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04|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中国产能过剩的本质是投资过剩和人力资源过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23:37: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宇舟老师的好文https://www.guancha.cn/jiangyuzhou/2024_09_03_746952.shtml值得拜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 ^2 n2 Z1 E) F, Y5 B8 Y3 H/ [
$ V, z2 S" w3 T  L) E! R
中国产能过剩的本质或许是投资过剩和人力资源过剩。
3 N- v2 a8 ]  s
' j/ ]5 r" i" K, n: i* t. c其结果是,一有新的机会,投资和人力资源迅速向“缺口”倾斜,一拥而上的结果是快速形成过剩的产能。于是只有通过扩大规模和极端降本增效维持生存,造成进一步的产能过剩。( u; p$ ^8 w# x: T
; o1 T& B- y3 C  ^$ |
与美欧相比,美欧有更多的资金,但一方面有赚钱多、周转快的金融吸收掉投资的大头,另一方面在去工业化的现在,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都不行了,大量投资好比肉包子打狗,没人玩这个。1 U3 l2 W5 `; m) U0 [# j2 s1 ~

2 v' W  m3 a7 U) J/ @) [: H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是一样,中国还有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包括蓝领劳动力和白领劳动力。每年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不是说说而已的,硕博竞考公务员、小学教师正是反映了僧多粥少的现实。
$ m, B6 k+ H0 }, Q+ {" u
$ `( o; x. E! A' c同样,欧美或许还有足量的蓝领劳动力资源,包括大量移民,但缺乏足量的白领劳动力资源。
+ i9 R4 ^; ]8 d0 \& Z* b- @  e! v
( K- ]  S; r4 J, ?- m所以都有一拥而上的问题,但中国人的一拥而上集中在制造业,这里有中国金融控制很紧、中国人传统上对金融投机比较谨慎的因素,而美欧人的一拥而上集中在金融和投资,要么炒股,要么风投,很少投入见效长但稳定的实体工业。拜登的政府拉动也碰到问题,政府拉动最关键的是拉动,政府引导,私投跟上。但现在是私投在等政府补贴,否则不跟,这就玩不转了。) e$ @5 b9 L0 R% }/ ^

% Q: j7 }9 _4 A1 w1 b7 ?6 C中国的工业基础全面,产业覆盖几乎所有方面,所以产能过剩在几乎所有方面都造成恶性杀价,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卷”。其结果是,中国一面发展(产业和产能继续高速发展),一面通缩(东西,尤其是工业品,要么降价,要么提质)。卷到世界上,真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了。( a& n; b9 R( L0 p- R
9 r+ p& d+ R( n( d6 B, K- a0 C. T
过剩的产能意味着嗷嗷待哺的工厂。任何市场只要进得去,一有任何松动,中国产能马上补缺,使得竞争对手感到窒息。空气都吸光了,能不窒息嘛。
) H0 h5 u/ Z9 Z& ~) Q
% i5 d# F$ R6 v. n' W* g美欧更高的产能利用率也意味着缺乏闲置产能。一旦机会出现,需要长的多的时间、大得多的投资才能抓住机会。中国的过剩产能意味着他们没有机会。
8 \3 g* r* A9 o* f2 ~- C1 D  }0 a# A# L+ g+ j7 f
当然,过剩产能意味着浪费。但中国一方面通过极端降本增效抑制了浪费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人还是在有简入奢的阶段,对于生活水平的期望低于美欧,忍受得了这样的损失,憋得住气。美欧就不行了,大胖子没事都气喘吁吁,还要憋气就直接嗝屁了。4 Y0 }$ D) Y; I9 u- s( E1 Q: p2 z

0 \2 e% c& F2 Y+ V这对试图再工业化的美欧尤其不利。美欧本来就成本高,再工业化必须度过高成本启动关,才有可能过渡到低成本阶段。在中国过剩产能的威胁下,真是露头就惨死,不得不起用保护主义大杀招。问题是,保护主义几乎必然保护出经济巨婴。受到保护的产业没有理由降本增效,任何退出机制必然受到劳资的一致反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无休止的补贴只能耗干全社会的血,这是老欧洲一再证明的。法国汽车曾经是欧洲列强之一,竞争不过就保护,现在雷诺、标致、雪铁龙在欧洲都只是二流品牌了。英国直接放弃,要么品牌改嫁(如MG、Vauxhaul),要么直接引进生产(如Honda、Nissan)。
+ u, H- b1 B7 i) F% E- D3 O/ B: O8 Y$ y$ `* g; Z0 [5 ]+ L( @" Z4 b
中国的过剩产能对试图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利。劳动力成本低不是万灵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只是伪工业化,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到血汗工厂里而已。而且在中国产能得到自动化、AI化和机器人话加持后,血汗工厂都更加鲜血淋漓、尸横遍野。8 P4 E1 s) o4 l# b$ y8 v8 Y  V& Z
2 I& ~9 X- U& b0 m/ L- _/ Y8 i
中国只有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突破,打开新赛道,寻找处女地,才能疏解产能过剩的问题。芯片、AI、民航、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都是可能的突破口,还有制药、生物等等。电商已经不是处女地了,而是被踩烂的白菜地了。6 f: E; G) I& |$ M* J, _) |

0 C0 E1 D* Y3 F) v9 R对于美欧,中国在高端技术方面还是在赶超中,中国的处女地可能是美欧的自留地。中国本来愿意大家受益于全球化,各显其能,各赚其钱,但美欧要技术围堵,那中国就只有奋起突破。这片地不管是不是美欧的自留地,不让进的话,该抢过来的只有不客气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4 d7 f' Q5 e5 j( ?4 [; L' N- ]5 j3 l5 G4 b
中国正在突破瓶颈的门槛上。个人估计,5-10年内,就能成功突入新赛道,耕作处女地。C919代表了民航赛道,国产航发也在路上了,估计这正是美国嘀嘀咕咕禁运LEAP但就是不敢下手的关键。芯片还是在等技术突破,但中国在中低端芯片方面猛爆产能,是盲目还是大棋,只有时间才知道。但机器人已经从工业机器人发展到人形机器人,爆发性发展就在眼前,这是中低端芯片的巨大市场。可携带装备、汽车智能化就不多说了。可巧,智能设备需要互联才能智能,中国5G领先世界,把嘴巴和耳朵架好了,眼睛和鼻子(传感器)才能发挥作用,脑瓜(AI)再动起来,这才叫真智能。否则AI只能吟诗作画吹牛打屁。
, Y3 U. _# I3 v* ?$ E( Y, z% d$ D/ p3 ^( K, A& G; p
对于个人来说,教育升级是必要的,才可能在下一波浪潮来到的时候,做冲浪人,而不是被浪头淹死。记住,浪头是注定要来的,躲不掉,更咒不走。
7 e. G) j6 B0 s- W
- d6 |- L. l3 X% F% G: u3 O眼下房地产低迷的影响还在持续,但这是有意识的去泡沫化。去泡沫是注定痛苦的,也是必须的。泡沫有去掉的那天,正好与新赛道、处女地的形成相吻合,中国经济的再次起飞指日可待。这期间会有艰难,但那么多的艰难都过来了,没有过不去的。, O8 K& i0 m* s
& S6 M! n7 t8 n. {. f. ~
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要走自己的路,但也要给别人有路可走。把朋友(至少是同路人)弄得多多的是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
. z4 r, O9 M, V% O- f$ X2 E& @, C; U" X' P
所以,中国产能过剩未必是下大棋所致,但这是有利条件,不要浪费了,更不要过度焦虑。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6 收起 理由
方恨少 + 12
常挨揍 + 10
pcb + 4
住在乡下 + 2 淡定
landlord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4-9-13 01:50:42 | 只看该作者
过剩都是相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如果大学毕业生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不可能凭工资在毕业十年内在工作地买上一套100平米的婚房,到了35岁又面临清退危机,而父母祖父母的六个钱包也早就被高房价掏空了,那经济怎么会有足够的内需来消耗产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2:08:51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9-12 11:50
7 w+ ]: |1 N* }5 ~1 |过剩都是相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如果大学毕业生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不可能凭工资在毕业十年内在工作地 ...
. W/ |" @/ V. r+ a
中国的房地产和婚房是扭曲的。总是拿这个说事,有意思吗?
: A- p; q& P' N. n
" T( r. J7 {- L  S! E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是一个被滥用的概念。只有在闭合环境里,才有一点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4-9-13 03:08:0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9-13 02:08
6 U0 o  K, h4 d& C3 x3 F  n5 Z中国的房地产和婚房是扭曲的。总是拿这个说事,有意思吗?- E% ~0 v5 `/ u5 v( S

% R2 M% a, ~, d' p1 ?5 I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是一个被滥用的概念。只有在 ...

- ^* ^  B3 p8 A, E( `, L! u- s, Q中国的房地产和婚房是扭曲的,当然要对经济产生冲击啊,总不能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吧?
- a& m% Q) p8 \! I
" k3 i; k& g7 ]& {+ F" e& j8 @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不是马哲的发明,事实上西方经济学者早就注意到这点,甚至马尔萨斯还搞出个“消费阶层”的理论,鼓吹让有闲有钱的上层把多余的产品都消费掉。这个东西演变到后来就变成了凯恩斯的政府投资消费理论。所以这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不能避开不谈的吧。
) a( |. V% j. z) w0 j" X  R5 d- }& t6 f( Z# B" }% {: T
至于说是不是只有封闭系统里才起作用,难道全球经济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就算只说中国好了,生产了大量产品,却廉价出口外国,甚至不惜给予出口补贴,那么为什么国内14亿人的消费能力还不如美国3亿人?难道不是分配上出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3:17:05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9-12 13:08
& i& U" M( N: ]1 d: E中国的房地产和婚房是扭曲的,当然要对经济产生冲击啊,总不能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吧?
+ m  ~9 C. M  L* w; x" ?# o; m; ~8 F) j3 Y4 f+ m) ~3 Z" ]
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
$ z; ^3 r! t* u7 Y0 f- H" y' e
你把世界上一切复杂问题简化为分配的本事真是盖世无双。哦,不,这也不是你的发明,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4-9-13 03:46:4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9-13 03:17
0 A. }1 B# M& u1 }# J/ a( ?& X  I你把世界上一切复杂问题简化为分配的本事真是盖世无双。哦,不,这也不是你的发明,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
, I- W$ L! t& O5 m; A1 a) o2 S7 {5 C: C

1 w" x7 T$ D& f* a9 n世上的问题,只要抓住要点和本质就能化繁为简,这叫做提纲挈领,自然就纲举目张。看问题要深入分析,透过“复杂”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4:1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9-12 19:38 编辑
% ^  i$ n" T1 k- I6 G9 X1 d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9-12 13:46% @3 R3 K" e5 t9 O" q% `6 i1 g9 Q0 o
世上的问题,只要抓住要点和本质就能化繁为简,这叫做提纲挈领,自然就纲举目张。看问题要深入分析,透过 ...
& ?, k5 d) E0 q! [
. P$ t4 Y/ `2 s! x) J+ \, p
这叫简单化、无脑化。Too young,sometimes naiive。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油墨: 5 油菜: 5
司机你可真幽默,可惜江总不能给你点赞了。  发表于 2024-9-13 0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24-9-13 07:52:04 | 只看该作者
全球经济对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是一个封闭系统,对于一个国家就不是。所以对中国来说,从外部汲取利益是一个实行多年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发达国家也是这样过来的。只是这样做的难度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和内循环就是破局之法,一带一路是扩大市场,内循环是改善分配。能否成功还言之尚早。* V! n1 g: O7 T
0 Y* ^; t% K, g. Z  D) N
从根上说,消费不足是因为分配问题,这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无法解决。美国搞的扩大市场、增加本国民众的福利、鼓励竞争都是为了改善因为分配造成的需求不足问题。
! X: _' h8 J  J) X/ Z
( p* o2 B  V0 s. L4 j0 B' s( n( v' g中国的分配问题当然严重,但是和美国比谁更差,就不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4-9-13 08:22:52 | 只看该作者
本质是中国人的特质:内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0#
    发表于 2024-9-13 08:40:44 | 只看该作者
    发达国家10亿人,兔子14亿。而且兔子拼命内卷,生产,社会运行效率高得多。
    , U( ]8 ?$ T5 @6 m1 M/ v% H  d+ ^* ]# u6 X: j7 }9 k
    兔子的人力资源过剩真没啥子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10-17 10:12
  • 签到天数: 2968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24-9-13 09:12:37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9-13 01:509 k" z$ _1 i* g8 p- R( q
    过剩都是相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如果大学毕业生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不可能凭工资在毕业十年内在工作地 ...

    : c6 T7 {" l9 n' O' a3 j6 O在欧美有多少人能凭十年的收入就能自己买房?& E8 x( \) v) V+ @0 N
    国内房地产狂飙的二十年给了大家买房投资的信心,如果公租房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投资房产可能没利润,大家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24-9-13 09:27:59 | 只看该作者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4-9-13 09:12
    & N% Y( S2 e: c7 b# s. L3 m  a在欧美有多少人能凭十年的收入就能自己买房?
    3 N7 J- o/ p1 W- i* c2 E) l国内房地产狂飙的二十年给了大家买房投资的信心,如果公租 ...

    ; y2 K# G! I. l7 B. x6 ^* w6 @欧美实际也在退化。根据下面的 CBS 报道,美国买生平第一栋房的业主的平均年龄上升为36岁,而2021年才33岁。
      _9 q/ o) A, `- r$ A8 z5 b0 ihttps://www.cbsnews.com/news/ave ... nnial-data-realtor/
    , ^$ ~0 M9 [* A* c2 D( M" r$ F1 j3 r
    根据下面这个统计:https://www.bankrate.com/mortgag ... mebuyer-statistics/7 [4 Y% y- b2 O! L9 g. _8 _; S
    % |8 ]! U# \# r9 f" W$ Z
    2023年买生平第一栋房的业主占所有业主人数的32%,比2022年增长了6%。
    & O6 p  i& h, o4 q4 b
    * I3 m  B4 v& z这个统计更全面一点:https://www.self.inc/info/first-time-homebuyer-statistics/9 K- k0 o7 S% c5 Y6 s! B
    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买房的业主人数在280万到170万之间,近年来呈下降趋势。6 a/ b, U& {3 @! b2 d3 T- n
    1 B0 F) Q; I  k6 v$ s# w# S1 ]
    加拿大的数字可以看这个: https://www150.statcan.gc.ca/t1/tbl1/en/tv.action?pid=4610006201) o% D8 ^& |0 M

    # W3 L. X$ b5 W" H英国的可以看这个: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 ... ers-united-kingdom/
    / I+ x0 m1 c7 W0 j1 F* u
    9 D2 a; |3 x3 W, {和中国相比,基本上这些买家都不需要掏空六个钱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9:45:01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9-12 19:27
    6 w5 X" p$ p& i. l8 n4 ~欧美实际也在退化。根据下面的 CBS 报道,美国买生平第一栋房的业主的平均年龄上升为36岁,而2021年才33 ...
    9 m; L% p$ V; I* H; X
    你完全无视了一个事实:美国居民储蓄率只有2%,根本没有六个钱包可掏;中国在“掏空六个钱包”后,居民储蓄率依然高达44%,说明掏空的只是少数。( h0 \# P* Z6 H  H2 L: D: {5 w

    : G5 }/ b7 I) C8 U. s& m' D1 n. r. W# U你问中国有多少人能工作十年就买断房子的。这个问题中美都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在哪里买房子、买什么房子、自己是干什么的。纽约、旧金山有多少人能工作十年买断房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24-9-13 10:24:5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9-13 09:45
    / z; V8 |+ r2 n; j$ v" l$ \你完全无视了一个事实:美国居民储蓄率只有2%,根本没有六个钱包可掏;中国在“掏空六个钱包”后,居民储 ...
    2 d' d/ O" [# s! X
    呵呵,司机听说过下面这个笑话吗:" N; _. ^1 P" ?9 _' g+ f

    + b# i; V' c4 \7 H9 J问: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0 l5 v% U- N! `2 W# t) [& Q! W+ A答:中国老太太到死还没攒够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到死还没还清房贷。& q. L; i* F6 C
    + N$ o1 f4 [! Q4 x' v- t% P
    如果仅仅从储蓄率角度来评判一个国家里居民的购买力是不是有失偏颇?另外,存在银行里的钱只是流动性较大,但买房的钱不但也是储蓄的一种方式,还是投资的方式。不论中美,这过去三十年里房价都至少翻了几倍。问题是,中国一般老百姓要搞这种“投资”要掏空六个钱包,美国则只要你有稳定收入,信誉良好就能申请房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1:47:27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9-12 20:24& j' T' e) ?5 j7 a/ M/ ^
    呵呵,司机听说过下面这个笑话吗:0 V' r) @' Z# q0 u" Q/ l7 j+ v; ^

    0 v* D6 {5 d& b! U& w9 F问: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4 E( w* p* J! }4 _2 B" M7 h7 j% J我没有听到过这个笑话,笑话也不宜太当真。
    7 V, k4 d0 h% @" d% `  [4 y3 T  y2 u$ D
    你见过多少中国老太太到死都在攒买房钱?我没有见到过。我见到过加拿大老太太到死都在付房贷,但不多。
    ; a4 m. ]0 T# w; g" [. c- s2 z) t" }
    在日常开支有正常流水的情况下,储蓄率当然是购买力的表征,更确切地说,是剩余购买力,是没有动用的购买力。8 C& _2 {4 b4 K; O2 E- R# t

    8 n5 x! o! ~- d5 q6 O8 L中国老百姓的“拥房率”可是很高啊,家有几套房的并不罕见。即使农民工,在老家有一套甚至县城还有一套的不罕见。这么说来,中国的实际储蓄率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5-20 12: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6#
    发表于 2024-9-13 22:57:15 | 只看该作者
    “人力资源过剩”的说法就比较可怕了,但是在现在的经济表现上又真的是可以说得通,那只能不靠经济来解决了,比如战争?瘟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00:13:10 | 只看该作者
    hnife117 发表于 2024-9-13 08:57& L2 r. U# k8 q3 T1 H0 S% i$ {/ F
    “人力资源过剩”的说法就比较可怕了,但是在现在的经济表现上又真的是可以说得通,那只能不靠经济来解决了 ...

    9 r3 I* g) A3 n- d$ g8 D可怕也好,不可怕也好,人力资源过剩是一个现实。; P# e% {; |1 s0 }+ Y7 j

    9 n* l- `0 M* s; Q. l8 I& {* g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毕业出来,别管质量如何,基本的及格水平还是有的,其中还有一半(一大半?)是STEM毕业生,这是可怕的人力资源。现在没有充分利用,但一旦机会出来,马上一拥而上,把机会吃干抹净,这才是最可怕的。真是叫别人无路可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8#
    发表于 2024-9-14 01:07:3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9-14 00:13
    - B3 A" `+ g1 ~) f( M可怕也好,不可怕也好,人力资源过剩是一个现实。! I3 _  M- f/ H) f6 R- w, {

    + F% T3 R, Q, j  t  Z1 D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毕业出来,别管质量如何,基本的及 ...
    2 m* ?0 f2 u0 i& T* L0 H& ]7 A
    房子与婚嫁是扭曲的,1 |0 Z0 U+ x8 o6 J' ~/ w
    同样高等教育在扩招下也是扭曲的,% |0 Q! f* s8 V  a4 j
    扩招下大多数本科生毕业生是不及格的,也就是985的本科生毕业生算是基本及格的吧。
    3 d* i: B7 S$ r1 N' ]; }按照985本科招生与毕业数量计算才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01:17:54 | 只看该作者
    隧道 发表于 2024-9-13 11:07" k/ H( Z0 c' s! I- m. q
    房子与婚嫁是扭曲的,
    4 j- `$ Y! K/ j$ Q8 j$ }; b# `同样高等教育在扩招下也是扭曲的,; u! ]) s7 o- V- o; T
    扩招下大多数本科生毕业生是不及格的,也就是98 ...

    , M: F$ z! j, G" ]) ~% W: x
      \7 S5 i' ~9 R) C1 X你对及格的要求太高了。大概卷惯了,不到优秀都是不及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昨天 00:27
  • 签到天数: 3174 天

    [LV.Master]无

    20#
    发表于 2024-9-14 01:20:17 | 只看该作者
    过剩这个提法有误导性。啥多了就是过剩的话,美国资本过剩,政治过剩,性别过剩。。。7 H8 e" v- O8 }4 O) t& |6 q' }
    9 S- Q( v8 n; i' u% Z! [$ @
    再说,经济上的过剩感觉只有原教旨资本主义情况下才会有。因为衡量的一切是以市场为唯一标杆。但是,时代不一样的,现在各经济大国多少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谈何过剩。。。只有分配不平衡之说了。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油菜: 5 给力: 5
    说的没错。  发表于 2024-9-14 0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28 23:46 , Processed in 0.04349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