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蓝色的浪漫:萨尔茨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0:27: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4-4 19:14 编辑

如果用两个名字可以概括萨尔茨堡的话,那一定是沃尔夫冈•莫扎特和《音乐之声》,尤其是里面的花花修女玛丽亚。

在历史上,萨尔茨堡的大公和大主教独霸一方,不大买维也纳的帐。莫扎特在萨尔茨堡老城的Getreidegasse的老房子里出生,但在河对岸的Makartplatz的房子里长大,所以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博物馆也就有两处。说长大,也没有几年,因为从6岁开始,莫扎特就在欧洲到处演奏,用惊人的技艺到处赢得赞叹。莫扎特的音乐属于古典派,但和巴赫、亨德尔、海顿相比,增加了太多的轻灵和纤巧。莫扎特的音乐天才很小的时候就显现了出来。莫扎特有一个大五岁的姐姐玛丽安娜,她也有极高的音乐天分,在弟弟成名前也曾随父亲巡回演出,并受到很高的赞扬。但在弟弟沃尔夫冈的天才像在初升的太阳一样夺目时,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被迫放弃了音乐。玛丽安娜8岁时,父亲利奥波德开始教她弹钢琴,小沃尔夫冈在一旁看着,自己也伸手弹,并被琴声所陶醉。4岁时,父亲开始教沃尔夫冈弹琴,有时临时作一个小曲弹着玩,小沃尔夫冈可以很快跟上,一点不出错。5岁开始就自己作曲弹给父亲听,喜出望外的父亲把其中很多写了下来,其中一些流传至今。

莫扎特的生平为人们所熟悉,这里就不重复了。不过很多人从电影《莫扎特》(原名Amadeus)中了解莫扎特,这其实是有点误导的。莫扎特的聪明没有人质疑,但莫扎特是否天真,这就说法各异了。莫扎特是一个相当自大的人,对自己的“音乐之子”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无条件赞赏深信不疑。他其实从音乐中赚了很多钱,相当于4、5个医生的收入水平。他也有生意脑瓜,自己租场地演奏作品,收入就不必和别人分成。但他是一个狂热的赌徒,深陷赌债的泥潭,使他不断向朋友借钱度日。他刚愎自用,待人傲慢,还好追女人,关于莫扎特死因的一个说法就是他让一个好朋友带上大大的绿帽子,遭到暗算。莫扎特还好铺张,在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边上不远的“费加罗之家”占黄金地段最好的一整个层面,在当时算相当豪华的。莫扎特也是神秘的共济会的重要成员,曾为共济会谱写过《共济会进行曲》,相当雄壮浑厚,和其他莫扎特曲子的轻灵纤巧迥然不同。

不过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是绝无疑义的。莫扎特的音乐手稿中,再宏大的作品也绝少涂改,似乎在脑袋里已经演奏过无数遍,已经久经修改一样。或者他根本就不修改,从灵感到成品一气呵成,或者在心中已经听到天界的妙音,他只是记录而已。这和贝多芬的手稿不同,贝多芬的手稿充满了涂改,似乎是他在灵魂和理智中的挣扎的写照。

莫扎特妻子康斯坦丝一般被认为贪得无厌或者不善理财,这也和历史不大符合。前不久,一份莫扎特乐谱手稿在两百多年后终于合二为一,这是因为康斯坦丝当年在莫扎特死后,把手稿小心地一分为二,卖给两家,得了两份钱。谁说她不善理财?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莫扎特住过的地方大多成为博物馆,在维也纳,在斯蒂芬大教堂附近的“费加罗之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在萨尔茨堡,那就是在Getreidergasse的出生地和Makartplatz的成长地两个地方比较重要了。由于年代久远,当年人们搬家时也习惯运走所有家具,这些博物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当年的原物了,多的是画板、对生平和作品的文字介绍、复制品或同时代的东西。甚至连哪一个房间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也只是现代人根据当时文献或者信件内容的猜测。我们只去了“费加罗之家”和Makartplatz的莫扎特成长地,出生地因为天色已晚,关门了。反正都没有什么原物,前面说明性的博物馆看多了,再看一个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了。“费加罗之家”是莫扎特在维也纳鼎盛时期的住所,在Domgasse,gasse是德文中街的意思,Dom当然就是指Stephansdom,也就是斯蒂芬大教堂。这是当时维也纳的经济、文化、社交中心所在。这里也是莫扎特完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地方,所以称为“费加罗之家”。在莫扎特之前,歌剧界是意大利的天下,基本上都是由意大利人谱写,语言也是意大利文。莫扎特打破了这个传统,使《费加罗的婚礼》成为第一个成功的德文歌剧。莫扎特的住宅在二楼,这是当时认为最好的层面。一楼太吵闹,太没有私密,是下人住的地方;三楼以上走上走下不方便,二楼是黄金层面。现在楼上的所有层面都成为莫扎特博物馆的一部分了,连地下层都是,这恐怕是当年莫扎特所没有预料到的。莫扎特占了整个二层,房间围绕中间的楼梯井布置,是典型的维也纳老式住宅的式样。目测估计总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很大。有意思的是,只有一间房间的天花有花饰,现在推测是当时孩子的房间。萨尔茨堡Makartplatz的房子则是莫扎特父亲的房子。老莫扎特曾经是宫廷音乐总监,收入不菲,派头比莫扎特更大。这也是二层一整个层面,目测总面积至少在200平方米以上,其中的大舞厅就至少有50平方米大。这里倒是有几件莫扎特当年用过的器具,包括一架古钢琴。有趣的是, 莫扎特时代的钢琴的键没有现在多,莫扎特作曲当然用的键也只有古钢琴那么多。和现在追求音响效果的一些音乐家相比,莫扎特用少了差不多一半的键,谱写出多了无穷倍的音乐,真是天才。

不说莫扎特了,说《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十分受欢迎的一个电影,或许是历史上音乐片中最受欢迎的也不一定,老少咸宜,皆大欢喜。《音乐之声》取材于一个真实故事,主人公格奥尔格•冯•特拉普上校确有其人,有男爵的爵位,原本是现克罗地亚的人,当时在奥匈帝国境内。在镇压义和团的时候冯•特拉普还作为奥匈帝国海军军官参战立功,所以和中国也算有一点缘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冯•特拉普指挥潜艇击沉一艘法国装甲巡洋舰,一艘意大利潜艇,11艘盟国商船,还俘虏了一艘希腊商船,是奥匈帝国海军里难得的英雄。一战之后,奥匈帝国解体,只有现在的奥地利留下,再也没有了海军,他就失了业。好在妻子是发明鱼雷的英国人罗伯特•怀特海德的孙女,老家伙靠鱼雷发了大财,孙女继承了很大的遗产,一家人总算衣食无忧。但妻子在1923年因猩红热而死,冯•特拉普鳏居。

花修女玛丽亚也确有其人,也确实来自萨尔茨堡的农博格修道院,但她不是来特拉普家担任管所有7个孩子的家庭女教师,而是给因病休学的女儿玛丽亚(电影中孩子们的名字都改掉了,尤其是玛丽亚,为了避免混淆,玛丽亚也不是最大的,而是第三个孩子,第二个也是女儿,最大的孩子是儿子鲁伯特)补课,一年多后在27年11月和冯•特拉普结婚,婚后又有三个孩子。

他们结婚后没有立刻离开奥地利。在德奥合并之前,奥地利政界一部分力量并不愿意放弃独立,受到德国的极大政治压力,奥地利银行业因此生意艰难。冯•特拉普为了帮助一个银行界的朋友,把原本在伦敦的大部分资产转移到奥地利银行,但这家奥地利银行在35年还是破产了,冯•特拉普一家一下子衣食成了问题。特拉普一家在这时已经自娱性演唱有一点时间了,但冯•特拉普既没有办法找到一份好工作,又觉得以家庭演唱团出去演唱有失身份,幸好玛丽亚独断专行,把孩子们拉出去演唱赚钱,维持生计,这样也竟然唱出了不小的名气。

1938年3月德奥合并后,冯•特拉普确实被要求加入纳粹海军,但他出于厌德情节一直拖着不去。38年5月,纳粹当局要求特拉普家庭演唱团到德国巴伐利亚一侧的上萨尔茨堡(Obersalzburg,离正在建造的希特勒的山顶别墅“鹰巢”不远)为希特勒祝寿演唱,正好差不多同时,他们接到美国的邀请,前去演唱,一家人就此坐火车借道意大利(电影中是徒步翻山到了瑞士,其实萨尔茨堡直接到瑞士的路线很别扭,也很远)到了美国,从此离开了奥地利。

冯•特拉普在佛蒙特的Stowe买下一个550公顷的大农庄,并继续以特拉普家庭演唱团的名义巡回演出。冯•特拉普在1947年患肺癌而死,1948年大儿子鲁伯特结婚,此后特拉普家庭演唱团逐渐解体。但Stowe的农庄一直为特拉普家族所有,现在据说也是一个旅游名胜,并且是佛蒙特莫扎特音乐节所在地。

冯•特拉普死后,玛丽亚在1949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题为《特拉普家庭演唱团的故事》。在书中,她描写了故去丈夫的慈爱和温柔,也对自己的暴躁表示了遗憾。当然,电影里为了增强戏剧效果,把两人的脾性颠倒了个儿。玛丽亚的书成为畅销书,很快成为德国和奥地利两个电影的素材。当这个素材被百老汇音乐怪杰罗杰斯和哈默斯坦发现并改编为音乐剧后,《音乐之声》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之一,至今仍然在从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剧院到欧美高中体育馆由无数专业和业余团体上演。当《音乐之声》被进一步改编为电影时,已经在《玛丽•波平斯》(Mary Poppins)里一炮打火的朱丽亚•安德鲁斯更是一举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音乐电影明星。有意思的是,真玛丽亚和她的一个女儿、一个孙女儿在电影里也客串群众演员,在朱丽亚•安德鲁斯唱着I have confidence穿过萨尔茨堡大教堂前的广场时,在旁边的拱门下一闪而过。当被问及对《音乐之声》的感想时,真玛丽亚对音乐剧挺喜欢,但对电影不感冒:“那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不是我的故事”。大概她对从电影公司只得到50万美元的使用费也不大满意。

电影《音乐之声》之所以出名,不光因为故事和音乐,也因为优美的景色。《音乐之声》如果没有把萨尔茨堡的美景一网打尽,那也遗漏不多了。电影里玛丽亚带着孩子们划船回来,看到冯•特拉普和男爵夫人回来,一激动从船上翻到河里,这个镜头就是在萨尔茨堡郊外的利奥波德斯科隆宫(Schloss Leopoldskron)前的花园平台上拍的,这个花园平台还用于很多别的镜头,熟悉《音乐之声》的人对这个水边小铁门和石柱上有一对马不会不知道。电影里在萨尔茨堡河和这里来回穿插,其实这里不是萨尔茨堡河,而是自己的一个很大的湖。湖周围是很大的公园,浓荫蔽日,只有一小段湖岸的浓荫后有一些豪宅。湖边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或在钓鱼,或在读书,没有游人或者孩子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清悠得很。利奥波德斯科隆宫面对幽静的湖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是一个风景非常迷人的地方。利奥波德斯科隆宫现在是一个供出租的会议场所,还自带一个旅馆和饭店。通常的所谓《音乐之声》一日游带游人到湖对岸远远地看一眼这个小铁门和利奥波德斯科隆宫(宫本身在电影里没有出现),我们本来也就在对岸看一眼,但心有不甘,走到跟前,正好紧闭的大铁门里有汽车出来,汽车走了也没有很快关闭,我们就径自走了进去。里面没有人,静悄悄的,我们正好乘机大拍照。后来总算有人了,人家也很客气,并不介意,只是宫内不对外开放,不能进去。

继续往城外方向,就是Hellbrunn宫(Schloss Hellbrunn)。这是萨尔茨堡大主教为自己造的宫,可以模仿意大利的一个花园别墅,有一个很好玩又很复杂的喷泉系统,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喷出一股激流,和客人逗着玩,是大人、小孩乐此不疲的好地方。Hellbrunn的花园很大,有一个意大利式的水池花园,和大片的草地林荫。但Hellbrunn最大的“名胜”是《音乐之声》里大女儿丽莎和邮递员鲁道夫调情的亭子,也就是I am 16 going on 17的那个地方。这个亭子不是Hellbrunn的原物,是拍电影时造起来的。原来建在大花园的林荫中间,电影拍完了就拆掉了。但电影取得巨大成功后,不断有人到这里来找这个亭子,于是萨尔茨堡人就投其所好,重造了亭子,不过挪到现在靠墙的位置。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美国人家庭过来,又高又胖的中年父亲和窈窕淑女的十几岁的女儿一起高唱I am 16 going on 17,很是好玩。女儿差不多这个年纪,可老爸还16 going on 17就发噱了。

老莫扎特在Makartplatz的家对着萨尔茨堡的Mirabell花园,花园里的Mirabell宫是萨尔茨堡的一个重要宫殿,现在是政府机构,不对外开放。这里是萨尔茨堡市中心少有的公共大花园,游人和休闲的市民很多,还有一个高中的乐队在义务演奏。乐队的水平不算高,但看来就是普通高中生,也不错了。好玩的是,就在我们转身准备离去的时候,乐队奏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真不知道这歌在奥地利也流行,更好玩的是,旁边长椅上还有人吹着口哨附和,要是不是个俄罗斯移民,那就真的好玩得紧了。反正我是一边走,一边傻傻地咧着嘴笑,实在没有想到会在萨尔茨堡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说不定再过几年,在萨尔茨堡还能听到《茉莉花》或者《梁祝》呢。哦,对了,Mirabell花园就是玛丽亚和孩子们唱《哆唻咪》的地方。

玛丽亚出家的农博格修道院在萨尔茨堡城内的山上,山顶就是萨尔茨堡城堡。我们去过好些城堡,里面无非是一些盔甲、古画、老家具,居高临下四面张望也不是我们的爱好,还是从山下看城堡、留有想象余地更有味道,所以就没有去萨尔茨堡城堡。修道院倒是去了,时间晚了,已经关门了。正好有一个年轻人要进去,大门紧闭不得其门而入,打手机加呼喊,楼上的窗里丢下一串钥匙,年轻人方得开门进去,倒也颇有古风。山下不远就是萨尔茨堡大教堂和林林总总的小教堂,再往前就是老街了,莫扎特出生的Getreidergasse就在这里。莫扎特出生的地方是一座鹅黄色的楼,和Schornbrunn的黄是一个眼色。门前的小街依然熙熙攘攘,对门的小街索性被一个饭店圈地起来,成为街心酒吧,供人在这里发呆,嗯,发思古之幽情。在迷宫一样的岔巷里,我们看到一个日本饭店,没有中国饭店,日本的也成,可巧,这是一家温州人开的日本饭店,更严格地说是青田人。温州人的闯劲在后面还有见识,会另外专门写一段,这里就不多扯了。

真玛丽亚和冯•特拉普是在农博格修道院结的婚,但电影里是在萨尔茨堡外蒙德湖(Mondsee)边的小镇教堂里举行的婚礼,这里是典型的奥地利小镇,小街、广场、教堂、彩色小屋,教堂里静悄悄的,没有多少人到这里来,来的人也都聚在门外小广场上的街心酒吧里。离蒙德湖不远的是沃尔夫冈湖(Walfgangsee),这里是莫扎特姐姐玛丽安娜住的地方,美丽的湖和洋葱头小教堂是《音乐之声》开场镜头的地方。这里是奥地利人度假的地方,湖边人挺多的,小镇里也是车来人往。这里的房子已经有巴伐利亚的风味,木构的A字形框架,喜欢在粉刷的外墙上画点花草人物什么的,也喜欢把房子刷上五颜六色的,挺好看。

萨尔茨堡的一切都是不紧不慢的。但这不是一种木然的迟钝,而是充满自信的悠闲。清晨的钟声把人们从梦中唤醒,傍晚的钟声呼唤“野”在外面的人们回家。这里既有老城的亲近,又没有太多的繁杂,不像意大利的老城那般混乱。萨尔茨堡人对自己的音乐传统非常自豪,萨尔茨堡音乐节或许支撑起萨尔茨堡经济的一半。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了,没有去听音乐,留憾。

萨尔茨堡除了有好玩的地方,还有好玩的事。我们入住的旅馆在老城的河对面山脚下,也算比较中心的地方,走路Mirabell花园只有两分钟的路程,要不是被房子遮住,看都看得到的。这是一个有点历史的老旅馆,当年应该算很不错的,现在也还是四星。可我们贪便宜,从Expedia订的,结果受到Expedia待遇,被赶到辅楼。其实辅楼很不错,房间比主楼还大,刚修葺一新,设备什么的都不错,唯一的问题是没有电梯。这老房子层高至少12英尺(4米左右),楼梯也是老式的一层一层盘上去,但只有两尺宽,给我们的房间在四层,要把行李搬上去着实辛苦。牛老婆马上找到前台抱怨,前台说订旅馆的时候就说好的。我们出示Expedia的预定单,上面没有任何地方说明没有电梯的事情(事实上在Expedia网站上确实说了,但我们没有注意到),交涉了半天的结果是:他们实在没有房间了,所以把我们停车免费,作为补偿。我们在萨尔茨堡要住两天,第二天发现这没有电梯实在是不方便,牛老婆再去交涉。这天碰到manager在,答应把我们搬回到有电梯的主楼,不过早上还不行,要等中午房间收拾出来才行。不过我们不用等,东西寄放在前台,到时候他们会帮我们把东西搬过去,我们直接到“新”房间就可以了。弄好后,我们就出发了,开车到Leopoldskron、Hellbrunn等地方。中午回来,发现他们给我们的是Romantic Suite,看来他们是真没有房间了,把价钱太高所以没人住的套间给了我们。开始我们想,套间也就是大一点,两间房间罢了。走进去大吃一惊,这这这……先拍照片吧。老实说,这装修实在不是我们喜欢的类型,不过这种恶俗偶尔为之倒也蛮好玩的。结帐的时候(Expedia都是预付,结帐只是停车,由于换了房间,停车还是要交一天的钱,另外要交早饭钱,这个地方不包早饭。欧洲旅馆包早饭的多,但高级旅馆的平价房间一般早饭另付)顺带问了一句:这Romantic Suite应该多少钱?前台曰:应该580欧元!霍霍,看来我是不大可能自己掏钱住这个套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togo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2-4-3 10:55:44 | 只看该作者
    恶俗的照片呢?

    也上来让大家看看究竟哪里恶俗吧。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2-4-3 12:09:22 | 只看该作者
    洋人的上校好像都挺有地位似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2:10:17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4-2 22:09
    洋人的上校好像都挺有地位似的。

    上校属于高级军官了,是挺有地位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2:12:37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4-2 22:09
    洋人的上校好像都挺有地位似的。

    看这里











    点评

    马桶是最大亮点啊  发表于 2012-4-7 09:25
    真够恶俗的  发表于 2012-4-4 11:19
    哈,人跟人是不一样滴,有人就好这一口。  发表于 2012-4-4 01:03
    ...这房间。。。难道还真有人花钱住么。。。。?倒贴我580欧到可以住住试试。。。。  发表于 2012-4-4 00:42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2-4-3 12:18: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好像确实是个世界名曲。我听过的就有法语版和爵士版

    这里有个法语版的



    爵士版的好像是Ellington,Duke演奏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4-4 09:52:50 | 只看该作者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2-4-4 10:19:5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2 23:12
    看这里

    好可怕..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9#
    发表于 2012-4-4 20:48:50 | 只看该作者
    果然够恶俗,先吐会儿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4-5 10:11:43 | 只看该作者
    挑个错啊,(*^__^*) 嘻嘻……

    《费加罗的婚礼》是意大利歌剧,而且是意大利歌剧的最高峰之一。《唐璜》是另一座高峰。

    晨大提到的开创德语歌剧的应该是《后宫诱逃》,不过演出之后皇帝不是特别喜欢,评价说“音符太多了”,莫扎特顶回去“不多也不少,陛下!”这段历史在电影《莫扎特》里有。

    后来的《魔笛》也是德语的。

    所以有人说莫扎特把意大利歌剧推到最高峰,又开创了德语歌剧。莫扎特是歌剧界最伟大的人物(我以为没有之一),相当于莎士比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0:24:23 | 只看该作者
    我爱莫扎特 发表于 2012-4-4 20:11
    挑个错啊,(*^__^*) 嘻嘻……

    《费加罗的婚礼》是意大利歌剧,而且是意大利歌剧的最高峰之一。《唐璜》是 ...

    是吗?那我搞错了,我一直以为莫扎特的歌剧都是德文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4-5 11:42:5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5 10:24
    是吗?那我搞错了,我一直以为莫扎特的歌剧都是德文的呢。

    呵呵,差别还是挺大的。

    语言不同,唱法会有区别,音乐风格也会有很大变化。意大利语确实特别适合演唱,德语则较为生硬。所以莫扎特一开始要写德语歌剧被很多人反对,因为“德语不适合演唱”。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4-5 16:48:58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学院举办的圣诞节庆祝酒会上,就有两个中年胖胖的乐手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当时我跟另外一个中国同学正好站在他们对面。估计他们也临时想不起什么比较“红色”的中国歌曲来演奏吧,就拿苏联老大哥的乐曲来代替了。另,今年夏天的游览计划包括萨尔斯堡,维也纳,因斯布鲁克和慕尼黑。9月份去佛罗伦萨和罗马。oh, Rome, 永恒之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4-5 16:49:50 | 只看该作者
    我爱莫扎特 发表于 2012-4-5 11:42
    呵呵,差别还是挺大的。

    语言不同,唱法会有区别,音乐风格也会有很大变化。意大利语确实特别适合演唱, ...

    目前正在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反差很明显。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21:08:39 | 只看该作者
    lucase 发表于 2012-4-5 02:48
    去年学院举办的圣诞节庆祝酒会上,就有两个中年胖胖的乐手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 ...

    真是羡慕你啊!那么近便,去哪里都方便。别忘了去些小村小镇,比大城市更加有味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4-6 04:52:5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5 21:08
    真是羡慕你啊!那么近便,去哪里都方便。别忘了去些小村小镇,比大城市更加有味道。 ...

    Si,Si, 一定去周围的小村子转转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18 00:11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合体

    17#
    发表于 2012-4-8 13:37:0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3 12:12
    看这里

    别的就算了,那个马桶实在让人受不了。
    那张桌子下的鸡爪挺有趣。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5 15:15 , Processed in 0.06766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