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10 14:38 编辑
* {0 v m+ G; }4 F9 `) \* C1 C
: S8 W1 } \/ [$ N. x" e; M% c无尾飞机是很久以来的梦想。
$ A c6 N; o1 x, d1 K4 W
( F% ^, K0 @. I( i飞机尾翼是用来控制飞机姿态的。常见的尾翼是三翼面:一个垂尾,一对平尾。高性能飞机可能采用四翼面:双垂尾加平尾。" v2 C* D1 T& `9 r
5 Y2 H( d' _5 V' ~" r
![]()
- i8 t1 ?$ _! f) J
0 U+ R8 M0 j v7 X6 G1 F1 O b1 Z常见尾翼有很多变形,但都带来结构重量和飞行阻力。说到底,尾翼就是较小、以气动控制而不是升力为目的的“机翼”。有的全动,有的分固定面和活动面,但依然是通过与机翼同样的机理,像产生升力一样产生控制力矩。
/ [+ S: g' a( ^9 Z: L/ Y X7 ]. Y Q r; M' t6 ?7 k/ i Y) ]0 a
不管用什么原理解释机翼的升力机制,机翼说到底就是用阻力换升力的装置,阻力则用动力克服。所以飞机必须有动力,不管这动力来自自身的发动机推力,还是来自高度带来的重力。换句话说,尾翼的控制作用越好,阻力越大。无尾翼当然就消除了相关的阻力。在隐身时代,不存在的反射面才是真隐身,无尾也是刚需。2 q. o9 J; A: _, A1 I' p4 O2 e
$ \ G% z! H; k
当然,无尾翼不是真的取消了尾翼,只是取消了垂尾,平尾或者相应的装置还是有的。飞机的关键在于升力,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是因为发现了机翼,李林达尔等人已经通过滑翔证明了机翼的升力基础,茹科夫斯基等人更是在理论上奠定了升力的基础。莱特兄弟的决定性贡献在于实现可控飞行。
) u3 M1 F. s. f! v! ]8 N/ S( e2 }# k' D r+ B' N/ h
那还是飞机设计“没有规矩”的时代,莱特兄弟把尾翼搬到前面,实际上是鸭式飞机。更重要的是,莱特兄弟用卷动翼尖实现了横滚控制。更加有效、对结构和机械更加友好的副翼是寇蒂斯随后发明的。莱特兄弟和寇蒂斯的专利官司扼杀了早期美国飞机的发展,直到一战时代罗斯福(时认海军部副部长)一声令下,把所有人的专利统统收缴到国家主管的专利库,谁都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公平费用”后使用,才解决了美国航空工业的起飞问题。专利库在一战后解散了,回归传统专利制度。很多人怀念,认为现在应该重拾专利库制度,避免大公司之间用专利护城河阻挠科技发展,这是题外话了。0 K! q/ Z o& d) A' i: T$ \3 k; R/ V
9 I- [# g4 k; @0 F0 o0 G在二战前后,德国人霍顿兄弟(Walter and Reimer Horten)和美国人杰克·诺斯罗普(Jack Northrop,诺斯罗普飞机公司的奠基人)发明了无尾飞机,但太超前于时代,很快成为故纸堆里的稀罕事。0 ~5 f: u5 w7 Q
# u- C6 f) c( D# C' w0 e- G0 s9 j1 L![]()
) t% [2 H+ V* S8 J8 b
5 G7 v$ a- v1 D& V% t. m E![]()
! d& e' \& F& W% {+ N5 ]: U/ K" E* ^/ R
无尾飞机要飞起来不难,难的是保持飞控。俯仰控制力臂太短,偏航控制需要差动阻力,这些问题直到B-2才得到解决,但依然算“黑科技”。
: C6 Z. i1 y2 \3 m$ |; ?. f x' \, z2 e0 q1 K( x& o
3 ^, [( z: C- q0 c4 s6 s' Y
- N. q# P h+ E( F- |( g此后,诺斯罗普、洛克希德、麦道都推出不同型号的无尾飞翼,波音的“翼身融合体”也可看做无尾飞翼的一种变异。
3 |6 G7 U- n' a/ e% k: F9 d4 l2 y( g2 z8 B W
![]()
# P' Y' N" V/ T( t; L" V诺斯罗普X-47B" C3 a6 X: T- r4 |
9 p V# T x3 P1 h6 f& Z : l5 h6 g5 _ p9 O7 D
洛克希德RQ-180
3 V: z9 |$ Y% h9 ^$ f
2 t% O5 R1 C, T1 G O7 J, z! I2 K![]()
1 S- R2 F8 U K2 ?波音X-489 ` w& _: t; z$ n8 i
! c8 R' B4 d- c4 k. C![]()
! ` A3 K3 [ `- J麦道X-36& @# z' g. [7 t
- b5 t! B, `/ ]/ b0 j8 }. i现在是中国航空科技爆发性发展的年代,中国当然不放过无尾飞机这一赛道,也成果不菲。无人机一马当先,攻击-11和彩虹-7都是例子。
$ c f- w8 W+ H8 T
/ h6 J6 O: z5 G, s8 Z ; J) A6 q& f- p* }' S
攻击-11" e' R6 K# q5 C6 [2 a8 H: @
! g8 e) W* `+ b! D' k
![]()
9 _! g3 _3 y: f+ x$ o- Y' x彩虹-72 i! o$ D/ |' B& k/ Y6 x2 w9 D
$ @& w! {" l1 f到这里,还可以说是中国摸着美国的尾巴走。但接下来就倒过来了。
: `" S( o: O3 E% q2 k% s1 }4 ~6 o @/ ?) t- M
7 u1 P- X1 A) y T8 P
网传的成六0 C N w- W4 c6 q' B% D( p5 F
9 x* u- a7 }& q7 d4 `3 E8 M$ z. R , E. B, r) ?0 w2 W3 v8 }7 R2 e" Z
网传的沈六
( o: l2 a" x% T6 q- m9 t; [+ ?
2 I0 v, K8 Z8 q5 x* H" R- _4 M" B7 t![]()
0 q4 j/ D, g1 s4 U. l新近流传的另一种不知名的无尾战斗机" Y% T. [$ Q7 I& C
4 O" ^* z+ _; v3 V( k: S
从2024年底到现在,网上接连流传至少3中无尾战斗机。在此之前,战斗机无尾化已经谈了有一段时间了,但落地的一个没有,直到中国悄悄底炸响了惊雷。南北双六是接连炸响的,第三个就世界航空发展的一般速度,相隔也不长。
+ ~; I# n4 W. x' J: ~) _1 |& b3 P! T$ ]; j
战斗机显然可以得益于无尾的好处。全向隐身和穿透制空是第六代战斗机的基本特征。这不是前向隐身和前线空优的简单外推,而是革命性的。前向隐身和前线制空依然是现行作战,顶多渗入到浅近纵深。全向隐身和穿透制空则是网格化作战,在整个战场上遍地开花,。这不只是直扑胸膛,而是对着头顶、脚踝、腰椎、膝盖、脖颈、肩窝统统刺下去。不仅要一击倒地,更要一击肢解。3 T; i' t! c7 L0 I5 }( v
2 O" T( ?- B8 w
因此无尾不只是加成,而且是刚需。但只有中国不仅做到了,而且飞上了天。美国F-47在PPT上实现了,FA-XX连像样的PPT都没有。英国、法国的下一代战斗机都只敢浅V尾,不敢无尾。
- J$ q1 j& ~* g7 e: Y2 c! W; J- o4 H" v8 I& l) I
无尾飞翼已经不算新了,尽管相关飞控技术依然在欧美属于高大上,只有老字号敢玩,一般人玩不起。至今也只在低机动飞机上玩,高机动飞机以上只有X-36那样的研究机或者F-47那样的PPT战斗机。6 I6 N% `; h) N# R1 ^5 R/ _) }- ^" d+ p
; S8 `4 Q5 }. P7 g8 b" L9 B
量变导致质变,高机动飞机对飞控的要求不只是对低机动飞机加料。在极限条件下,很多过去不必考虑的问题都出来了。比如说,大迎角下,翼面上气流容易发生分离,那时升力丧失,控制作用丧失,没有相应反制的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无尾不仅无尾,鸭翼也最好没有,所以F-47的鸭翼引起很多争议。; j) p6 v4 @( @5 p( t
- c7 ~: z. o% ~6 {& i5 Y" ~; V问题是,没有鸭翼的话,大迎角时如何确保不发生气流分离?成六、沈六和新六(在没有更多细节和信息的情况下,姑且称为新六)显然都是高机动的,也显然没有鸭翼,只能猜想是某种复杂的涡流控制提供的可靠气动控制,可能还有矢量推力的帮助。中国的矢量推力三条腿走路,既有俄系3D转动喷管,也有美系的2D摆动挡板,还有独特的“转动喷管加指节挡板”的两级矢量机制。现在的图片还很模糊,不好判断这三种六代机采用了那种机制,或者说有没有矢量推力,但做不到高机动是拿不到准生证的。- F4 W* d9 k2 O) |% k6 |
0 n: X/ S/ M+ ^4 {俯仰控制还好想象,偏航控制在无尾飞机上通常是通过差动阻力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开裂式副翼。这增加阻力,有损隐身,但是“必要的邪恶”。成六采用独特的两段式外段可偏转副翼,具体机制依然有待理清;沈六和新六在没有更多信息之前,姑且认为还是开裂式副翼。挑战在于:这些偏航控制方式需要适应高速度、大迎角状态下的高负荷工作,这超出了长期领先的西方技术前沿。. L- u+ H0 _ _3 D. o4 i
5 O% I+ D! Y1 r: @1 s0 c# j+ H
麦道X-36采用超大的鸭翼,波音F-47似乎保留了鸭翼,应该就是为了解决开裂式副翼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但中国“六代机三剑客”做到了,因为中国已经做到了“无尾自由”。这意味着气动和数字电传飞控两方面的熟能生巧。
9 V$ y4 s W$ Z) i: ]( h
+ s; x6 `! v! e上一个先进航空技术迅速被中国完成白菜的是DSI进气口,结果弄到“超级得亲妈都不认识的超级米格-21”教练-9都用上了DSI。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