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5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飞为何被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05:3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狱之一。
0 j; N2 j: t4 J% ^9 E* ^8 \( f6 f  ?, [
对于岳飞为何被杀历来有几种主要说法。
* K  o  w7 \. g5 u5 V
- h  A5 x/ G( E. u+ t1 ]4 y一种以文征明的《满江红》为代表,认为宋高宗主要害怕“迎回二圣”后无以自处,皇帝没得做了。而岳飞北伐,力主“迎回二圣”,自然不能为宋高宗容忍,于是借秦桧之手将其诬陷致死。9 {; \7 ?* S$ D' m
0 m; w6 ^6 L5 V; V
这个说法明显是看到了明朝发生的实例而产生的。明英宗土木之变被俘,他的弟弟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上台打退了北元的进攻。北元方面把明英宗关了一阵之后就放了回来。景泰皇帝对他无法处理,只好软禁起来。结果几年之后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景泰皇帝莫名其妙得“病死”了。
/ R7 J! v4 [2 h1 Q
0 g( h. M3 T8 ?0 q6 ~从明朝的例子看,赵构的确有不把“二圣”迎回的动机。但赵构和一般长在深宫的皇帝不同,他可以说基本是白手起家,毕竟也好歹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班底。真要是“二圣”(其实大部分时期只剩钦宗)回来,好一点的以唐肃宗对待玄宗的方法,差一点的自有手下会让钦宗被“病死”。他有一定的危机感,但并没有到非因此要自毁长城的地步。而岳飞虽然有一阵高喊“迎回二圣”的口号。但他归根到底是赵构一手提拔上来的。高宗后来不提“迎回二圣”了,他也就闭嘴了。+ Z! Z4 j& T. b0 I/ i1 t  K0 B" M. O

" J) A) W" G2 I! U而要“迎回二圣”,其实并不是看谁的口号响。实际情况是南宋只要彻底打败金国,“二圣”自然就会回归。杀不杀岳飞都是一样。
6 `* O4 w% ^% c' K# v' ^9 x1 G
: A- X1 i2 u5 o$ `0 J, u/ L不过文征明的这个说法直指赵构本心,本就是无法证实之事,又为明朝史实所注解,于是也就成了流传最广泛的正统说法。
; s# [. u$ J) X2 Y- l" g. W% E/ `* z) y) q
另一种说法则是赵构、秦桧卖国。为了讨好金国,就故意杀掉自己的大将以取悦敌手。( z% }! v. \- z! b. u# I

& M8 [' J  y: a这个说法有两个分支。一个说秦桧其实是金派来的卧底。这个说法后来被各小说、评书广泛采用。但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秦桧就算是金国间谍,但他已经坐到了相位。就算一统北方,他还是宰相。宋朝的规矩是武将最后能进枢密院(国防部),能当国防部长,但国务院总理还是必须是文臣出任。也就是说,他卖国未必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而一旦南宋灭亡,他肯定是没法做金国宰相的。那么两相取舍,他该干啥就很清楚了。
. s6 D8 l/ Q" H; {/ v- o8 X  ^0 V1 S: A# d1 G
另一个分支则更异想天开。到岳飞被杀时,南宋占据战略优势,是进攻势态,而赵构、秦桧一心偏安江南,就干脆在政府里对主战派大清洗,以求平衡战略均势。而岳飞是当时南宋诸将中唯一有能力打败金的将领。所以赵构为了求和首先就要杀他。而金国方面也视其为眼中钉,兀朮给秦桧写信说:“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于是岳飞不得不死。
; _; N6 O$ _& Z% S/ b0 j, ~3 V! o5 b3 m7 a2 b
这个说法任何心态正常的人大概都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的。明显是某些不接地气的变态“公知”们憋出来的大肠气。
3 H; C) T% e4 V, u# H. g" D; G/ J; N# V
首先“必杀飞,始可和。”的信件为孤证,很多史家认为并不存在,是后人敷衍。这事多有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 O+ f7 j+ U6 b0 f: f. b" f
0 J& v- V, d0 @/ z& T6 r- x4 a最重要的破绽是:战略均势并不是玩跷跷板。杀了岳飞固然可能降低南宋的作战能力。但万一这个作战能力降太低了呢?万一杀了岳飞,军心涣散了,女真打过来都挡不住了怎么办呢?而从此前的战绩看,每次女真打过来,赵构除了逃跑还是逃跑。中兴四将一个管用的都没有。甚至所谓的“黄天荡大捷”也是吹牛的成分更多一点。
6 F# Q7 D) Z) d$ f- `7 u( `$ P
$ Q8 }2 ^: `' e4 w即使要求和,“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杀自己的大将也得等到和谈成功了再杀吧。要不你这边把岳飞杀了,金那边立刻反悔咋办呢?这类事件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张仪的“六里封地”最后把楚怀王都给骗来抓起来了。凭啥赵构就那么相信金国的承诺呢?
* \* @* Y( f+ |+ ?1 p; I9 H$ J/ c, D5 _( U6 u0 [0 Q, n7 I
再一种说法是岳飞上书请求立太子,犯了赵构的忌讳。这其实也挺牵强的。在“苗刘兵变”的时候赵构的儿子给立成皇帝。后来赵构由韩世忠保驾复辟成功。这个小孩不久后就“吓死”了。此后赵构就患了阳痿,养不出儿子了。一个组织如果不解决继承人问题,就很容易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岳飞要求立太子也不过是随大流而已。到绍兴八年秋,赵构召见他。命他去资善堂见皇太子。见面之后,岳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 s$ I6 L( F8 L9 C1 l, Q4 c
; H3 X  N& j5 {1 O8 l“资善堂见皇太子”说明赵构已经承认自己无后的现实,而转为考虑托孤事宜。岳飞明显是托孤大臣中的一员。这样所谓的“参与废立”实在不能成为赵构杀岳飞的理由。; Q! W8 D5 {% \% K
6 Y. U2 D& w" }4 u" s4 n; q9 Q
还有一种说法是赵构担心岳飞成为军阀,最后篡夺皇位,所以定要杀他。
! P# E! _4 q) I, y4 d
, |% O$ a+ [1 i+ I这个说法在绍兴十年北伐前应当是不成立的。和其他的中兴诸将不同,岳飞可以说是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其他的中兴诸将例如韩世忠高宗朝之前就崭露头角了。而岳飞直到赵构登基之后才开始显露锋芒。赵构对其一直信任有加,提拔重用。由于岳飞年轻,他甚至准备把岳飞作为托孤大臣(当然,赵构当时肯定没想到他能活那么长。)
* A: G1 |# p, E( t. v& P. q) M5 q' e; v& u8 C5 p2 e; j
而岳飞也并不跋扈。岳飞有时候比较任性。例如几次撂挑子不干。但赵构对其还是恩宠有加。而岳飞也没有“将在外”。赵构要他从北伐收兵,他立刻就收兵了。听话的很。
' p$ Q. H0 e" w9 S
. U# F  `) [9 u# u! h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飞在北伐收兵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诬陷致死呢?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 S' s" c: ?% {3 [  Z. E
9 [7 X% s* o5 K首先是秦桧的陷害。秦桧主和与岳飞主战冰炭不容。到绍兴十年北伐,甚至出现岳飞在前面打胜仗,秦桧在后面拖后腿要求退兵。而绍兴和议以秦桧为主导。如果和议不成,那么作为主导的秦桧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搞掉主战最力的岳飞自然是秦桧的首选。1 K. L( ?( e7 z$ R% {1 D
* E+ Z/ O2 Z4 a9 e# t& P
但是,秦桧的能量再大,赵构不点头的话也是没有用的。那么赵构为啥有要杀岳飞呢?归根到底,赵构害怕岳飞夺权。5 t! `( y" k& q9 |
% h% s  M0 B# d1 N
岳飞在绍兴十年北伐前深得赵构信任,甚至可以托孤。但绍兴十年的北伐却使赵构看到了岳飞的号召力和心机:$ }3 c7 ^2 m% ^8 c' G
  V5 j. R3 X4 i
《宋史》这样记载的“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朮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忔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5 t$ @" X2 h( @5 i* f: L3 I- Y0 a; ~3 ]
也就是说岳飞早在北伐前五年就派遣梁兴等人去建立敌后根据地。而岳飞人望之高,达到了让金兀术无法征集壮丁,而金国本土将帅都丧失抵抗信心的地步。而一路所向,望风披靡,敌军相继来降。
5 B" F! X" k1 W3 A; b( l  g2 A2 ~7 p- c- N( {
这种人望是赵构无法不忌讳的。
. D/ M/ z% {; d6 l0 l: H2 n
# D2 m' Z9 O  ?3 H% L南宋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分治。五胡乱华南北朝出了很多大将以北伐之功最后取而代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成功有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如桓温,最后他的儿子篡位但没保住。成功的如刘裕,以平乱起家,以北伐建功,最后建立一个也叫“宋”的国家,当了皇帝。
; m' d5 b1 |/ Q4 V
* [/ x2 ]& b. _7 @+ s而岳飞的人望恰恰是赵构最为害怕的东西。+ W1 [7 H6 Z6 w% X) k( H
7 e# Z% v$ |1 U: u) m. _/ l
赵宋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武将学习赵匡胤也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赵构来说,中兴四将的武力多来自他们的私军。私军的战斗力强,但毕竟和皇帝还是隔了一层。而“苗刘兵变”更是给赵构上了现实的一课。这也就是为什么“苗刘兵变”过后赵构大力提拔岳飞这个年轻将领。无非是要掌握嫡系罢了。
3 ^! \. A' y" n8 F) b3 N" v
- ~3 s1 H0 T! ]4 {% }赵构要对军队进行整合。除了提拔岳飞等年轻嫡系,另外还要收缴老将们的兵权。韩世忠虽然救过赵构的驾,但赵构还是不能对其彻底放心。于是他通过秦桧策划让张俊和岳飞趁视察韩世忠所部的时候把韩世忠的嫡系部队分别收编。" j/ t( O: W  x8 `- l2 y4 e! i

: y9 ^# E% P) v" K$ f$ I$ D( H结果张俊通知岳飞动手,岳飞不肯。不但不肯而且还在韩世忠的部下被捕,秦桧将要诬陷韩世忠的时候派人飞马将秦桧的意图告诉给韩世忠。结果韩世忠接到消息后跑到赵构哭闹一番终于平安无事。
7 G9 E- ]& L, Z$ O  j/ @
& q+ K) Z8 T' H  ~. A* x岳飞的这个举动让赵构彻底害怕了。赵构不怕老将们造反,因为他自认掌握了岳飞这个嫡系,足以造成政治上的平衡。但现在岳飞居然和老将们穿一条裤子了,赵构当然无法对此容忍。而经过一次兵变后的他,当然更害怕再经历一次。特别是他认为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背叛”了他。虽然实际上岳飞可能只是出于韩世忠与其同是主战派而对其同情而已。
7 x" V' G( `6 f; I
: N! E0 T% u* `. ]. E0 B6 E* u岳飞被捕前名义上已经交还了所有的兵权。但兵权这个东西并不仅仅是“虎符”或者“大印”。更多的是在军中的影响和人脉。故此,当秦桧对症下药诬告岳飞串通部将张宪要造反时,赵构立刻找到了除掉岳飞的理由。* `0 Z* ^5 m" H5 X4 H: o
% @+ w7 ~. g8 B* J
虽然岳飞并没有要搞政变,虽然岳飞给张宪的所谓书信连秦桧都只能说“莫须有”,虽然杀岳飞是自毁长城,但赵构毕竟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皇位。他要的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岳飞;更不是一个百战百胜但和老将们同心同德的岳飞;绝对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得到了无数百姓拥戴的岳飞。2 N0 n! S  v- q+ c# u. n

; P2 }3 r5 a% K, P赵构要的,只是一条会打仗,能打胜仗的忠狗而已。4 G5 `: r3 }) F' n, p
$ C0 k  C9 n: _+ X
而现在忠狗“不忠”,更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而金人的威胁还很遥远,“不忠”的忠狗的“威胁”却迫在眉睫。那么赵构还会如何取舍?岳飞又怎能不呼出那句“天日昭昭”,含冤九泉!
' W2 |0 b+ y! g* J! x
# V4 `! |5 W( {这才是岳飞的悲剧所在!, C6 x5 V( ?  H" z, Q: {8 S, ?

* K2 r# \& _2 l; k0 R, _4 Y; k而类似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岳飞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46 学识 +4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10 + 2
苏鲁锭 + 2 谢谢分享!
皇家骑警总监 + 4
河蚌 + 4
蓦然回首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2 14:42:31 | 只看该作者
韩世忠跑到赵构跟前一阵痛哭,赵构就能放过韩世忠,这是不是说明赵构不是那么绝情无义刻薄寡恩的家伙,还是比较念旧情的,但在岳飞这里就怎么不给岳飞一条生路呢,把事情做的那么绝?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99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19:37:02 | 只看该作者
    八旗子弟 发表于 2013-8-12 14:42
    2 b# i) U3 k' S: |8 D+ f韩世忠跑到赵构跟前一阵痛哭,赵构就能放过韩世忠,这是不是说明赵构不是那么绝情无义刻薄寡恩的家伙,还是 ...
    , y1 y2 `' D- n; C0 o- ^: w( {8 r0 K
    有无记载岳飞也照方抓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11:22 | 只看该作者
    八旗子弟 发表于 2013-8-12 14:42 ' J, E: P  a& ]4 B) s. H; A+ |
    韩世忠跑到赵构跟前一阵痛哭,赵构就能放过韩世忠,这是不是说明赵构不是那么绝情无义刻薄寡恩的家伙,还是 ...

    6 {1 C' [: G; D$ G赵构对韩世忠下手是他的既定策略。当时中兴诸将的班底大多为私人部曲,如果不整顿对皇权始终是巨大的威胁。所以战事稍定后收缴各大将的兵权对赵构来说是必须的。对韩下手无非是看韩的兵较少,个人抵触可能是最小罢了。收缴韩的兵权后赵构未必要杀韩。事实上后来韩最终上缴兵权后赵构也没有杀他。但赵构没有料到的是岳飞居然反对向韩下手,还给韩通风报信。这对于赵构来说比韩世忠造反要恐怖得多。盖韩世忠造反,赵构还有岳飞可以依靠。岳飞如果与韩世忠联合造反,赵构还有谁可以依靠?所以岳飞必须杀掉,其部下换个嫡系去掌握就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3 11:29:0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多种因素的合力:提议迎回二圣 2分
    6 |! b& D' O! K" B# `' F! `                       建议立太子 3分" A5 e- r2 r0 G- w& m8 t9 C0 S
                           兵权过重、威望太高 3分8 D0 L9 e6 @- X6 g1 u; Z
                           不听话,撂挑子,动不动去庐山疗养 1分
      R6 W- ?; ^- q, o# n6 w                       犯小人 1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13-8-13 15:11:20 | 只看该作者
    赵构有过北伐的愿望么?8 M# i; ?" L: I& H
    是不是有有过北伐的战略部署,准备?赵构是压根就不打算北伐的。而北方闹出来那么大动静,归根结底是岳飞和那样民族情义的人弄出来的,而这些对于赵构来说,太过头疼,能够偏安一隅,维持江南地位他已经很满足了,再弄出一个北方来,他烦都烦死了。更何况,这个局面不是他谋划的,结果是必然受制于人武将。而宋代武将是被看低的。
    ) O" E4 K' {* }+ u打了十几年了,死人成千上万,血流成河,打什么啊。老婆孩子热炕头,江南不错了。再让岳飞闹下去,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过安稳日子。赶紧议和吧。! v* Z9 Y- v4 \1 h
    有这样想法的不只是赵构,秦桧。是一大批人,是那帮士大夫。这帮子人被金国人吓破了胆,绝不相信能够灭亡金国;不过也看出来,金国人打不下江南。杀了岳飞看谁再闹腾。
    / y' `1 @  [/ ?0 r% T, Z( r* L, w这帮子人要了里子也要脸。秦桧活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0:09:34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13-8-13 15:11
    , w" ?7 v7 L2 U% i5 @9 I8 N赵构有过北伐的愿望么?
    . r$ G* t& z& M是不是有有过北伐的战略部署,准备?赵构是压根就不打算北伐的。而北方闹出来那么 ...
    - s5 _. n; V. P* t0 k% ~' M# M
    赵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北伐的欲望,而在于有没有北伐的毅力,有没有百折不挠的决心。0 g/ [5 j9 \+ H5 s/ x5 O7 X7 @) x

    : @. D6 H6 F2 M赵宋的皇位来得容易。打天下的时候采取的也是“先易后难”的方针。“先易后难”,本身不能算错。但到伐辽失败后逐渐变成了事事都要投机取巧。澶渊之盟,宋朝向辽国买来了百年和平。那么是不是就真的不想收回燕云?当然不是。但收回燕云的办法不是靠不断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而是靠和女真联盟。到后来一起攻辽,连个摘桃子都摘得五内俱伤。结果引起女真的野心。好不容易把女真的第一次入侵请走了。马上又不知天高地厚,妄想反攻。最后被打下京城,皇帝被俘了事。4 p" _' `* U/ m7 x

    ; v9 P' t: {9 ?% A+ d. |南宋想不想北伐。应当说日日夜夜都在想。但真做起来了就三心二意。几次北伐都败在没有周密计划,用人不当,后勤不足等等。而正面战场稍受挫折就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决心,投降派立刻占了上风。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宰相杀掉以取悦敌人。9 ~; d" Z  w$ g. u. d" A. i4 h

    , v# W" z" Z7 z5 b等到后来看金国衰弱又不吸取上次的教训,去和蒙古联合。本来灭金之后,蒙古并无意立刻南侵。蒙古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西方。而南宋却又不自量力得去挑衅蒙古。虽然最后消极抵抗了几十年才灭亡,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端平入洛失败,但此后居然没有一次主动进攻,天天盼望天上再掉馅饼,蒙古像辽、金那样自己灭亡。好运气不会来三次。最后只好在崖山跳海。
    # `! t. h$ t& K7 d
    5 P2 O8 J2 y+ r1 R$ p所以国家和做人一样。适当的忍耐是为了将来的崛起。轰轰烈烈得干一场,哪怕失败了也是英雄。但像宋朝那样窝窝窝囊囊三百多年,实在让人无语。" r- c+ B* b% x" H  I
    5 f* q  A1 o2 K. {9 f
    窝囊废可以寿百年,但窝囊废绝对成不了世界霸主。

    点评

    有道理,和钱穆观点差不多。所谓得国不正  发表于 2013-10-8 12:28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8#
    发表于 2013-8-14 11:35:18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13-8-14 10:09
    7 h% t: m; p" P& d$ ~, i赵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北伐的欲望,而在于有没有北伐的毅力,有没有百折不挠的决心。' m7 N7 Y! S1 @

    7 r) y: y6 i/ N! ~  O! E赵宋的皇位来 ...
    南宋想不想北伐。应当说日日夜夜都在想。但真做起来了就三心二意。
    这和没有北伐的愿望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赵构。6 E. y9 w4 D( n6 ~5 q6 f6 @8 m8 S
    其实你这段话不正是印证了我的那些话么。" u8 u6 e# e- }9 h
    士大夫要脸面,祖坟都落在别人手里面了,不想北伐都丢人。不过也就限于想想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3:00:01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13-8-14 11:35 ( v1 Z) U% l2 f, \: h/ D
    这和没有北伐的愿望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赵构。* ]( ~# P; a3 G" J4 ~+ M  {3 \
    其实你这段话不正是印证了我的那些话么。
    ' o( k2 U4 `3 C& l) m/ ]; q9 Y士 ...

    ( [1 @% D* O: @! o0 L赵宋北伐有愿望,但无执行能力。所谓挺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不久即泻说的就是赵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14 20:45:01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13-8-14 10:09
    2 |4 `3 A5 E: v0 v) S7 Q/ X) _赵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北伐的欲望,而在于有没有北伐的毅力,有没有百折不挠的决心。+ F* V4 {  E: H; ?) J7 y

    ; u& x0 E- R; O2 U赵宋的皇位来 ...
    ' N+ U" A9 l! L
    除了朱元璋在山河破碎的情况下北伐成功,哪里还有北伐成功的?唐朝牛逼吧,请胡人来帮忙,价钱是让胡人随便抢劫京城的财物和随便操京城的女人。明朝牛,崇祯没南下,结果直接完蛋,连累全国人民死亡无数不算,还都留了猪尾巴,还不如宋呢。不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辽国牛逼不?还不如宋呢,也就是跑到西边欺负下弱小,偏安中亚。金国牛逼不?怎么不北伐蒙古呢?最后也没见他们雄起一把,还是要捡软柿子,要打宋,最后还是死得很难看。蒙古也一样,最后怎么不死磕明军呢?就那么撒丫子跑回老家去了。满清更猥琐了,跑去舔日本屁眼,直接认日本人做祖宗。
    7 O/ c. r* J: X. D6 K+ J& K! U& A0 T; S' \
    说来说去,世界人类都一个鸟样,好逸恶劳,欺软怕硬,这都是普遍的人性。你要是成王败寇讽刺下宋朝就算了,还搞出王成寇败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8-14 22:05:29 | 只看该作者
    高宗熟读南北朝,岳飞不读。东晋到南朝荆州襄阳都是权臣起兵根据地。

    点评

    岳飞自取死路  发表于 2013-10-2 09:4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4-26 19:04 , Processed in 0.0457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