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5-1-14 11:53 编辑 ( r _, F( q% ~9 j: M$ G
, x# O* _, U/ p8 d) \
南京第一个公祭日过后不久,徐克导演的新版《智取威虎山》便开始公映,这部以黑土地绿林为背景的影片以其新颖的风格,独特的视角在院线电影中引起热议。一时之间,”杨子荣”,”威虎山”都成了大家关注的名词。大家开始关心那段尘封的记忆。
9 D! d1 x% k9 }5 ^5 K- ^3 ^! @1 n: _1 _9 p5 d+ O8 o6 g& Q
当我们真正走进那段历史,会发现一个不灭的番号在隐隐闪现,那就是被称作“抗联”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的绿林,和抗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 u, a1 f0 o0 J) w; b! Q: S
; O# S9 o0 m# ^. G
一.“平南洋”牡丹江坦克平叛 f' o( |# [) N: G$ I
4 |$ j) `# ?" K! C! a1 L有一种传言颇引人注目,称座山雕曾是抗日英雄,干过抗联,打过鬼子,所以被捕后并没有枪毙,而是在某个公园养猴终老一生.
1 b% |+ G+ T9 D: H% S# H: q" \8 g8 y9 o5 ~' S
让座山雕养猴?这实在是个和让孙猴子管桃园一样异类的思路啊。
) ]1 d. g# Q% [0 u# ^) Y
- f' E4 a0 q9 V) r
$ L9 _$ ]3 ~8 P海林发现的半地下秘密营地,推测座山雕的“威虎厅”形制和大小于此相似
* D0 B3 I9 b4 z( j: k% W
Q* r( q9 z9 \; A* p9 e! ]/ F0 x关于座山雕的很多说法与事实偏差甚大。比如,他被抓时的秘密营地,至今保留在海林市。曾有专门考察智取威虎山经过的作家前往海林,参观他这座著名的老巢,过后颇为失望。因为这座山雕的巢穴不过是个半地下式,大一点儿的地窨子,当年老匪带人在这附近种大烟,隐蔽倒是隐蔽,可是和小说中赫赫堂堂的威虎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u% R* Z z! c0 y) `3 r* n6 y
5 Q9 w( h; X6 K+ m所谓座山雕参加抗联的说法也是如此。黑土地的绿林豪杰许多比张大帅的兵更有血性,他们在九一八之后投身抗日救国的阵营,血洒白山黑水之间,不枉中国男儿之名。今天,在官方史料中,对这些敢打鬼子的“胡子”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做“山林队”。
" }& B" V9 \# i3 I0 ?4 ]0 C w; h0 X* I1 n0 N' u4 J* H; \
座山雕活动的牡丹江地区也是抗联的老根据地之一,但笔者采访过的抗联老人无不感到迷茫 – 抗战后剿匪中被打掉的谢文东,李华堂都干过抗联的军长,但座山雕……没听说他和抗联有什么关系。
, c7 P# ?1 W) {- {% Z1 t( y
4 l& O* a e0 s从日本公文书馆提供的档案来看,日军当时也不认为座山雕(报号“乐山”)是抗联。当时日军在文件中把东北与日军交战的武装统称为“匪”,“共产匪”指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共匪”指的是和抗联合作的义勇军和山林队,“政治匪”指的是倾向于国民政府的部队,“纯匪”或“土匪”则是地地道道的土匪。从日军把座山雕列入“纯匪”来看,他虽然也跟日军作过对,但并无政治倾向。' _, \: F# D6 G8 j' b# }5 f
5 j& P! S. @; h
历史上的座山雕虽然没干过抗联,但一度接受过我军的番号。抗战胜利之后,新设立的牡丹江军区为迅速稳定局势,曾收编相当数量的地方武装。根据原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徐诚之回忆,抗战中接受过日军“招安”的座山雕为了寻找新的靠山,曾经接受过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的收编,列入我军序列。但是,随着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座山雕认为“土八路”肯定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于是迅速反水,重新为匪而且接受了国民党方面挺进军的番号。8 e. k6 x! @; [3 m: a3 S. Y
; n8 ^0 B' f) A《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是一位亲身参加过东北剿匪作战的青年军官,1946年初,他所在的部队辽东军区三纵第二支队便奉命率部前往牡丹江增援守城部队。根据他的战友董仁棠(后担任东北边防处处长)回忆,此时,国民党政权还有相当的号召力。因为干部不足,尚未来得及对收编的武装进行有效改造,牡丹江地区叛变频发,形势十分危急,一度守军只剩一个半团的兵力。《林海雪原》中马希山(真名马喜山)等匪军竟纠集数万人围攻牡丹江市,一度攻入街里。那些叛军中就有座山雕这一支。而由于此时增援部队还在从辽宁出发的路上,; L, X" H; `; j$ H8 Q8 @5 ^
9 \$ C% `0 T& S4 |, D然而,这数万土匪却最终没有拿下牡丹江,相反在战斗中伤亡惨重,原因是他们在牡丹江遇到了一个熟悉的克星 – 同样出身绿林的东北抗日联军宿将,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濮。5 c2 A7 U% ~, D7 S1 x, I$ R
4 V% c3 v3 ]. C* t0 g) ?: |# b
- J0 j! T* K; B% E: C8 b
平南洋李荆濮5 q, T$ r7 m$ L
/ l9 J3 R3 r; o李荆濮,吉林宁安人,性情刚烈,勇武过人,九一八事变后拉起一支绿林武装参加抗日,报号“平南洋”。- b; g: f0 m; L d8 G- y2 z
' G) M. j( o) ~& I“报号”是东北绿林的特色,每一支队伍拉起来后,都要给自己起个类似绰号的名字,以便对外作为本山头的象征,如同今天的名片一般。这些“报号”五花八门,有叫“压五营”的,表示跟附近某个番号五营的部队是世仇,有叫“穿山甲”的,表示善于隐蔽,有叫“滚地雷”的,表示不怕死,还有叫“宋子文”的,这个……就不能理解了。* P3 D. \% w0 E7 W3 g+ S
1 f5 q2 ^. b/ b1 C! p! s) Z
抗联将领中颇有一些有自己的报号,反映了他们的独特出身。有报号的通常都曾经当过绿林好汉,而派到东北抗战的共产党员,除了极少数出于工作目的设立报号以外,一般是没有报号的。在东北抗日联军里,有很多这样出身绿林,最后献身国家的英雄。例如,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本来报号“双龙”(因为双手打枪弹不虚发而得名),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曾报号“明山”,第六军第五师师长刘振声报号“中侠”,参谋长邱金海报号“助国”,他们都是致死没有投降日本侵略军的好汉子。
1 s0 {1 f; E, O( `# {
7 O! G1 X1 `% [" G
: o3 q/ @; K1 }0 Z) a报号双龙的抗联第十军军长汪亚臣% @2 _. n. w6 }- @
' j' S2 m" q8 y2 X: a' j
7 x+ Y+ K, u- V w- V9 Q
李荆濮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起兵时本想给自己定个“平东洋”的报号,但用江湖手段一算,这三个字放在一起笔画数不够吉利,于是改名“平南洋” -- 反正日本在宁安的东边,也在南边,这样起名字也没错。很快,“平南洋”因为勇猛善战,无论在对手还是在周围的绿林豪杰中,都打出了威名。在日军的档案资料里,是把他和东北抗联二路军总司令周保中并列在一起的。对李荆濮来说,幸运的是他的队伍中一开始就有共产党人存在,使他很快成为抗联的一员。1935年,李荆濮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曾率部彻底摧毁了日军在宁安一带建立的大型殖民机构镜泊学园。他的传奇始终在黑土地流传,以李荆濮将军戎马生涯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平南洋》还曾经获得国家金奖。, f' {( J, H- b" R9 D+ a9 K- \
- f+ J# P" V& x7 v- P8 W8 i
- E7 p G0 h* G( @
抗战时期的牡丹江,是抗联和绿林与日军斗法之地; J, A: q1 ^0 x: A0 s# K/ v! N5 q7 H
! }: z; x1 L7 l& K正因为抗联五军一师一直活动在牡丹江地区,所以李荆濮回到这里轻车熟路,接收牡丹江工作十分顺利。面对“平南洋”这样一位在江湖上堪称大哥级的人物,谢文东,座山雕等叛变攻打牡丹江时肯定也会犹豫。但此时牡丹江守军中原来报号“九江”的王小丁(二十五团三营营长)叛变,泄露布防情况,引各路匪军于1946年5月15日会攻牡丹江,叫出了“打开丹江城,活抓李司令”的口号。一开始匪军骄横之极,进城匪军竟然用机枪封锁军区司令部的窗户,李司令只好藏在桌子底下,借着手电看地图,用电话指挥战斗。3 u8 r% R8 p- F+ c
4 S# a( w& }2 n% u" [7 N' W结果呢?
* b1 e: u' H# \5 [ [5 x! r8 `- W9 n0 e: `# w X5 x8 i" M
李荆濮是抗联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开国将星之一,作战极为泼辣,又熟悉土匪的作战模式,怎么会让他们讨到便宜,竟然硬生生靠一千多城防部队把数万匪军打得落花流水。
$ A8 Y8 y6 }4 U
, v1 R& g. ~* |9 d. Y2 C; d* _- ^' U这其中的绝招,倒是和徐克导演的电影异曲同工。
+ g! I& J, q% v1 P
- v1 ?& H$ Q/ O1 D4 l有人认为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颇为雷人,因为其中不乏坦克飞机和重炮的镜头,难道当年剿匪的战斗中,怎么可能动用这样豪横的家什儿?$ a4 o3 X8 h# R: n& t
7 F# B* s& a" t4 Q
真实的历史中,座山雕的确没有这么阔,但这其中每一样兵器都曾出现在剿匪作战中。李荆濮指挥部队剿匪,曾报告在柞木台子歼灭土匪一个营,缴获150毫米重炮两门 – 淞沪战役几十万国军只有二十四门这种“十五榴”,一个师摊不到一门,土匪可比老蒋阔气多了。土匪的确没有飞机和坦克,但剿匪部队曾使用过。用飞机剿匪是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1946年5月7日,利用东北航校刚修复的几架飞机诱骗刁翔匪军,使其误以为是国民党大员前来空中巡视,在集合接收检阅时予以围歼,用坦克的就是守牡丹江的李荆濮。0 ^% J% @, G- X$ j2 F6 ~: U' e
; m8 g6 \: k3 Y8 L3 E, z, h
李荆濮在自己的回忆中这样写道:“我把敌人进攻的目标弄清了,又把个主要单位采取防御方法都安排了,就开始部署兵力,围歼敌人……命令作战科长带领坦克队(修好了日军四辆小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跟在后面冲出去!”
8 T+ H0 y9 q2 E. h( x
) Q* {1 U: ^9 Z9 |
7 j. g, d2 O. s- Y v解放军缴获的日制九五式轻型坦克,推测牡丹江作战中,李荆璞司令员使用的就是这种战车/ v3 x* {! C) e+ F( u% I3 [
( P: N: s, Q& u, G# Y
土匪抢劫,绑票在行,单打独斗战斗力也不弱,但是看到坦克这类高科技武器却真正傻了眼,结果就是“匪阵大乱,溃不成军的拼命逃跑”。坦克部队一鼓作气,又带着警卫营冲向被包围的保安团部,同样如同刀切豆腐一般顺利。战斗结果,匪军全线溃散,敌总指挥王超自杀,叛徒“九江”被活捉,残敌天亮时逃走。坦克队的队长在战斗快结束时因为兴奋打开顶板探出身子,遭到残匪射击牺牲,是坦克部队的唯一损失。! c+ K0 U5 `0 r7 E5 ]0 d9 F0 Q$ U
$ K- c3 G5 F4 `- e
! V0 D) a' C$ l- M9 q
东北解放军缴获的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修复后用于剿匪作战" J( R9 i" F8 _( V- z2 I
( }8 K- `2 \+ K/ W* f8 t+ B. q' {这种“日军小坦克”推测是日本关东军丢下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尽管它的火力有限,但从心理上沉重打击了土匪的士气,对牡丹江保卫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人民解放军最早使用坦克进行作战的战例之一。
# H! F' D0 D& h% j* F' n. w& m3 e: M9 s. m4 I4 b3 [. N& K
不久,曲波等所在的援军赶到牡丹江,解放军声威大震,兵力日益雄厚。此消彼长,包括座山雕在内的牡丹江土匪们开始了东逃西窜的生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