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22日,俄军宣布在乌克兰展开第二阶段的行动。一般认为,俄军将主力集中到顿巴斯,力图歼灭乌军在战前就集结在顿巴斯的9个旅的主力,这9个旅在战争爆发后依然没有移动。一旦顿巴斯乌军被歼灭,乌克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目标就事实实现了。
' M3 n: E; F: V& k2 ~. t) y7 w6 y. }7 z3 N- H p1 b8 t# m% E
第一阶段的俄军行动充满机会主义色彩。基辅方向的佯攻弄假成真,没有吓倒乌克兰,也没有调动乌军回防,作为主攻又缺乏强攻的准备,结果只好狼狈撤退。顿巴斯乌军就地固守,不给俄军机动歼敌的机会,俄军只好硬啃马里乌波尔,打了两个月了,还是没能肃清亚速钢铁厂的乌军残部。克里米亚俄军倒是趁虚而入,但兵力单薄,在虚张声势渡过第聂伯河后,难以为继,也退了回来。但俄军在历史上就以坚韧著称,从不轻言放弃,转入第二阶段后,收缩目标,反而能发挥出火力和机动的优势。# B& }: a! t& R% m' Q( e
% e3 {) u( x$ L6 s' m基辅北方是森林和沼泽,俄军前进路线有限,乌军便于隐蔽和近战。俄军兵力单薄,穿插乏力,到处是漏洞。乌军不敢大建制出击,但小分队还是摸掉很多冒进或者落单的俄军小部队。战场转到顿巴斯就不一样了。这里是大平原,也集中了乌军的大部队。一方面乌军准备已久,俄军要准备打硬仗;另一方面这里没法化整为零,乌军只能与俄军硬碰硬。
. j4 V1 K5 T) D \# ?. n! h& q5 J; c+ k" c& }4 H
乌克兰战争在很多方面酷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前各方低估形势,认为战争“是好事,容易赢”。俄罗斯自认为军事上有把握一举把乌克兰打趴下,西方自认为经济上有把握一举把俄罗斯打趴下。一开打才都发现低估了对方,但已经身不由己,一战就是这样由施里芬计划打成堑壕战的。现在,乌克兰战争正在进入索姆河时刻。, i8 w/ m+ J# F; V' |6 @8 a* Y
* J1 k0 c0 z$ Y1 p6 F+ s! r' l一战爆发时,德军执行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掉法国,然后回师东线打掉沙俄。但法国方向打得拖泥带水,很快打成堑壕战。战争打了快2年时,法军总司令霞飞和英军总司令黑格联合决定在索姆河发动进攻,但德军抢先进攻,在凡尔登吸引了法军主力,索姆河转由英军担任进攻主力,第一天就伤亡57000多人,其中19000多人丧生。这是英军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天。在整个战役期间,英法出动250万兵力,伤亡62万;德军100万,伤亡43.3-44.5万。: f6 b7 l9 j2 U' ~. `1 B
$ ^" q" J% X4 W* E, u% k
现在,美国的“新施里芬计划”是借手乌克兰一举打趴俄罗斯,然后回师亚太,对付中国。但俄罗斯在军事上打成堑壕战,美国在经济上也打成堑壕战。顿巴斯是军事上的索姆河,能源和通胀成为经济上的索姆河。
$ s- E4 k$ T! f' c7 m! M& [ r( n+ A6 H. \+ U9 ~2 U3 B+ `; i# I" E
顿巴斯不可能达到索姆河那样的惨烈,但以现代标准而言,可能要刷新认知了。马里乌波尔爆发了至今最惨烈的战斗,顿巴斯的战斗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复现马里乌波尔的惨烈。顿巴斯并非到处有马里乌波尔这样的大城市,更不是到处都有亚速钢铁厂,但这里工业基础深厚,“小马里乌波尔”不少,更是乌军从2014年以来在与东乌武装对抗中重点经营的战场,俄军不能指望轻易的胜利。1 V1 q7 J$ o" O/ ?, q3 E) [* \( h _' U
, k: E8 t$ x. q$ D2 l( q! F$ c+ K
同样,乌军也不能指望俄军像在基辅一样轻易放弃,更不能指望有基辅方向那样的投机取巧机会。
|2 ?& v( K! s9 f9 l. _+ ` W4 B" w
这使得顿巴斯的战斗将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3 h0 o$ `+ O# H3 o Z: \+ l4 F3 ?- ], F5 |* U" y( J3 l
马里乌波尔非常关键。如果马里乌波尔还在乌军手里,俄军只能从右翼单边卷击。在哈尔科夫还没有拿下之前,中央突破的俄军甚至可能被乌军断后、包围。克里米亚俄军虽然可以从侧后直接突击,但兵力单薄,战线绵长,通过刻赤大桥的补给不仅量小,还容易被切断。黑海舰队跨过亚速海补给的能力也不足。克里米亚俄军牢牢看住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方向已经不易,主动进攻兵强马壮的顿巴斯乌军实在力有不逮。俄军对顿巴斯乌军的总攻只有基本拿下马里乌波尔之后,从两翼卷击。乌军只有在消耗战中大量杀伤俄军,顿挫俄军攻势。/ {' }4 p% W' o2 d* B2 X% ?" a
4 P* O7 a0 W8 N9 t+ j
俄军势在必得,乌军更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俄军的战线大大缩短,补给线大大缩短,开春的翻浆期已过,战争初期的后勤困难大大降低。俄军在顿巴斯打的也是呆仗,火力开路,重兵跟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意味着乌军在基辅方向的小分队战术没用了,北约提供的信息优势也不灵了,北约在折腾援助乌军重武器就是因为这个。
1 s8 f# X8 O+ C$ o: q6 l3 s
& \( C6 r% f5 g; o美国已经援助了18门155毫米榴弹炮,在新的援助里,追加了72门,并配套援助牵引车辆。换句话说,这90门都是牵引式的M777。同时援助的还有14.4万发炮弹。) Y5 F$ k( H* f1 N+ t& Z
0 i9 I" _. s7 Z7 {6 D这是迄今美国援助的最重型的装备。M777是牵引式重炮(炮重较轻,但口径较大、威力较大,还是算重炮),射程24公里,增程弹为30公里,“神剑”制导炮弹为40公里。
, c1 @8 Z- i3 \; k; a) K! a: @1 V- g) b8 M# j2 y
俄军对标的是152毫米榴弹炮。老式的D-20射程只有17公里,增程弹为24公里,不及M777。俄军已经很少用D-20了,主要是自行榴弹炮,但顿巴斯亲俄民兵还在用D-20。4 e# {2 L/ H% z' [/ |2 w
/ }+ n! Z* I. t; Q) h, C在自行榴弹炮中,老式的2S3的射程与D-20相同,现在一线部队应该也较少使用了。2S19是1989年开始服役的,这是现有主力,射程增加到25公里,增程弹达到28.9公里,与M777相当,但具有机动性和装甲防护的优势。最新的2S35的射程增加到40公里,精确制导炮弹的射程可达80公里,2016年才开始服役,估计数量很少。
6 \1 O% Z1 Z' t5 B# l2 `% X, k& u; N: y) K3 D
2S19与M777对射的话,不能光看炮,要看体系,还要看战术。* m. n% C n) L
, g2 G) d& y. ?. `& J6 d
M777是牵引式的,需要5吨的6x6中型战术卡车(或者相应的车辆)拖着走,展开和撤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北约全面提供情报支援的情况下,能隐蔽出动、出其不意的话,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 F, A. k5 B5 u1 \/ V& x# B0 l7 v" t, j$ d6 N$ i/ J
察打一体的无人机对付牵引式炮兵最得心应手,俄军可能没有那么多察打一体无人机可用。特种部队也是猎杀牵引式炮兵的利器,但开阔平坦的地形和乌军的密集部署使得不便兴风作浪。但俄军不缺反炮兵雷达。M777一开炮,就能迅速定位,然后反炮兵火力马上就到。在2014年的顿巴斯战争里,乌军炮兵就是这么被俄军数字化炮兵压着打的。M777比当年乌军的苏制重炮轻便,但牵引式就是牵引式,展开和撤收还是需要那么多时间,乌军也没有长期训练的时间,很难避免“一次性使用炮兵”的命运。
9 z) [/ l0 J& D2 y* N' b
* Z: k! R4 q- z; P* a! c# h& s相反,俄军炮兵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自行榴弹炮不仅射击准备和撤收快,还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被直接击中当然神仙也救不了命,但近失的话,抵御弹片还是做得到的。相对来说,反应速度和生存力显著更高。* _% K4 P4 J# S, H
$ n2 \! [, p; W" H: S& C% |3 k/ @乌军M777的另一个问题是:炮兵需要集群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对于顿巴斯俄军这样的“实心目标”尤其如此,非倾泻一点吨位才行,光打掉几个点目标是不够的。好在数字化炮兵指挥系统可以把分散的单炮连成一体化的炮群,分兵集火,协调打击。美军是有这样的数字化炮兵指挥系统的,估计也提供给乌军了,但不知道乌军是否熟练掌握了。先进技术有傻瓜化的一面,也有复杂化的一面。未来西方提供的更多先进装备都有同样的问题。3 f1 q* j) x. L5 h# m8 p4 l1 {
0 _/ F$ `: U8 B7 ~现代榴弹炮有“单炮齐射”的功能,快速射出几发炮弹,用装药不同的药包和高低不同的弹道,使得先后发射的炮弹在同一目标同时落地。但这样密集的急速射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自行榴弹炮才比较容易实现,人工程度更高的牵引式榴弹炮很难做到。M777估计玩不了这活。
% @& G! i( q* ^% ?0 ?$ b4 _. c0 L. M6 l
在数字化炮兵指挥系统支持下,M777肯定能给俄军造成伤害。但苏联曾经是唯一的炮兵超级大国,俄罗斯继承苏联衣钵,现在中国超车到前面去了,但俄军炮兵比乌军和西方还是拥有数量优势,还有大量火力猛、射程远的火箭炮。M777即使发难,也发难不了多久,很难实质性改变顿巴斯的战局。: w, N% t. y* h A e2 E k3 |
/ y1 g! R+ y( V6 V. W. z德国提供的“猎豹“自行高炮也是一样。这是70年代开始服役的双35毫米自行高炮,率先将雷达、火控、高炮整合在同一车体上,在冷战时代代表最高水平,也是最昂贵水平,单价相当于3辆同时代的”豹1“坦克。
% w- Y4 v: F7 ^
! C; w* ?& a; _- y5 y$ i+ w但这还是针对对地攻击飞机低空掠袭设计的,在超视距精确制导弹药普及后,已经落后了,所以德军在10多年前就将剩下的“猎豹”全部退役了。对于乌克兰战场来说,除非俄军飞机还是继续低空投放铁炸弹,“猎豹“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中空以上的飞机就打不到了。用于要地防御巡航导弹或者低空无人机可能还有用,但老式的雷达和模拟式的火控系统容易受到压制。
$ f. r3 [! `( G, x6 v; g$ n# I8 V- {9 x; Q& K
“猎豹”的弹药是另一个问题。“猎豹”使用双联装厄利空35毫米速射高炮,两门齐射的射速可达1100发/分。德国现有23000发弹药库存,也就是说,够50门“猎豹”齐射30秒钟。厄利空和弹药都是瑞士制造的,瑞士保持中立,拒绝为德国“捐赠”乌克兰的“黄鼠狼”步战上的20毫米厄利空速射炮提供弹药,大概率会拒绝为“猎豹”提供弹药。巴西有一批二手“猎豹”,还有30万发弹药库存,但巴西也对乌克兰冲突持中立立场,拒绝提供。卡塔尔和约旦也有二手“猎豹”,尚不清楚是否会提供。乌克兰表示,如果不能解决弹药问题,将拒绝接受“猎豹”。这是西方援助重型装备的一段好玩的插曲。
4 X: M; @ \* c$ T1 R2 ~# K, h9 N, {# C& G
德国还在纠结是否向乌克兰交付88辆封存的“豹1”坦克,但用60年代的“豹1”去和T-80、T-90甚至T-90M对抗,这也太不把豆包当干粮了。就战斗力而言,“豹1”不见得比T-72更高,还是东欧的T-72更加实用。波兰据说已经转交乌克兰200辆T-72。# A8 s6 v, i1 }! a4 }
$ @8 c0 |8 j: E9 z* u( n; v
这其实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援助相对廉价的单兵武器的时候,西方很慷慨;到了援助重型装备的时候,出清华约时代的存货是一回事,需要从现有装备库存出货,西方就抠抠索索了。美国没有援助老式的M198榴弹炮,而是新锐的M777,算很良心了,但没有援助自行的M109A7,高达2000万美元的单价肯定是一个因素。M777“只有”390万美元一门(印度买价是520万美元)。德国援助的“猎豹”和考虑中的“豹1”都是退役封存已久的淘汰货,不是乌克兰战争的话,本来是除了废钢铁回收场,再也见不到天日的。( X! E$ h3 G) ^" w
! |+ h% J' {8 j* A德国用20辆“黄鼠狼”步战和20辆“狐”式装甲车换下斯洛伐克的T-72坦克,后者“赠送”乌克兰,也是一样的意思。莱茵金属也在申请向乌克兰出口100辆二手“黄鼠狼”。90年代时,德国二手汽车向东欧和俄罗斯大清仓,现在轮到二手军火大清仓了。6 F, _, p, P, T# ]9 W( |: }! @; ]
8 a. }( h. v! k
不过东欧国家的苏制装备和弹药的库存已经差不多掏空了,接下去的援助只能以西方装备为主了。乌克兰的苏制装备和弹药库存也掏空了,哈尔科夫、基辅、扎波罗热的军工厂都被炸得差不多了,没有了顿巴斯(包括马里乌波尔)的钢材,乌克兰的自主军工也难以为继。乌军要接着打下去,西方援助的数量还不能小。$ |+ C$ u2 P; F& M: Y1 q; m9 k
( j) d) C% K9 y
乌军要继续战斗,需要的还不止装备和弹药。战前乌克兰的石油产量还不及新西兰,战争期间更不用说了,也只有靠西方运进来。机械化作战需要大量燃油,运输也需要大量燃油。顿巴斯乌军在战前就储备了大量弹药和燃油,但战争的消耗是不可能靠储备长期支撑的,尤其是燃油。在二战中,即使到了后期,德军很少有弹尽的时候,但经常有油绝的时候。俄军在战争爆发两个月后,于近日开始打击乌克兰的燃油设施,克拉缅丘克的炼油厂和若干大型油库受到打击。顺便说一句,燃油设施是战略设施,通常在开战后第一时间受到打击。俄罗斯在乌克兰进行的还真是“特别军事行动”。
0 Q6 l! T$ z5 D3 @' `2 B$ U1 G6 o! m; }5 I: Z+ @
西方重型装备、弹药和燃油如何运到顿巴斯前线是大问题。90门重炮和十几万发炮弹是没法偷偷运到前线的,50辆比主战坦克还高大的“猎豹”也是没法偷偷摸摸的,后面还有更多更大的运输问题。出于某种原因,俄军在第一阶段对乌克兰的交通、桥梁、火车站等基础设施基本没动,现在开始动手了。这将严重影响西方装备和物资向顿巴斯前线的运输。" H6 T: y2 Q# R
4 p2 E# ~# N) h/ H: Z- |- w+ z西方装备只可能从波兰方向入境,然后横穿大半个乌克兰,跨越第聂伯河,才能到顿巴斯。第一阶段的援助以单兵武器为主,随随便便就能偷运进来,俄军无从拦截。现在是重型装备了,很难逃过俄军的侦察和监控。3 t7 n- D3 ]8 G
! |3 x% B2 q+ O& Z乌克兰的公路、铁路、桥梁基础还是苏联时代留下的,铁路是主要的远程大宗运输手段,但也是战争中最容易被切断的。公路上的大型车队也很显眼。还有就是第聂伯河上的桥梁,切断几座主要桥梁后,重型装备、大宗弹药和燃油的运输就大大滞缓了。渡船可以解决一点问题,但汽车渡船本来就少,打沉一艘少一艘,俄军控制赫尔松,从罗马尼亚增援都无法逆流而上。
' g; S# `! m M N6 n/ w( N
7 q: C* J6 y& g' r在第一阶段,俄军长途冒进,被乌军打后勤;在第二阶段,顿巴斯乌军孤悬在外,轮到俄军打后勤了。俄军已经在打击乌克兰各地的油库、交通线、桥梁和铁路枢纽。光靠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不行,可能俄罗斯空军该出动了。如果说在第一阶段俄军长途奔袭时空军只是锦上添花,在第二阶段封锁战时空军就是雪中送炭了。如果陆军可以不计坦克损失,现在到空军不计飞机损失的时候了。
3 i+ {! W0 O; F( P
8 u' ^( e0 C1 Z, v$ F* I乌克兰战争已经没有庖丁解牛的机会了,牛已经凝结成大石头,只有用重锤一点一点砸。这将是惨烈的消耗战。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是一战的中点。乌克兰战争已经两个月了,顿巴斯的战斗可能连中点都谈不上。北约已经宣称乌克兰战争可能持续几年了。乌克兰执政的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也说,乌克兰正在为冲突持续多年的情况制定战略。+ }9 I% `( W$ c
9 T3 W- D7 w. h. c# b' Y( b# ]8 ?
北约特种作战司令部宣称,乌克兰政府在一月批准了以特种部队为主的全国抵抗战略,准备在俄军进攻的情况下展开大规模抵抗。乌军特种部队也是基辅方向袭扰俄军车队的主力。顿巴斯的战争从2014年后就没有真正停过,但这次全面战争之后,有可能即使俄军回到2月底进攻前的状态,乌克兰也将在顿巴斯甚至克里米亚开战某种形式的游击战。如果俄军留在赫尔松、扎波罗热、大顿巴斯不走了,乌军长期游击战是大概率的事。俄军的反游击会扩大化,俄军进入大顿巴斯以外甚至靠近波兰边境的西部打游击也不是不可能的,俄军游击战也会长期化。北约的乌克兰战争将持续几年的说法并非夸张。" A/ l# A+ S( ]) F, h a
4 y$ l* W, ^/ s% U# G$ b t; Q4 O
英国首相约翰逊从一开始就坚称:“普京必须输!”。英国外相特拉斯日前明确提议把俄军从整个乌克兰赶出去,意为包括大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也明确表示:美国的目的就是要把俄罗斯削弱到再也不能发动战争的程度。换句话说,美国的目的是俄罗斯的无条件投降。在美国看来,美国是冷战的战胜国,俄罗斯是冷战的战败国。没有战胜国的容许,战败国不可言志。但冷战不是以战败国的无条件投降结束的,俄罗斯保存了常规与核力量,美国认为这是“错误”,现在是纠正这个错误的时候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海湾战争之后没有彻底解除萨达姆的武装、在2003年“需要”再次入侵伊拉克同样的思维。
* X9 ?$ f; Q8 r" m i3 j8 U" x, j" r' O
西方的总体经济力量肯定碾压俄罗斯。北约不直接下场,但有足够力量确保俄罗斯不会军事冒险,所以西方自认为在消耗战中有把握拖死俄罗斯,俄军“不计损失”的能力是有限的。西方宣布全面制裁时卢布的暴跌也证明了西方的判断。但普京出乎意料地宣布俄罗斯能源的“卢布结算令”,卢布竟然回升到超过战前的水平。如果欧洲果然在俄罗斯银行设立账户,用欧元或者美元购买卢布后再用卢布结算,卢布的升值还将继续。在过去两个月内,欧洲已经向俄罗斯支付了350亿美元,用于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这还没有开始卢布结算呢。
# [- D- n+ v, F3 Z2 J Y7 v7 L: _: M, v% Y2 ?
美欧不断有“没收俄罗斯资产,用于支付乌克兰战争”的叫嚣。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政府只能充公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所以俄罗斯寡头在欧美的财产被认定是贪腐所得而可以充公,但寡头的财富相相对于战争开销来说根本不够看。俄罗斯资产的大头还是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各国的存款、债券。美欧刻意强调未与俄罗斯处于战争状态,保持现在的“我帮乌克兰给你放血,但我没有动手,所以你不能打我”的状态对美欧很重要,估计还不至于直接没收俄罗斯政府和商业财产。长期冻结毕竟不等同于没收。- A" P- ]0 u3 n( \( p& o( g
$ w' s, R( m$ o0 P美欧最担心的是俄罗斯的能源和粮食与中国的制造业相结合,这形成不可阻挡的可持续内循环,美国仅剩的海上封锁杀手锏就全落空了。美元依然拥有金融霸权,但在全球性供应链紧张和通胀的现在,“无本位货币”的信用对能源本位的卢布和商品本位的人民币不占优势,继续搞美元武器化的名堂,只能使得美元边缘化。欧元也一样。货币的作用是中介,商品向消费者的流动是刚需,货币可以操纵这种流动,但也可以被流动淹没。这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 {% e& j a' z! n' @& ]/ }4 k! C0 ]0 W
更大的问题在于美欧自己的经济。通胀居高不下,甚至还在稳定地往上涨,美债利率与通胀率倒挂是分分钟的事,这是经济危机最明确的先兆。美国经济在疫后(美国的疫情没有“后”,但躺平了就是“后”了)强势恢复,其实没有真正增长,只是回到疫前水平。尽管如此,一季度经济意外萎缩1.4%,而3月环比通胀高达8.4%,达到40年来最高。这是很糟糕的。美联储几年来一直在两难之中(英文里的说法就是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想加息,先是想恢复最起码的金融调控手段,后来想抑制通胀,但又怕打压还在脆弱恢复中的经济。现在rock更加坚硬,hard place更加坚硬,美联储被挤在中间要喘不过气来了。据说美联储还是要加息,“滞涨”(stagflation)就要成真。$ E1 d! E7 E0 r5 J9 P8 a& _
8 M+ h9 O" P/ i& {1 U4 w
滞涨指一边经济萎缩,一边通胀。这是最糟糕的组合。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过热导致通胀,经济萎缩导致通缩,经济萎缩和通胀很难同时出现。但在外力作用下,比如能源价格暴涨,通胀必然发生,经济萎缩也随之而来。1971年美元脱离金本位的“尼克松冲击”和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接连冲击就造成西方滞涨的十年,尤其在美国。另一种情况是经济政策造成生产力下降,同时政府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也会造成滞涨。英国在60-70年代由政府接盘收并大量经营不善的企业,同时大量扩大社会福利开支,也造成滞涨。
: s: _% e/ S) ]' z; }3 E- B; R8 n* _. R, R; V
1979-83年间,在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主持下,美联储猛力但短促加息,迅速控制了通胀;同时美元与石油锚定,使得“无本位”的美元实际上成为石油本位,美元信用有了实质后盾;沃克还操办了“广场协议”,迫使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重新平衡美国的贸易赤字。此后,美国走出滞涨,开始了“里根中兴”。同时,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动私有化和紧缩社会福利开支,英国也走出了滞涨,尽管已经被永远锁定在二流强国行列了。2 D# x! u1 x: {2 `/ ~
* g, f; H3 A* N. d现在,疫情使得美欧的生产力受到严重打压,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撒钱影响还没有过去,疫期再次加倍撒钱,乌克兰战争则极大地加剧了能源价格飙升,德国统计局宣布,,3月的进口电价同比上涨440.8%,煤炭307.5%,天然气304.3%,石油产品110.3,石油81.3%。全球供应链危机全面推高了所有消费品的价格。作为参照,1973年的石油危机开始于十月战争爆发,两个月后达到高峰,但在次年3月就结束了。能源价格飙升在乌克兰战争之前就开始了,乌克兰战争后极大恶化。战争已经两个月了,按照欧洲能源去俄罗斯化的趋势,和乌克兰战争长期化的趋势,能源价格在几年内都难以回落。美欧要不进入滞涨都难。
) y4 D0 r! U% u, E9 |6 z7 a
) h# o+ C1 g. y( n' j通胀并非美国的独有问题,中国也有,甚至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胀长期超过美国,和家里老人说起市场菜价的人都有体会。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的增长始终显著高于通胀,所以通胀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可控,通胀控制也相对简单。美国的低通胀与低增长是相适应的,但增长继续低位而通胀飙升,这就乱套了。欧洲也是一样的问题。& l2 {5 D4 [# ^
+ m3 Y5 n. n6 s- c) z9 D
在沃克手下,1979年美联储平均利率为11.2%,1981年短暂达到过20%的高峰,直接导致了1981-82年的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失业率达到10%。如果今天的美联储升息到沃克一半的水平,恐怕就要引入比1981-82年加倍的衰退了。
" V8 A: s" ^: S, \$ ]% H3 G2 d: Y; [& t M" h, {( J: ?
另一方面,老药方不管用了。美联储既不能猛力升息,美国又不可能迫使人民币像当年日元那样升值,美元还有重回“无本位”的可能。美国这次如何走出滞涨,还真是不好说。美联储加息现在一步三回头,拜登则把美国通胀的责任推给普京,就像特朗普把美国疫情的责任推给中国一样。如果说疫情“毁了”特朗普,滞胀会“毁了”拜登吗?
/ Q5 V/ A/ T- I' w# o, m' D7 \- ~* l) r9 Z# }& l
拜登还在自毁的路上快马加鞭。乌克兰战争打了两个月,美国国会批准的136亿美元援助已经基本上用完了。主要是军事援助,经济和民生不是美国关心的问题。现在拜登要求国会再批准330亿美元的援助。1 M$ I X% N! a; d) l q
' a1 F4 \6 U! R* L' L" H1 V ?! W( g
第一阶段不能说是低烈度战争,但与第二阶段相比,肯定是小巫见大巫了。在第一阶段,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平均每天2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330亿可以延续4.5个月。但即使在第一阶段,每天的援助实际上是在逐渐加速的。第二阶段的战斗更加激烈,乌克兰经济停摆的影响也开始全面浮现,每天2亿是不够用的。3个月后,拜登要求再加330亿将一点也不奇怪,一年下来,超过1000亿,和反恐战争时代差不多了。如果乌克兰战争长期化,美国的援助负担也将长期化。半道把乌克兰摔下,后果比逃离阿富汗更大。
" H3 f7 \% R8 K8 q( O& N
8 Y% n9 T7 N( n5 I) G8 k乌克兰也毫不见外地提出:30%的企业已经停产,45%在减产,出口减少一半,进口减少2/3,军民财产损失超过2700亿美元,西方军援无法填补财政赤字,乌克兰还需要每月7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在拜登的330亿援助里,204亿是军援,85亿经援,30亿人道援助,还有10亿用途不明。也就是说,经援这块也就够填补乌克兰一个月多一点的财政漏洞。乌克兰肯定狮子大开口,但缺口肯定也是巨大的。, u/ V8 N* |+ g/ i6 k f' d4 n2 U
3 S c* u% a& [) X0 [
拜登在动什么脑筋?
7 @# D$ w4 H, n6 h( d8 h2 i1 J; V/ i; e2 z" R- Z
从一开始,拜登就是弱势总统。在民主党内摆不平桑德斯和AOC为代表的极左派,在共和党那边更是被共和党主流鄙视,被特朗普为代表的极右派仇视。拜登的大选赢得很吃力,现在要国会中期大选,如果拜登失去国会内民主党的“技术多数”,他不仅在后面两年里是跛足总统,而且在2024年铁定被共和党拿走白宫。那时他就里外不是人了。
; g* `! t) Z) |6 F2 @5 T# z6 Z. [3 x' m+ o3 {6 P# E2 j
一切外交都是内政的延续,内政推不动的时候折腾外交,这是美国政治不变的主题。拜登推不动美国重建计划,共和党从来反对大政府和大基建,民主党内也对大举债有疑虑。滞涨压力泰山压顶,疫情的反弹也时隐时现。拜登只有从外交入手,赢回支持。疫情反正是躺平了,不谈。滞涨问题有多大?拜登谈得越少,问题就越大。
# |0 C. o7 V2 ^7 Y. r3 f7 p/ \$ A' x( w. @
中国这头压不动,不拿出真金白银的盟国主义也行不通,乌克兰战争成了拜登的救命稻草。战争总是团结人心的,这还是压盟国站队的机会,便于展现美国的领导力,也正好便于拜登给自己加冕战时总统。
- E7 h0 s0 B: h0 O( F% I; K& S6 h- d; |
有意思的是,普天之下鸡毛蒜皮都要管的美国国会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意外地低调。美国刚从阿富汗战争里狼狈地逃出来,经济上一地鸡毛,社会上也被弗洛伊德事件为代表的种族矛盾和国会山暴乱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分裂搞得乱糟糟,两党在乌克兰问题上一致支持拜登,但并不火上加油。美国民意也不因为拜登支持乌克兰而支持拜登,即将到来的国会中期大选最终还是要由美国经济和民生决定。国会也不在滞涨问题上对白宫多加发难,因为定时炸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嘀嗒,到时候炸碎的是白宫,自己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滞涨对拜登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少,快要见分晓了。
: }) d! h5 L7 l3 I& P0 q' Y0 @7 o2 t: u B' i8 O
但拜登已经站上支持乌克兰的高脚凳了,上去容易下来难。美国铁心要用乌克兰拖死俄罗斯,俄罗斯铁心要活下去。但乌克兰战争长期化最终不符合美国利益的话,美国毕竟没有像在越南和阿富汗那样直接军事介入,抽身相对容易。如果说拜登还显示出一点点政治智慧的话,就在这里。出卖乌克兰甚至上蹿下跳的英国、波兰就不是美国担心的问题了,美国对于死道友不死贫道向来是毫无心理负担的。3 \$ I1 j# Z8 c- S
; |' z. T) I1 q( S. r) k, x+ h
美国也铁心要欧洲承担乌克兰战争最大的代价,这符合拜登的盟国主义:盟国主义就是美国领导,盟国出力。这更是美国的战略需要。尽管有乌克兰战争和“一劳永逸解决俄罗斯”的问题,中国依然是美国不变的战略核心目标。欧洲在是否绑上反华战车上三心二意,美国用乌克兰战争对欧洲猛力一鞭,一方面通过中国拒绝制裁俄罗斯把欧洲驱离中国,另一方面通过能源依赖把欧洲绑上美国战车,还要剪除欧元对回归“无本位”的美元的威胁。% S5 |" Y \. F3 b6 Q
; [) i" B. a. f' n. o- Q6 E欧洲的经济困难比美国更深。乌克兰战争离欧洲更近,几百万乌克兰难民就在欧洲,乌克兰的战时维生和战后重建铁定是欧洲的责任。欧洲要么承受从美国进口能源的高价,要么承受无碳能源转型的高投入,经济上要低迷好一阵了。而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也因为能源危机出问题了,德国经济部对2022年的经济增速从3.6%下调到2.2%,通胀上升到6.1%,为40年来最高位。经济研究机构表面,如果俄罗斯能源彻底中断,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滑到1.9%,通胀则升至7.3%。
|, f! R- B9 x8 x/ U! b0 T( \7 E8 |5 O% }( W9 p
战后几十年来,欧洲列车毛病百出,是靠德国火车头用蛮力拖着走的。现在德国火车头泄气了,欧洲列车就真爬不动了。波兰等国在制裁俄罗斯能源方面肆无忌惮,是因为认定有德国托底,天塌下来有德国这个大个子顶着。但德国也有顶不住的一天,大个子也压垮的时候,那时小个子可是在大个子的屁股底下。
" r( W+ d' n9 y ]4 o! ~" u. N: b: s7 ^' O3 z- z" x, D
面对美英的国外压力和联合执政党的国内压力,朔尔茨很被动地被拉入乌克兰战争的泥坑,他只能推迟但无法避开德国正在一步一步滑入黑洞的现实。法国宣布了很多援助,但很有深意地只宣布援助金额,而以保密为由从不宣布军事援助的内容。有报导说,法国的援助是西方国家中少见的非军事的。. L% C" _' L" |' x- @, ^" Z
- n- M4 k) V( i9 J2 ]+ z少了英国这个搅屎棍后,德法重回欧洲的实际领导。但在乌克兰战争中,德法正在对欧洲失控,被动地被局势推着走,还必须做很多无用功,好比一战中的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夜,奥匈帝国还是欧洲一极,但外强中干已久。索姆河大战打了三个月,奥匈帝国都没有资格参加。索姆河大战打完三个月后,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命呜呼了。他没有看到一战的结束,一战结束的时候,奥匈帝国瓦解了。如今奥地利只是华尔兹和维也纳咖啡的国家。
5 A* n, I& p4 D%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