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5-3 10:48 |
---|
签到天数: 771 天 [LV.10]大乘
|
(因为要出差,而且去的地方不便上网,所以后续一次发完)9 Z# v: s4 f) N% X8 T
r- @8 x/ G; A6 f2 T6 k) l8 u! q4 [
度牒—挂靠与避税
m' c1 }5 D* h5 D" O) _; a(二)源流:) M3 L% P* I8 k8 {3 K% r
& m7 x$ p- x4 L6 R3 z8 x0 Q度牒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由那个时候的宗教管理局管理,就是所谓僧道官。% |7 _) F% S; X4 o' C; n0 c2 R
跟现在的宗教管理局不同的是,那时候的僧道官既是朝廷正式官员,又是正式出家的僧人。僧人是本职,官员是兼职。0 M1 l0 Q3 f& a5 k7 s* ^
和尚四大皆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拜佛祖不拜皇帝,当然就不承担社会公民的义务。他不交税,不当兵,不服徭役。+ \( o+ H& [, z5 Z, }
免除公民义务,这要政府同意才行,所以正式的和尚需要由国家统一管理剃度,颁发度牒。: v8 v& [" @" F0 I
孙悟空并非和尚,而是被称为行者,就是因为他其实没有正式剃度,没领到度牒,乃是佛门的协警或者临时工。负责打架保镖,负责讨饭化缘,负责背黑锅,却并非登记在册的正式工,没有五险一金这些保障。# C- u6 Q& `/ [9 [/ G
(孙悟空其实是服刑的在押犯人私自给外国人打工,这个问题有空再另说)
" c j" K+ \. G/ C武松也被称为行者,他那个就不仅仅是没剃度的问题了,完完全全是个假货。
# t% o0 D/ M* M1 ?1 s8 `/ B
: B' ~9 h, }) V领到度牒的僧尼,作为佛门正式工,可以免除徭役,田赋和杂税,游走天下,不需要路条,其便利自不待言。
+ n( f! y+ k% B+ V _6 W不需要路条路引,便利行走这个优势,使得许多私下串联的反政府人士都去挂个和尚道士的名头。那个属于户籍管理的漏洞,与本文无关,不多说啦。
6 n5 L4 ]7 A) |1 C那么,作为身份证明、资格证书、营业执照、免税证明的佛门度牒,它值多少钱呢?2 l9 ^# Q" { e) {
在唐肃宗时代,一道度牒要买百缗,一缗是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一文钱,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一个烧饼。如果烧饼按照现在价格一元一个,那么这张度牒价值10万元。3 O! h, k% R5 u8 N( W
宋朝对于度牒,发放控制严格,一百个僧人,每年才可以发放一张度牒。这就导致度牒的价格越来越高。在四川一张度牒的官价是一千贯,民间的黑市价格是一千六百贯。相比唐肃宗时代,度牒价格升高了十六倍。7 P; t, [0 j; l! M( c; B' V* o
度牒既然是免税凭证,那么政府靠卖这玩意赚钱,却放弃了税收收入,实在是牺牲长期利益的勾当,“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自然要严加控制,不能过多发放。& u: N& d$ d& b: s9 p% d/ Z
猜猜看:一张纸,携带方便,印制精细,限量发行,仿造不易,制假有罪。这张纸可以派什么用场?
$ }' j& N" O" N% h钞票啊!
* R! E, c6 Y C7 K/ Q" ^8 n ? d宋朝发行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所谓交子。但由于政府滥发纸币,交子大幅贬值,最低的时候只相当面值的10%,基本丧失了流通价值。此时,度牒因为印制精美,仿制不易,数量有限,一跃成为一个政府承认、实际流通的货币。比如,岳飞的军队没有军饷,修筑城墙和防御设施没有经费,向政府申请经费,宋高宗赵构就下令财政支付二百道度牒作为军费。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府的时候,想要疏浚西湖,申请发放度牒作为为水利建设经费,户部就拨了一百道空白度牒给他使用。就凭这一百道度牒换来的钱,就修成了苏堤,您说这玩意有多值钱。按照苏轼自己的估价“度牒三百道,约值钱五万余贯”。这样说,在苏轼的时代,杭州地区一张度牒的政府挂牌官价大约是170贯左右。(其实市场上的价格远高于此。)9 f. I$ m8 D; u5 _% l
等到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因为自己做过和尚,度牒改为免费,不收钱了,但是由政府控制限量发放,以免纳税人逃税。3 d0 | h. [% k1 G. O
清朝中期以后,实行了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的赋税政策,不再按人口收取丁税。借出家逃税就变成没有必要,官发度牒制度才渐渐废弃。. [. ]. ^( O! h0 L
我们现在也还有度牒,佛教协会颁发。多数僧人既持有度牒,兜里还悄悄放着自己俗家名字的身份证。我一直没搞清楚他们到底是用哪个证件买飞机票的。有点好奇,但是不好意思问。
/ m' z6 L* e" p0 x
9 D+ P) q, k: P9 ~8 U- C) A, \------------------------------------------------------------------------------------
* @1 q, ]' q+ N; Q3 V(三)方外红尘8 P# x& H. t! Z, {# C
8 T2 T( [* V! g6 ^+ t3 L出家避税,虽说成功,毕竟要去当和尚,苦了点,而且只能逃得人头税,家有田地怎么办呢?
" B$ N6 h4 |. @5 `+ b5 F" e8 e: m挂靠啊!9 U1 @% u& Y* ~ N1 N
小有田产的中农下中农,舍身成为庙里的农工,田产捐给庙里成为庙产,然后私下跟和尚签一个协议,田仍然由自己管理,春种秋收,产出20%分给和尚,比纳税合算多啦。
. N7 n3 D6 X( a. V和尚收到了管理费,挂靠的人免了人头税和田赋,这就是名为虔诚信仰舍身舍财,实为逃税的古老把戏。% v N6 A2 x/ U3 K6 G
如果自己有大批田地房产,三妻四妾,哪头都舍不得,挂靠也行不通,怎么才能利用和尚的免税政策来逃税呢?) L; J$ L) J' t6 {
捐赠呀!
) j3 I6 F7 _) x) i/ k. A4 d把家产大部分捐给庙里,或者干脆自己盖一座庙,把家产在名义上都变成庙产,不就不用交税了?+ @' }/ n9 r0 x. E
主意不错,可要是和尚不守信用,不满足于当逃税的幌子,贪了这些财产怎么办?
! x, C6 N9 d# v1 B" e7 O/ g这就需要找个可靠的和尚来做庙里的主持。
* N) E2 f ]1 ^0 z可靠的和尚不好找啊!赵大官人说得明白:“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了这条愿心”
+ X* v/ t0 x a6 _找不到?那就买张空白度牒,自己家里挑个人去出家。9 E5 ?" H Q `: x
这就是富户家里有空白度牒的主要原因了。
5 J6 i' E; u7 `( o) A- r/ h7 [- G3 U这也是古代很多富户拥有自己的家庙的原因。) ]8 _/ F/ Q( s6 x' _* D/ `
4 E* `9 u; m9 b4 I
“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逃税中……”
. b( l: _/ U/ z ^很多虔诚感人的信仰故事,其背后,不过是些世俗的精明算计而已。# _) ]6 @2 J/ r- y2 I" \" q( |
现代某些玩公益基金搞博物馆的,手段上还未必比得过千百年前的这些逃税前辈。
# B! Y0 K1 b4 g; a
6 L, o5 x9 W/ m1 ~8 s------------------------------------------------------------------------
/ P5 f1 P' W# ?# e( B, ^(四)博弈
5 f T* U) I5 @# ^- w! I: k# a1 t: C" U0 W
虽说卖免税凭证赚钱的政府是愚蠢短视的政府,靠滥发度牒筹措经费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但是穷疯了的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
: Q. X5 P# C. z" W唐朝安史之乱,唐玄宗西奔川蜀。侍御史崔众携带空白度牒到太原,卖度牒筹措军费。不到半个月时间,收进一百万缗。
& V: D( D3 X; Q8 s" H9 v上行下效,各地割据藩镇也大量发放度牒搜刮钱财。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就在泗州搞大减价促销活动。凡是到达指定地点的光头汉子,每人交钱二缗,无需受戒就可以领取度牒,一个月不到,敛财数十万。; f' E# q# f) y
; a1 L8 X# b6 Z
这些买到度牒的人,以及挂靠他们的人,从此就免了人头税,免了田赋,而且不用当兵,不用服徭役。2 p1 H+ g) l$ c7 N) Q) D
这么多人免了税,国家财政怎样了呢?9 @* f. n! v0 [1 H& p
安史之乱之后,全国户数由900余万户,减至193万户。人口由5200万,减至1600万。 ~1 Y1 r. o5 y9 N: r+ }# _
剩下的这点人,也不都是纳税人。在全部的193万户中,免税的所谓“不课户”,达到117万户。在1600万人口中,免税的“不课口”达到1400万人。也就是说,不课户高达60.62%,不课口占人口总数的87%。
U+ t9 K( \' _/ u) F% { O, @这些人不纳税之后,国家又不会勒紧裤带过苦日子,照样要花那么多钱。全部的税赋负担就落到了只占总户数不到40%,总人数13%的其余老百姓身上。" ^" O; t6 Y- P* [8 l3 J
也就是说,遵纪守法的纳税人,因为不逃税,就被迫承担了相当于原来五六倍的税收负担!8 z5 P# o4 a0 X6 @
背负着如此不公平和沉重的税务负担,老百姓不造反才怪。由此出现的黄巢起义绝不是偶然。
, y! m+ }8 `2 w顺便说一句,加税,多半是政府倒台甚至王朝覆灭的一个明显标志。一旦因为加税导致老百姓背井离乡出现大规模流民,政府倒台就只是时间问题,再也无法遏制了。9 X% i# v6 V; s* G' X
唐末、明末甚至民国末年,这个态势都很明显。3 h- ^4 ?1 h6 ]2 P
至于为什么政府宁愿冒着倒台的风险加税搜刮老百姓,也不敢跟那帮享受免税政策却不承担国家公共义务的利益集团对抗,这方面的实例最近几年大家见得不少,我就不多说了。
2 h% n- E; q0 B, U
# E" p' b( g* H# w/ l政府山穷水尽,和尚坐收渔利,政府难道会宁肯倒台也要维持自己的免税政策?- b$ u* L- V) v! l
才不会!
( x' \; I+ Q& F" O' m从政府的角度看,僧人并不从事生产劳动,纯粹是社会的寄生虫。和尚多了,税源就少。年轻力壮的人,既不当兵打仗,又不种田养家,全靠社会供养,还不承认政府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今居然坐在庙里接受挂靠,收取管理费帮纳税人逃税。真真是岂有此理!' m6 a5 ]3 C& L( N! T
政府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暴力耍赖,拆庙赶人,强迫和尚尼姑还俗去参加劳动,金属佛像拿来铸造兵器,铸造铜钱。按照次序说来,是“吹灯!拔蜡!封门!”(此言不虚,我是亲耳听某省宗教事务管理局管佛教的处长训斥某著名方丈的时候说的,当时差点笑翻。)
2 E6 u- \7 x0 M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尽管没有切实的证据,纸面上也冠冕堂皇,从不说是为了钱,我却很怀疑其实是政府没钱花没人用闹的。: V/ _+ f% w/ A( V, F4 G6 Y
- B1 z9 f7 l; z6 N! ?9 E1 K
" Y5 Y% h8 b1 h+ Yps:感谢老兵帅客指教,并且提供了一篇文章,看看和尚是从什么角度看待政府滥卖度牒这个问题的。链接在此:http://hk.plm.org.cn/qikan/shfxy/05/2k0803f16.htm
% l; h0 U# Q0 q* e W* H他那里边的说法很有道理,可以代表佛门内部的主流态度。其基本思想是没经过审查取得资格的人就不应该混到圈子里来。按照俺的强盗骗子分类法,和尚属于哪一类人就非常清楚啦。
; l" U' ?4 c0 L; d _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