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我所了解的北美4+4医学教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理解的北美4+4实际上是4+4+(3-7),第一个“+”这里有MCAT考试和面试,MCAT的难度很高,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物理。此外,申请人必须完成医学预科(pre-med)课程,包括大一和部分大二水平的数理化生加英语、社会学,此外对本科专业没有特别要求,学的是核物理还是神学,随你,最多的还是学生理学(physiology)的。

面试对本人的要求也很高,主要了解学医动机、一般人品等。教授的推荐信当然也少不了。

MCAT把关学识,面试把关人品,绝大部分申请者在这里被刷下来,GPA3.9都不行(理论上只需要GPA3.2)。本科在名校、非名校读的无所谓,只要是acredited都行,简单说就是“非野鸡大学”。但要较真起来,还真不知道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认可大学”名单。

大部分考生在大三甚至大二(最早时间)开始考MCAT,但除非惊人成绩,一般要连续考到大四的时候才有面试机会。面试有两轮,进入第二轮就有很大希望了。少数本科毕业后继续备考,隔一两年才最后得以进入医学院。

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是MD(Medical Doctor),简单翻译为“医生”就好。MD之后再读PhD而成为MD-PhD,这才和中国说法里的“医学博士”相对应。关于协和的报道里的那个“医学博士”的说法是很误导的译名。对了,医学院毕业没有论文要求,核实过了,只有MD-PhD才写论文。

另外,MD是专业资格名称,必须有医学院的毕业证明和医生协会的认可,不能自称MD。这和Engineer的称呼一样。这和中文里不一样,中文里医生只是职业,中医是医生,西医也是医生,牙科是医生,足科也是医生。

在英文里,都是不一样的,专科医生有专门名称,心脏外科医生是cardiologist,神经科医生是neurologist,妇科医生是gynecologist,肿瘤科医生是oncologist,精神病医生是psychiatrist(不要和psychologist混淆,psychiatrist有处方权和收治权,psychologist不是MD,只能心理咨询),他们都是MD。

美国中医除非也有医学院的acredation,否则不能自称MD,也只能开中医方子,不能像华佗一样用斧头做开颅手术。牙医有专有名称dentist,不算MD,牙医的学校就是专门的,不在医学院内。还有osteopath,不开方子,主打理疗之类的东西,他们称自己为DO,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绝不可把中间的部分自说自话省略掉。

但他们统统是healthcare professional。

美国4+4是20世纪初医学教育改革的结果。在此之前,医学院的标准非常松散,谁都可以自己建立医学院开始招生,本科医学院毕业直接从医。改革后,要求有至少大学本科2年的基础教育(大多数人读完4年才进医学院,尽管从大二毕业就开始考),acredited医学院有资格评审,大大提高了医学教育的基准线,提高了医生水平,后来再加上长期规培,而且规培分全科的基础规培和后面的专业规培,专科医生在专业规培后还要做fellow(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时间非常长,成本非常高,直接推高了医疗成本。

北美医生对于现有医学教育体系是矛盾的心情。一方面认为没有必要那么长和难,另一方面不愿意降低标准、增加竞争、降低议价力。人之常情。

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跟美国体系,但英国就是大学本科直接读医,澳大利亚也是。但加拿大人到英国、澳大利亚学医后,回加拿大并不直接承认,需要重考资格,就像外国工科大学毕业,在加拿大也需要重考。已有工作经验不算数。说穿了,要是不在乎重考资格,不读医学院、统统自学,在理论上也是有希望的。

美国也一样。

本国acredited大学毕业就自动获取资格,不需要重考。要说这是歧视也行,保护也行,反正有这么一道关卡。

不清楚协和的4+4具体是如何规定的,不好评论。如果没有pre-med和MCAT,这是把4+4学歪了,要出大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69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老财迷 + 8
常挨揍 + 15
pcb + 4
smileREGENT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emtex 于 2025-5-3 20:00 编辑

    "最多的还是学生理学(physiology)的"

    一个小问题,学医大概一半是生物学或者生物学相关biological science,  生物学相关主要的是biochemistry 和 neurobiology, physiology在里面,不过是小比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5-5-4 00:33 编辑

    国内目前学医的路径是这样的:

    首先是专科医学生,毕业后:①工作,需要先实习工作1年,然后凭借实习证明+带教的执业证和助理证、实习诊所或医院的营业证,报考助理医师资格证;助理医生资格证,获取2年后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②报考专升本,本科毕业后,按照本科学历,同本科医学生一样报考执业证。

    这批同学,单就口腔而言,我所了解到的成长路径一般是,专科第三年实习,实习结束后选择先去诊所、或者直接就会自己家的诊所(专科生中很大一批是家里就是开口腔诊所的);或者联系好实习医院,边实习、边准备考助理医师资格证,考下助理证后多数就选择南下打工(南方工资高),然后考执业证。

    这批孩子的优势是,优秀的那批学生里,其前期动手能力往往强于一般本科生,原因有二:①实习期间不必费心考研,加上后期找工作的压力,会更加认真的实习。②家中有诊所,长期耳濡目染,动手机会多,家里也会倾心培养。


    其次是5年制的本科医学生,本科5年,第五年实习,但这一年多数人会把经历放在毕业考试+准备考研上,毕业后的选择:

    ① 一战考研上岸,首选专硕:专硕三年是规培+考研,期间研究生第一年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此类学生研究生3年毕业可以同时拿到:执业证+规培证+研究生学历证+研究生学位证,业内叫四证合一,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类。

    毕业后,口腔一般可以顺利进入地级市的三甲医院及以下的三甲医院工作,如果家里关系、导师关系过硬,或者自身足够优秀,省会城市甚至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也有机会进入。

    如果一战失败,部分学生会选择二战考研,二战考研仍未上岸也会选择规范化培训;部分一战失败即会选择规范化培训。

    ②规范化培训:是15~16年左右,最早由华西麻醉中心主任刘进北医王辰主推的一类毕业后教育,美其名曰向欧美先进培训体系学习,以培养规范化的医师。本质上是大型医疗复合体对年轻医学生和下级医院的一种剥削,将一批以往毕业后、回到基层工作的医学生,以未来主治医师报考资格相威胁,将其绑架到大型三甲医院,完成各类临床繁琐任务,以减轻大型医院的运营和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

    河南地区一个规培生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扣除五险一金,到手是3500,这里面国家和省级财政拨款会覆盖1000~2000,医院只需付出1000多的成本,即可获得一名20~25岁的年轻壮劳力。
    12345
    规培通常时间是三年,招收考试是每个具有规范化培训资质的医院、按照培训基地为单位、自行组织,每月按照固定的轮转计划轮转各个科室,除主要科室外多数轮转时间是1~2个月,规培结束后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考试难度一般认为是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上、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以下。考试通过可以获得规培证,部分地区规定主治医师报考要有规培证才可。考试不通过的专硕研究生,除无法获得规培证外,硕士毕业也会受影响。

    支持规范化培训的人通常会声称,规培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的规范化治疗。事实上,规培生在大型医院由于本身并非医院职工,所以通常是用来完成各类文书、正式职工不愿也没有精力去完成的细碎工作,甚至一些过分的带教会让规培生替其跑腿、拿外卖及照看孩子等。但不可否认,存在一些负责任的带教,愿意悉心教导。但客观现实在于,多数带教在完成日常医疗、行政、科研、本科教学等任务外,无精力也无能力培训规培生。我们一般调侃此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既不医师,也不规范,更不培训。

    过去没有规培时,一个年轻大夫入职后,由于多数医院的日常工作的繁重,医院和高年资医师往往有动力尽快将一个年轻大夫培养到可以独立完成基础医疗工作的地步,道理很简单,一个单位招人进来是要让人干活的。这些年轻大夫进一步的提升,通常是由进修机制来负责的。

    需要注意,专硕在学习的三年里要同时完成科研+规培,压力极大,因此导师通常会让其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实验室;专硕没有国家的财政补助,所以每月正常只有600左右的研究生学习补助,其他收入要看导师的补助发放,据我所知,多数是没有或者只有几百元,也因此这也是当下体制里,压力最大的一批同学。总结来说,规培生和专硕研究生的工作难度和压力,除了制度性的原因外,导师和带教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难易概述,也无法通论,也是因为,不同导师不同带教的学生,其生存条件有天壤之别。.这批专硕同学,将是至少未来二十年除大型三甲医院外中国真正的医疗主力军。
    12345
    2017年9月2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规培生注射麻醉药丙泊酚自杀
    202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女研究生在规培期间在宿舍割颈动脉自杀
    2022年9月,广医二院,研究生在规培期间自杀
    2022年12月,华西医院,研究生在规培期间新冠疫情过劳猝死
    2023年1月,山东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26岁研究生在规培期间跳楼自杀
    2023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在规培期间自杀,遗书:我累了
    2023年9月,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岁规培生跳楼自杀
    2023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在规培期间自杀
    2024年2月14日元宵节,湖南省人民医院,26岁女研究生曹丽萍在规培期间割颈自杀
    2024年2月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培生在出租屋内烧炭自杀
    2024年3月14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岁麻醉科规培生在洗手间割颈自杀
    2024年3月19日晚,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全程教学22岁全科实习生,烧炭自杀
    2024年3月2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一规培生烧炭自杀
    2025年1月2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研究生自杀
    2025年2月13日,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烧炭自杀
    2025年3月8日,河南规培静推氯化钾自杀
    ……
    谁在杀死医学规培研究生
    血氧饱和度11.3
    感谢规培鼻祖,刘进万古长青

    ③报考学硕,完成在实验室的三年科研任务后,可以选择以硕士学历工作,但多数学生的第一选择还是尝试获得博士阶段的学习。

    如果是选择硕士生身份就业,则一般也要完成2年或3年的规范化培训。

    如果是完成博士阶段学习,目前国内医学博士毕业通常要4年,博士毕业后主要目标,第一是留在自己读博的医院,其次是进入省会头部三甲医院;目前其博士毕业后,也要完成1年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博士后入站;出站后可以获得省会头部三甲医院的正式职工身份。这批学生,即使顺利,其成长路线也至少需要13年左右的学习经历:5年本科+3年硕士+3~4年博士+1~2年规培、博士后入站学习。

    这批学生和部分专硕选择走博士学习的同学,会是未来二十年中国医疗精英力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有八年制及其他长学制硕博连读医学生,这类同学我接触的比较少,我们那届恰逢中大7年制改8年制,没有招收此专业,所以不是很了解这些同学的成长路径。他们本科录取分数很高,中大八年制的录取分数,据说直追清北,而且好像连续几年,录取分数都和岭南学院(金融专业,中大王牌专业)不分伯仲。

    就我道听途说的一些不负责传闻来看:优点在于成长路径快,但认可度肯定不如正常花了十数年的博士毕业生;缺点除认可度低外、沉没成本高、还有就是学习压力大,期间退学或转为5年制学习的同学颇有一批,其中有天之骄子(无论是天赋上还是家庭背景上),人中龙凤的可能性最高。

    最后就是4+4了,以前只是听说,出来董某莹这档子事后才关注到,俺了解到的和大家差不多,所以不多废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63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涨姿势
    老财迷 + 8
    常挨揍 + 15
    pcb + 4
    松叶牡丹 + 12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小补充,加拿大至少从前在理论上是2+4或3。大学两年就有资格申请医学院,当然各方面要特别强,人也要很成熟。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如果四年大学后没能进医学院,许多人选择读医学相关硕士甚至博士,继续申请。

    还有人去澳大利亚,爱尔兰读再考加拿大资格考试,在加拿大做住院医。美国有人去多米尼加之类的加勒比医学院,最后一两年就回美国实习。华人还可以回国上用英语教学的医学院(听说好多印度人跑去上)。所以在美国只要有心上医学院,钱可以有办法的话,路子还是有很多的。

    再有卡城和麦克马斯特医学院是三年制,假期很少,实际学习/实习时间比四年制没少多少,另外课程安排有改革,提升了学习效率。这两个医学院喜欢有点年纪的成熟的学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老财迷 +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35
  • 签到天数: 298 天

    [LV.8]合体

    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医学院毕业并不自动获得行医资格,还要考执照即考board 分三步,分别是医科毕业,住院医期间和第三步要做完住院医即规培以后才可以考,所以美国以外大学医科毕业即使行医多年,要想在美国执业也是要重新经过住院医阶段。国内4十4规培只一年也无考试,实在不可思议。另外美国各科规培轮转都有严格规定,内外科随意跳转,省略,更是前所未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35
  • 签到天数: 298 天

    [LV.8]合体

    6#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的问题是混淆职业教育和科研教育。医生本质是一个职业,经验很重要并不需要那么多科研内容。国内医生又是硕士又是博士要一大堆论文都是科研的要求。医院看病哪里需要这些?美国医学科研另有轨道专门做研究并不能直接给病人看病,当然有些人同时有医生执照和哲学博士学位,科研看病两不误,但是两者要求不同,区别还是很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28 | 只看该作者
    orleans 发表于 2025-5-3 09:20
    美国医学院毕业并不自动获得行医资格,还要考执照即考board 分三步,分别是医科毕业,住院医期间和第三步要 ...

    是的,我没有说全,北美4+4其实是挺复杂的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30 | 只看该作者
    yanei 发表于 2025-5-3 09:10
    小补充,加拿大至少从前在理论上是2+4或3。大学两年就有资格申请医学院,当然各方面要特别强,人也要很成熟 ...

    卡尔加里和麦克马斯特的三年制很害人,没有暑假太辛苦,我女儿有offer,没去。暑假没有在玩,也是要做研究的,但毕竟和连轴转上课不一样。

    我周围去澳大利亚、爱尔兰读医的都有,在英国行医后转过来的也有。都要重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32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5-5-3 05:56
    "最多的还是学生理学(physiology)的"

    一个小问题,学医大概一半是生物学或者生物学相关biological scien ...

    其实学医用不了那么多biochemistry和neurobiology,physiology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只要上足pre-med,理工科学医没压力。

    只有pre-med是必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44 | 只看该作者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5-5-3 07:28
    国内目前学医的路径是这样的:

    首先是专科医学生,毕业后:①工作,需要先实习工作1年,然后凭借实习证明+ ...

    规培生的心理健康在北美是一样的问题,其实医生都有心理健康问题,自杀率和忧郁症大把。我女儿研究过这个,她就是学精神病的。

    北美规培也是魔鬼训练,频繁48小时不间断工作,我都不懂他们怎么做到不违反劳动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合体

    11#
    发表于 前天 0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5-5-4 01:13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5-5-4 00:44
    规培生的心理健康在北美是一样的问题,其实医生都有心理健康问题,自杀率和忧郁症大把。我女儿研究过这个 ...


    我现在的体会是,压力主要在于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即使你的所有操作都完全符合规范(事实上基本不可能,因为医学是人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而医学的规范,本质不过是既往经验的总结概括,总会有超出准备之外的事情突发。

    最近很有感触的两句话,一个是某师兄教俺的,做事情要学着享受趋势、即努力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然后等待结果的自我呈现即可;还有就是陈云总结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流、比较、反复。

    我对国外规培的了解,来自于几篇刘进和其同道撰写的介绍文字;仅就其文章来看,国内和北美的相同点在于,都承受了超出寻常的工作强度;不同点在于,按照他们介绍的,北美地区完成规培后通常可以获得一个具有基础工作能力的医生;而从实际结果来看,国内本质上还是一个做了三年勤杂工作的医学生。

    规培生的主要怨气和压力在于,没有获得与其付出的体力、时间成本相匹配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强度咬咬牙抗下来就是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1:22 | 只看该作者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5-5-3 10:56
    我现在的体会是,压力主要在于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即使你的所有操作都完全符合规范(事实上基本不可能, ...


    可能与国内根本没有规培的基础和传统,空降下来一个在执行中走样了。这样的事例在中国不少。刚看到消息:

    央视新闻和IT之家报道,全国大学生资讯科技学科赛事蓝桥杯大赛组委会星期三(4月30日)发布文件,通报该组委会在赛事中共甄别违规选手312人,作弊选手1133人。

    又一件好事出丑闻了。

    个人和机构的信誉是跟着走一辈子的。还是有太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想抄近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合体

    13#
    发表于 前天 0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5-5-4 02:02 编辑
    orleans 发表于 2025-5-3 23:20
    美国医学院毕业并不自动获得行医资格,还要考执照即考board 分三步,分别是医科毕业,住院医期间和第三步要 ...


    国内规培结束也有一个全国组织的,级别等同于医师资格考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对普通规培生来说,考试不通过的影响也很大。董某当然在普通之外。

    国内每个学生也有轮转计划,相关标准有国家明文规定,按道理需要严格遵守的。

    一个规培医院里,规培生的管理,会按照其报考时的方向划分很多个培训基地,每个规培生首先会属于某个培训基地,如外科基地、内科基地、儿科基地、口腔科基地等等。这三年里,规培生会有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是在这个基地对应的科室培训学习。另外还有就是轮转科室,除本基地外的科室,轮转计划里一般是规定为1~2个月。

    董某的事情不做评论,而普通规培生跳转的事,一般是这样的:规培基地会指定一个带教给规培生,通常来讲,规培生和带教都希望尽可能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久一些。

    从带教角度来讲,一个培训好的熟练工可以省去很多口舌,轻易不想放走。从规培生角度来说,在一个带教手下工作的时间越久,能获得动手机会的可能性越大,而轮转到陌生科室,一方面基本只能沦为彻底的勤杂工,另一方面1~2个月的时间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我知道一个规培第一年的师弟,一周7天,手术日+门诊,他要在医院待6天半,手术日基本是晚上10点甚至凌晨1点;除此外,每月还有8个夜班,他们组夜班的标准是第一天上午8点到第二天下午5点,也就是30多个小时打底。他们组除了他带教(副高职称)+另外一个老师(中级职称),再有就是他了,他要负责手术吸烟拉钩+病房换药&病程记录+患者出院文书+门诊患者办住院+14张病床的患者各类事情日常汇报……

    他本来下个月要轮转到医技科室(影像),他本人是很想转出去喘口气儿的,加上他今年6月份有考试,想在5月份认真准备下,奈何他带教手底下实在没有其他人,又给他从影像科要回来了,私下里塞了些给影像的带教。最后商定,他除了要完成本基地的工作外,每周还要抽出时间去影像科。

    他每月到手是3400元。最讽刺的事情在于,尽管他承担了很多医疗工作,但因为没有时间准备,他很担心自己无法通过6月份的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试不通过的话,他将无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结业证,到时还要把这每月3400元按照合同赔给国家和医院。

    所以他还要想办法,在凌晨一点回家后,再高强度学习若干个小时。

    上周日一起吃饭,他很绝望地问我:“师兄,我该怎么办?” 我只能劝他再努力些,咬咬牙,挺过这段时间,等他老师明年招到另外一个规培生就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合体

    14#
    发表于 前天 01:36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5-5-4 01:22
    可能与国内根本没有规培的基础和传统,空降下来一个在执行中走样了。这样的事例在中国不少。刚看到消息: ...

    我愿意相信刘进和王辰的目的是想促进国内医学教育制度的改进,但这个制度之所以能彻底铺开来,是因为大型三甲医院缺少人手承担医疗杂务。

    目的是招人来打黑工,执行出来自然也就是招人来打黑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2:22 | 只看该作者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5-5-3 11:36
    我愿意相信刘进和王辰的目的是想促进国内医学教育制度的改进,但这个制度之所以能彻底铺开来,是因为大型 ...

    北美医院也一样,需要住院医生(相当于中国的规培医生)打黑工。还记得韩国前一阵子的医闹吗?也是规培医生罢工,结果医院都开不了张。

    天下乌鸦一般黑。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路漫漫  发表于 前天 0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3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前天 08:34 | 只看该作者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5-5-4 01:30
    国内规培结束也有一个全国组织的,级别等同于医师资格考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对普通规培生 ...

    "他要负责手术吸烟拉钩"

    乙醚/笑气/或类似?

    点评

    用吸引器吸走手术过程中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我们通常称为吸烟儿~  发表于 前天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6 13:14 , Processed in 0.04356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