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19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566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马鹿 于 2019-4-26 18:06 编辑 5 F3 e5 Q9 @# a- J3 b( {
; Y, D P1 o! L( {' w2 w; J; V j
解密丨《唐太宗入冥记》真本如此,大英博物馆不是太懂中国文物 D4 @( W0 k/ r) A% A6 t
+ v- X7 {. Y. `" a# u( [, t
[注]: 作者:张碧, 张老师授权转贴.
6 v& g. |( N2 ~& T& v# ]/ X, d: s3 x# A+ l v1 F% e
近年来,但凡是讲到玄武门事变,无论是学术圈还是民间,一定会提到《唐太宗入冥记》这篇文章,似乎想通过它来揭开这件事的真面目。
0 ]- g2 d' q" h; l3 |
; B* n9 ~1 P" B( F+ v. ]
( L7 _: Q. T f9 r; } t事实上,看过《西游记》原版的对这个故事的大体内容不会陌生。《西游记》的大意是:
2 l6 i) m z0 L. d5 W# O- G( h. s8 h1 _1 P# t' ~' m" O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救下泾河龙王,所以龙王死后去阎王处告状。李世民被带到地府,凭借魏征的熟人关系,找了阴间的崔判官帮忙,又得了二十年阳寿。最后,他顺利返回阳间,又派唐僧取经。
0 a6 S# f5 @ }6 q; l# r+ a
- J5 k6 _- [! j1 T& \: Y+ ?( k3 Q. p* s
《唐太宗入冥记》的大体故事情节与《西游记》的桥段吻合。可是为什么如此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8 d1 y3 z" s1 b# V6 l崔判官并不是安善之辈。他以改寿命为条件,向李世民索取贿赂。他要了钱财还不满足,更大的愿望是要官。所以几经斗争,他让李世民明白,自己在阳间的时候官小。李世民答应封他更大的官。
, B% d9 T* O0 m0 z9 g8 u! [8 Y' `7 }" U# r9 V* P% [
崔判官威胁李世民的时候,祭出了杀招:“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七年,为甚□□(缺字)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这句话让李世民无法回答。& f1 |( F4 p# q8 Z1 a
崔判官[接受贿赂之后,替李世民回答了这个问题。答词为“大圣灭亲□□(缺字)”,顺利解决问题。2 V! u' D4 o7 Y/ B" z
# L5 k/ n7 b i+ [+ l0 n1 ^! }
6 O2 b, g" v! G! Z2 [/ T2 [ K
6 u6 [, ?# o5 y1 a; Z第一条,让人们看到了唐朝法制的腐败,索贿改判是很常见的现象。
. A0 I/ m" v# C( K% k; w第二条和第三条是人们关心的。因为没有任何官方资料显示李世民囚禁了李渊。似乎说明李世民有更多不可告人的事。
( `; X: ~1 n7 {$ u0 s @' R4 X3 f8 ^! Z* d f# x& }% ?" O& Z+ x! U/ s
不过呢,这个也与历史有悖。因为真正的玄武门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而不是武德七年。! w& i" e/ [: X
《唐太宗入冥记》毕竟是一篇小故事,语言非常口语化,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证据。
$ G0 x5 {6 f8 w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c1 n% Y7 J1 H, I v. p; B
当然笔者今天讨论的问题不是这篇文章的真伪或者价值。在看网络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篇文章的原稿从来没有出现在互联网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U6 F7 }' L/ {. W& W2 s0 \
. d: ]; o$ s: v( H6 v《唐太宗入冥记》出土于敦煌,与其他的敦煌文物一起,被斯坦因偷运到了英国,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目前,它的编号是S2630。
7 Q w3 d9 c! m7 m, l( Y/ k8 T, k+ K% J2 |+ x& D+ j- P6 d
为了揭开原稿的迷,笔者特意找到了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的原稿。这篇文章一共五页,按顺序排列如下:7 o6 O: w' d* t* E M) x- Q
; R# Z5 y! ^% q7 N+ R4 S z
D9 O0 m0 z. v
: \! M- w3 ]8 d6 P
H# {, T9 y1 s" Q: M看起来是不是很拽的样子。
! e5 ~0 d) P: _+ @' y' `5 h9 Y1 g6 [
真本究竟解释了哪些问题呢?
, h$ l+ G* e5 f6 r- I+ J7 U. `
* t5 D d: i& T M3 }( E0 j百度百科说这篇文章记载于唐朝张族的《朝野佥载》。但《朝野佥载》的记述非常简短,仅有寥寥数语:“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冥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迎送引导出。”其篇幅与《入冥记》差异太大。因此百度百科不可信。
- R( n) B v: j$ Z$ ^- Q网络资料一般会写卷尾为“天复元年丙寅岁闰十二月二十六日”,似乎这一天是抄录的时间。但是真本上并没有这一句,不知道从哪来的。& r: C3 B/ m& q9 A. Q9 K+ H
是不是就没了呢?; K* S: i6 u- Y
" C% A( k! Y0 n$ ^* F3 S& C/ o; |' _( E就这些,我就不写了。往后看……
, i) {( e3 x6 [% p- }$ k# D_____________________
- D0 ~% C+ Q0 L; ^. i真正的差异比上面的大。国内网络上的《入冥记》通常来自于1957年王重年编写的《敦煌变文集》。经过比对《变文集》版本与大英博物馆版,我发现真本在大英博物馆排序错了:
, c, d+ t0 \& g4 B( S+ |2 e9 S
5 L- E2 b7 y/ M/ L真本的前1-2页连成一个故事没有问题。崔子玉(判官)和唐太宗讨价还价,改寿命要钱;要钱还不过瘾,还想要官。最后唐太宗答应给他官。双方在友好快乐的气氛中达成了协议,崔子玉去给李世民拿饭去了。2 L; r% e- N) n# N. q
8 p! a% W- D0 l/ g z8 u; t7 w" f5 K0 f
" _% q$ {5 y" D0 r( z f
- ]3 p8 E$ `4 q7 `- J$ T; V
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红圈画出来的结合部。都已经谈完条件,吃上饭了,后面居然又介绍一遍自己(黄圈)。这事于理不合啊。
+ u4 x8 h- j" ?, A& z
# y7 E1 B& t/ w' i) L& Y$ C" _$ M+ K4 `仔细检查前后文,才会发现。大英博物馆把真本的前后次序搞错了!
4 U+ q6 P( @, u7 m
5 j" A* E: b/ u也就是说:真本的3-5页应该是开头,1-2页应该是结尾。这一点应该说《敦煌变文集》的整理才是正确的。正确的顺序是:* l, P! N- j7 J g
6 s, ?/ T0 @4 w1 {李世民见阎罗——与崔子玉见面——李世民拿出介绍信——崔子玉威胁李世民——达成协议
" ]4 h6 u+ R$ l' S; ~
# J) ^& C# u1 c2 x5 A0 P__________________1 Y& o3 U. O! v
最后啊,想说一点点。有些论调,认为外国保护了中国文物。" K% E+ @0 T; T9 @: l" R" b7 l
. z% B; E0 I) q( K3 D, t. H, c保护文物的前提是懂文物,好吧。指望老外“搞懂”你的历史,保护你的文物。看到了吧,这就是结果。9 k* Q* o2 Z, d; @
+ L( h6 I7 t$ Q7 Y: n2 P
有些所谓的“保护”,是以更大的破坏为前提的。$ E X$ V: l& V3 l: c0 p k
4 E0 e( o% z6 [* _: r& J* |6 U
# Q$ s& u. m5 [/ n( [! M
8 s f) l8 _) i$ o. G& J
% H% S8 `! V'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