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1-5 00:48 |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
燕庐敕 发表于 2020-6-15 07:41
& y! a4 L4 l0 i" u9 f7 t, I越想越奇怪,车皮从沈阳出来,正好空了,把弹药运过来,非常合理啊。
$ ?/ \+ u9 s0 ]+ I, y" E" z) e* G1 f
他是黄埔六期学骑兵的?在圣西尔学 ... * i9 b+ Q6 W8 ~6 a& l' M/ f
他在中国驻印军时期,因为和老蒋关系紧密,和美国人关系就比较紧张了。其原因是美国人看不起中国军队,认为士兵是好的,军官不行,越往上越差,因此从中级军官起,架空了中国军官,而以美军军官掌握实权。对于这点,孙立人比较听话,而廖耀湘则比较对抗,重庆方面当时依赖于美国人的援助,因此忍下了,但是记着这笔账。
- {/ t! c5 n( e( T: M
1 d4 O; k' Q* ?2 m" h中国驻印军因为两位主将的态度不同,得到的训练也就不同,孙立人部自然更好一些,而廖耀湘部就差了一些。关键是弹幕射击所涉及的步兵跟着弹幕走,美国人对孙立人部是教会了对应的中国军官,但是对廖耀湘部则不肯做到这点,于是等到抗战结束,廖耀湘部回国,自己就不会做这个了。8 j0 [& J! e5 o4 W9 y1 Q! g/ ~, m% u
& H+ h7 K4 W. X
反攻缅甸这段,美国人同样是对孙立人部比较放手,但是对廖耀湘部则管得比较紧,结果就是廖耀湘并没有得到什么大兵团作战的实际经验。这点远征军将领普遍都清楚,结果酿成了后来辽沈战役期间,廖耀湘率领机动兵团出击援救锦州的时候,诸将普遍认为他缺乏大兵团指挥作战经验而不服,影响了作战指挥效果。" ^, ^' I/ m- n" F8 }4 f2 h- L1 L
. D3 n8 r% P: f6 X" c- r- c至于运输粮食而没有运输重炮炮弹,估计是这厮存着看锦州热闹的想法,而没有想自己与共军大战。毕竟当初的出兵就是老蒋逼的,他自己并不想这样,而是想借着锦州能吸引共军主力的时机,自己带着部队从营口撤退。后来的占领彰武以后屯兵不进,就是想着切断共军的补给线,使得共军前有坚城,后有重兵,自己补给线被切断而补给不利,陷入不利状况,然后他再来摘果子。结果没想到共军赶修了一条临时线,锦州31小时完事,共军损失并不大,该轮到他倒霉了。, C. Y: |9 e7 {* z( u7 I$ ]2 P3 T
$ Y& o" o r; W4 \至于他为什么不想与共军大战,他有一篇文章讲到了新六军实力的演变过程,使得他对与共军野战不抱信心,因此他只想着如何取巧而不是想着如何以实力取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