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印度经济的未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30 13:43 编辑

莫迪被特朗普扇了大嘴巴后,跑到天津来了。但印度还是不甘放弃做“有声有色的大国”,中国对此也不存幻想,对莫迪转向只有低调欢迎。

印度能否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这句名言可能要载入世界文明史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强劲。可能有数据造价的因素,基本事实不容否认,但基本趋势也不宜错估。



高盛对中美印的经济发展预测一直外推到2075年,这样的超级远期预测谁都不会太当真,值得注意的是2040年前这一段。高盛预测,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在超过美国后,增速放慢,然后增速与美国持平,GDP差距长期保持。换句话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但人均GDP不再增长。必须说,高盛对美国持续稳定发展可能高估了,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则低估了。中国经济正在走出被房地产拖累的阶段,汽车工业的产值已经超过房地产,而新质制造业正在发威,影响不止与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可能带动世界。中国经济增速很可能与美国拉开差距,而不是等距上升。

高盛预测印度在此期间转入加速发展,增速在2050年前后达到顶峰,然后保持。高盛可能是在比照中国崛起的轨迹。继续外推的话,印度在2075年左右超过美国,在2080年左右超过中国。如果增速不变,将一骑绝尘。

谁都不知道高盛的预测依据,但想起来,不外是生产与消费的双重驱动。问题是印度的生产和消费天花板都肉眼可见,难以支持这样的长期高速发展。

在生产端,印度不仅需要产能建设,还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瘾”,这里有中国各级政府注重长期效益的原因,也有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印度既没有这样的定力,又没有这样的能力,还因为不接地气的政治架构和法律法规而阻碍轻装发展。

中国的科技发展道路也不是印度可以复刻的。中国制造不是没有过各种“凑合”的时代,粗制滥造就是结果。但在激烈的内外竞争中,中国制造逐步踢掉坑蒙拐骗的陋习,走上质量和信誉路线,这才有了物美价廉的美誉。这是与中国庞大的STEM人才队伍和更加庞大的不信邪“动手族分不开的。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STEM教育体系,培养最大的STEM人才队伍。与印度人常以STEM作为跨入管理、金融的跳板不同,中国STEM队伍“老实安分”得多,这也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维有关,捣鼓钱总是有点不务正业。

“不信邪”是改革开放对人的思想的最大改变。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常常由“不信邪的门外汉”捞得,“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成为不可抵御的激励。各种层次的创业现在依然如雨后春笋,如果看看眼下如火如荼的AI、芯片、机器人行业,绝大多数都是闻所未闻的“新开户头”,老字号、央企国资反而成了反应迟钝的落后者。

印度人则有根深蒂固的种姓和等级观念,“生什么命,干什么事”,婆罗门可以高瞻远瞩,其他人就各安其命了,合规才是正道。

在外环境里,印度一方面受到中国效率、中国技术和中国供应链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到欧美日盛的保护主义压力,印度制造的崛起环境和中国崛起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了。

即使引进外资,欧美给得了钱,可能给得了市场,但给不了技术。苹果/富士康在印度建厂,还得从中国“抓人”去撑大梁,就是例子。

在消费端,印度人热衷用GDP PPP来说事,现在印度GDP PPP已经略超过美国一半了,很使印度人得意。



GDP PPP计入购买力,理论上对于各国之间GDP的可比性有用,但购买力怎么计算大有讲究。如果各国消费习惯太不相同,就缺乏共同的可比基础,美国、印度、中国的GDP PPP正是这样问题。一般说来,GDP PPP与汇率GDP的差距越大,GDP PPP的可比性越低,经济上的结构性差异越大,有GDP PPP推算的消费潜力越不可靠。人民币因为汇率变化,这两年PPP因子从1.6上升到2.2了,印度卢比的PPP因子则高达4以上。

按照名义GDP的话,2023年中国GDP为18.7万亿美元,印度为3.9万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450%。人口大体相当,也就是说,人均GDP也是450%。中国的消费水平低,印度更低。如果中国经济靠消费拉动不够给力的话,印度经济更加没法靠国内消费拉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的“质量转型”正在进行中,传统制造业和供应链在激烈内卷中极端优化后,已经榨不出多少增效空间了,进一步的增效来自于自动化、数字化、AI化、机器人化。可喜的是,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落地的现实。10个快递员的活儿可能有一个“快递工头”指挥10个快递机器人干;30个保安的活可能由3个中控室内的“保安官”加上遥控和机器人负责。收入水平将相应提高。

印度还远远没有到可以起飞的地方,慢说效率优化好进一步的自动化、AI化了。

实际上,高盛对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可能过于乐观了,太多的因素指向美国经济将减速发展。印度经济最终要靠内需拉动的话,需要从外贸捞第一桶金,这个外贸只能是美国。但美国拉不动了,加上MAGA的复合压力,印度经济不具备起飞条件。

不管从生产还是消费,印度经济没有理由转入加速和长期高速发展。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0 收起 理由
pcb + 4
住在乡下 + 6 涨姿势
李根 + 8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2:36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前些年号称是世界办公室。现在川总想让世界工厂搬回美国没那么容易,可是让世界办公室搬回美国似乎没那么难。不知道有没有人提醒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03 | 只看该作者
yanei 发表于 2025-8-30 22:36
印度前些年号称是世界办公室。现在川总想让世界工厂搬回美国没那么容易,可是让世界办公室搬回美国似乎没那 ...

AI办公可以替代很多印度人,而且没有口音。反正印度人也只会查手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1 00:28 , Processed in 0.03281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