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4-20 00:14 |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12-19 10:33 编辑 . y* Y/ Y: J1 V
" d, J0 ^- Z2 t9 ]4 R9 m3 a二 社会招聘
* N* E9 v5 W0 h" L$ @/ o2 r" Q6 N/ |; g. \' [
前面说了应届生招聘的一些心得,这回说一下社会招聘的感受。- Q- [4 @" a: W; m6 n( K, \
其实大家都有个共识,就是社会招聘的效果远小于应届生招聘,几年下来,公司的骨干往往是从学校直接进来的那些人。社会招聘的,则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人都是呆上一两年就离开了。其实总结一下,就是社会招聘,不可控因素太多 了,招聘面试就那么几招,多次进出公司的老油条们,早已经学会伪装自己,甚至学会了包装,面试官想通过半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了解对方,其实是很难的。
9 m& }) D: J0 r! _0 T( I 社会招聘,远做不到象校园招聘那么有条有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就是无法找出导向成功的充分条件,不过,久病成医,那些成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倒是有很多。上面这段话有点难以理解,那我们就说句大白话,社会招聘,成功的经验没有多少,但失败的教训这儿想多少就有多少。所以,俺今天就谈一下因这些教训而设置的门槛。
/ E' O+ b8 T# Q 首先,俺们必须设定社会招聘的薪金上限。比如10年前在北京工作时,我当时设定的薪金上限就是8000元。 这个薪金数,是比成熟项目经理的工资稍低一点,可以被这种层面的人接受,同时也给人以希望,因为试用三个月后会有一次调薪,那次的薪金才是正式的工资,而且调整幅度可以到20%。& B4 B) G4 K6 M* R% Z! K
这种薪金上限的设定,其原则还是公司对于社会招聘的定位。社会招聘的目的,应该定位在可以快速充实中级技术员工的队 伍上,也就是说,招来的人,不需要经过技术和业务培训,即可担当公司的技术工作。应聘员工进入公司并派驻项目后,不管你对他的目标定位是什么样的,开始的一个月考察期,更多是担当项目中的普通程序员工作,然后才能担当核心技术工作。定位过高(比如希望招来的人一下子就做项目经理),反而会搞乱公司的技术体系,欲速却不达。所以,超过了薪金上限,其实就意味着风险可能大于收益。" s5 |7 Y) L' d! ~ a
当然,设定薪金上限,不是说公司就不招技术主管以及拥有核心技术的能人,而是那种人是通过另一类社会招聘来完成的。社会招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开招聘,即通过广告接受简历,公司对应聘者的历史只是通过简历来了解,所谓薪金上限,是对公开招聘而言的。另一类,则是内部招聘,即应聘者是业界内的熟人或者是熟人介绍的。技术带头人的招聘,俺建议还是通过内部招聘来完成,毕竟, 大家都在一个行业里工作,知根知底。而此时,更多是看重应聘者的能力,薪金、资历什么的,基本都属于附加条款。
; q- U% c% y! n' V- w; y 第二条,俺觉得,公开社会招 聘,最好是设定一个工作年限,即只招三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员工。设定三年这一上限,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成才期是三年,三年过后,一般员工就会晋级为小型项目经理(4-5人)。三年以上的人(特别是5年以上),如果还只要普通程序员的价,就说明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有问题,这样的经验是屡试不爽,弄得我们对于5年以上的人,根本就不收简历。& s' U( C' q( T& w' t* [! N! c
同时三年之内工作经验的人,性格可塑性也极强,很容易融入公司群体中。俺一直不太注重所谓的性格。因为性格这东西与技术有时是负相关的,IT技术好的人往往性格古怪,而技术一般的人则性格随和,这就涉及到因材施用了。而且俺觉得,性格受环境因素影响极 大,大家一起工作生活时间长了,相互间也都在同化,从而形成企业性格,一方面是物以类聚,另一方面则会排异掉那些不能适应的人。
9 T0 `0 |0 b- f$ U9 z2 I2 f% B 应该说,招入只工作一到两年的员工的效果,往往比新毕业生还要理想些,因为这些人已经工作过,对于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实用技术的掌握也远强于新毕业生,同时还磨掉了学生时的很多不切实际的相法。
; P) k1 `- q" U" p. R; y5 K 第三条,是要看工作持续期,一般而言,我们招的人在两三年左右的,工作经历中可以换三家公司,多过5家的一律不收,同时,必须有在一家公司呆够9个月以上的工作经历,否则也不收。
1 M7 h5 F! m6 g. O. h/ m 这种考虑,主要是看一个人的工作稳定性。一般而言,一个人换工作之后,最艰难的就是头三个月的磨合期,过了三个月,就可以稳定下来,9个月以上,就能对公司的关键技术和业务知识有所掌握。我们招一个人过来,一是希望他能够成为技术体系的一部分,二是想得到一个熟悉业务技术的熟手。如果一个人常换公司并且从来呆不长,那其实上面两点目标都不可能实现。
6 X: \4 K# A e5 E, }) S4 L 也正因为有这个考虑,所以,对入职的员工,俺也经常和他们说,工作不单是要增长技术能力,更重要是让人懂得世道艰难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 e. ^ p5 w# s2 a# H
其实上面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甄别,要想招到合适的员工,还需要很多方面的考察,比如对于应聘者的项目经历,这个更多是依靠技术面试官(一般是技术主管)的行业项目经验了,还有对技术能力的考察,这个可变性就更大了,有时候,由于技术主管与应聘人在技术认知上有错位,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 }8 }, i3 L# A 千人千面,有些人外表儒雅能说会道,让你觉得他是工作生涯中最大的收获,可真做起事来,完全不靠谱,有些人面试时咋咋呼呼看着就象大炮,可在工作中却异常仔细有韧劲并且还善于总结。所以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世界很奇妙,一切皆有可能。可以说,对于应聘者能力方面的面试,就是一次博弈,既依靠技术负责人的观感和自身的知识,又有应聘者的性格和面试包装等各方面的因素,很难总结出什么成型的经验甚至教训来。3 F$ \/ R+ Z- B2 M! \$ ~- ^!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