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holyco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程技术] 拿什么来加持你,MCAS?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1#
发表于 2019-4-10 01: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9-4-9 11:24 编辑 % @/ a' V# m5 z; b7 b. W
njyd 发表于 2019-4-9 11:101 g8 U8 G- [; l
我觉得这个描述是有道理的。
7 d; N+ y9 ?. }" j' Q; o" N) \发动机短舱大意图是这样的:

) r/ c" q- ?$ o% d- v2 O2 C% _' _- `( D
你这个解释是基于气流连续性假设,但发动机内的气流流动已经破坏了气流连续性假设了。: G2 u0 f1 U1 f' S8 d- ^  M' H

: U1 F" w6 k3 \6 m. y" x更大的问题在于:机翼产生升力是通过上翼面加速,也就是说,上翼面气流速度高于下翼面,这样才能通过伯努利原理产生向上的压力,也就是升力。
% Q  z7 S- T& W& ^! F; G( w6 T6 ^; w! b7 L; r% b  d) T
对于发动机短舱来说,外表面气流通过短舱形状有所加速,但内流动加速要大得多(否则要发动机干什么?),伯努利可就反过来啦!
$ Y1 I7 Z, @2 S1 z, L( U) @/ f: O
. h% w/ l! g" w- {) j/ L4 d短舱内侧不是平直的,而是向外凹的,用于对进气减速增压,帮助风扇工作。前缘确实是园钝的,用于减少气流分离,减少涡流,降低阻力。; i" D! o+ Q" S7 n5 e/ O
3 Y4 V/ t0 m" ~
最主要的是:原文说的是外环下缘产生额外升力,下缘要是按机翼处理,产生的可是向下的“反升力”啊!3 Y8 P. J0 @! b
* `6 p3 B" s+ K6 U
原文提到的An-72的机翼上表面吹气增升,那是Coanda效应,和他描述的也是两回事,倒是和你在上面的描述接近,就是用喷气气流对上表面气流加速,增加升力。对发动机短舱来说,喷气加速的是内表面,也是与机翼形状反过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00:59 , Processed in 0.03081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