唱关鸠第一声。隔帘消息风吹断,只见天南眉月明。
            改稿:误唱关鸠第一声,平生慷慨不牵情。隔帘消息风吹断,隐约天南眉月明。

            原稿:碧潮呼我荡高情,当楼非作旧琴声。故人岁月思难断,秋灯总在愁时明。
            改稿:当楼非复旧琴声,卷地惊涛动我情。岁月悠悠思不断,秋灯总是伴愁明。

            原稿:从来一笑一惘然,且题锦句倚阑前。浩色行风巡云破,清江共月几回圆。
            改稿:一笑从来一惘然,且题锦句绮窗前。风波万里无由寄,月照清江几度圆。

            原稿:方寸三分心已冷,一点相思死未消。远寄尺素岭南去,为逐青鸟再登高。
            改稿:三分肝胆生犹热,一寸相思死未消。尺素岭南劳远寄,殷勤青鸟再飞高。

            原稿:怕数梧桐叶落秋,缱绻往事更寻忧。惊梦最是凄凉雨,一点一滴打心头。
            改稿:梧桐叶落更催秋,往事缠绵总是忧。最怕凄凉惊梦雨,无端点滴在心头。

            原稿:潋滟无痕是心潮,每因无赖话渔樵。好乘东风从君去,共立溪山倚红桥。
            改稿:溪山闲望立红桥,心海无痕不起潮。一任东风来复去,与君无赖话渔樵。




    (2/16/200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05:2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5-6-18 16:24 编辑



    5-22,借人家诗稿做自己功课(二)

    网上觅得慧儿作《燕京八景题咏》。 人笑其不通格律,阿夏喜其取材立意篇章结构俱佳,格律则易事耳。遂信笔改来,尽量保留原意,少伤筋骨。有几处动得多了些, 略有歉意。反正原作都在, 也不怕人家找上门来。不知慧儿何许人也,多有唐突,阿夏谢罪。
       
             慧儿原稿:《燕京八景题咏》

                     蓟门烟树
            凤城朝露润废垣, 飘然烟云万树间。一枝软红沁碧水,四围晴黛画春山。
            长吟只缘诗思涩,小饮谁同晚照闲。紫禁香惹白衣冷,远翠遥绿蓟门关。

    阿夏改稿:                
            凤城朝露润颓垣,云海烟涛万树间。
    一脉软红沁碧水,四围晴黛染春山。
            长吟独恨诗思涩,小饮谁同晚照闲。远望蓟门关上绿,禁城香透白衣寒。


                    西山晴雪
            削玉峰雄环帝京,飘云衔山夜色晴。寒侵梅魂浮香远,雪压松梦映月明。
            冻潭滴水千声韵,茅亭小炉一盏清。霜钟混不解人意,声声碎尽世外情。

    阿夏改稿:
            削玉雄峰瞰帝京,衔山云淡夜初晴。寒侵梅魄浮香远,雪压松肩映月明。
            听水冻潭千叠韵,品茶茅店几飘萍。霜钟一杵愁无限,化作行人满鬓星。



                    太液秋风
            红衣褪尽露莲房,断续蝉声伴寒阳。春老瀛台柳残碧, 秋满太液桂生香。
            雁掠霜空留澹迹,月上远峰更清凉。凝眸欲写风景异, 梧桐叶落触离肠。

    阿夏改稿:
            红衣褪尽露莲房,断续蝉声伴夕阳。 春老瀛台杨树碧,秋深太液桂枝香。
            霜空雁掠留无迹,峰远云归去哪方? 欲写风光眸子湿,梧桐叶落触离肠。



                     金台夕照
            夕阳返照碧云天, 古塞名将两渺然。残阶似诉当年事, 衰草空萦旧时烟。
            鸡筹曾催千嶂晓, 戍鼓能振万重山。英雄已是豪华尽, 何从勋名百世传?

    阿夏改稿:
            夕阳返照碧云天, 绝塞英雄两渺然。戍鼓催征千嶂暗, 鸡筹报晓万山寒。
            残碑似诉当年事, 衰草空萦旧日烟。已是豪华销散尽, 勋名百世几人传?



                    居庸叠翠                                       
            千峰壁立卷云涛,当年雄关满旆旄。射雕岂独飞将勇,谈兵更有巾帼韬。
            会心且看山川秀,登临再振意态豪。雨洗晴嶂添翠色,看渠挥洒气自高。
               
    阿夏改稿:
            千峰壁立卷云涛,昔日雄关满旆旄。岂独射雕飞将勇,曾闻击鼓女儿骄。
            会心且看山川秀,翘首谁知意气豪。雨后晴岚添嫩翠,看渠挥洒再登高。



                       琼岛春荫  
            琼岛春深游絮吹, 也同桃李斗芳菲。莺簧唱柳随笛语, 燕剪裁波引儿追。
            鱼梭织浪凭沉浮, 蝶翅欺花任飘飞。趣自天成难着笔, 谁图丹青伴香闺?

    阿夏改稿:
            琼岛春深絮乱吹,也同桃李斗芳菲。莺簧唱柳吟花去,燕剪裁云镂月回。
            织浪鱼梭沉复起,穿花蝶翅歇还飞。天成妙趣难描画,谁擅丹青在绣帏?



                     卢沟晓月                                       
            南襟涿鹿北居庸,王车驱驰曾过从。一弯澄波星影没,百丈虹桥月色慵。
            玉栏拍遍数隐狮,霜钟韵断恐惊龙。紫气东来佛西去,谁为红尘醒愚蒙?

    阿夏改稿:
            南襟涿鹿北居庸,车驾驱驰记旧踪。一掬波光星闪烁,双排狮影月朦胧。
            玉栏炮火烟痕在,敌寇旌旗望眼中。紫气东来佛西去,红尘谁为醒愚蒙?



                    玉带垂虹
            远山含黛帝城西,玲珑玉带垂天梯。石髓千寻凝翠嶂,云根百尺涌碧溪。
            太液荷钱风袅动,瀛台榴火雨迷离。白衣也是风云客,一朝迹会自如霓。

    阿夏改稿:  
            远山含黛帝城西,玉带玲珑挂作梯。石髓千寻凝翠嶂,云根百尺涌清溪。
            风吹榴火瀛台路,雨洗荷钱太液池。曾是白衣江上客,一朝际会化虹霓。




    (5/20/2000)

    (阿夏:改稿曾经应慧儿要求刊于其网页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4:12:05 | 只看该作者

    5-23,请以现代语汇入诗

    事情有极平常极容易做到而又极难得的,如做人要诚实;如作诗以现代语汇入诗。当然说的是今人作诗。阿夏读现代人诗词,像野兽嗜血一样,渴望有一点现代语汇。


    毛泽东和爱妻话别,写道:“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汽笛一声”的艺术价值要超过他后来开国庆典上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因为以现代语汇“汽笛”入诗是创造。而“一唱雄鸡天下白。”来自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是改造。


    启功先生钻过的古纸堆肯定比我们多,但是老人家从古纸堆里爬出来,他写这样的诗:

            何物奇长万里龙,人民力量大无穷。 女墙启齿衔黄鹄,峻岭弯腰负碧空。
            车轨并齐途八达,城关内外语同风。 一家两院分南北,堪笑秦皇见识庸。


    立足今天写长城,刚劲清新,毫无腐儒气,教人肃然起敬。


    网上曾见京人作《望海潮》,写北大舞会,曰:“粤女颧高,番婆眼碧,探戈舞步轻盈。”如此绝妙好词,起苏轼柳永于地下,也好让他们长长见识。如果老是动不动次东坡韵,次耆卿韵地嚼渣,老祖宗泉下有知,当叹息子孙不肖,还得气昏过去。


    热爱诗词的朋友,我们热爱诗词,但是不能溺爱。溺爱是要把好东西爱成坏东西的。爱她就要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她上马路,见阳光,吃五谷杂粮,鸡鸭鱼肉。让她知道有电灯电话电视火车飞机装甲车原子弹卡拉OK冰淇淋。让她穿了运动鞋满街跑。不要把诗词整成《雷雨》里的繁漪,《金锁记》 里的长安,曹七巧那样的怪物。从何做起?第一步,请试以现代语汇入诗。



    点评

    如果那诗不说是启功先生的,一定会被批成‘老干’没商量:)  发表于 2015-6-20 04:1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4:18:09 | 只看该作者

    5-24,新韵旧韵和韵味



    我也同意新旧韵并存的主张。 北方人尽管把入声赶入其他四声, 南方人尽管打通前后鼻音。但是, 你要写出韵味来。 压韵不一定有韵味。 而无论什么诗, 必须有韵味才算好。学诗要从知味开始, 不能从知韵开始。就象学语言, 要先学说话, 再识字, 再语法。 能说能写了,语法不学也罢。 小孩学外语胜过成人, 因为成人先会说话了(哪怕是本国话), 他学外语就难知味。 一般说, 十二岁以后就乡音难改。


    用新韵写诗,绝对不需要注明, 只要有韵味, 起码一半的中国人得其味而称快。 还有一半中国人也会狗鼻子跟着味道走。举个例子, 请出启老师:


    渔家傲
    眩晕多年真可怕,千般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劳大。
    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罢,眼球震颤头朝下。


    叫习惯平水韵的人来, 到了下半阕, 我想他非得用新韵念(我就是),因为有韵味牵着你。
    又如:


    踏莎行
    万缕熔钢,千丛琢玉。笔端都合天然律。燕山大雪六街冰, 谁知化作栏边绿。

    。。。。。。


    入声“律”字, 只好跟着韵味走, 乖乖的念“LV”。


    新韵旧韵, 无道理好讲, 是个实践问题。话剧, 越剧,黄梅戏, 是好戏都有观众, 都万古流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4:28:36 | 只看该作者

    5-25,仿古瓷瓶和现代瓦罐

    网友云松才气横溢,诗作如大河涨水,贴得我来不及看。看多了,我心里渐渐就浮现出了四个字,那就是本帖标题中的前四个字:仿古瓷瓶。

    仿古瓷瓶,说长道短都在这里了。云松诗篇章句法好,很有古意。高处几可乱真。总体说还在古人肩下,决无突破古人处。音韵比较粗疏。由于句法好,音韵的粗疏不很显眼。但是作为仿古瓷瓶,音韵粗疏就是比较重要的缺陷,因为仿得不像,漏了底。


    瓷厂生产仿古瓷瓶是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古瓷摔破一个少一个。文学的仿古意义就欠缺多了,因为文学的生命在创新。从前仿造字画,有不惜把名画一撕两,分别另补一半作两幅卖的。可见仿造人的水平和真迹作者十分接近。但是哪怕水平一样,人家是第一,你是第二,创新的专利权是人家的。所以仿造者多不传。曹操听说《孟德新书》和别人雷同,就把书烧了。这一点,显示了魏武帝开天辟地的气概,值得后代效法。


    写到这里,忍不住抄一首启功的《鹧鸪天》,和云松的诗相比这只能说是瓦罐,然而是现代的。

      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 东西南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该。愿知究竟几时来。 有人说得真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现代瓦罐读了更教人喜欢因为活蹦活跳。但是瓦罐代替不了瓷瓶。阿夏相信早晚能看到云松兄的现代瓷瓶,因为他有技巧在。


    附:云松诗

      春晚自题三首

      铅华结束剧可怜,人世堆愁似炬燃。 诗喜逡巡小酌夜,金能踊跃大冶年?
      索居难得眠无辗,薄宦居然意颇坚。 恨不相逢李昌谷,时须未晚李少荃。

      离群生世欲何之?相对残星浴小诗。 定绝微名从身后,因怜天意为我私。
      重楼看了月生水,一影飘然风在篱。 铁网珊瑚便驻景,青山底处是羊碑。

      尽日东楼怯晓鸡,一身昏漫五剧西。 元因歌老迟迟月,非系心无点点犀。
      此去青山邀云驻,从来红粉转心迷。 当时记得年纪小,朱墨花笺信手题。

      步李义山无题二首原韵

      心影无痕月敛踪,秣陵水咽九华钟。 绕来千秋空城在,归去一身露华浓。
      梁上空懵仍燕子,江南凋谢定芙蓉。 愁牢宁有天能管,飘渺帝阍几万重。

      摇落江南暮雨来,重门深户晓生雷。 流传天地歌悲促,浮动大江月低回。
      且尽深杯拼浅醉,岂容世界有奇才。 已闻白下传新贵,散入纷纷五剧灰。

      无题

      水阁吹烟泻月寒,清霄细密露凝团。 窥星无力终沉海,秉烛多情更凭栏。
      雨逗波心元渺渺,帘开兔脚复姗姗。 博炉成烬丝成缕,始信人间去意难。

      又

      重城毕竟似生涯,百叠金蟾笼碧纱。 横笛新停竹坞雨,星河遍睹水国槎。
      微凉移月穿朱户,断续流风扫烛花。 海外曾闻有嘉客,槛尘清绝任无车。

    阿夏评:

    意深辞雅,婉转低回,得李义山风致。间有晦涩处,亦似义山。显然是知平仄的人,然时有不协律处。特别是第四句第六字,老是拗着,不知何故。尤喜“水阁吹烟……”一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4:30:14 | 只看该作者


    5-26,启功论书法

    启功说:“所谓工夫,非时间久数量多之谓也。 任笔为字, 无理无趣。 愈多愈久, 谬习成痼。惟落笔总求在法度中, 虽少必准。 准中之熟, 从心所欲, 是为工夫之效。”

    写诗也是这样。



    点评

    惟落笔总求在法度中~~~  发表于 2015-6-20 04:3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23:55:53 | 只看该作者

    5-27,这样的新诗有旧体诗所不及

    写下标题,是因为读到这样一首诗:

                            蚌 (作者: YV )

      你是海底的一粒沙
      在心头无意一划
      守着这偶然开启的痛
      让我抛又抛不下

      你那夺目的光华
      是创口欲结的疤
      我默默闭紧流水岁月
      在心里悄悄包扎
      这一颗
      伤痛的代价

                见清韵书院《诗韵雅聚》

    读这样的诗,不由想到新诗有新诗的好处:不讲究平仄,不遵循固定的韵律,可以放开手选用最精致,最准确到位的字眼,直教诗意一串串往外挤,往外冒。诗照样分行排,节奏也是有的,不求整齐,是作者心灵的节拍。韵也有,但是不很讲究,顺手牵羊式的,平仄通压,读起来却特别新鲜。


    新诗又称自由诗。阿夏于是感叹:自由的好处,也得会享受。作者的触角显然非常尖细,绣花针一样。每个字眼都精雕细刻,可能比写格律诗还费推敲。因为格律诗有不少现成的套路,容易诱人落套。当不拘一格的时候,天才和庸才就有了云泥之别,因为都有了自由发挥的天地。格律会把天才和庸才朝中不溜秋的中间地段挤压。教育也是这样。那是题外话。


    旧体诗一般比较随意,触景生情便脱口而出,所以称“口占”,“口号”,“即席吟唱”。常常为一两个字不稳妥而费周折,以至“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但是很少听说在构思上大费周折的。YV的这首小诗,构思十分精巧。实在有旧体诗所不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00:02:15 | 只看该作者


    5-28,拗救

    好端端走路,左脚踏空或绊、滑了一下,人的右脚、甚至双手,不由自主会做些不寻常的动作去求得平衡。在走路,这是很平常的事。没听说谁去钻研其中的学问。

    好端端作格律诗,一处出了格(当平而仄或当仄而平),诗人会接着在本句或对句适当处作出不寻常的反应,故意也出格(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以求得诗歌整体音节的和谐。这在诗中叫做拗救。拗救其实是救拗,用后一个拗去救前面的拗。


    拗救一词不知起源于何时。拗救的做法则于唐宋名家诗中多见。最初在诗中拗救的人,未必知道拗救的理论,不过是凭感觉“走路”,拗而不救的例子也常有。后人总结出了拗救的理论,分大拗,小拗,有当句救,对句救等等。有人甚至“逢拗必救”。到了逢拗必救的时候,拗救已经成了另一种作茧自缚。


    拗救以拗救拗,如同以毒攻毒,是要慎重的。一首诗中拗两次,代价不小,能不慎重吗?拗救的效果,理论上的成份多于实际。救得再好,用对句救的时候,单句看还是两个拗句。念诗是一句一句念的。以拗体出名的许浑有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一起念是互救的拗句。可惜出名的只是后一句。作为单句,是一句拗句,不能不说有点儿缺憾。即使是许浑,在他的诗集中,所谓丁卯体也只占很小的比例。


    拗终是一病,不然救它作甚?救拗之法,首先求通畅,通畅不能,不得已求其次,再谈拗救,也不过偶尔为之。其实,循规蹈矩久了,犯腻,拗它一回松松筋骨,不救也无妨。作诗的基本功首先在通畅平正。不能通畅平正而谈拗救,则好比瘸子过街,说:我在表演肚皮舞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00:09:27 | 只看该作者


    5-29,四翻

    诗的体裁乃至语言文字不同, 而诗意一也。 好内容就有好文章, 形式相对说是次要的或者说是比较容易的。 阿夏于网上见到好文, 以游戏心情,在新旧体中英文之间翻作诗词, 虽然有画蛇添足之嫌, 蛇足之外, 似亦有所得。 今不揣鄙陋搜罗几篇贴出:

           第一翻,新诗翻作五古:

    二日无消息,悒悒心若失。独倚象牙床, 想象君在侧。
    夏风吹我襟,缱绻如相爱。心志却模糊, 孰解香罗带?
    分明君气息,好风拂桃腮。思君畏君去, 笑眼不忍开。(阿夏)
            
    原作:《想对你说话》(作者:金乌)

    金乌说:“什么是好诗?从你心中来,入我心中去,就是好诗。所以好诗都是从心里自己流出来的,硬往外挤是不行的。这是俺喜欢的MM写的几句话,俺给断了断句,就成一篇诗:

    《想对你说话》

    这两天没有对话
    好象少了什么
    躺在床上
    想着你在我身旁
    夏天的风吹进来
    像是情人的抚爱
    昏昏沉沉
    迷糊中觉得与你共枕
    风一吹过
    就觉得是你的呼吸
    脸上痒痒的
    笑着,闭着眼睛想你


    第二翻, 散文翻作词:水调歌头。

    昨日太阳坠,明日太阳升。今日绵绵秋雨, 仿佛故园春。
    北美安详如睡, 不见长江天际, 使我倍伤神。
    落叶下帘幕, 绮丽复何寻。

    风强劲, 心跳鼓, 若歌闻。西窗人远, 谁可同此醉芳樽?
    灼灼胸中热气, 岁月风华流水, 碌碌走车轮。
    夏绿由生死, 春红待浅深。(阿夏)

    原作如下: 《致朋友-》(香草)

    昨天的太阳已经落下。
    新的太阳将在明天升起。而今天,风雨绵绵。
    今年秋天湿润得恍若江南天气。
    然而家乡遥入天际的长江,我自小便仰望的长江,
    却总是流不到眼前。
    北美的深秋已安静如眠。满地落叶是繁华的落幕,
    是造化为大地铺设的第一层棉被。

    风强劲起来,如长跑后的咚咚心跳,
    如长歌激越,或灼热的呼吸扑面。
    夏日的青翠悄悄孕育在肃杀的风景里。
    置死地而后生。这个现象叫做季节。


    第三翻, 英文诗翻作词

    浣溪沙.鹰

    守定山崖不放松,一飞向日傲苍穹。盘旋碧落自从容。
    爪下汪洋翻细浪,闲居峻岭听罡风。坠如闪电掠长空.。(阿夏)

    原作:《The Eagle 》(作者:Alfred, Lord Tennyson)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 d with the azure worlds, he stands.
    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第四翻, 五律翻作散文

    暮春时候, 天气晴丽。午睡微觉暑气蒸人,不胜薄衾也。 梦回, 得君书,一室如清风生。起坐徘徊, 为吟短句。与君交最淡, 偶得消息,亦欣然释怀。 时窗外蝉声稀唱, 树影深浓,斜阳穿透树叶, 明亮可爱。(阿夏)

    原作:《五律.五月一日见阿夏诗因寄》(作者:LittleFish:)

    欲暑春天丽,蝉稀树影深。
    斜阳明透叶,午梦远推衾。
    书至清风起,徘徊为短吟。
    与君交最淡,犹得慰吾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3: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5-6-22 14:18 编辑



    满庭芳。翻作《山菊花。今晚月全蚀》 (2008-02-27 18:16:42)

    缓步随坡, 疏林见月,  依稀援手能攀。
    冰盘澄澈,渐缺渐成弯。
    千古盈亏休问, 谁能解, 这个疑团.
    暗怜我, 一支瘦影, 片刻掩清蟾。

    轻寒。 闻耳畔, 飘飘仙乐,心海无澜。
    想嫦娥丽影,白羽青鬟。
    却忆山村月夜,偕女伴,舂粉贪欢。
    抬头处,  星横猎户,蝴蝶又娟娟。


    ==================================================
    附: 山菊花: 【日记一则。今晚月全蚀】


    电话响的时候,正在科夫的博客里,正在把罢了跟过贴的那首歌‘Living in between’收拾入库。


    朋友叫我出去看月亮:‘月全蚀,已经掩掉一大半了。’
    听着手机里传出的声音,仿佛看见朋友已经踏上她家后面那片草地了。


    这个冬天,一直下雨,晚上已经很久没有出去走路了。赶紧加了件外套,塞上耳机就出了门。


    目光正在穿过树梢寻找月亮,对面邻居家的大狗猛扑出来,吓我一跳。许久没在晚上出门,它也忘了我了。冲它挥挥手,继续往前走。


    很安静的夜晚。一路缓坡,周围的房屋树林看起来比平时矮,头顶的月亮却似乎伸手可及。放慢脚步,看着它一点一点的,无声无息地缺着~~~


    想起阿夏留言里的那句,王沂孙的:‘ 千古盈亏休问’。
    话虽如此,谁会不想问?谁会不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Living in between’?


    看着那团正在一点点吞食月光的阴影,突然想:我也是那团阴影的一部分呢~~~虽然很小很小,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一时间,天高了,地也阔了。而天地间,我,一个人,仰着头,在微寒的晚风里,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慢慢走着,看着,听着,想着~~~近日有些烦躁的心海突然就风平浪静了。宁静的感觉,真好~~~


    那弯新月越来越细,余下的一抹月光像一片鹅毛,调皮地斜插在~~~嗯,应该是嫦娥的头上罢?
    想起在春家看的那次月全蚀~~~


    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罢,过年期间,五个中学女生,叽叽喳喳的在春家门口舂碓~~~舂元宵粉。四个人踩,一个筛。


    是秋先看见的~~~刚才还明晃晃的月亮怎么就缺了一块?
    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报纸不是每家都订得起的~~~就算有也不是当日的。
    我想说的是:没有人告诉我们那天有月全蚀。


    干什么都爱凑在一起的‘五英’,那天晚上在单调的碓声中,看着圆圆的月亮慢慢地缺,又慢慢地圆~~~


    今晚,我们像四处撒落的星斗,各自在天涯看着同一个月亮,再一次慢慢地缺,又慢慢地圆。而这两次月全蚀之间,隔着三十多年的年华~~~


    最后一丝白光消失了,正好转回家门前。在狗叫声中,仿佛看见那只天狗意犹未尽地添着舌头。月亮变成一面生锈的铜镜,挂在树梢上。


    天空澄净无云,猎户星座在我已经昏花的眼里,还是像小时候过年扎在头上的蝴蝶结;仙女座和狮子座还依稀能辨认;北斗七星的问号,仍然挂在那里。寻到北极星的位置,眼力不济,已经看不清了那颗不是很大,也不是很亮的星星了~~~当然它还在那里,不管我看不看得见,它都在那里的~~~


    舍不得这样宁静美好的夜晚,于是抽出许久未练的剑,在星光下,在筝弦中,缓缓寻找‘高山流水’的感觉~~~直到‘铜镜’边上开始泛出青光~~~


    手脚暖暖的回到屋里,静静地写下这些文字。心想着到网上找张照片,朋友刚拍的两张已经在信箱里等着了。顿时,心里也暖暖的了~~~






    点评

    夹带点私货:)  发表于 2015-6-23 03:16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0 15:46 , Processed in 0.05306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