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5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小议信用经济中的财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22:5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1-7-8 23:19 编辑 $ j; P% e  }4 Q" u9 d

    ( ~1 \! `* ~$ i' B- i国家财政和家庭或个人的财务不同之处是国家拥有货币发行权。( ^- L* T& g7 u3 f8 V4 W

    # ~0 p: V! S* I/ v4 ^对个人而言,丰年储蓄,歉年支出的财务安排是合理的,因为个人不可能通过向其他人发行货币来应急。但是,中央政府是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直接收税的。& V9 R5 T+ k& c

    . i# S* a4 w0 ~; k6 `! M; S2 Y; J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质上根本就不存在财政赤字和盈余这两个概念。
    2 u! L4 m7 f, c9 ^$ X) E6 p& c7 O3 m# Q# R+ ^3 C3 B$ y
    举个反例来说明,假设2011年的财政结算是-2000亿的赤字。这些赤字是由于2011年公共收入小于支出所造成的,可是钱没收上来为什么会就支出去了呢?
    ! C) {. |+ K. _& d3 I& V6 u
    # F) n$ u9 f! s3 ?2 A因为收支是两条线,财政部花钱不是根据收入情况走的,只是通知中央银行印钞票就可以了。人民银行以前就是财政部的一个处,现在也不具备独立性。) u2 d9 L8 h" y1 i) `0 ~
    ; N5 e" @* A7 k2 r* z4 v$ p% w9 T0 b
    所以,财政不管收入是多少,最后财政赤字是多少,财政从货币上说始终是平衡的,只是货币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流入流出的差额不同。! K; \9 x% X) W4 h4 F
    # u4 x4 ^( l# i( z9 R. D
    中央政府会存储经济资源来应付经济衰退的做法在实物经济年代中是可行的,在现代信用经济中就没必要了。
    . B5 C; }( P# ?" S: K4 H/ ^  u4 C3 k1 O
    中央政府需要物资的时候就多印钞票就可以了。而所谓的巨额财政盈余,其实就是公共部门对私有部门的巨额货币回笼。; |+ w0 o. l5 D' G
    $ u1 o& L( a, H, ^4 ?# k" M! L" H# ~
    中央政府是不从事生产活动的,从事生产活动的是私人经济部门,货币的减少就是私人经济活动的减少。所谓的巨额财政盈余就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增税+公共支出萎缩),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有病,人民吃药!
    5 K3 x& @& A1 e* f
    8 P' F; j% q$ A, I! x2 m7 H; O即使下面几年用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也只是现发货币来挤压私人部门的物资,不是用以前年度的财政盈余,因为财政盈余只是货币回笼,不是物资储备。
    & d# s) \6 W) V2 Q* a6 G; S( g: \: W; Y# w' H4 l; ?
    关于财政和货币幻觉的问题,我们持有的人民币,是中央政府对我们的负债。因为我们相信政府,所以它印刷的纸可以接受作为我们劳动付出的报酬。政府必需保证人民币的购买力稳定,否则我们会要求兑换成黄金或物资,政府信用就破产了。
    9 n$ {+ j7 ?; `5 |8 X% `" F- z4 d
    7 `: C0 s/ s6 Z9 o& ]) a这就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最后几年的情况。2 {, a  I0 ]5 |; F
    / V- J  p: v1 h( d9 l9 z. P: A, Q1 D
    只要你不去兑换实物(消费),政府的这笔债务就不需要偿还。现在通过巨额财政盈余回笼大量货币后,私人部门持有货币减少,相当于政府减计了大量的债务,政府信用风险下降了。可是,经济衰退的苦果却要老百姓来承担。
    0 y$ M, g! y5 U7 X- v3 _( c/ e# C) u
    如果一个国家不存在外在的监督和管制,就要靠内部的权力竞争对手监督,所以中国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管制是以政治人物的权力为基础的。我们对政府信用不害怕,不担心,是因为个人只是13亿分之一,再大的损失分摊到个人头上也是个小数目。  [" h4 B, N0 C2 S
    0 l9 n* H- i& x' R" H8 W( `$ T1 T( O! h
    而且自己的意见只是13亿分之一,反正也没人听,还不如不害怕,不担心得好。所以,人们不害怕,不担心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 u! R* m1 T# z: o
    " j! Z$ m6 [2 _- W4 Y' K
    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O; \( P. W* q2 y" H: e$ [

    & u7 ^; E2 b1 E1 }9 ~比如说动用外汇储备对黑石的投资,对美国房地产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投资,这么庞大的损失,换一个国家,国家领导人必须率内阁引咎辞职,在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b4 w: F, j3 x5 c( q: j$ q) G

    8 y- [5 P6 z( ?8 i! f5 [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 `" q: M  O0 F4 C
    $ {5 B7 `$ ?% n9 D
    除了香港一个不合时宜的专家痛心疾首地大喊了几声,中国的报刊新闻和经济学家们连个泡都没冒。反正外汇储备想怎么花都是国家的事情,可是如此卖国是不是太快了点。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 B9 b, W6 k$ s" R" A
    $ d& M5 a: }* ^& f. X! x' |国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国大而民弱,就是该拿刀来杀的时候了。* X$ D( S+ z% K! X& _
    5 D$ u6 N5 [, \
    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别无选择。: W, }% F" _4 s" E- K

    0 z3 F8 J  w- w" u1 f. @& e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7-9 22:20:30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一个不合时宜的专家”据说在国内经济金融界如同一只丧家狗。。。' A2 S9 O( |1 t; l
    话说站得高了,会看到很多事情,但个人又没有能力做什么,会不会有抑郁的感觉?
    2 P( f/ Q, \" ^/ A( b
    ! A' N. h5 L& X. x

    点评

    会有抑郁的感觉,所以一定要找个地方聊一聊。你看郎咸平好像很疯狂的样子,其实那都是被憋得。个人的力量很小,很难改变什么。  发表于 2011-7-9 22: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7-9 22:33:06 | 只看该作者
    查了下数据才理解了这句话; i/ w3 j0 ]* \! `/ o3 [0 w/ K
    巨额财政盈余就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增税+公共支出萎缩)
    9 a( F4 M3 _4 P/ U/ _9 q
    / Q4 R' ~3 ]4 R. H
    统计年度         财政收支差额(亿元)        
    0 U0 F2 p2 o! v' \' s& a6 |' @2009         -7781.63 ; w# i' _  q2 S6 ~. k
    2008         -1262.31         1 f! f" @2 U5 s& K
    2007         1540.43        
    5 J7 v( I  S2 w+ ?2006         -1662.53         4 c( ^5 d, X& |9 T1 ^
    2005         -2280.99 & A- W5 f4 s8 H8 ]
    2004         -2090.42         $ c6 W* o- F) a% ^8 u. b; N5 y4 D
    2003         -2934.70         4 e+ B( _  ]7 G  j% v+ ^9 N7 S
    数据来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 ... 63&symbol=06303  S# L4 H. E+ m8 r

    ) u- Y# N) J$ o4 U
    即使下面几年用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也只是现发货币来挤压私人部门的物资,不是用以前年度的财政盈余,因为财政盈余只是货币回笼,不是物资储备。

    ' g- q# |' K# R
    ! a3 T' h# N8 Q/ g如果政府收了钱就必须花掉,那政府层面的积蓄应该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是更好的基础建设、更强大的军队,还是更多的财政收入能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2: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牌牌 的帖子3 R3 f7 Q9 T( V* ~

    6 {8 K3 O1 j5 G. A- b# G更好的基础建设、更强大的军队,(还有更好的社会福利),更多的财政收入能力就是财政支出的目的。更重要地是,政府的积蓄就是人心,是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所依赖的政权基础才能存在。, x" s) \5 N" S6 U
    ; C& W4 [7 D; M+ N5 d* B
    牌牌的财政理论水平达到硕士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7-10 18: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A& {. Z6 [3 x  ?9 W" ~: t

    # G2 |3 s, N' W% o- X虎大过奖了,您这段时间日志、发帖的主线不就是信用么。俺连这个都木有看出来,羞愧,面壁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9-16 10:36:5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想不明白的一点是,既然政府经营的是信用,那么政府大规模赤字,寅吃卯粮,钱不就相对于实物越来越水?还是和老百姓家没钱了借钱过日子一样吧,只不过老百姓借钱要还,政府不用。
    , p- w" R2 p  e4 N关键点就是,储蓄是未来财物的请求权。没有储蓄的支出,结果只能是破产。
    " Q8 D: S8 g1 _: Q8 d脑子还是不好使,请解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1:15:08 | 只看该作者
    范进中举 发表于 2011-9-16 10:36
    + t5 ?3 e( H% T8 z) u6 X* {# V还是想不明白的一点是,既然政府经营的是信用,那么政府大规模赤字,寅吃卯粮,钱不就相对于实物越来越水? ...

    1 b1 v' h0 l1 L1 D; D+ Z! {国债是不需要真正完全偿还的,只要它的存量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比较稳定,国家的信用就可以允许政府继续借新债还旧债。所以,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说:国债是对国家的一种祝福。

    点评

    那就是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保证现在的钱到未来也不水。美国那样无限制的借债,结果就是货币注水。奇怪的是日本人,货币不水  发表于 2011-9-18 13:4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1-9-16 21:35:36 | 只看该作者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9-16 08:15 # W9 d. ?, s5 j" }- c$ B0 f
    国债是不需要真正完全偿还的,只要它的存量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比较稳定,国家的信用就可以允许政府继续借新 ...

    : g' V% Y% j, I7 Q+ l好像不是吧,这个依赖于政府的经济思想。目前,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安省省政府都在为各自的债务而努力,竞选诺言里面就有削减债务的部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1:46:17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6 21:35
    1 F7 I1 T! M/ [; V+ c. o好像不是吧,这个依赖于政府的经济思想。目前,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安省省政府都在为各自的债务而努力,竞选 ...

    7 L8 D8 z9 M/ q; i+ D/ T3 e看比例有多高了,比例太高了就不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1-9-17 07:58:02 | 只看该作者
    金融危机巅覆了我对政府的幻想,无论中外,我倒要看看这出大戏以什么来收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1-9-17 16:51:2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巨额外汇储备,其实是个很大的难题。
    6 K- _. C( m& y. |" ^, j2 k: N! ~: _6 b# i4 [  q* a' x# z
    只要中国还是出口导向的,就需要通过操作来避免人民币快速升值,就要不可避免地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手里拿着上万亿的美元,要么买美国债,要么买相对高息的两房债券。买大宗商品,这么多的钱会把商品价格推高很多;买资源类公司,人家不卖;搞股权投资,要先交学费。难呐!8 k! u) h$ u6 p2 ?& G

    ' d* d: r9 `" k2 f所以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国内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居民消费受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和公民福利不健全、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要消除这些不利因素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外储问题还会继续。中国7月份不是又增持美债了么?就是这个道理。% s$ z( S# t0 S8 n$ R' O2 H+ r/ ^9 t1 F

    3 u1 a# [$ w  E0 Q+ D人民币国际化这条路,估计谁都不敢冒然地走,因为不会走,搞不好出的问题更大,会变成一场危机。摸着石头过河吧。
    / s7 u9 Y2 Z3 Z% ^3 A

    点评

    可以参考美元的道路  发表于 2011-9-18 07:12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10-21 12: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12#
    发表于 2013-4-13 19:33: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05:53 , Processed in 0.04880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