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3 O& M( c2 x& ?& t7 i9 F. R* ]8 M# s- t5 `" y/ V
真正的航渡状态是半潜的 ' Y9 E |* g5 ^) T3 ` ! i; h M% _" [) Y0 m( J: `0 H 1 \! w) T& x! D: t; Y进入战区后,下潜成为常规潜艇 1 a7 g M+ D/ l3 m7 @) {, K. n# C, _ % c& d& t; x* R P+ P) ~" WSMX-25的设计吨位为2850吨(水面)/4560吨(水下),最高半潜航速38节,最大潜航航速10节,自持力30天。2 S# t1 `8 \3 r
9 {$ h1 ^ b- ^4 f% s8 @* Y7 [这当然是DNCS为了活跃思路而推出的,谁也没有把这太当真。各国海军设计部门和院校可能还有更多这样的科幻设计。但这个半潜的思路有意思。 * }3 B) ^! k' w$ E( V . c( `; k8 _% u0 i6 B6 [3 U在水动力学方面,半潜避免了兴波阻力的主体。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可占总阻力的50%,避开兴波阻力是很有用的。这也是小水线面半潜双体船的奥妙所在。半潜的空气来源不成问题,也可使用常规动力推进,航速、续航力都容易解决。在港内和特浅水海区,可以上浮到水面,避免吃水过深的问题。 - l0 c( Y/ }0 g: Y * P/ k! \: l: W' i7 F. {2 K最可靠的隐身是根本不存在。半潜时只有很小的上层建筑在水面上可见,而雷达对水面以下的目标无能为力,除潜艇之外,半潜是最有效的降低雷达反射面积的办法。这对红外特征也是一样。在声学特征方面,避开兴波阻力也避开了很大的噪声源,半潜船也比同等条件下的常规船更加安静。同理,半潜船的水声探测条件更好,有利于反潜探测。 / ]9 q8 M' S+ H% q# d- ^% } 4 }# p5 _& Z8 d. R5 K4 A! N除了位置较低外,半潜船上的雷达和红外对海空搜索是和常规船同样有效的,也便于利用数据链入网作战。这避免了潜艇的态势感知和信息传递的困难。不过抗浪和防腐要求大大提高,也需要高度可靠,免除海上检修的要求。 0 d" i+ j+ `% A5 |: y. `2 _' J ; j+ p4 n. G0 w) F* F _* _半潜船也容易布置垂发。不管是在指挥塔里的常规垂发,还是在艇体内的水下冷发射垂发,导弹的发射和制导都比潜艇容易解决得多。水面下冷发射垂发不容易,但半潜船的“甲板”才刚刚被淹没,水密和水动力问题都较小,出水后的弹道修正也容易。更重要的是,如果从暴露在水线之上的指挥塔里发射,半潜船可以发射从常规水面战舰的各种反舰、反潜到防空、陆攻导弹,海空攻击和自卫能力非潜艇可比,对于反潜机对打是很现实的可能性。水面下发射需要对现有导弹和发射系统进行特殊改造,但依然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这是与潜艇遇到航空反潜基本上只有消极躲避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是指挥塔发射需要很大的指挥塔,艇内水面下发射只需要很小的指挥塔,隐身更好。& n: U# H# V, Q" B/ E4 e+ u2 ^
2 C o- ]" h% w O2 A反过来,反舰导弹以攻击水线和上层建筑为主。半潜船的暴露面积小,击中不易。如果采用全电推进并带有应急电池,紧急下潜避弹未必不是最后的自卫手段,使得反舰导弹落空。飞机投放鱼雷是另一个攻击办法,半潜船也难逃鱼雷一击。但鱼雷通常由直升机或者反潜巡逻机投放,任何有点意思的防空导弹都不难敲下这样的低速目标。即使对方出动战斗轰炸机投放鱼雷,由于射程以公里计,而现代中程防空导弹的射程可以轻易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对方大概率在没有进入投放距离之前就已经要面对扑面而来的防空导弹了。! W+ V# k+ e4 l7 ~$ i
0 `7 A1 l( E, e3 m& `靠30节航速躲鱼雷?* V+ u5 h- o" `2 b) z& n# U
美国MK48的速度是55节,射程是46公里,中国的鱼10,据说性能相当。毛子的空泡号称200节,射程15公里。: R3 w. j K0 a) Z
+ J6 ^ v. L9 d- g
我觉得有点难。+ T# r5 ~: Z' q,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