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二战战后到现在,美国空军一直是美国军事力量的中坚。在战后初期,美国的空中优势是地面劣势的有力补充。在冷战高潮的70-80年代,“空地一体战”是挡住苏军钢铁洪流的唯一希望。在后冷战时代,空中力量更是作为尖刀,无往而不胜,在前南斯拉夫的战争中,首创用空中力量打赢一场战争的先例。' X' P8 s4 h' D
- c; D, e8 |. }- F w) U现在,美国的最大军事挑战来自亚太,美国空军突然发现自己在凌乱中。( \% M4 h7 V/ q
, R# {) u0 m( G美国空军面临三重挑战:1 r' X. D0 p% J& B O6 Z6 ?; m
" H) L- k* e* {- j8 T& W P
1、 距离9 g( y8 `% Y) |+ g+ R" _: n0 Y2 O
2、 技术( L; V: C9 C4 ^0 g0 D
3、 数量# r2 X& B' f# f& s
' C+ |" X. p2 ?! l# X( d a亚太战场不仅辽阔,而且是中国主场。大陆到台湾只有150-300公里,美国本土到台湾可是9000-10000公里。日本和菲律宾更近,但本身也在中国的打击范围之内,介入意味着毁灭性风险。关岛战略位置重要,但小小一个岛不可能支援整个对中国的作战行动。夏威夷要大得多,但也远得多。
6 L- X6 x J7 }1 R; J: b! P1 F( E( X' U7 Q# c. X/ F
即使从日本、菲律宾、关岛出发,美国战斗机也需要加油机支援,但加油机的生存越来越成问题。这也是美国空军特别重视B-21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原因,只有足够数量的B-21投入使用,美国空军才有机会。- V" i$ C' V: C. K( Y! y
4 V) U3 e9 l! h2 |7 t0 B$ h! D6 H7 L这也决定了下一代战斗机(NGAD)需要特别长的航程,或者得到隐身加油机的支援。
: o1 }4 |4 m u6 X2 e( E9 e5 q. }$ Q7 S0 j: a$ H8 n1 T4 X$ j
特别长的航程意味着特别大的燃油量和起飞重量,这也意味着特别高的造价。据透露,现有NGAD设计方案的单价高达2.5-3亿美元,美国空军自己都被吓着了。这样的单价还只是在研发没有正式启动的现在,日后的攀升几乎是必然的。F-22因为单价太高而被迫早早停产,但F-22最后的离地价“只有”1.33亿美元,几乎可算是“经济实惠”了。& N/ J, B: F6 V5 e
# r/ ]* J. }% p& s6 [! A
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达尔曾经是国防部负责预算和军购的主管,现在依然对钱高度敏感。他下令NGAD的单价不得超过F-35的水平。也就是说,要降低2/3。在现有设计要求下,这是不可能的任务。1 d* z$ ~5 z! O: v! y9 Y( J/ J+ O
% R; g2 L6 u2 X" G' b1 D美国空军现在进入“百花齐放”的模式,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但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绕回到原地:缩水2/3的NGAD还能打吗?
- L* S6 V! t5 M) ^" w. J& c) D6 D( ?$ y
航程难题或许可以用隐身加油机解决,机内燃油量降低后,重量整体缩水,单价迅速降低。问题是,隐身加油机本身是全新的高投资项目,具有自身的技术和战术风险,这是“旧愁不去,又添新忧”。$ s* b D! E- j& ]! Z
0 p0 q+ d. r$ G: O; R1 x- @2 k) `4 v技术上,美国曾经独享的隐身隐身已经消失,F-35面对歼-20毫无优势,歼-31/35将进一步增加压力。在探测、通信、武器、电子战技术方面,美国优势也在消失,重建技术优势是NGAD成本飙升的另一个因素。
7 H% g+ Q# ]- Z9 `8 u4 ?8 H, z$ J3 R) P
“忠诚僚机”有可能解决很多问题。低成本、可消耗的“忠诚僚机”靠前部署,通过数据链向“指挥母机”通风报信,甚至直接发射导弹、进行靠前拦截,不仅降低NGAD本身在战斗中的风险,甚至可能把一部分能力索性下放到“忠诚僚机”,这样也大大降低NGAD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
7 z1 u1 W! e2 H2 O' V6 \9 h
' j) E3 p8 Y( j' Y; h0 ^但“忠诚僚机”要达到高端空战的水平,本身的成本和技术风险低不了,有违低成本、可消耗的原则。现在“忠诚僚机”改称“协作作战飞机”(CCA),最后在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和安德雷尔(Anduril)之间竞争。两者设计各有特色,美国空军甚至放风有可能统统作为赢家投产,但不能否认的现实是:两家设计都是低机动性、亚音速的ISR平台。
/ x5 m, V6 S+ B% I9 u7 o
6 T; G) {7 `( g6 `- F美国有足够的技术来研制更高性能的无人机,但低机动、亚音速是低成本、可消耗的天花板,更高技术要求也偏离低成本、可消耗更远的高度自主、大载弹量、深度突防的无人机根本不考虑。这也限制了NGAD的“技术降级”的限度,总不能弄一架不堪一击的“全新战斗机”出来。
9 y' Q0 }( x' W: C
/ g; ?7 w/ o, H- I, b. O! p( v据说在NGAD的武器搭配里,不仅有常见的中程和近程空空导弹,还有反辐射导弹,用于压制防空导弹雷达。然而,乌克兰战争提示:在强大的一体化防空体系面前,继续盲目追求绝对制空权可能已经不现实,俄乌空军在战争中缺乏存在感,并不完全是拉胯的原因,而是战争的新现实。
# B6 L: h7 n% E" H- g
H) d1 o+ E8 u但要是放弃绝对制空权,那是放弃二战以来美国空军的基本作战思想。- V6 [9 _' ~/ ?$ V) Z9 r, C
4 u* O' m. q$ K6 S1 |$ r8 i( z
从空中力量的萌芽时代,美国空军就坚持“空中力量为打击地面目标而存在”的基本原则。在二战中,B-17轰炸机的航程是美国空军(那时还是美国陆军航空队)打击德国后防的主要优势,强大的自卫火力一度使得德国战斗机难以靠近。! M( F+ c0 @6 l8 j5 T- K
8 w w+ o o' x t# v* B! X/ Y德国战斗机改用高空俯冲战术,这不仅是B-17自卫火力不易发挥的方向,还把队形冲散,打散B-17之间的互相掩护,一度很是有效。 y/ ^/ e4 x: V9 c; y
+ g3 l& c- m1 P# h ?+ w: [* `# A/ X美国空军的P-51战斗机投入使用后,能为B-17全程护航,再次改变了空中形势。作为应对,德国战斗机改用迎头对冲的办法,快打快撤,然后择机返回再战。
. G- W8 s, r( [5 W S
/ G6 G$ E3 h9 c+ x0 B作为应对,美国P-51只有前出扫荡,避免遭到伏击。前出扫荡发展成区域制空,彻底扫清作战空域,确保B-17的行动安全。这就是美国空军全面夺取制空权原则的由来,空优使得美国空中力量可以在需要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迅速投送火力,改变地面战场的基本保证。: y+ ~" f, A: R5 }3 f, p
; T7 O4 W* o+ F& ~/ H9 ?! O: a
但要是空优不再现实,美国空军的整个作战思想就全变了。这还不只是美国空军的问题,整个美国军事力量都是建立在空中优势的基础上的。离开空中优势,美国陆军就“不会打仗”了;离开空中优势,美国海军都“迈不开步”,舰载空中力量单挑中小国家还行,单挑大国是挑不动的。& K' U. l6 q- G! M" b* p
+ Q, P7 t/ I. D5 h1 tNGAD本来是重建空优的,但连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都发现“人穷志短”了。各种缩水试图建立某种“体系作战”,但复杂性和技术、战术风险太大。
4 t# g. ? |) q( G* N# o
s0 L2 X- Y% l. B* [老路走不动了,新路不知道通到哪里去,任务越来越艰巨,能不凌乱吗?+ [7 Q, g3 g n8 L9 b4 @! 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