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2|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不上班不上学只上香有用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3-23 19: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3-23 16:01 编辑

据中国媒体报道,旅游网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三倍多,2月以来“90后”“00后”的年轻人更是占到了预订门票人群的一半左右。

据说不上学、不上班、只上香流行起来了。为了这事,《新京报》和《北京日报》还打起来了。

其实这么说也不确切,年轻人烧香拜佛的多了,上香许愿的多了,但班还是在上,学还是在上,实际上上香许愿常常是为了上班、上学的事,因为上不了理想的班,上不了理想的学,希望神佛能帮一把忙。但神佛真是帮不了忙。所以《新京报》指责年轻人靠求神拜佛是误入歧途,《北京日报》指责与其上纲上线、不如关心年轻人在忧虑什么。都对。

宗教有其作用,但把宗教作为世俗利益的拐棍,甚至希望“买通”神佛以求帮忙,就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意思了。佛教是出世的,不是功利的。信佛、拜佛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而是为了尘世之外的道和法。这其实对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各家或许都有“信我得福”的说法,但最终目的都是出世的,而不是为了尘世利益。

现在年轻人的上香许愿显然不以出世为目的。所以,真要说起来,神佛还未必帮你,因为你并不是在真信,你一点都放不下尘世的臭皮囊,只是在“借佛揽利”。佛不会拦着你,但也不会真帮你。你的佛心佛性才是佛在意的,不是你的工资、学位和社会地位。

确实应该关心年轻人关心的事情,理解年轻人焦虑的事情。初入社会压力大,需要解压。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焦虑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特有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年轻人的这些焦虑。活着甚至死去的中老年人都年轻过,都有过这样的焦虑。如果年轻人只是为了解压,爱怎么解接着解,关键是不能解得没完没了,解完了,甚至还没解完,该干嘛还得干嘛。

其实谁都焦虑。孩子焦虑,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样不焦虑,自己糊里糊涂,天天被父母追在屁股后面,不焦虑也焦虑了。年轻人焦虑,深造,入职,成家,立业,这是当前上香许愿的主体。中年人更焦虑,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未来还没有着落,父母倒是已经老迈,需要照顾了。老年人也焦虑,看着儿孙的焦虑,自己帮不上忙,又怕添乱,人生的前路也越来越短,同样焦虑。

谁都需要解压,谁都需要安慰。但谁都一样,最终还是该干嘛还干嘛。

谁也都可以批评。可以批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柴米油盐贵;可以批评年轻人只知道抱怨,不知道进取;可以批评中年人高高在上,充满爹味;可以批评老年人沉迷过去的好时光,不知今日疾苦。

这些批评都不全面,都缺乏建设性,其实也都是自有人类以来的老生常谈。只是每一代人都只看到眼前,觉得自己的忧虑和烦恼是独特的。没错,每一个时代的忧虑和烦恼都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每一代人实际上都有差不多的烦恼。中年人、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他们当年也是被“看不惯”的对象,也是出于差不多的理由。但他们也都是“过来人”,明白再高的坎,也是走得过来的。他们的“高高在上”,正是因为他们已经爬上这个高坎了,回望还在坎下的年轻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居高临下了。他们的苦口婆心,只是想说明这个道理。。

常有人说改开之前就没有这个那个问题,但他们回避了改开之前有更多其他问题。这是没人愿意回到改开之前的根本原因。这和结婚一样,对象是一个整体,结婚不能只和对象身上中意部分结婚,而是和对象的整体。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只接受社会的一部分,而必须接受社会的整体。

这也和结婚一样:夫妻两人是互相磨合的。和睦的夫妻结婚几十年后,两人的性格、处事其实都会改变,都在趋同。人与社会也是一样,为人处事几十年后,社会在改变人,人也在改变社会。每一个人的力量貌似很小,但社会的人合起来力量是很大的。今天的中国社会与40年前非常不同了。

这还和结婚一样:积极参与,积极互动,求同存异,趋同共进,这才有健康人生。在婚姻中,一味坚持对方迁就自己,基本上都是一拍两散。在社会上,一味坚持社会迁就自己,基本上是被社会单向抛弃。毕竟单个的人与社会的“结婚”还真不是“平等的结合”。

回到年轻人的忧虑。改开之前,年轻人没有上学的烦恼,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工农兵学员与高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提干也与今天很不一样。入职有国家包分配,但也是彻底的螺丝钉,要你去哪里,那里就是你的坑,想跳很好,不想跳,根本没有自谋生路的选择。很多人都知道我,我是77级的,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我们自己戏称黄埔一期。我们都是包分配的,77级还得天独厚,分配时的选择比后来还在包分配的年代更好。但我的同学里,还留在当年分配单位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早就跳槽了。这说明分配并不带来理想工作。

恋爱结婚是另一个问题,且不说卿卿我我与“生活作风问题”之间不明不白的界限,尤其是和已婚人士之间两情相悦,离婚再婚都不完全是“你”的选择,分房就是一大难关。这么说吧,当年单位分房是比今天入职大厂还要艰难的事。事事需要介绍信的日子也是今天难以想象的。没错,结婚也需要单位介绍信。

据说“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谈好处,事事皆讲境界,”是如今年轻人对“官方舆论”的不满的总结。年轻人也是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特点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年轻人更不能要求父母、社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可以句句谈薪资,条条离奉献,桩桩谈好处,事事避境界,然后你还是得对自己负责,不因为你的谈薪资、离奉献、谈好处、避境界而社会就俯首帖耳了。然后呢?

有人惦记鲁迅,自诩孔乙己,但鲁迅写下了孔乙己,鲁迅从来不做孔乙己,这一点千万不要搞错了!

今天的社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上香不用985、上香不卡35岁、上香不问你是否已婚已育。”这是借上香在集中反映当今职场的不合理现象,其中一些事确实需要舆论和法律上的保障。

名校是起点,不是终点,关键还是要看能力。另一方面,985一年才多少毕业生?77级的时候,教育部有28所重点高校,每校年入学也就一两千。加上部属重点高校,全国一年也就十来万毕业生。加上非重点,也就二三十万。现在每年近千万,要都等着好工作敲上门来召唤,那是不可能的。

同时,中国每年新增就业的数量比当年要大得多,机会也多得多。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少,自己创造的机会更多。985说到底,还是创造机会的能力“理应”更强,所以才受到更大的重视。但是最后机会还是要靠你自己创造,985并不垄断。谁都盯着这“顶尖5%”的就业,那是无解的问题。这好比抱怨为什么没人把蓝筹股的IPO价留给你一点一样。

35岁线是不合理的,应该在法律上禁绝年龄歧视,对于明里暗里实行年龄歧视的企业事业单位,用法律制裁确保不至于有敢再犯的。性别也是一样。除了工作上要求生孩子(有这样的工作吗?),除非有明确的在法庭上都站得住脚的理由,在招聘广告和实践里划年龄线和性别要求的首先开刀。

另一方面,年资与能力应该正相关,如果高年资但只有做入门工作的能力,被优胜劣汰就不能抱怨社会。这不是说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因为你36岁了而另一个24岁的人能干你的工作就有理由把你解雇。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和待遇与24岁的一样,45岁也必须受反年龄歧视法律的保护。但你因为年龄高就要求高待遇,而工作上与年轻、待遇低的员工拉不开差距,这就是你的问题了。家里负担重等等值得同情,但说到底,这是你的问题,不是公司的问题。

已婚已育更是不能作为入职条件。首先,这根本不是用人单位该问的问题。用的是本人,不是配偶,更不是孩子。如果这人工作能力不行,因为家庭影响工作,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否则,作为闲聊话题是拉家常,作为入职条件应该在法律上禁止。

据说年轻人中现在有向更高学历卷的趋势,这不解决问题。这只是推迟了人生选择,还在同时压缩了选择的窗口,不管是择业时机还是专业选择。985、211毕业生做保姆、送外卖也没有什么天崩地裂的,博士硕士做保姆、送外卖都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学历投资”那么多,回报不如预期,这是投资不当的问题,别怨社会。

鲁迅学医,最后拿起了笔杆子,在今天就是个写网文的。鲁迅愤世嫉俗,但从未沉迷于发泄。发泄是自我的,唤醒才是社会责任。这一点也是要分清的。做一呼还是做百应,这是有差别的。

回到上香,“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这当然是可以的。谁都有困惑的时候,谁都希望有“神力”帮忙。即使在顺境中,也不可能有人推开“神力”帮忙,只是需求不那么急切而已。在困惑中,要紧的是找到走出来的方向。别人只能提供建议,听或者不听都是你的选择,走还是要靠你自己。这又和婚姻一样,各种爱情婚恋葵花宝典都顶不上你对相爱的人的真心表白和用实际行动表明真情。更要紧的是,不要沉迷在困惑中,别来“我困惑我有理”。

但有人真心潜心佛性佛心呢?那也很好。佛系也是人生的一种方式,但佛要的是真心向佛,而不是因为回避尘世才遁入佛门,那只是留恋尘世而不可得。

拒绝鸡汤没问题,但不可能因为你拒绝了鸡汤,社会就一定要奉上罗宋汤。世道不是这样运转的。只有孩子才有权哭喊着要糖吃,但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成年人有选择权,但必须挣糖吃。不管是幸事还是祸事,年轻人已经长大为成年人了,也必须走出孩子心态了。不上班不上学只上香没用,成年人如果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那就在心智上不够格了,被灌鸡汤都是客气的,没灌辣椒水就不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4 收起 理由
老票 + 12
smileREGENT + 4
pcb + 4 谢谢分享
住在乡下 + 4 给力
常挨揍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0:21
  • 签到天数: 1923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23-3-23 20:54:49 | 只看该作者
    问道于盲的事年轻时候没少干。
    还是正宗的“盲”。
    看相算命摸骨测八字。80年代末到90年代这个风气是烽烟直上。
    刚好又是那个少年迷茫的时候。
    感觉这不算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11 00:00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23-3-23 21:5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3-3-23 22:52 编辑

    晨大您在偷换概念。年轻人要的不是“句句谈薪资,条条离奉献;桩桩谈好处,事事避境界”。拒绝鸡汤也不等于要社会一定奉上罗宋汤。

    不必一代和一代比惨,年轻人在社会上喊出自己的不满,不是为了卖惨求可怜,年轻人也用不着过来人的可怜。成年人的这点领悟还是有的。去寺庙上香,跟拍照旅游并无什么本质区别,到了新京报那里成了“不上学不上班只上香”,其心可诛。。

    “985、211毕业生做保姆、送外卖也没有什么天崩地裂的,博士硕士做保姆、送外卖都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站在个人角度,这话太对了,任何自食其力的人都值得尊敬,都是好样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正所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但如果一个社会出现大规模的985、211毕业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做保姆、送外卖。如果这不是社会问题?那请问,什么才叫社会问题。

    我们后义务教育阶段有大问题,已经避无可避了。

    职校和工厂利益勾结,以实习为名,将学生送向流水线而行压榨之实。那些孩子没有向社会提什么过分要求,他们要的是一个说法,一个同工同酬的待遇。

    教师则没几个把心思放在上课上(当然也可以指责说学生本没几个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也可以推脱说大学阶段关键是自学)。课本靠研究生机翻博士生润色老板署名,备课靠学生对着大家都有的课本搞几个PPT出来,有的PPT甚至能代代相传,上课朝着PPT照念互相折磨,课后评价则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个人认为原因可能是在于,老师们一方面被繁琐且脑残的行政手续缠身,另一方面则有科研KPI加青椒非升即走的重压,于是认真教学就成了最没有产出的事情。

    医学规培则只学其表,不学其里。拿规培生当廉价劳动力,毕竟规培生无权参与科室的提成分配。招收一个规培生,去掉国家的补助,超级医院只需1千左右的成本即可从基层医疗部门吸走1个耐磨抗造的壮劳力,规培生一边高强度承担科室的低端工作,为医院节省下聘请新员工的成本,一边向捐出1个亿的刘进教授学习如何抢救血氧分压值11.3的患者。

    我们应该庆幸,年轻人还乐意在网上喊出自己的不满,当然,大家可以继续玩这样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永远相信后人解决问题的智慧,于是不惜成为问题本身。

    直到大厦崩塌。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1: 5.0 伙呆了: 5.0
    火钳刘明: 5.0 男默女泪: 5.0
    这真是极好的: 5.0 不能同意更多: 5.0
    不负本宫的欣赏: 5.0
    油菜: 5 给力: 5
      发表于 2023-3-24 18:26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3-3-24 11:57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1: 5 伙呆了: 5 火钳刘明: 5 男默女泪: 5 这真是极好的: 5 不能同意更多: 5 不负本宫的欣赏: 5
      发表于 2023-3-24 08:16
    油墨: 5 油菜: 5
      发表于 2023-3-24 00:33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3-3-24 00:12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94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老票 + 12
    常挨揍 + 10
    唐家山 + 4
    赫然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4-20 05:43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合体

    地板
    发表于 2023-3-23 22:03:26 | 只看该作者
    晨大,我们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压榨”,自己事情自己负责任天经地义,不要抱怨。

    但是相当一部分国人,习惯了政府保姆式的照顾/限制,有不顺的事,怨党怨社会的大有人在。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看不起重病,这都是社会的问题,润到海外这些问题就都没了。有点搞笑,但是很多人就这么想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3-3-23 22:14:38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去过一次五台山。在那里看到了许多中年妇女为自己儿女的升学,婚姻和职场等等来进香求神,个个都是一副虔诚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道听途说得来的神仙显灵的方式,功利倾向非常明显。折腾了好几天,回到家以后到底有没有神仙显灵,谁也不知道。

    现在开始报道当事人自己来亲自上香求神了,为的还是考试升学。真有这事?怀疑到底有几个人为这个目的而来寺庙?这属于个别现象还是全国普遍现象?不会又是媒体和自媒体为博取点击量制造出来的新忽悠点吧?寺庙的营销策略?进寺庙的90后或者00后到底是来上香的还是春游的,谁分得清?谁又认真地分清过?

    相信每个人都进过寺庙,凡是去的都是上香求神吗?肯定不是,肯定大部分不是。谁在寺庙里没有点过香?有几个人拿它当真?年轻人玩玩而已,正常现象。出了庙门,外面的花花世界对年轻人肯定更有吸引力,学生们该干嘛干嘛。就算有的学生在庙里许过愿也不等于他们回家以后不会好好复习功课。他们找个地方倾诉自己对未来的期许无可指责。

    至于说压根不复习功课,想单凭进香就考上大学,这智商得有多低才能出此下策?世上有没有这样的人,保不齐会有一两个,但是罕见。媒体和自媒体到底有没有“抓”到过现行?看来现在没有。

    年轻人进寺庙怎么了?本来复习功课就够累的了,不能自己挑个地儿去散散心吗?去趟寺庙至于让你们这群媒体人这么编排吗?

    别帮倒忙。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0 不能同意更多: 5.0
    油菜: 5 给力: 5
      发表于 2023-3-24 11:30
    油菜: 5 给力: 5 不能同意更多: 5
      发表于 2023-3-24 08:27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3-3-23 23:3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2-11 05:49
  • 签到天数: 2231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23-3-23 22:51:1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最早一批的独生子女,被冠以“小皇帝”、“小太阳”加以批评;80后被一个杜撰的夏令营的较量打击。每一代都觉得自己这波不容易,也都会被前辈们挑毛病,我们也到了前辈的年纪,对年轻人宽容一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3-3-23 23:03:18 | 只看该作者
    司机是标准的美国共和党三观。“点背不要怨社会”,“你穷是因为你放不下身段不够努力”。

    从个人来说,这无可厚非。司机还拿自己做例子,说明只要奋斗就能最后财务自由。

    问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在一个社会中有多大比例的人能通过自我奋斗而实现财务自由?或者说,这个社会的阶层固化有多大,社会是不是提供了供普通人通过努力提高收入的上升通道?

    这才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在美国,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阶层基本固化,马太效应显著。即使被宣传为“白手起家”的天才钱大门同学也有个随便就能拉来IBM合同的老妈

    2023年中金公司新出的中国财富报告中,中国富人占人口的0.33%,占据了总财富的67%;普通人人口占比92.62%,总财富占比7%。富人的人均财富是普通人人均财富的两千七百多倍。中国的贫富悬殊其实已经非常严重了。所谓改革深水区,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已经不愿把增量财富分润给普通劳动者;所谓内需不振,说白了就是普通消费者已经没钱了;所谓“废宅”“躺平”,就是普通人既然无法通过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那么索性就不劳动,不消费,也不生育。这是庶民对于权贵的终极反击。


    作为个人,应当不断努力,但作为国家应当为个人努力提供回报。

    而美国共和党则是用个人道德标准偷换了国家责任。这是统治阶级的惯用伎俩 - 让一部分被统治阶级自以为姓“赵”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0 油墨: 5.0
    油菜: 5 给力: 5
    让一部分被统治阶级自以为姓“赵”  发表于 2023-3-24 18:2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3-3-24 08:31
    给力: 5
      发表于 2023-3-24 05:25
    油墨: 5 油菜: 5
      发表于 2023-3-24 04:31
    油菜: 5 给力: 5
      发表于 2023-3-24 00:36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0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唐家山 + 4
    黑洞的颜色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6:19:10 | 只看该作者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3-23 07:52
    晨大您在偷换概念。年轻人要的不是“句句谈薪资,条条离奉献;桩桩谈好处,事事避境界”。拒绝鸡汤也不等于 ...

    我也说了,只是为了解压,无可非议。就是别陷入解压,而越解越压。

    985、博硕送外卖的事情,嘿嘿,这还真不是主流,谈不上大规模。所以这个社会问题不仅是假设性的,而且远离现实。

    职校生是实习生,他们是在学习中劳动,他们还真没有同工同酬的权力,因为他们首先不同工。要是毫无技能,职校生上手就与全职工干一样的活,这样的实习本来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什么都没有学到。

    大学师品、生品是另一个问题,要另外谈,不能一路扯远了。

    规培生和加拿大医学院的resident一回事吗?res是实习生,不仅没有处方权(尤其是前两年),收入也只有正规医生的零头,还要40小时值班(说来话长)。

    年轻人当然有权在网上喊出不满,但干事都有个目的,什么目的都不要求达到也是一个目的,看来年轻人不是这个目的。他们要求的是什么呢?要求社会为他们改变?他们为社会做出了什么,以至于社会觉得有义务要为他们改变?

    我认为年轻人与社会的关系用婚姻来比方还是妥当的。想想婚姻吧。

    年轻人的问题对于社会来说不是击鼓传花的问题,因为社会一直在面临同样的问题,也永远会继续有同样的问题。年轻人只看到眼前,相信自己的问题比天大,是可以理解的。但天下不止眼前这点。

    年轻人的问题不能留给后人解决,只有年轻人自己才能解决。从来都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6:21:08 | 只看该作者
    可梦之 发表于 2023-3-23 08:03
    晨大,我们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压榨”,自己事情自己负责任天经地义,不要抱怨。

    但是相当一部分国人,习惯 ...

    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大政府的坏处了。

    今天看到一条,现在大学生实习难,在呼吁要政府出台政策,大学提供保障,确保大学生有实习机会。这本来就是就业前的dry run,连这也保障起来了,就像要政府出台政策、学校提供保障,确保人人学习好,这这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6:22:04 | 只看该作者
    大哈瑞 发表于 2023-3-23 08:14
    我曾经去过一次五台山。在那里看到了许多中年妇女为自己儿女的升学,婚姻和职场等等来进香求神,个个都是一 ...

    只是倾诉解压,这无可非议。现在看来已经不止于此了,这才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6:31:42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3-23 09:03
    司机是标准的美国共和党三观。“点背不要怨社会”,“你穷是因为你放不下身段不够努力”。

    从个人来说,这 ...

    问得好:在一个社会里,有多少人能靠自己努力取得财务自由?

    你首先得定义什么才是财务自由。就衣食无忧、居有其所而言,大部分是做到的。

    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是很大的问题,但不我知道你那个数据有多大的准确性。但数据没有提到的是:“普通人”处在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我现在人在上海。就我肉眼所见,“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相当高。前几天帮老妈把银行的一大堆古老存档、存折归并,那些纸质的东西有些纸都脆了,字迹也模糊了,多少年的东西了,又没有几个钱。

    个人应当努力,国家并不提供回报,国家只是创造便于个人努力的环境。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创造了最大的普遍财富提升,这不可能是压抑个人努力的环境。这个gross error check要搞清楚。

    但排队等待的时候,也听到一些人在办业务,不乏因为超过当日取款、存款限额而在商量怎么办的。上海银行每天限额生活5万人民币。我在加拿大几十年,没有见过存取那么多现金的。对了,中国的电子支付、转账比加拿大还要发达。我只能想象,确实有很多人,很有钱,而他们并不是你的数据里的0.33%,那些人可能根本不会自己到银行办这些“小钞票”业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5-3 01:06
  •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合体

    12#
    发表于 2023-3-24 08:0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ceCow 于 2023-3-24 11:58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3-24 06:31
    问得好:在一个社会里,有多少人能靠自己努力取得财务自由?

    你首先得定义什么才是财务自由。就衣食无忧 ...


    晨老大呀,你现在见到的“普通人”是土共建国以来受益最大的人群。肯定不是统计意义上中位值国人。那些人你大概要到郑州富士康打工人中去找。

    前总理说中国有六亿人月均收入不足一千块。你的那些“普通人”月均收入多少?资产又是多少呀?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23-3-24 18:27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这是美国共和党的常见问题。他们自己总是认为世界上的“普通人”就是像他们那样的随便可以在几大洲之间飞来飞去的。   发表于 2023-3-24 09:58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23-3-24 10:2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3-3-24 10:29 编辑
    IceCow 发表于 2023-3-24 08:01
    晨老大呀,你现在见到的“普通人”是中国建国以来政策的最大受益人群。肯定不是统计意义上中值中国人。那 ...


    官方统计: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8.1%。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名义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

    出处: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从官方数据看,人均工资性收入才20590元,只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约55%。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是人均工资性收入2.2倍。这说明城镇居民个个都是投资天才,或者是包租公? 显然, “人均” 二字掩盖了大量的钱大门同学和普通人的平均。

    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也就是说一年辛苦下来,农村人均基本吃光用尽,最多就节余1102元。

    显然,这些人都不是司机同学看到的为日取款、存款限额发愁的人群。说实在的,司机同学根本就不可能在银行看到他们。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钱存取,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到司机同学眼前展示不存在的忧愁呢?

    幸存者偏差在银行排队人群中体现得最明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4-20 05:43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合体

    14#
    发表于 2023-3-24 15:29:2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3-24 06:21
    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大政府的坏处了。

    今天看到一条,现在大学生实习难,在呼吁要政府出台政策,大学提供保 ...

    也不全是坏处吧。集体主义本身也是中国这么大且复杂国家能够团结统一的助力。

    效率和公平,每个国家做自己的trade-off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17:03:39 | 只看该作者
    IceCow 发表于 2023-3-23 18:01
    晨老大呀,你现在见到的“普通人”是土共建国以来受益最大的人群。肯定不是统计意义上中位值国人。那些人 ...

    我不知道前总理的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是怎么回事。如果只是工作人口,那实际上相当于9-12亿人口。如果是家庭人均,那就是2000元,算夫妻工作、两个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0:21
  • 签到天数: 1923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2023-3-24 20:48:06 | 只看该作者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3-23 21:52
    晨大您在偷换概念。年轻人要的不是“句句谈薪资,条条离奉献;桩桩谈好处,事事避境界”。拒绝鸡汤也不等于 ...

    这个就是代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75 天

    [LV.Master]无

    17#
    发表于 2023-3-25 00:37:5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文件里好像没有城乡分开的工资性收入统计,所以只能比较全国的数据: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说明富人可支配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性收入,然后把人民给平均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23-3-25 02:58:52 | 只看该作者
    清凉山 发表于 2023-3-25 00:37
    那个文件里好像没有城乡分开的工资性收入统计,所以只能比较全国的数据: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人均可 ...

    可以看这段: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定义: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也就是说人均做生意和吃利息收房租占到了25.4% 。问题是,王思聪老爸的一个小目标和没有任何生意的一万六千多人平均才能得到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

    估计这一万六千多人就是晨司机在银行里看到的排队担心每日转账限额的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23-3-25 03:13:2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3-24 17:03
    我不知道前总理的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是怎么回事。如果只是工作人口,那实际上相当于9-12亿人口。如果 ...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

    平均到每月,人均工资收入1715.83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

    平均到每月,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677.75元

    这只是平均数。考虑到年入百万的必须和83个没收入的才能平均到每月一千,你自己算算贫富差距有多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3-25 07:00:30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王思聪,他有几个老爸?中国有14亿人。靠王思聪们把没有任何收入的人拉高平均,需要近10万王思聪们。你自己算算吧。

    “普通人”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路人。既不是开法拉利的,也不是等救济的。

    而且把没有收入的老幼算入平均收入毫无意义。不是装傻,就是真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19 22:03 , Processed in 0.0458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