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10-21 21:26 编辑
% d: p F' m) g6 K# _ N& b8 v: j* z$ g0 A% j; |* {5 k
反卫星一直是各国军方秘而不宣的大事之一。2007年,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引起轩然大波,西方强烈反弹,理由当然是击碎报废卫星造成的空间垃圾危害空间安全。美苏在60-70年代进行过很多这样的试验,大量空间垃圾就是那时留下的,但80年代以后确实不再进行这样的试验了。一是因为该试验的都试验了,二是空间垃圾害人害己。0 k6 }6 [# m1 Y. ^& I
4 a/ v: {6 P! z+ e: g: T6 R
但中国还没有试验过啊,不试验一下怎么知道管不管用?怎么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也有这技术了?试验过一次后,就不用再试验了。目的达到了。& L$ t3 m8 `& W: m$ w2 o( B K
) O5 l$ Q$ R; g! x8 W+ V
不过反卫星技术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不制造大量碎片的反卫星技术。这倒不是空间环保,碎片乱飞对中国自己的卫星、空间站、宇航员也是危险。怎么弄呢?
0 p1 p1 _% Z! @' }4 Z& I# z! r5 {+ c6 n P: F& q8 V. v8 h# H8 S4 t
《南华早报》现在对中国的各种与军工有关的杂志文章盯得很紧,近来又发现一篇在《电子技术和软件工程》上的文章,其中报导中国已经试验成功一种新型反卫星弹药,并完成了地面试验。
6 j8 _ T3 k9 u8 a9 f b! r0 S- a7 U& C
卫星都有姿态控制火箭。这是小推力的火箭,用反推力实现姿态控制(对准方向什么的),也用于变轨。火箭发动机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但还是要通过拉瓦尔喷管才能加速到超音速,才能有效产生推力。* O' |5 W* G( A- q0 x
' q6 d8 r, c) `, F# j F9 h拉瓦尔喷管像钟漏一样,两头大,中间细。火箭推进剂的燃烧是亚音速的,燃气在拉瓦尔喷管的逐渐收缩的前段加速,在最细的喉管处达到音速,此后在扩张段加速。6 U9 t* H5 E8 Y/ A2 N
8 p# e# r( W2 ?- d这种新型反卫星弹药用3.5公斤高能成型炸药棒,在空间精确插入目标卫星的拉瓦尔喷管内,往喉部捅。外喇叭口自然地把炸药棒往喉部引,想捅歪都不容易。推送到最细的喉部以内,然后自动张开定位。这样再也掉不出来了。呃,怎么说起来,这有点污啊。6 P! L% K+ A: ^0 P" T
; y( K% |# P8 h- e" X* n) q- j4 `. `弹药可定时引爆,可遥控爆炸,反正要什么时候爆炸就什么时候爆炸。估计还有热敏引信,万一没想爆炸但姿控火箭启动了,那就只有引爆了。不过也说不准,这么一个东西塞在喷管里,说不定姿控火箭自己就憋炸了?但爆炸后,拉瓦尔喷管的逐渐收缩的前段自然形成药形罩,将大部分爆炸能量向卫星内部聚集,用少量装药就可以摧毁娇嫩的卫星内部设备,使得卫星失能,但不瓦解。
/ b# ]9 g. h6 R6 g/ g8 h5 r* e% N& V) A
9 B( X. W @( J |4 s
- x' i4 J$ _3 _6 r3 x( V
m9 {. ~/ W f7 R- E
这样卑劣的手段用于死刑犯,肯定要被控为非人道。可卫星不是人啊,非星道就没人管了。真是没有天理!
) y4 h) z2 E8 G5 H6 J
' M o2 F0 q8 A& P" l' e U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东西精确地插进目标卫星的拉瓦尔喷管。轨道上的卫星至少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看轨道高度),也离地球至少一百多公里,一般更高。姿控火箭的拉瓦尔喷管在外喷口处没有多大,可能脸盆大到磨盘大也就差不多了,喉部当然更细。这样毫米级的精确对接和插入肯定是挑战极大的操作。# s" P8 S" S% e
- c% E3 T. r6 n; o" C) v) i
TG在神舟13号的精确对接中展现了特别优秀的空间精确对接能力,这是中国敢用这样卑劣手法打敌对卫星的底气。当然,神舟对接是合作式的,反卫星是非合作式的。好在卫星还没有导弹接近预警和反制手段,对这样的空间插入毫无所知,也毫无办法抵抗,还没法逃。以后可能会有的,那要增加卫星的负担,降低有效载荷,而且那时又会有新的办法了。- P6 z4 |5 U; `1 p0 w
* s% P9 u6 V0 `5 @) ]5 Q
对了,中国这些都是什么杂志啊!怎么《电子技术和软件工程》怎么会说到反卫星武器上去?《南华早报》又是如何从这样的犄角旮旯里找到这样的东西的?" p5 a, v4 f1 ~+ t' \4 z, f8 |+ x
/ Q* f9 a* f& U6 [# _5 _" f( H
TG越来越卑劣了,不过挺喜欢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