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 飞利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12-31 12:12
  • 签到天数: 925 天

    [LV.10]大乘

    61#
    发表于 2014-1-14 00:07:4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1-13 22:11 4 ^" l# |8 j- d4 |/ p. e' x
    手动的还是打肥皂再刮吧,要不真是伤皮肤。

    1 A' o  T6 X6 F& Y打泡沫都没用。胡子硬,皮肤薄,很惨的

    点评

    吉利 fusion  发表于 2014-1-15 07:59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2-20 16:12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62#
    发表于 2014-1-14 07: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丁咚 于 2014-1-14 08:54 编辑 ( O0 \- \. A2 S+ G1 j1 P6 u! q, z
    晨枫 发表于 2014-1-13 22:23 . U, P9 b4 C% G% P# X4 Q
    我对“日本顶级产品欧美人享受不了所以只内销”这个说法有疑问。就绝对人数而言,欧美有钱人肯定超过日本 ...
    , Y3 S0 S2 T7 Z# ~; i9 _
    : ]; D! m2 q/ a6 y7 X. X; z9 t
    我说的只是日本的“个人护理用和家用电器”,比如按摩、清洁、修容类的电器、厨用电器以及电视等。欧美的电器店吧,从欧洲到美洲到澳洲,看着基本都差不多。而日本的电器店跟中国的电器店一样,一进去几乎全部是本国品牌,琳琅满目,晨大你下次去日本的时候可以抽两个小时去日本的电器店看看(比如最大的yodabashi camera和bic camera),绝对很有意思,不过得要趁早,我看就目前这个速度,再过10年估计日本这方面的优势就要泯然众也。. Y+ \9 {5 E3 o+ k

    / N. A" F( d$ w4 J欧美有钱人的总数当然不少,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个消费习惯的问题。就说日本的自动洗净的座便器吧,日本几乎是普及到户、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地升级发展(对了晨大你要是去新宿可以去看看toto showroom,非常impressive),很多欧美人来日本也觉得这个东西非常好用,而且南欧人在厕所里面不是都有个专门的洗濯池么?我觉得这个应该在欧洲很容易推广的啊。但是实际上目前我只在瑞士一家五星级的酒店里面见过一次。最近在欧美倒是也开始有这个东西卖,但是基本上在欧美卖的产品比日本本土的产品要落后一代,价钱便宜得多,但买的人还是少。所以很多在欧美可能要有钱的人才会去享受的东西,在日本就是家家户户都用的东西,销量自然大得多,比如路易威登。
    , K$ \5 k" M! ~; f6 }2 O( g, R" W# P" l  `6 z2 C& D! F$ u
    还有一些产品是基于日本人的使用习惯设计的,所以在欧美不流行。比如日本现在流行的微波炉,都是集微波炉、烤箱、蒸笼、超高温水蒸汽烹饪的功能于一体的,而且是真的非常好用(不是像中国以前那些微波炉所谓的烤箱功能都是鸡肋)。这个是完全可以用来烤专业的蛋糕面包、蒸馒头和制作油炸食品。但是这个东西欧美人不会有太大需求,他们的厨房大得多,装修的时候已经自带烤箱,他们又不怎么蒸东西。对中国人来说,这个东西倒是会很有吸引力,但是目前它的售价还是太高(而且中国家庭用烤箱的目前也还不多),要想大量出口到中国不太现实。所以我估计日本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等着中国日后把它山寨了过去,就跟日式电饭煲一样。
    , F) o1 K  w1 q. [/ j. L! b( G# e# v+ F& R, ]
    意大利人发明了制作浓缩咖啡espresso的商用机器和家用摩卡壶,维也纳咖啡屋里面serve的咖啡也是基于espresso的。其实你就看看现在全世界的咖啡屋里的咖啡名字,卡布其诺、玛琪亚多、拿铁、摩卡……全部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就可以看到意大利咖啡文化的影响力了。

    点评

    那个全能微波炉的牌子能透漏一下吗?准备买一个孝敬父母。  发表于 2014-1-15 08:0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19 08:25
  • 签到天数: 516 天

    [LV.9]渡劫

    63#
    发表于 2014-1-14 08:37:17 | 只看该作者
    奔腾的质量还是不行啊。12年苏宁活动买了个奔腾吹风机,用了不上5次就坏掉了。拆开看了一下,不值得修了。还有个奔腾的剃须刀,是LD给她爸买的,现在也不好用了。+ U# Y# g+ u2 d5 s- Q
    ( i/ C0 |7 n( V: ?/ x
    我04年买家电送了一个飞利浦的吹风机,现在用的好好的。06年LD给我买了个飞利浦的三头剃须刀,现在用的很好,电池也抗用,我都不记得给它充过几次电。  x9 i5 W$ }! t-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9:00:44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1-13 17:11 & t" p- q1 N6 u% y* N
    我说的只是日本的“个人护理用和家用电器”,比如按摩、清洁、修容类的电器、厨用电器以及电视等。欧美的 ...

    ! ^0 }  F/ i% k8 I个人护理方面,欧美人和日本人可能在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产品在欧美流行不起来不奇怪。你说的这个自动洗净的坐便器,绝大多数欧美人可能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我去日本回来后跟他们说的时候,一个个都觉得太奇怪了,不可想象家里用。当然,用惯了,反而会觉得离不开了,我在上海的亲戚就是。我们自己装修的时候,用的Toto马桶,可以配这东西,3000刀,觉得太贵了,没有要。这东西在加拿大有,但没有市场。( B$ V2 C, ^$ d# A9 W$ p
    4 r6 ]0 _, O2 q* o% v5 H) y
    你说的microwave steamer oven加拿大也有,是Miele或者Gaggenau的,德国品牌。价格很高,功能上和北美人的烹饪习惯不符合,但双烤箱对很多人就是“必须”的,45甚至60英寸大煤气灶台也是“必须”的。对了,日本厨具在这里根本没有,日本冰箱、洗衣机也没有,但韩国的很多,三星、LG都有,而且现在成为大牌了,10年前还是边缘牌子。; g4 n% h0 o% g5 z3 p- u/ ^
    + ?6 O7 f9 d$ y" j
    在维也纳,你不能点“咖啡”,人家会看着你很奇怪,或者叹口气。那里也不是mocca、latte、cappuccino之类,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当时人家还给过一张单子,大类三六九,细分几十种。在维也纳喝咖啡好像到德国喝啤酒,不能走进去说give me a beer(或者德文版的同样的话),或者在中国高档茶馆里“来一杯茶”。在维也纳,我们不装,直接让人家推荐,听着差不多就ya,ya了。真好喝,什么地方都比不上,包括意大利和自以为天下第一的土耳其。

    点评

    可能华人为主吧?洋人用Kohle、American Standard更多  发表于 2014-1-17 05:13
    Toto在加拿大没市场?怎么会?在我们这里销路不错呀。我和周围的小伙伴很多人家里有。  发表于 2014-1-17 04: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9:02:13 | 只看该作者
    tonyxu 发表于 2014-1-13 18:37 6 s& O9 ^) C8 A9 a
    奔腾的质量还是不行啊。12年苏宁活动买了个奔腾吹风机,用了不上5次就坏掉了。拆开看了一下,不值得修了。 ...
    % J" r5 |8 j) E# [, H
    国内原来精品概念不行,现在看来还是有差距啊。这东西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还是要产品过硬才行。飞利浦刮胡刀或许不是世界第一,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质量足够好,用10年肯定没问题,20年我没有试过。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2-20 16:12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66#
    发表于 2014-1-14 09:46:16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1-14 09:00 ; `/ k- b+ L; l
    个人护理方面,欧美人和日本人可能在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产品在欧美流行不起来不奇怪。你说的这个自 ...
    0 V& b& G+ q1 R) b! ^9 x: r
    9 s2 `  g- H0 Q% W% r% w6 a+ Q
    没有用过当然觉得奇怪,不光欧美人、中国人也会觉得想起来别扭,但是我所有的欧美朋友来日本的,用了以后没有不喜欢这个马桶的。" T- r6 f! ^: q7 {/ T3 L. z

    3 g  w- j' I4 J/ S4 tMiele的那种太大了,不适合日本家庭,而且日本这种还可以蒸东西,非常好用,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日本的冰箱和洗衣机其实也很好,不过也只有日本人用。
    : p; n4 |) L0 u" s$ m1 u# e2 J, O$ ?7 r4 l7 z- I
    我估计很多日本企业当年在海外拓展业务失败了,那时候日本本土市场大,所以也无所谓了,加上日本的企业是只要不犯错误哪怕碌碌无为也可以赖一辈子的地方,所以现在即使国内经济不景气,愿意出去闯的人也不多。
    5 P% q0 \; @  h) t7 M
    0 ~& e2 `8 o4 _" P6 @维也纳咖啡屋其实有名主要在那种氛围和它那些有名的甜点。维也纳的咖啡最基础的就是所谓Einspanner 吧,其实就黑咖啡加糖加奶油(也就是意大利的espresso con panna),然后再加其他东西(如brandy、spice之类)调味的,不同的调味叫不同的名字,但它用到的咖啡本身就是espresso,也是从意大利espresso machine制造出来的。严格来说,维也纳咖啡馆的咖啡更像是一种dessert,而不是咖啡,加了那么多奶油,能不好喝么……
    $ f; O7 c2 M* U& e1 T
    : G0 H4 r' p& c  r/ hPS,关于德国厨具的事情,厨具和咖啡机可不一样,一个只是工具,做什么、怎么做都是靠用户的水平,另一个是按一个纽儿就直接出成品的,只有后者才会牵涉到制造者的口味问题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0:28:31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1-13 19:46
    : S  h) Z! A0 ^, q+ j; |/ Y没有用过当然觉得奇怪,不光欧美人、中国人也会觉得想起来别扭,但是我所有的欧美朋友来日本的,用了以后 ...
    4 T) F7 o8 n" R8 i% b& O
    说起日本厨具和家电,为什么韩国品牌在北美(欧洲不知道)就打开市场了呢?就是微波炉,10年前Panasonic和Sharp是最大的品牌,现在基本上不大见到了;但另一方面,三星、LG从微波炉开始,现在冰箱、洗衣机都越做越大。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按说韩国和日本的习惯、文化很相近啊。如果当年失败,现在日本经济呆滞,更加应该到海外打拼啊,为什么全线败退呢?Sony电视机已经被打下王座了,不过音响、相机还顶着,没有败退。) ?1 {- Y6 _/ b" a

    2 S/ Y6 L  t& ], p6 z维也纳咖啡我也不知道加了什么,味道香浓,但不苦涩。他们的点心更赞。那些名字我也交不上来。在维也纳美术馆的咖啡厅里,坐得不想出来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2-20 16:12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68#
    发表于 2014-1-14 13:5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丁咚 于 2014-1-14 14:09 编辑
    3 m$ }( B: ^7 L$ y0 _, F* {
    晨枫 发表于 2014-1-14 10:28
    9 z( t# ^  J: {9 q) g7 ~" u# [/ X说起日本厨具和家电,为什么韩国品牌在北美(欧洲不知道)就打开市场了呢?就是微波炉,10年前Panasonic ...

    . l8 L9 t8 d) e) M1 W6 \( q. Z+ ?: ?! s" Z( Z
    韩国我就完全不懂了,从来没有去过啊。
    2 m" H& G* `; H- n+ ?. X0 k
    8 G  Y  K, K5 L4 f' B9 j2 f奥地利那点心水平绝对是欧洲一流(口水啊)。实际上,我认识的很多欧洲人都说奥地利的点心是欧洲最好的(而一般亚洲人会觉得法国的点心是最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4:15:25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1-13 23:57 / T% }4 x( a) H; h1 {( u7 z
    韩国我就完全不懂了,从来没有去过啊。
    + z- l$ q" w/ P: ?8 q; l3 ]1 I
    " o; }' O' q: ~0 m: Q( Y' P1 }( k奥地利那点心水平绝对是欧洲一流(口水啊)。实际上,我认识的很 ...

    : s& B' T7 _# I4 q3 U法国点心还不如丹麦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0#
    发表于 2014-1-14 14:22:4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1-14 10:28 / m* q+ q6 f* l: O
    说起日本厨具和家电,为什么韩国品牌在北美(欧洲不知道)就打开市场了呢?就是微波炉,10年前Panasonic ...
    ) @/ S4 O5 W/ X+ ]
    白色家电的话只是市场开放的问题吧,否则韩国那两个也得在北美市场被挤跑了。 微波炉这种很多年前就是中国产销量最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22:21:12 | 只看该作者
    natasa 发表于 2014-1-14 00:22 & E4 e4 K0 [6 W: `& H7 S
    白色家电的话只是市场开放的问题吧,否则韩国那两个也得在北美市场被挤跑了。 微波炉这种很多年前就是中 ...

    * f$ |& ]3 o5 H. g7 P* P* K. f# |你是说北美市场只对韩国开放,不对日本开放?

    点评

    美国对日,韩是不同的。韩要可靠的多。人家是基督教国家啊。  发表于 2014-1-14 23:0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2#
    发表于 2014-1-15 04:35:5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4-1-14 22:21 6 I  S+ L% E4 ^* W- q
    你是说北美市场只对韩国开放,不对日本开放?

    ; B: E% e) o' k- p% p. [" u7 ], a* u美国对韩国确实是全面开放,生产多少都能吃下去,日本不是很清楚,不过下绊子的不少,中国企业就很难进北美市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3#
    发表于 2014-1-15 08:08:20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1-14 07:11 3 x1 Y+ ~8 Y) e9 W
    我说的只是日本的“个人护理用和家用电器”,比如按摩、清洁、修容类的电器、厨用电器以及电视等。欧美的 ...

    * ~3 F% ]" @3 H1 W6 K
    * a3 a5 Y) F" k8 l美国两个烤箱还是需要的,那个大的一般没人用。因为预热要时间长,而且太大,不是开party用不上。8 P* N9 x7 s3 b' q# T5 e
    都是自己买个小的常用。预热快,也环保些。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2-20 16:12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74#
    发表于 2014-1-15 08:11:19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1-14 07:11
    & L* n+ Z# y6 W" x) I我说的只是日本的“个人护理用和家用电器”,比如按摩、清洁、修容类的电器、厨用电器以及电视等。欧美的 ...
    3 c6 D8 B( q. D7 }: U7 q' Y8 E
    @隧道
    . g! _/ ~2 o; d- {% H
    . {4 Q  J$ K% u3 c- Z# v$ q牌子好多,松下、东芝、日立、夏普都有,你可以看看Amazon的链接7 V; U: U- L3 }; H, \, s5 G# _

    2 K6 y  V1 O- m0 t过热水蒸汽烤箱微波炉
    ' |! }5 O( E, q5 J' {
    8 ^9 f( ]9 I9 w1 N' N, y+ Y9 }不过日本的电源是110V的,要买的话需要配转换器哦。
    ' A0 a% e6 ?- i5 `- K9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2 12:18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辟谷

    75#
    发表于 2014-1-15 10:28:52 | 只看该作者
    微波炉现在国内产量最大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0:35:33 | 只看该作者
    natasa 发表于 2014-1-14 14:35
    # b3 R& G8 @! Q4 g$ H美国对韩国确实是全面开放,生产多少都能吃下去,日本不是很清楚,不过下绊子的不少,中国企业就很难进北 ...
    7 R2 s0 s  o) I" {$ J- `
    有事实依据吗,还是你的猜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7#
    发表于 2014-1-15 11:4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atasa 于 2014-1-15 11:47 编辑
    9 N! ^8 O2 @; j6 ^3 F' C/ R
    晨枫 发表于 2014-1-15 10:35
    5 P4 E8 U) t( ?有事实依据吗,还是你的猜想?
    7 S& Q. I) t7 @- N  O! j, g
    - m* q' H- S' b6 j* {
    韩国这个是前几天我看过的一个报道,韩国学者自己讲的,美国给韩国提供了单方向准入,韩国不管造了多少东西,美国全都能吃下去。日本白色家电在全球市场的全面败退也就是这10年不到事情,本土的话其实有刺激政策之后还好了一点。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三星和松下之类的家电商还没这么大的差距,但是三星其实是控制在美国人手里的,股权一半以上是外国机构持有,而现在韩国大财团里还在增长的也只有三星了。 美国的市场准入应该是用规范和调整技术标准来保证的,消费电子如手机等国产货因为品牌还有质量不均衡能进入的很少,但是就卖场来说我也很少看到有国产的白色家电,就算沃尔玛这种也是这种感觉,不过美国的产品需求可能和中国有区别,像是咖啡机,烤箱或者超大容量冰箱这种国内应该不会专门研究的,但是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是必需品,生活的方式的区别导致的细分市场不同。 日本白色家电败退主要是战略失误,向数字家电转型,结果数字家电严重滑坡之后,转型失败,连带原有的外国市场份额也丢掉了,这个和市场准入有关系,因为向松下这种靠数量铺货的类型向来只是在技术上紧跟而不是领先,但是数字家电的投入都是从白色家电挪出来的,要跟随不断变动的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会比较吃力,现在panasonic的在卖场里还是能经常见到,但是我看到的展区都很小,sony的也是,但是日本白色家电全球市场的萎缩核心问题还是战略方向的失误,像日商那种坚持了好久的等离子最后还是废掉了。我比较好奇的是一些卖场的自有品牌是在哪里组装的,是国内生产贴牌的还是墨西哥造的就不知道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2:56:08 | 只看该作者
    natasa 发表于 2014-1-14 21:40
    ; Y' p# r& ?1 S. ?/ S韩国这个是前几天我看过的一个报道,韩国学者自己讲的,美国给韩国提供了单方向准入,韩国不管造了多少东 ...
    " B5 m5 N6 a% H5 T) z+ f
    关于韩国的报道,能给一个链接吗?想看看全文,还想看看美国给韩国单方面准入的原因。另外,美国、加拿大、中国是串通好的吗?为什么都是只看到三星、LG,而很少日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9#
    发表于 2014-1-15 15:4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隧道 于 2014-1-15 16:00 编辑 % U7 R; G2 A4 @4 a3 r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1-15 08:11 ) y/ X& n8 k! R; u$ i" A3 g
    @隧道 , a3 g. W; Z( U
    : F7 B% t& E) T& r( Q' O) ?
    牌子好多,松下、东芝、日立、夏普都有,你可以看看Amazon的链接

    8 a5 s- S# z: v' Y* y6 h1 Q' B- T" w1 P8 J% s" j1 q7 A
    多谢,也不贵呀。才$200左右。
    5 n( b" k2 h# i* D$ `* F% T可惜我半年前就买了Breville的烤箱,价钱和这个差不多。但是功能少多了,还占地方。
    ! F. b1 H/ O) ?5 P4 K: U- U  }美国也有不过选择很少,只有sharp的一个型号。1 S/ H! r: p  N$ S& w
    下次换微波炉就是这种多合一的了,偶尔烤个羊排,地瓜,蒸个馒头什么的还是非常方便的。+ t" A2 C1 b0 q! ~* `: Q  v$ {
    国内松下也有行货。也不贵 ¥2400左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8 07:01
  • 签到天数: 1014 天

    [LV.10]大乘

    80#
    发表于 2014-1-15 16:09:0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飞利浦怎么慢慢的就在生活中消失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26 08:42 , Processed in 0.0626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