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1-5 00:48 |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
nimenkanne 发表于 2012-8-12 03:10 ![]()
; }( D4 z: _: Y3 p. g% F! F' A# t您说的很对
6 v3 e. i) [1 E4 c从管理成本角度说,我觉得大约是50%的工资比较好。
* [( R! F: s. s用数据说:比如美国工程师1年是40~60万人 ... % t8 B& ]' Q; x) n4 }) c3 K
想什么好事呢,你只计算工资成本,却不计算通讯和语言成本,要知道后面那两个加起来有时候不比工资成本低多少。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经常要和客户直接谈东西,于是outlook上约个时间,找个会议室直接开会,散会就可以干活了。如果这件事要和国内的人合作,先不说语言上的问题,国内和北美是背靠背,因此除非国内用北美时间上下班,否则只能够用电子邮件,一个来回走一天,国内的人工成本立刻就上去了,原本便宜一半也就变成和这边一样的成本,甚至更高,那还图个什么?9 }5 ~; G3 M$ ]( L4 i& J
9 A+ a# _3 [- q; z, {% c- X( T
事实上,应用软件开发里面,能够整个打包不需要中间再和客户接触的情况很少,很多时候是和客户一起干活,也就是一边商量一边干,有关文档经常在变。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很多这类企业都做日本、韩国的生意,原因是没有时差问题,时差成本下来了,否则没戏。9 _7 o% \3 v7 i, O. r& P. s9 i! ~/ V
$ w1 ]4 q( _9 j: t3 r E/ A9 Y7 t
不要说和中国,中国国内的技术人员很多语言根本达不到这边的要求,也就是直接电话讨论问题,因为口音问题和电话线路的噪音问题,就是印度那边英语普遍比较好,时差问题也比较小的情况,时差所造成的成本上升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 \7 z2 x, E: K8 y+ B6 ^9 l/ i, A( _' d; Q+ M# O' l: ?
你所说的情况,只在一种情况下成立,那就是比较专业的技术性程序,不需要和客户有很多的接触,直接打包拿走。可是这种情况往往涉及专利问题,以国内的无法无天,法律经常成为闹剧的局面,怎么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