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2-23 09:44 编辑
! B8 m( F5 |0 l) ~! \' a: e2 }1 r) Z5 i
三体是刘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说,但这里说的三体是指三体船。这会成为中国下一代护卫舰(简称新护)的构型吗?
9 F0 ]4 q9 M r- A: z1 M2 i' b4 d8 j* i' d
4 O7 ]( O. @0 Z" o, p5 i4 V0 {$ T
三体船在风帆赛艇中很流行,因为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
1 v$ r$ l: }" ^. c1 ?8 P4 _5 n1 P
1 z' c2 t8 i( f# T: l6 y k; W$ }2 Z" m
8 i, [9 @7 q% ?3 z) l) Z' B8 e# J2 v
![]()
/ e! M5 `9 j4 M现在豪华游艇中也开始风行了1 [, G5 A% b: X+ h
O0 O: h; F5 v6 s
1 d) U% Y4 Q1 C$ `5 F2 r+ E
最大的优点当然是宽大无比的舱室
! x0 ]' T9 h: H+ h [0 b
9 P' N7 ^% S1 Z( h: G }* r ' Y! z4 _1 C( g& c6 f- F
另一方面,054A是非常成功的设计
+ `. O8 p6 W0 s4 U2 z* ]) L/ f( w/ Y5 o: U
: k8 z, ~8 m0 n
但是窄小的直升机甲板影响了反潜能力的发挥
+ {! ?# p1 s. v2 a0 i# H
2 [9 ^- H7 }, F7 Z! D![]()
# j& o4 x j Q! k8 ?) q) c三体会是新护的宿命吗?4 }# `2 L/ J- V9 U% S! g
3 T& k; N' {6 s! n9 _; B054A人称“新青年”,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最成功的护卫舰。火力强大,远洋性能良好,购置和运作成本较低。但054A需要考虑换代了。人们对045B有各种猜想,从054A的各种大改,到“准052D”,不一而足,但三体的“独立”级濒海战斗舰或许是有价值的参照。
5 ^7 S+ r8 l! q8 i( P9 ]& ]
; _( _ r \7 M. y3 e" P% L% {“独立”级和“自由”级都是濒海战斗舰,首舰“独立”号(LCS-2)和“自由”号(LCS-1)分别在2010年和2008年和2012年入役,由于战斗力不足,而且缺乏升级价值了,美国海军已经在2021年预算里要求国会批准退役,把维修和运作经费腾出来,用于更加紧迫的地方。一同要求退役还有两级的二号舰“科罗纳多”号(LCS-4)和“沃斯堡”号(LCS-3)。
" x% [8 \/ a1 N7 E1 c" o+ P2 e4 j# z* ]5 G/ H
濒海战斗舰是21世纪初美国海军新思维的产物。那是美国拔剑四顾两茫茫的时代,美国海军需要的不是威力强大但昂贵的少量战舰,而是大量中等成本的战舰,才好满足日益增加的警察行动需要。濒海战斗舰速度高达44节,具有多用途舱和宽大的直升机甲板,可搭载不同的作战模块,但只有中等造价,似乎是理想选择。
t# b/ Y0 S8 h8 N1 i( P, ^
6 G! g# R; a' u# i4 i但在第一艘“自由”号入役的时候,美国海军已经意识到根本性的定位错误,弱小的基本战斗力根本无力在大国对抗中生存,很高的速度则对飞机和导弹毫无意义。两年后入役的“独立”号也是一样,尽管外观更加科幻。抱以很高希望的可更换作战模块非但研制进度上严重拖延,也无法像期望的那样在海上更换,现在发现,连在基地更换都要大动干戈,所以实用中不再考虑更换了,使得“定型”的濒海战斗舰的作战能力严重偏废。但木已成舟,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Y, ^7 c$ a& z) G8 _5 p# R
, y _4 I" F- H) I; A6 ~+ Y
+ _% I2 C' J9 L7 z/ K Q t8 N2 U
美国“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则不算成功的设计
' R2 W: x: N$ L8 j3 N% K- C k! ], U4 Y; S5 x, e. R/ Y+ B
+ v: `( b$ ?1 r/ k0 r2 \6 g
但异常宽大的直升机甲板和巨大的多功能舱令人羡慕1 e' n& t ]% C5 h! M! s
, M+ w9 B( W' l% t- C$ u, D- q
) f6 r7 p" ]: Z$ ~
极大增加直升机在各种气候、海况下的出动能力和安全性
$ r" Q$ L. B% h# X0 `; E; O( A% K
6 l p9 q% R; [( A# B4 L1 m![]()
t: x0 {3 u5 i* M+ J“独立”级更加科幻
) p, Z& D! u1 D* r$ a
( [5 R) R( w6 M- q$ M# \![]()
7 o# e% M* S6 Z6 f8 N直升机甲板更加令人羡慕,多功能舱(图中关闭,在“2”字门背后)也同样不弱
& p% P2 b+ o3 |' G& w# H8 H4 q2 [0 w7 |0 b' c; V
![]()
) |! e/ s" P) H- J3 n但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安装反舰导弹,临时加装总是急就章的意思,“自由”级的甲板空间更加尴尬
* y" t' @3 P- W% h5 |5 V* I& k; |5 \
多年来,坊间有各种濒海战斗舰对056的假想对抗分析,056除了跑不赢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优势。这是美国海军不能接受的。
- A& M8 e8 r8 G7 p4 M* f! v; i8 p2 ]
美国海军试图通过改装、加装来加强濒海战斗舰,但收效甚微。由于原设计没有考虑导弹甲板,并无合适的地方安装防空或者反舰导弹发射架,勉强加装则是各种别扭,只适合作为技术验证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尽早退役最早的濒海战斗舰就不奇怪了。
q" U: g& U# Y/ ~
2 k1 L6 B* C6 }* b1 _! W$ v但濒海战斗舰的思路并非一无是处,一些设计元素正在新一代西方战舰设计上显示出来。超大的直升机甲板已经成为新一代西方护卫舰的标配,而英国26型护卫舰还采用并发展了多功能舱(也称任务舱)的概念。
1 w5 Z% n$ X# ?% P5 }0 a
" ?( T7 z* d2 f ^大面积直升机甲板降低日常起降难度的好处很显然,使得日常运作更加安全、可靠。直升机甲板需要在恶劣海况下也能起落直升机,最好不需要危险的助降作业,还要便于装弹。一些战舰具有双机库,但要能高效运作双机,还是需要大得多的直升机甲板。现代战舰也对运作多种直升机的能力有新的要求,不仅要能运作典型的舰载直升机,还要能运作陆基直升机,比如英国26级就要求能运作CH-47一级的重型直升机。' s. x) |8 T3 x/ g7 A( T7 g
1 B) m( E/ F; o! `3 m
![]()
" x$ }1 }: }7 h2 r% M2 F7 J _6 A“独立”级的多任务舱空间巨大,面积约合三个半篮球场
# s( Z. e3 |& x9 ~% y$ @& ?) B/ ~& w: R
![]()
{! E1 K @* v: V2 \0 V“自由”级则不仅能从尾门滑道收放,还能从侧门吊放 x9 }# L$ E9 } J$ W/ E3 }
$ G. v+ I4 Y4 h! ]; I! x6 c![]()
3 t6 A: `" a# ?2 r: g英国26型护卫舰更进一步,把机库与多功能舱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空间 ~# m4 w- C6 Z# u1 [
4 y* U6 y; ~% D* I" d K0 p![]()
2 J, ~+ C$ b% z5 d$ ~% O两舷对穿则增加了收放的效率,可以左舷搭载无人艇,右舷搭载潜水器,使用时互不干扰2 Z; A) B, G& N
+ ~& [6 H- D( j2 t5 d4 b6 f) i多功能舱是另一个新概念。这是从反恐、反海盗和特种作战开始的,要求能搭载和收放冲锋艇之类的小艇。但随着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的发展,多功能舱的作用越显重要。在形式上,有滑道式,小艇在牵引机控制下从尾滑道收放;也有吊车式,可伸缩的桁架从舱口伸到水面上,小艇用吊车收放。. S9 }. g0 u0 ^' l, h/ e
" w2 \" {% ^$ o2 n; F
坊间对054A的下一代尽管设想纷纭,但一般都是现有基本格局的延申和强化,继续定位于“小驱逐舰”,着重舰队作战,这是不妥的。# n. _& T E9 q8 X8 @, F0 l4 _
' e7 Q, K/ ]5 _% M中国海军曾经把054A作为“小驱逐舰”使用,主要是由于当时舰队防空力量严重缺乏,而054A是第一代具有区域防空能力的战舰。现在不同了。052D不仅在性能上远远超过054A,在数量上也在迅速接近。加上更加强大的055,054A的舰队防空作用大大降低了。054A的反潜能力较好,但也落后于大洋反潜的要求了,尤其是局促的直升机甲板。下一代应该重新定位。
0 c% Z# c" {. \2 s" A' {% N) J- D; Z* b5 |
![]()
3 q7 t! r5 ~. L' x; E) T052D不仅在性能上大大超过054A,在数量上也在迅速赶上,不再需要新护充当“小驱逐舰”了
/ t% ~8 X* K: }7 r+ n0 z6 z
x( d0 D6 ^* m, ^: r & }7 S X m( E: L! l: N7 r
事实上,052D的王座也丢了,现在是055了,更没有“小驱逐舰”的必要了
7 W! C% ?* W0 g) W1 {) K( T4 J1 ]. e' L
![]()
; G6 s( M$ m2 H. o' m事实上,风帆时代的护卫舰就是远洋独立作战的,这是美国现存最古老的“宪法”号,这就是护卫舰,曾经和友舰一起打到利比亚的特里波利,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歌里“从蒙蒂祖马的宫殿到特里波利的海滩”就是这一段典故 @" y w" |' y$ M
* I4 o) x1 k3 r7 `新护应该侧重反潜和多用途,侧重在第一岛链到第二岛链之间的远洋独立作战。" `8 j0 j: c: S R4 a/ w
! g2 `* t$ G8 ?8 r7 X0 ~航母、部分055和052D将组成航母战斗群,其余055和052D将组成水面战斗群,这些战斗群将以游猎形式,在岸基空中和导弹火力支援下,担任远海决战主力。中国海军还需要具有远洋独立作战能力的巡逻战舰,侧重远洋反潜,但还包括拦截低防护舰船(如补给船、商船、两栖舰船等)的任务,后者实际上正是19世纪“古典护卫舰”的典型任务。
; F" ^+ |, H8 W8 }' `; Q4 A4 M) D0 t% F3 W) |1 ~; P" M1 W3 [
声纳依然是反潜探测的主要手段。舰艇声纳的水声条件不好,一般舰艇的速度也拼不过核潜艇,需要以直升机加吊放声纳作为主要搜潜手段,无人潜航器则成为搜潜新军。这使得新护不宜从054A修修改改,而需要全新思维。- r) y5 \# y3 k/ Q, n
. J8 S1 _* S5 l: w L5 D* P* o5 Q; `+ _
“独立”级品字形的三体布局会是新护的理想起点吗?, s9 V( n( Q8 a: E) M8 c
: x8 W0 m8 P5 q
除了常规的雷达、导弹等方面的考虑,新护需要宽大的直升机甲板、机库和多用途舱,“独立”级的三体布局是理想的起点,“品”字形三体由较长较宽的中央体和一对较短但特别瘦长的侧体组成,上面用平台连接成刚性的整体。三个船体增加阻力,但船体本身瘦长又有利于减阻,权衡下来,总阻力还是降低的。. s, D4 Y `% {+ B r
% b9 s! y( s' i
“独立”级的满载排水量3100吨,但直升机甲板有628平方米,几乎两倍于吨位大得多的“伯克”级。由于舰体宽度大,机库面积达325平方米,足够容纳两架MH-60。多任务舱更是超过1400平方米,约合三个半篮球场。
* e7 e6 T- A. ] B/ H# d" b3 H. u8 T/ x6 M, g* c
“独立”级可以作为新护的参照,但新护还可以结合26型护卫舰的经验。与“独立”级用中央船体后半段的甲板下空间作为多用途舱不同,26型的多用途舱是与机库相连的,成T字型。“横杠”的两端是大型侧门,用于小艇或者潜航器的舷外吊放。“竖杠”的底端是机库门,通向直升机甲板。机库可借用多用途舱是26型能搭载CH-47一级重型直升机的原因。
+ { G0 y0 r" u6 M' M0 n" D
* e. n& w0 m9 r新护未必有搭载重型直升机的要求,但需要有垂发装置的空间。从“独立”级的基本格局开始,拉长“品”字形的“横双口”段,并拉长上层建筑,可在机库前中线位置增加24-36管通用垂发。垂发的常规位置在舰体内,但新护的三体结构使得舰体较窄较浅,只有利用上层建筑的空间布置。这样重心较高,但考虑到三体的宽度很大,稳定性还是有保证的。机库与多用途舱“环抱”垂发舱成“凹”字形,延申的空间可作为两侧的多用途舱。这样的布局没有26型的空间利用率高,面积更是与“独立”级不能比,但就规定任务而言,应该够用了。
& P+ p0 x+ u/ |6 c B {4 T! o' T6 F: k
但新护不需要“独立”级44节那样变态的高速。作为远洋独立作战的反潜护卫舰,28节的速度够用了。这样,按照海军部系数估算,即使把满载排水量从“独立”级的3100吨增加到054A的4100吨,动力要求也依然比“独立”级降低3/4,只需要从054A的现有动力增加20%就够用了。这是控制成本的关键。这样,既可以从054A现有的4台16PA6柴油机增加功率,也可以换用更加紧凑、安静的燃气轮机。如果从直接推进改为全电推进,动力布置还很灵活。0 r' s7 i# @: z# d. D
/ V& ^! h8 U* N0 p
24-36管垂发可以容纳足够的远程反舰导弹、远程反潜导弹、一坑四弹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单面旋转主动相控阵可以在成本和性能之间较好地折中,宽大的舱室有利于改善长期远洋航行中的生活条件。这样的“三体054A”比现有054A更适合独立的远洋反潜作战。
! w2 s( B5 s1 t a" n& z0 \0 E+ p
) e) d2 d& J* s9 ~, i8 ?5 C2 `
另一个思路是参考英国“海神”级的构想,用“中”字形格局6 @. Y$ r4 f+ V' t9 e( ?
* \, |( q. h; ~1 U - S3 x% V% F: \9 h% ~- @! A
* l7 j: i; p5 ^2 e
6 L% p) s: o# P( w+ g- \8 W% R8 b V
“海神”没有按照全规格护卫舰建在,但还是造了一艘2/3缩比研究船,成功地验证了设计理念
# Y# A2 O' t# v" G* a# H, \, K
% t0 D$ k' @) ?: {![]()
! F9 m' s% T, A* v8 ~; k. L4 b从054A开始,增加一对侧体,可以三体化,大大改变现有054A甲板空间局促的问题,并不增加太多的吨位和造价0 D, F7 Q4 X& y; n( X
@ D5 T* j$ `* e
另一个思路是参照英国“海神”三体护卫舰设计方案,从大体与054A相同的中央船体开始,增加一对短小瘦长的侧体,形成“中”字形格局。这样对054A的舰体设计的改动最小,动力要求与前一情况类似,有望使用同样的动力以降低成本。8 L( }. L/ D* S: X- w
, U$ x" V* L2 ~+ j p9 v054A的48管垂发用24-36管通用垂发替换,原上层建筑前半段大体保留,但在烟道结构后截断,两侧为两个独立机库,原机库位置现在是加宽的三体段的直升机甲板,原直升机甲板位置改为多用途舱-声纳舱。
) M% a7 u( u( U; d Y& H/ Q7 e& z* [- q' r+ R% i
“中”字形与“品”字形相比,浮力分布比较均匀、对称,船体在波浪中的升沉特性更加可预测,但后甲板的面积不如“品”字形。8 J0 ~1 @7 w1 q1 n; R" ~
8 ]- b! o( \# H. X3 A- Z" P
三体船常与双体船相提并论,但两者是很不相同的。双体船相对于单体船是质的变化,结构布局、受力特性、水动力特性统统变了。最主要的是,两个船体各自分担一半浮力。三体船有各种做法,但主流思路是以单体船为基础,增加一对只提供很少浮力的瘦长侧体。侧体与其说是额外的船体,不如说是防倾架,从水线以上迅速外漂,在横摇时侧体吃水增加,浮力迅速增加,产生反力矩,抑制横摇,但在正常航行时只是在水面切割而过。因此这样的三体船反而比双体船更接近单体船的特性。与双体船一侧破损就严重影响抗沉性不同,三体船在侧体受损时较少影响抗沉性,但同样提供了大得多的甲板面积,也在一般情况下提供好得多的横摇稳定性。; q9 t' A/ P4 g& M
& L% P7 Z( _7 i
但三体船的横摇稳定性比单体船更加复杂。在波浪较小的情况下,三体船的稳定性大大超过单体船。在波高浪大的时候,情况就要复杂了,取决于典型波长与船宽的关系。如果波长大大低于船宽,稳定性依然很好。如果波长大大高于船宽,三体船与单体船的横摇响应没有本质差别。但如果波长与船宽接近,三体船的横摇可能反而不及单体船。单体船可以通过加大吃水来改善横摇特性,理论上吃水无限大的话,波浪对横摇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际上,较深的吃水也可以显著降低横摇的频率。但三体船很难通过吃水来改变横摇特性,波长与船宽接近时,强烈的高频横摇会造成从作业、舒适到结构强度的各种问题。大浪通常与大波长相连,特别宽的跨度对结构要求太高,只有避免船宽过度逼近高海况下的波长,这是很别扭的限制。
7 J+ v% R. `0 D
* Q/ [: I' e% ~6 L![]()
, p& \5 l' ]8 |) w& Q+ s![]()
, L* K5 z3 L8 |4 }3 `中国已经建造了3艘三体搜救船
5 r- e, X( ^. s2 t5 ^
2 o! A6 k: q8 f5 l![]()
* w+ i w7 }" D9 o9 y0 X. ^3 W ' o' v2 k+ Z; `, z$ d( Z1 w+ L
还在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推出了三体护卫舰的模型
$ `6 Y' t" q C ?0 ~' x+ Y! o6 k; T
中国已经有一定的三体船的研制、建造和使用经验。北海舰队的北救143号是第一艘917型三体高速搜救艇,2012年入役,排水量550吨。15x20米的直升机甲板与4100吨的054A差不多大,直升机起降条件比吨位三倍于己的056还好。据报道,917型已经有三艘同级船在役,另外两艘在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中国也已经在各种防务展上推出三体护卫舰的模型。
8 c7 a3 z( S/ j; X m. Z U, H6 r: \0 u3 z
新护不会是054A的简单更新升级,而是与新时代的中国海军战略相扣。高度强调反潜和远洋的新护需要跳出常规思维,三体的新护很值得期待。
: N4 C& r) C( s1 P, n/ n0 z3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