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6-1 14:55:18
|
只看该作者
唐穿指南:“王大人!”“哎?你要认我当义父?”
本帖最后由 森林鹿 于 2011-6-1 14:56 编辑 - [. P* A; t' u, u& |0 ]" Z1 x& y% J
2 e. x/ h- h0 Z4 o回复 森林鹿 的帖子: m, \2 a- a8 C' t
. X0 a+ G8 V0 B# q% ^$ C# S1 y1 Z1 r x+ l& P# B! I3 [/ }
( U) I! u9 f! \2 ?" N9 W
在上一篇唐穿指南里,我们了解了穿越成皇帝以后“发圣旨”的过程。有些同学提出来,穿越成皇帝技术要求太高、难度太大,能不能讲点更普世的唐穿知识?2 J5 S$ [8 F: G# ~
' E8 U) o; S# t8 `; G9 B
根据作者的有限了解,穿越回古代的一众男女,除投胎成皇帝以外,投成后妃、皇子、公主、贵族子弟的概率最大。那么今天俺们来讲讲您投成王子公主贵族男女以后,睁开眼看到面前的人,都应该叫啥。# S% v9 q* j1 \) c( z, K
+ s# I- v A& k
假如说您跟原宿主的灵魂斗争胜利,占据了他/她的身体,醒来时感觉到自己躺在一张被褥柔软华丽的大床上,鼻子里闻到浓烈的熏香味和煎药味。床前屏风外面有人喊:“皇后,郎君/公主终于醒转啦!”随后床帷掀起来,一位穿戴华贵的妇女俯身来看你——) n$ j! e& b" x5 y3 E( c' q" K
& b4 o: s& X2 j& B) c这时候,您亲热地喊“阿娘”也行,严肃地喊“皇后”也行,最好不要喊“母后”——这个词在唐代不用作当面称呼,她老人家没准儿会以为您烧糊涂了orz
2 y) F% n+ z5 k, Q, o
- ^3 V/ n2 P4 L8 J唐代儿女当面呼唤母亲的用词,现代人倒是不陌生,以“娘”的衍生称呼“阿娘”“娘娘(不是用来专门称呼后妃的,只是普通的儿女叫自己母亲)”等为主。如果您觉得自己是个有身份的成年人,在母亲面前需要规矩严肃,那么就叫“母亲”或者——注意——称呼父母的专用名词“大人”。
& o9 o1 D3 O! G& t# M* A
/ M: B( n: C) A# v2 Z如果被您穿越上身的那位皇子或公主,跟皇后感情很亲密,那在非正式场合可以象普通平民人家一样直接叫“阿娘”,唐代宫廷里的礼法规矩并不象后世那么冰冷严格。如果是正式场合,或者你惹皇后生气了需要小心陪罪,那么就得跟着外人一起,当面称她为“皇后殿下”——不是“皇后陛下”。只有皇帝可以称“陛下”,俺们是穿唐,不是穿茜茜公主= =1 b( h4 h& X( n: k! z1 ?% U k
) K w, v2 o* L: o
您叫了“阿娘”,皇后答应一声,叫你的小名,或者“儿啊”之类,娘俩儿正谈心,外面奴婢通报:“圣人至。”
7 E0 x5 W4 _9 @- s, O- z$ K" X+ G1 d% @8 N% E, M% v2 J8 j
来的不是孔夫子,也不是关二爷,是你亲爹当朝皇帝。
/ Y4 u7 W$ y; R$ D- W& W$ P! T5 D' K
唐代一般人等对皇帝的当面称呼,较流行的有“圣人”“主上”“大家(皇帝身边人用,大臣一般不用)”等,传统的“陛下”当然也可以使用。至于“皇上”这个穿越流行词,在唐代似乎是一个书面用语,没看到活人这样当面称呼皇帝的例子。“万岁”则是群众情绪激动时给皇帝拍马屁用的,日常并不把这个词当作一种称谓。
3 ]5 O* U+ w. @4 C! z% Z, C1 m
至于您这个刚穿越上身的王子公主嘛,不建议叫“父皇”,这个词在唐代也未见作为称呼语出现。同样,如果感情亲密,您就象平民家庭一样直接叫唤“父亲”或者“阿耶”就行了。
" i& J, D9 S n- s6 a
3 J, T4 G/ ]' d. A/ f跟叫母亲的“娘”系列相比,唐代对父亲的称呼,俺们看上去会觉得比较陌生、比较乱,也比较坑爹。最流行的称呼是“耶(爷)”的各种衍生,如“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很常见,如老杜《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y8 r1 C' U+ V4 {
, M4 I% o5 [. x! M0 ~3 J但是还有一种对父亲的称呼,是“哥哥”@_@《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指的是玄宗的父亲睿宗(在同母兄弟中排行第四)。《棣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这里的“三哥”也是指他父亲玄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李世民有一封写给儿子李治的信,文末署名也自称为“哥哥”。( g2 U. T, D e& j
7 m& h5 h+ K* o, v( V
“哥哥”这称呼,在唐代既指父亲,又指兄长,如唐玄宗还曾经在公开场合称他长兄宁王为“大哥”“宁哥”。据说这称呼是从草原民族传过来的,在唐代还没有定型。所以作者俺郑重建议各位穿越者,不要随便管路人甚至自己亲兄长叫“大哥”“哥哥”,这称呼很容易让人家在辈份上沾您的便宜——唐代对兄长的安全称呼是“阿兄”“(排行)+兄”,建议使用。8 _5 l4 t* c+ L4 S5 Y
) O9 q O2 j7 a2 G! I5 i4 I
咱回来还说对父亲的称呼,口语上可以亲热地叫“耶耶”“哥哥”,书面语或者严肃场合,自然要叫“父亲”或者“大人”。
; f5 n; ]9 {* y$ i( Z1 z
! B2 P' m7 R: L# O6 ]“大人”作为一个当面的口头称呼语,在唐代,只用来呼父母,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绝不能用来“张大人、王大人、李大人”地称呼各种官员= =比如李世民在太原劝他爹李渊起兵反隋时说:“大人受诏讨贼……”,敦煌变文《舜子变》里也有:“舜子叉手启大人:若杀却阿娘者,舜元无孝道,大人思之。”
* l+ W* {2 T( f: j' l" y1 o) c/ |0 x! M% o0 N
其实用“大人”来称呼父亲,直到近代,还一直保存在书信习惯当中。举个例子,俺们可以从《红楼梦》里看到清代人在口语上已经不叫父亲为“大人”了,贾宝玉叫他爹“老爷”,贾环和贾蓉是叫“父亲”,但是一写书信,比如认了宝玉当干爹的贾芸,就写“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 B0 p9 S6 C; p& x% q8 Z: x6 T4 B. |3 C/ i( B
至于“大人”是什么时候变成对官员的称呼语的?具体的时间,作者俺也说不清,但是“大人”和“爷”的称呼演变过程一样,都是从“称父亲”逐渐扩大、外延,一种叫做“亲属称谓语外化”的现象与谄媚风气相结合,最后“大人”的语义变化为称呼官员,“爷(老爷)”变化为称呼主人、贵人。
0 c7 f E& {7 {) f
! E( ^: y& R8 [" }* I1 @' l好吧,您这就问了:既然在唐代不能用“张大人”“王大人”来叫官员,那我面前站着姓张姓王这两位大官,我该怎么叫他们?总不能直接叫名字吧?这也太不礼貌了。& T( ~! }- e+ D, I" s4 L
$ x6 I' ~2 d2 X# P, p
嗯嗯,懂礼貌的是好孩子哈……唐代称呼官员呢,大致上有以下这么几种叫法:; l7 J! Z6 |7 `
) o- M7 [8 t# P( E5 v( u
一是“姓”+“官爵”。这里的“官爵”不必是全称,比如刘某人任职“散骑常侍”,往往只呼为“刘常侍”。基本上各个官爵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姓赵的“兵部尚书”和姓钱的“礼部尚书”都被称为“赵尚书、钱尚书”,姓王姓李的“司勋主事、考功主事”被叫为“王主事、李主事”,等等。
4 |% c3 Z( ?, V/ v' n1 _* A) y* w- G G# D7 Y' C- j
二是“姓”+“公”之类的尊称,应用广泛,民间可用,官场也可用。您要是穿越到贞观年间,见了房玄龄说“房公安好”,见了魏征说“魏公万福”,人家会觉得你这孩子挺有教养的。此外称字号、称地望也可通用,“太白今日又得新句未?”“柳州何时动身南行?”这样。
; b7 H, q/ L9 \8 Z s! }0 c" [, p0 p
8 d" B4 Z4 {/ G+ g1 ?: t1 v三是“姓”+“官名别称”。比如唐人称县令为“明府”,于是张县令李县令会被叫为张明府李明府,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都别称“阁老”什么的。: w! e2 J: A4 p3 B
# f$ z8 N" W5 N8 y' K5 @: k总之,您要想见了什么官员都叫“大人”混过去的话,这种偷懒方法是行不通滴。被叫“大人”者会轻抚你头笑而不语,您的真正大人尊公在旁边听见了,大概会气得拿棍子抽您一顿。
/ G5 ^( g/ Q! }6 Q7 f! \- u9 ^ F8 C3 h9 e* J
回到您穿越成功的第一现场,皇帝阿耶进来看您了,坐下说说话,室外就有人进来禀报各种事务。进来的这个人,如果是那种明代以后叫做“太监”的,那么在唐代他是被称为“宦官”“宦者”或者“给使”。如果进来的是女的,就是“宫人”“宫婢”“侍女”,倒与后世差别不大。
9 {5 |2 A8 n; c$ x% O4 y7 g" i, A3 N/ P+ ?6 U4 p
这些奴婢进来,拜过“大家、皇后”,随后向您行礼。至于他们怎么称呼您,要看您到底穿越成了谁。
5 d% f9 v- G, K. w8 |" p9 p
$ S) N: a" o2 Y如果穿越质量高,成了正式册立的皇太子,奴婢以及官员们会叫您“太子殿下”。如果您当时还只是一个封了王的皇子,下面人一般是叫您“大王”(觉得很山寨很难听好像上了花果山黄风洞?咩哈哈,其实当时的发音,还真就是叫“戴(dai)王”^_^),非皇太子,基本不会被称为“X王殿下”啥的。2 w; i2 V% D4 L3 f
1 N7 j0 W" t) E0 k, N s至于公主,也是被当面称为“公主”或者“贵主”,变化不大。) i8 Q2 D: r! ` f `: I+ a. g5 ]
\6 f! L- m, V6 C; a) O) u6 r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进来的是您父母很看重的奴婢,摆出一副“咱们就象普通家庭里那样亲切温馨”的架势,那么有可能他们不叫太子公主,而象普通家庭里一样,叫男性主人“郎君”“(排行)+郎”,叫女性主人“娘子”“小娘子”。9 B/ k) b! u' [6 E- b
- h. s3 k @% V8 u& _“五郎”“六郎”和“大娘”“七娘”这样的“排行+郎/娘”词组,是唐代社会里,对于男性女性最普遍、最亲切的尊称,上至皇室,下到贱民,通行无阻。
2 @8 u: A7 @( u/ v! f
\) q' K9 v5 H& t9 p您要到一个普通贵族或者平民家庭里去观察他们的生活的话,会看到奴婢们叫男主人“阿郎”或者“主人”,叫女主人“娘子”“夫人”,叫男女主人的儿子们“郎君”“大郎”“二郎”“三郎”……叫男女主人的女儿们“小娘子”“大娘”“二娘”“三娘”……至于叫男女主人的媳妇、女婿,也是在“娘”和“郎”之前之后加上姓氏、排行等各种修饰限制语,变化很多,就不细说了。
( o3 B# M8 i& L% D( l' Z4 G9 Q7 ?) g! U! C
奴婢称男性为“郎”,女性为“娘”的叫法,因为尊卑含义很明显,流传到社会上,就变成了广泛应用的尊称,大家都相互称对方为“X郎”“X娘”,以显示自己有礼貌有修养。
- [7 n+ S6 |, l/ N
, z; x# W0 w% z, z6 g! u8 W比如穿越者您某天自己偷偷溜出来上街迷了路,要找人问路,如果面前这个人是有年纪的老人(男),就叫人一声“丈人”“老丈”,是老女人的话,称一声“阿婆”“老夫人”;是青壮年男子,叫“郎君”,青壮年女子叫“娘子”,少年男女叫“小郎君”“小娘子”这样。% D- V! N& r+ T5 y V( T
4 ^$ @$ X, {% Z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太熟的人,您不要象现代社会一样随便叫人家“大哥”“大姐”“叔叔”“阿姨”,这种 “亲属称谓语外化”的现象,在唐代并不普及,被叫者说不定会吓一跳,以为您要分他的家产什么的= =
6 s, _0 ]0 G' k! `- L- ]' } F/ ]6 I* u) D, a
那么对于很熟的、亲人以外的朋友怎么叫呢?& a' `# ^& r/ T1 V3 q
& ]! T, N! b# c% X. C' d0 ~" G+ {除了“郎”以外,“君”“卿”“公”“足下”之类的一般尊称,都可以作为当面称呼语。如果您跟这个朋友的感情亲密到了某种程度,还可以直呼他的“姓+排行”,双方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关系非同寻常的表示,比如大量唐诗诗题中的《送元二使安西》、《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送韩十四江东省觐》、《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夏日南亭怀辛大》……这就跟现代人给朋友打电话,一开口“老六”“猪头”“老狗,你在哪儿呢?”意思差不多^^|||
7 a% q8 z% p- L1 Z8 K6 G4 Z1 h0 ?
叫唤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子侄,可以直接叫他的大名、小名,当面说话时用“你”“汝”“尔”。叫自家奴婢,也是叫名字,生气起来可以骂“狗奴”“贱婢”等,但是不要叫“奴才”。您家的奴婢也不会自称为“奴才”,这个词在唐代虽然已经出现,但还不是一个称呼语。奴婢的自称有“贱奴”“婢子”等。
6 D {- B" U$ u7 k; p
* J; t! v& t( ^* E e0 P, @
% a5 V7 Y% w+ D# N最后说说您穿越过去以后,跟不同人说话,都应该自称为啥。0 k7 b. Z" y' j" l' j' m' n5 s
( B( |0 \4 K! Z7 n. p
跟尊长或者平辈说话,要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自己就应该用谦称。比如跟皇帝说话当然要自称为“臣”,您穿越成王子公主了也可以对着皇帝皇后自称为“儿”,但是不要用“儿臣”,唐代未见此称呼。: p+ M6 Q9 X1 ] a4 T/ a
, Y+ h: Q$ i5 f0 ?( Q* u
另外比较普遍的是称呼着自己名字回话,“回大人:阿穿喝过药了”“张公莫恼,阿穿在此赔罪”之类。《隋唐嘉话》里有一条八卦:“太宗……初嗣位,与郑公语恒自名,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意思就是李二刚当皇帝的时候,跟魏征(后封郑国公)说话,总是“世民(见识浅陋敬待公以教我)”“世民(快要累死了魏唐僧你少唠叨几句行不行)”这样非常谦恭有礼地做秀,于是公共知识分子们大为激动,认为“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
( j" f/ E4 L v7 q$ i2 T3 k3 f8 {" b8 y6 G* y8 ^. N2 F
男性用的谦称还有“仆”“愚”“鄙人”“下走”等历代通用词,不详说。想说说的是比较有唐代特色的“某(某甲、某乙)”,这个算是谦称里语气较为不卑不亢的那种,全社会上下通用。如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杨坚启言皇后:‘某缘力微,如何即是?’皇后问言:‘阿耶朝廷与甚人诉(素)善?’‘某与左右金吾有分。’”——这里杨坚是皇后杨丽华的父亲,但皇后份位比杨坚尊贵,二人说话,称呼上比较尴尬,于是杨坚用了“某”这个万能自称。
6 f* u5 ~ O4 k' G8 D+ }9 e: M
* g1 h! D4 I" H0 Y: x) M女性用谦称除了一般的“婢”“妾”之外,具有唐代特色的是自称为“儿”,而且不必对着父母,对一般尊长平辈客人也这么自称。在各篇敦煌变文里,女性自称“儿”的占大多数,如《伍子胥变文》:“女子答曰:‘儿闻古人之语,盖不虚言……儿家本住南阳县,二八容光如皎练……’”等等。
9 ~( F0 s4 G! c5 \3 y M7 B+ N
, K* Q( A* g* f% v还有一个您大概听着非常别扭的自称语,是“奴(阿奴)”,唐代男女上下尊卑都能用@_@《韩擒虎话本》: “时有金璘陈王,知道杨坚为军(君),心生不负(服)。宣诏合朝大臣,□在殿前,当时宣问:‘阿奴今拟兴兵,收伏狂秦,卿意者何?’” ——这里的“阿奴”是南陈皇帝陈叔宝自称——“皇帝宣问:‘阿奴无得(德),槛(滥)处为军(君),今有金璘陈叔古(宝)便生为(违)背,不顺阿奴,今拟拜将出师剪戮,甚人去得?’”——这里的两个“阿奴”,都是杨坚自称= =。宋代以后,“奴”系列自称才演变为女子专用,男性一般不再使用。. O; {" I# g, \2 b- H" @5 U
9 k, _- ~# D7 T3 E2 @8 Y唐代的“奴”含意非常广泛,而且是各种阶层人士的小名、闺名常用字,可以用来骂人表贬义,做父母的也经常用来称呼子女,表示怜爱。
5 |9 R7 _# c' y/ a2 _0 o9 s: p( u+ }4 U
以上说的是对着尊长们的谦称语,下面来说对着下属子侄的自称。" Q9 X- T2 [7 @: E5 E
8 m; j( d' H) F* P9 a; w; g+ r首先要说您穿越成皇帝、太子、诸王以后,其实不必在所有场合都自称为“朕”“寡人”“孤”等等。史官们写史的时候喜欢按照礼制加工帝王言论,使之尽量往“朕、孤、寡”上靠拢,但是大量笔记小说和一手史料里,都有帝王在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场合里自称“我”“吾”甚至“奴”的记载。
8 S+ v H* m G. }, U! U/ f
0 k" \, B9 q) I0 l举一条很有代表性的材料,唐代一手史料、记述魏征进谏故事的《魏郑公谏录》里,有这么一段:有人对李世民说很多高官大臣都看不起他的宝贝儿子李泰,性子爆耳根软的李二就大怒跳脚,把三品以上大臣叫来骂: “我有一口语,欲向卿等道:往前天子是天子,今时天子即非天子邪?往前天子儿是天子儿,今天子儿即非天子儿邪?我见隋家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踬顿,我自不许儿子纵横,卿等何为蔑我儿邪?我若教之,岂不能折辱卿等?”
! c: \ n, J9 x7 ^( [% x
3 U6 P q4 P3 H.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抱怨大臣们不够尊敬他这个天子,以及他的儿子们(当然后果是被魏征一顿板砖抽回去蹲墙角反省)。虽然内容其实是跟皇家礼制很有关系的,但因为开篇点明了“口语”,即“不论君臣礼节的大实话、心里话”,他就通篇都用“我”,而不是“朕”。 6 g% W8 a8 w6 h& W9 S' W
6 p: g l8 e: G6 D$ |所以一般人在一般场合,对着下属子侄说话,无论男女,自称为“我”“吾”就可以了。对儿女可以自称为“阿耶”“阿娘”,祖父母对孙辈可以自称“阿翁”“阿婆”(孙辈也这么叫祖父母)。
' z, h& \" C3 ~) d3 W9 U7 @
& G. ~' ~, ]1 S* e' T综上,您穿唐之后,容易用错、最好避免出口的称呼语有:皇上、父皇、母后、儿臣、大人、爷(老爷、少爷)、小姐、奴才,建议使用:奴(自称),郎君、娘子。; U# b$ W* m+ y/ K. W
: j* S% J! J% a: g$ l7 m本篇附图:《淳化阁帖》中收入的唐太宗李世民写给儿子李治的亲笔家信《两度帖》/ e: C6 J4 P3 p) d1 y
, w _+ O, v u$ O7 G5 u4 t* w' C![]()
' _ |: G( C4 K3 P/ e6 }) b$ F" c
( J$ n1 X( @3 y# A3 ]9 f7 m本篇主要参考资料以及……其实手头有一本牛志平、姚兆女著《唐人称谓》,但是……以这书第一章第一节列了八个称呼、其中七个考证错误的水准,俺实在是不敢推荐T_T。只好请有意深入了解的读者自己去翻《唐人笔记合集》以及《敦煌变文集新书》(点击书名进入新浪爱问下载), x" g6 l4 O, o9 m$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