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美国急着要找中国谈核军控。美国急于澄清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到底是什么意思,更对中国“保持最低核威慑”政策是否有变格外关心。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不需要澄清。中国不反对谈核军控的问题,但只有美国把核军备降低到与中国相似的程度,谈才有意义。
) [/ b; o* V* _, b% i3 ~+ T6 G# P% N$ U$ l
难说西北大兴土木的风电场是否对美国形成刺激。可巧美国也面临“民兵III”导弹用GBSD换装的问题。GBSD意为“陆基战略威慑”,最终可能会有更正式的名称和型号,计划在2027年试射,2030年开始换装。
* v6 X* x& L5 }, S, c$ ]
5 X+ z% E) l- N中美都不乏质疑为什么在21世纪还需要建设井射洲际导弹力量的声音。对于中国来说,陆基机动发射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美国本土,海基正在大发展,空基也在成型,似乎没必要再搞固定、直接暴露在对方打击之下的井射洲际导弹。' J; D. N2 w+ t* `- M. O
0 [& a! B7 U0 i5 h: M4 I" E2 @. n对于美国来说,“三叉戟D5”潜射洲际导弹保持了世界最好的可靠性记录,升级延寿后要在“哥伦比亚”级上再用50年,射程覆盖全世界;轰炸机具有可靠的长时间留空待命和快速报复能力,也似乎没有理由再在井射洲际导弹上投入巨资。
8 q0 U) [5 ~. V4 c
; h v/ u9 E4 f# w( c0 r) r& @- k2 {井射洲际导弹有什么用呢?+ [" s& b; w0 g: l' @# x# f5 }
8 E/ c$ M& A% i; m0 Z
核三位一体最早是美国提出来的,后来也为苏联采纳,现在看来中国也采纳了。核三位一体指核打击体系里陆基、海基、空基三位一体,特指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不算。陆基其实分机动发射和井射两部分,这些都是弹道导弹,说起来还有核巡航导弹,现在淡出了,近来俄罗斯新推出的核动力巡航导弹是个异类;海基现在水面发射的已经淡出,只有潜射了,不过俄罗斯新近推出的超远程核鱼雷又是一个异类;空基分核炸弹和核导弹,后者包括空射巡航导弹与空射弹道导弹。
1 D% p$ b" j, Y3 r! b* r
& j) r% x2 V# a. o/ ^0 G最早的核打击力量只有轰炸机投放的核炸弹。近80年后,核炸弹(包括制导炸弹)依然是美国核武库的重要部份,因为轰炸机具有中途找回和更改打击目标的能力,不到最后一刻,一直保留不跨过核门槛的选择。飞行员和目视查证也是终极确认,对敏感目标特别重要。这些特点对美国的核战略很重要。B-2的隐身突防能力最初就是为投放核炸弹而设计的。在突防有困难时,轰炸机可发射核空地导弹或者核巡航导弹。5 U3 |: W8 B! J8 e
3 x. V1 m+ t) m+ r; m1 G M \3 W
轰炸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国家指挥系统瘫痪后,已经出动的轰炸机飞行员可根据战争状态通报和指挥意图,继续独立完成任务。相比之下,井射、潜射核导弹要是还没有发射出去,可能就“废了”。地下和水下的导弹指挥官按照设计就是与外界隔绝的,只接受国家指挥系统的单线命令,对战争动态基本上不知情。指挥通信中断就立刻发射也不可行,万一因为技术故障就造成误发射,事情就大了。2 T6 G* L4 K- w5 F( Q
( a1 o0 P, s2 F& H1 q
轰炸机也是公开展示核戒备的最好方式,大批升空待命的核轰炸机明确展示了戒备和决心。美国曾经维持轰炸机连续空中戒备,用加油机维持最长的留空时间。KC-135最早是为B-52配套的,扩大到战斗机、运输机等是后来的事。硬管加油也是因为轰炸机需要的燃油输送量大而采用的,软管加油时间太长。6 a1 R) N( z2 Y5 ~" q
1 r' a0 D p6 X$ }" H轰炸机连续留空对机体寿命、发动机和飞行员的压力太大,几次空中加油后,最后还是要落地。核轰炸机不可能随便找个机场就起飞、降落,只有具有核资质的空军基地可以。起飞前、着陆后都有严格的核弹交接、运输、储存和警卫程序,生怕出现安全问题。在冷战后,连续留空取消了,现在连地面待命都取消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恢复核任务。B-1已经取消核能力了,B-52和B-2还有核能力,但出动时,除非指定担任核任务,通常是常规任务,比如最近派驻澳大利亚的6架B-52。, u# K4 `, t4 {
! S/ ]7 ^# {2 R9 q) ?1 x
轰炸机的另一个问题是:一旦落地,就很脆弱。轰炸机太大,连躲进加固机堡都不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加固机堡。轰炸机能部署的机场有限,在对手的核常打击下,基本上可以假定所有没有起飞的轰炸机统统损失了。
6 J5 H8 M2 s# y1 o# s. _2 u4 \
6 a- o2 l5 B( W3 }9 N+ j中国的轰炸机还只有轰-6,突防能力在几十年前已经过时了,但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使得轰-6重获新生。轰-6N是世界上唯一已知具有发射弹道导弹能力的轰炸机。弹道导弹比巡航导弹射程更远,突防力更强,还可与高超音速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增加对方的拦截困难。
2 [ \; K' I5 E7 I( L9 z, d
4 i+ R w' G+ y2 [7 {6 F' B2 J空中发射弹道导弹极大增加了发射位置的灵活性。现有导弹防御体系基于对已知发射阵位的逆弹道拦截,拦截阵位最好在弹道途径路线上。发射阵位大大偏离后,逆弹道拦截就可能因为斜距太大而失败。
3 D$ P4 A1 \6 ?% L, q. _7 v0 Z% E' M" G2 `& m
中国的空中加油能力还刚刚开始,轰-6后期型号也只有软管加油能力,以增程为主,连续留空还有困难。换句话说,比美国轰炸机的抗打击力更低。
, K3 M) X* k1 R; R+ r7 o: u, ?9 S+ D0 W. B# \9 s
轰-20据传可达到B-2或者B-21的能力,但犹抱琵琶半遮面,现在还只有传说。
/ ?1 p4 }- q) `9 l+ h" l9 e. N4 h2 ~) v7 r
海基具有在战位时间长,隐蔽性好,载弹量大,导弹射程和威力接近甚至超过井射导弹的特点,“三叉戟D5”运载多弹头的能力就超过“民兵III”。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通常少于井射导弹,但核潜艇可以隐蔽地潜航到接近目标但依然安全的海域发射,补偿射程不足的问题。潜射导弹的精度也因为卫星导航的校正而与井射导弹齐肩了。
' C* t3 x5 M' Z# F. ~( V
8 o; c8 w# B2 y0 A核潜艇可在全球的大洋巡弋,可以像空射弹道导弹一样避开既设反导阵地的拦截。但核潜艇的隐蔽性也杜绝了明确和公开的核威慑的可能性,只留下泛泛的核威慑。0 k# g# ]& d, j6 G
& f, X. A% z q U& C但核潜艇的生存力取决于对方的反潜能力。海水掩护核潜艇几十年了,但技术突破使得海水透明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对手的反潜潜艇能在核潜艇出航后就可靠地全程跟踪的话,核潜艇反而可能成为核三位一体中最脆弱的一环。
5 d- d( _* D) W- G3 C
% P" f) X" ?2 F8 S陆基机动发射的机动性和机动范围不及空射和潜射,但有安全的洞库作为基地,发射可在安全后方进行,即使在国家指挥系统瘫痪后,依然可通过其他来源保持指挥链和态势感知。但机动发射一旦出库,而且被对手的空间或者电磁侦察能力捕捉,抗打击能力比裸露在机场的轰炸机提高得有限,理论上无人机挂小导弹都能打掉。) ^) y9 @+ y0 _
4 \1 S: d3 l5 N6 f( w在明确和公开的核威慑方面,机动发射与潜射一样,生存力取决于隐蔽,所以不能亮剑,只能直接挺刺。作为核反击没问题,但在越过核门槛前,难以用亮相和威慑阻止升级。8 z. r0 L' E6 F e4 ^% I' m3 u+ j. `
* N* r* g; U9 A1 A. Z% p$ E4 u3 {
井射洲际导弹在几个方面补偿了其他核手段的不足:3 n" s" y" p8 n
/ t8 b8 w( }# p* _' J6 [" i n( C1、 常年保持戒备,几分钟内就能发射,这是只有井射才做得到的。这一特点对“接警立射”和先发制人都很重要。敌对洲际导弹的飞行时间在30-40分钟级,“接警立射”使得井射导弹易受打击的说法并不成立。完备的威胁核查和发射安全程序使得误警导致发射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X/ J4 Y" q; i* ?
2、 常年保持明确和公开的威慑,空射可以部份做到,潜射和机动发射做不到9 v" t8 L: H/ n. J( F E
3、 具有最高的抗打击力,除非核弹直接命中,地下发射井很难摧毁,“民兵III”的井盖就有110吨重,常规炸弹和导弹根本无能为力$ D, S' R. w; R _( `; B
4、 明确而且固定的目标迫使对手将大量核弹头用于摧毁地下发射井,谁都无法忍受残存导弹发动反击的可能,相反,空射、潜射、机动发射在设计上就是避开探测和/或打击的
5 s0 h9 G) j$ q t5、 假目标进一步分散对手的核弹头,谁都无法确认哪些地下发射井是空的,哪些是有实弹的,错漏的代价是不可接受的,这也是空基、海基和机动发射做不到的* U2 Z+ \- p3 g/ F
6、 可发射重量和威力更大的液体导弹,技术进步已经解决了发射准备时间问题,不过大趋势还是固体导弹。井射导弹原有的射程优势则消失了
* Y0 b% S* Y" b, P, g9 T
V2 }4 [1 P* Q( q井射导弹的投资巨大,但发射井本身倒是可重复使用的。这东西太结实了,废弃不管大概也1000年不会烂掉,这与核潜艇、轰炸机、机动发射车的寿命根本是两个概念。美国计划用“民兵III”的发射井重填GBSD。
+ ~6 U- \% Y# m3 H' u3 t" S. L1 K& h* U k4 ]
当然,指挥控制系统要全部拔掉重来,当年的技术早就过时,也无法升级了。发射井本身坚固如山,但各种构件和设备还是锈蚀得厉害,据说有些发射井的耐压门已经锈蚀到关不上了,导线接触不良、管路漏水漏压更是家常便饭。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 T8 W# p. ]4 o3 q% w
2 E; E2 U6 W8 R9 Z0 w' H0 v
中国的地下盾构如果施展神技,还可以把若干地下发射井连接起来,每一枚井射导弹可在地下几个井之间机动,既保留机动发射的优点,又具有公开威慑的作用。吸引对手同时摧毁所有虚井、实井更有增加对手核弹头消耗的好处。当然,这也使得核军控谈判中“可核查”原则难以实施。
% P$ Q9 o6 G1 L1 p4 ^; u
4 N2 w% k+ K6 O- t" O井射洲际导弹在今天依然有大用。这也是美国急需更换已经不堪升级延寿的“民兵III”的道理,更是中国大兴土木造风电场的原因。
- D) A3 @) W$ A N*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