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东乌事实独立后,基辅方面和东乌就冲突不断。但基辅方面一直出师不利,2015年杰巴利采沃一役主力被包了饺子,是东乌手下留情才逃了出来,更是大伤元气。近日报道,冲突有再次升温的迹象,北约的英国中将罗杰·克鲁杰带领一个顾问小组已经进抵乌克兰,可能还有来自波兰、立陶宛的军事顾问和教官,估计是协助指挥乌军,至少7个旅的乌军也在停火线沿线展开。
2 g& m2 V% z f, b1 U/ d( L8 v
% i- Y! v/ k" P( z; E8 @; ]乌军7个旅沿停火线一字排开: J4 [* v$ [# U. [
# M5 I/ a. l' ]$ f; d: ~
8 w- w6 g8 |/ j& c
重型装备正在加速向战区集结+ U u% D5 Q7 c6 X) ~, m
5 D5 O8 {: u; ^7 c" j
据报道,乌军由北到南有:第59摩步旅,第10山地旅(接替第35海军陆战队旅),第72机械化旅,第58独立摩步旅,第23机械化旅,第53机械化旅,第36海军陆战队旅,另有第56摩步旅和刚换防的第35海军陆战队旅留作预备队,可能还有两个装甲旅在路上。基辅方面差不多是精锐尽出了。据说150辆坦克已经开赴战区,不过还是老旧的T64为主,配备以同样老旧的122毫米的2S1自行榴弹炮和稍微新一点的120毫米2S9“诺纳”自行加农迫击炮,可能还得到陆航的增援。
: G/ r6 K6 Y4 g) l) W
; g3 W' d% t3 I+ o0 R- B8 h俄罗斯和东乌方面在呼吁欧盟调停,维持现状,避免战火再起。
x, A5 x0 Z7 d* u$ B7 |4 Z7 c5 t& M2 c8 \- ^
可以认为,乌军这样一字排开的部署是基于两点:. `4 @: Q/ M- u7 A
1、 不期望俄军从东乌以外的俄乌边境和克里米亚方向发难$ E8 w6 ^7 U! w4 x
2、 避免重点突破、穿插包围不利而被反包围的被动2 c" M% N6 s# Q J3 i
9 B. {+ S3 {- x' ?; b; k
2015年惨败后,基辅方面整军备战,不仅引入欧美教官改革训练,也引进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和土耳其TB-2察打一体无人机。48架TB-2不知道是否已经全部到货,也不知道乌军使用水平如何,但TB-2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中的战绩肯定给东乌方面很大的压力。东乌方面没有已知的对等手段,不知道东乌是否有足够的防空导弹,SA-11/17击落了马航17,该干点正事了。
9 p) I1 P( c- y# Y }0 h- t& ~7 X: [' x5 i/ H3 t+ y; g1 y
基辅方面的正规军不乏苏联时代留下的精锐部队,比如第6近卫坦克军是解放基辅、柏林和消灭关东军作战中的名师,第8军和第13军属下也有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的劲旅。但苏联解体后,俄籍官兵大批离开,部队的组织和训练水平大幅下降,加上与俄军作战的忠诚纠结和心理负担,在过去的东乌战争中的表现不佳。乌克兰颜色革命后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各种准军事组织(“亚速尔营”、“顿巴斯营”等)的官兵倒是士气高昂,但装备较差,训练和指挥水平更是不堪,只是一帮好勇斗狠的乌合之众,在战斗中的表现参差不齐。7 {2 A5 D: Y! y# K$ D v
/ r& t4 z7 P( @( s1 L- A
正规军得到北约军官重新训练后,部队的齐整性和凝聚力应该有所提高,但看来战斗力还是成问题。
3 V$ p; ~3 K$ c! e7 }# ~& }
2 C. g8 p- z. H) _兵贵神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些道理谁都懂。机动作战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在敌人薄弱的方向迅速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迅速歼灭一部,打开缺口,再次集中兵力,再次形成局部优势,再歼灭一部,这样一步一步削弱敌人,达到分割围歼、以较少代价累积较大战果。. p- k9 ^" L$ d! ^4 i$ g
6 i2 N w! i# ]$ R- U在装备上,乌军大体继承了80年代苏军体系,在今天早已不先进,但还是能用。这样的装备体系是给重火力掩护下大兵团机动突击用的。在杰巴利采沃战斗中,乌军也确实试图这样作战,但可耻地失败了。1 X# q" m `# Q2 i9 P
v8 ]% J6 T' r9 E. u, Z. j
% @' F2 f0 b, {( J
在2015年的乌克兰内战中,乌军主力在杰巴利采沃被围,侥幸生还& S4 u2 Q. z" c* z* c0 ]) K
9 g; s# \/ N$ ?
机械化作战对指挥和官兵素质的要求很高,普通人自己组织一次多家庭开车远途春游就知道了。各家自己开车,出发前需要准备些什么,什么时候在那里汇合,沿什么路线开进,遇到堵车如何绕行,路上失散如何恢复联系,路上有车故障怎么办,途中有人生病、小孩哭闹、家中急事怎么办,途中有人要停车观景购物时间怎么控制,在哪里停车休息吃饭加油过夜,都是问题。这还是轻松愉快的春游,机械化作战可是有对手时刻在琢磨趁你病要你命的,没病也要给你造点病出来。
4 K k) w6 q1 s, |) K9 f$ D/ M" J6 O6 M+ @* B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指挥艺术、纪律、斗志和一般的战场控制更是问题。在战斗中,要守如泰山,攻如雷电,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干什么都不能拖泥带水。解放战争中国军屡屡被共军打乱部署,各个击破,关键在于人不行,而不是兵力不足、装备不好。3 g2 e% [: Y @6 t
3 a& D" a! I5 X2 L) j6 c对于素质不够的军队,静态的阵地战和一线平推的消耗战是最笨但也是最牢靠的办法,时刻保持战线完整,不容易因为迅速的攻守转换和机动而对部队失控。严密的战线不易造成缺口,被对方穿插突破、分割围歼。即使被对方撕裂缺口,也能迅速平移填补,恢复战线。同时,在一线平推的压力下,火力侦察敌人的弱点,及时加强兵力、打开缺口,割裂对方战线,制造分割围歼的机会,动摇对方的防御态势。但这肯定比机动穿插、分割围歼的时间更长、效率更低、损失更大。
, n, w& |* Y3 P" }2 o. m0 @2 p0 w$ W0 s1 U7 @! ^
在北约的训练甚至直接指挥下,乌军依然采用一线平推战术,足见乌军的战术水平。
5 w( {- L/ p w0 q( j' J
% J* Y) e6 k* T, ?3 b难说东乌武装是开金手指了,还是俄军精锐直接参战的结果,在过去几年的冲突中,东乌武装的战术、技术水平高得多。按说东乌武装和基辅方面是一树两花,装备水平相近,战术水平也不应该有太大差别。即使俄军本尊出马,在渊源上依然和基辅是同源的,可能中高级军官中有很多军校同学都说不定。但这也难说,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国军得到美械和前日军顾问支持,共军还是把国军打到台湾去了。" j; T# [3 @9 b. r
) E2 \3 M. u6 Y
东乌武装不仅战术灵活,斗志坚定,电子战和炮火协调水平也大大高于基辅方面。东乌武装常常用电子干扰把政府军弄得手足无措,东乌炮兵的反应迅速、精确,非常打乱政府军的作战、挫伤政府军的士气,也使得北约方面大吃一惊。东乌的战斗已经迫使美国陆军重新重视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炮兵与反炮兵作战。. l r' s; d- `4 V, r# a
Z! E4 y7 t4 f5 q- ]8 c& d
面对重兵包围、步步为营的政府军,兵力占弱势的东乌武装不容易重演杰巴利采沃的胜利。全线死顶是死路,只有用机动战制造机会,通过分割歼敌打退政府军。在理论上,可以用制造缺口、拉伸战线、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办法,至少制造政府军的战线松动,在机动中寻找机会分割围歼,但东乌的地盘并没有那么大,机动空间和人口中心可能限制了大踏步转移的可能性,政府军也可能抵制诱惑,继续保持战线完整和压力。8 ?: ?5 e3 V( Y; g
, H5 r( ^7 L" M. _另一个就涉及俄罗斯了。如果俄罗斯以边境局势紧张而大举增兵,有可能吸引走一部分乌军兵力,为东乌武装减压。但要是基辅方面不理睬,认定俄军不敢越境进攻(真要越境进攻了,反正也挡不住),继续心无旁骛地专心进攻东乌,那就不好办了。% Q+ p0 [7 L* R6 M
( g/ V* I. e- I, G, `3 r6 t* P. I
最大的可能性是战略反攻。东乌武装处于守势,基本上局限于内线作战。但在生存危机面前,跳到外线作战未必不可能。在十月战争中,埃军也是这样一边平推、步步为营。实际上都谈不上步步为营,一过运河就安营扎寨、转入防守了,不再前进一步。以军在稳定战线后,最后是靠渡河反攻打破战线僵局的,一手切断第三军团的后援,一手直逼开罗,最近的时候离开罗只有100公里的距离,使得后方空虚的埃及惊慌失措。
5 c, \! b; P* ~; n8 c. U1 K/ j) r) D% ` d6 g* u) {
东乌的战场不一样,首先没有苏伊士运河的阻隔。埃军主力过河后,后方空虚,回防困难。以军渡河后开始穿插,就跟无人之地差不多了,留守埃军在装备、素质上不及渡河的精锐,部署上也缺乏准备。乌军没有这样的地理割裂,东乌武装即使实现突破,可能被反包围,也有补给和增援的难题。顿涅茨克离基辅有700多公里,抢时间威胁基辅都不容易做到。但跳到外线争取主动依然是东乌打破困局的最好办法,至少通过威胁侧后,撕裂乌军战线,制造分割围歼的机会。6 S$ J8 ?* ]3 P9 B" q
7 S* j* R- @" c+ \- Q' C- R
这对东乌武装的指挥艺术、战场控制和后勤保障的要求很高,做到了,东乌还有继续生存的可能,直到下一场内战;做不到,东乌的日子可能就有限了。
3 Q; s C& s* `) H$ p! L$ w& d" N* u+ V: O4 e
现在看来这一战势在必打,对东乌是第五次反围剿式的考验。东乌是有退路的,退入俄罗斯永远是选项,但从俄罗斯反攻东乌在国际政治上门槛太高,东乌的丢失可能是永久性的。这对俄罗斯和散落在周边前苏联国家的俄裔族群是巨大的打击。东乌的继续生存取决于能不能最终打退政府军进攻,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了。; _& `" c2 g6 ]2 g$ |1 h% k# L8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