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蓝色的浪漫:威尼斯(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8:0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黛蓝色的天幕下,我们回到了威尼斯。奇怪的是,圣马可广场上和水边昏昏的,算不上鬼影憧憧,但灯火并不明亮。作为威尼斯的心脏,圣马可广场应该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来。这是以圣徒马可命名的广场。很多欧洲城市都有主保圣人,保佑这里的人民。威尼斯原来的主保圣人是拜占庭皇帝赐给的圣西奥多,也叫“阿玛西亚的圣西奥多”,因为这是他舍身成圣的地方。他原是罗马军团里的一个士兵,但违背罗马法律,信奉基督教。法官念他年青,给他一点时间改邪归正,他却一把火把安纳托里亚母神的圣殿烧了,结果自己也被火刑烧死。死后成圣,在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东正教的地方有纪念他的教堂,早期基督教时代威尼斯也以他为主保圣人。

但基督教里圣徒很多,圣马可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他是耶稣基督的门徒,在迦南的婚礼上,耶稣把水变成了酒,这水就是圣马可倒出来的,当然那时还不是圣徒。圣马可是圣经新约中《马可福音》的作者,曾是早期基督教最重要的传教者圣保罗的助手。圣马可在古代东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埃及的亚历山大建立了基督教会,自任大主教。这是非洲基督教会的开始,也是埃及原生的科普特基督教会(Coptic church)的开始,科普特教会至今有自己的教皇。圣马可的传教遭到信奉原始宗教的人的忌恨,他是被五马分尸处死的。公元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借到亚历山大行商为名,将圣马可的遗体偷了出来,秘密地运到了威尼斯。传说中,两人用整扇的生猪肉把圣马可的遗体盖住,避过穆斯林卫兵的搜查。从此圣马可成为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西奥多退居二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哪个圣徒的法道更大的问题,而是威尼斯要摆脱拜占庭、凌驾东地中海的野心的体现。1063年时,威尼斯人以圣马可的名义新建大教堂时,圣马可的遗体遍寻不着。直到1093年,圣徒显灵,借用雕像举起手来,指明遗体所在。于是威尼斯人重新找到圣马可遗体,安葬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底下,皆大欢喜。不过埃及科普特教徒们认定,圣马可的头依然在亚历山大,每年还是庆祝圣马可的节日。

现在的圣马可大教堂是在原址上建造的第三座。9世纪建造的第一座被火烧毁(有专家认为,圣马可的遗体实际上在火灾中被毁,现在的遗体来路不明,当然教会坚决否认这样离经叛道的说法),第二座在威尼斯开始辉煌的第十一世纪被认为不够华美,最终被现在的圣马可大教堂所替代。不管圣马可大教堂底下圣徒的遗体是否完整,这大教堂所受的东方影响显而易见。这是天主教世界里较少见的拜占庭风格大教堂,平面是方正的希腊十字,每一臂和正中的顶上是一个巨大的穹顶。穹顶内侧自然是金质的马赛克,拼出耶稣基督、圣母玛丽亚和诸多圣徒的形象。在拿破仑时代最后一个大公退位之前,这一直是威尼斯大公的私人教堂,直到1807年才成为威尼斯的主保教堂。号称基督教世界最虔诚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封圣,美国的圣路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塞纳河西提岛上业建造了王室私人教堂,但圣教堂(St Chapelle)最多只有圣马可教堂的一半大,可见中世纪威尼斯的财大气粗了。作为大公的私人教堂,这不仅是和上帝谈心的地方,也是借上帝的名义向平民百姓们显示存在的地方。教堂面临广场的一面,有一圈华丽的阳台,不知道这是不是当年大公向子民们大招手的地方。

圣马可的东方影响当然不止于建筑样式,大阳台上的四匹镏金铜马是十字军帮着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这是拜占庭艺术的顶峰,四匹马体现了力量、平衡和财富,充满了气魄和壮美。拿破仑得到威尼斯后,看中了这四匹马,拉回了卢浮宫。滑铁卢之后,四匹马被归还给威尼斯。但今天教堂外面的四匹马是复制品,真品在里面的博物馆里。

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广场实际上不能算很大,形状也不规则,建造时间很长,南侧的最后一面是拿破仑时代才建造的,但广场最后成为拿破仑所说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客厅”。

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不是偶然的。中世纪的意大利,虽然不统一,但政治、经济、艺术、文化十分发达,尤其以北方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为甚。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互动的理论,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北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建筑也因此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先驱。在帕拉迪奥、米开朗琪罗之前,Joboco Sansovino的雕刻和建筑生涯很是成功,以至于被聘为威尼斯的市政官(procurator)之一,专管圣马可广场的建筑。作为建筑师,他最出名的建筑是圣马可图书馆。水平展开的圣马可图书馆和近旁的钟塔(Companile)相映成趣,成为威尼斯的地标之一。圣马可图书馆的立面用爱奥尼亚式立柱分割,每一开间内用一对细小的爱奥尼亚式柱子支起一个拱,作为落地窗的开口,而实际的落地窗后退到更深的深处,立体感很强,具有强烈的光与影的效果。屋顶栏杆的转角处,用一个小方尖柱作为“句号”。圣马可图书馆如此成功,以至于相邻的威尼斯新市政厅也采用相同风格的下两层,以在风格上统一。新市政厅和对面的建筑用风格统一的长长的连拱柱廊形成富于节律的重复,不平行的两侧向远方收敛,极大地增强了透视效果,制造出很大的广场的视觉效果。不过Sansovino的下场有点惨,图书馆中厅的天花板坍塌,他被丢进监狱,他的位置也被转交给帕拉迪奥了。

图书馆旁钟塔底的看台也是Sansovino的作品,在风格上和图书馆是统一的,用来给威尼斯贵族在狂欢节时观看之用,现在成为游客登塔的入口。这钟塔实际上是在1912年重建的。原先的钟塔在1902年突然坍塌。在重建过程中,现代工程师得到了一个罕见的机会,得以检查威尼斯古建筑的地基。威尼斯是建造在泥滩岛上的。冲积沉淀的淤泥承受不了沉重的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也很糟糕。聪明的威尼斯人在淤泥的基础上,用一层夹一层的沙土和粘土反复夯打,把淤泥里的水分挤走,然后打下7米以上的松木桩子,形成稳定的地基。由于土层十分致密,空气和水分都被挤走,木桩子在地下千年之久都不腐烂,不得不佩服一下。但是这样的结构也使得地基的水平控制很难做到,这也是威尼斯有不少歪斜的钟塔和建筑的道理。通常有点歪斜并无大碍,但歪斜超过一定的程度,坍塌就不可避免。80年代以前,威尼斯大量抽用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建筑歪斜。1966年威尼斯发大水,海面剧涨两米,威尼斯基本上全部被淹没,造成相当的破坏,极大地加剧了人们对威尼斯沉没的担心。联合国和意大利政府发起“拯救威尼斯”的运动,抽用地下水的做法停止了,海湾里也开始建造阻挡高潮和风浪的潜水坝,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升起来,威尼斯的沉降终于得到了控制。但看来还是不够,今年11月高潮的时候,威尼斯大部都浸到水里,对于游人来说,这是一时的不便,还有很多刺激,但对威尼斯来说,砖木建筑这样泡在海水里,终有一天要出问题。

大公宫(Doge’s Palace或者Palazzo Ducale)是威尼斯大公的府邸。由于大公是选举出来的,府邸不能传给子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威尼斯只有大公宫可以成为“宫”,别的所有建筑最多只能成为“城堡”(Casa或者简称Ca)。大公宫本来也是一座军事性质的城堡。14-15世纪威尼斯鼎盛时期,现在的大公宫开始兴建。这是一反欧洲王宫惯例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原本是巴黎St Dennis大教堂的法国大主教Sugar在1150年为了弘扬上帝的伟大而创造出来的新的建筑风格,特点在于用飞扬的线条和轻灵的构架,极大地突出升华感和宗教感。在欧洲大地,哥特式建筑风格几乎是天主教堂的专用风格,平民建筑不得僭越,王宫建筑也不例外,只有比利时Ypres的纺织交易大厅和威尼斯的大公宫是例外。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都是商业发达、宗教作用主要是用来临时抱粗脚的地方。相比来说,Ypres的纺织交易大厅像世俗化的哥特式教堂,而威尼斯的大公宫进了一步,用连拱的裙廊衬托粉红色的菱形花纹的外墙体,轻灵、华贵而不拘泥于宗教气息,凸现了威尼斯人的自信和突破陈规。

作为大公的住所和办公处所,这里也是大公加冕的地方。在大公宫和圣马可教堂之间,是一座豪华的拱门,以大公Foscari命名。拱门里,是一座气魄巨大的楼梯,楼梯顶上是一对巨人力士。新的大公选出来后,就是从这里走上去,在楼梯顶上加冕的。二楼廊檐下是对内院开放的回廊,这里也是威尼斯名流们交际、切磋阴谋诡计的地方,包括那著名的供人告密投纸条的张嘴怪面孔。这里走上楼的楼梯天花是Sansovino继圣马可图书馆后的又一个作品,极尽金碧辉煌之能事,所以称为“金色楼梯”,是梵蒂冈教皇宫的楼梯之外屈指可数的至华至丽之作。

大公宫也是威尼斯贵族院的会议场所。这里有很多巨大而又豪华的房间,尤以贵族院大厅(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为最,充满了提香、廷托莱托、维罗尼斯、蒂耶波罗等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巨匠的壁画,要一幅一幅看,分辨渊源,没有十天半月想也不要想,所以我们也就走马观花地扫了一遍。

不过众多豪华大厅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是所谓的地图大厅。除了巨大的金质地球仪外,这里的墙上有巨幅的中世纪世界地图,令人惊异的是,中国也标在上面,还有像蜈蚣一样弯曲的长城。当然,中国地名和位置都标得奇奇怪怪的,但大大的中国明确无误地在地图上占有一角,显示了威尼斯人对世界地理的惊人了解。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国和加拿大的位置也标了出来。

作为威尼斯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所在地,这里也和威尼斯的监狱连在一起。监狱和大公宫之间通过著名的“叹息桥”连接。实际上,叹息桥分两边,靠外的一边是从大公宫向监狱的通道,犯人从这里悲伤地叹着气走向监狱,甚至走向死亡;靠里的一边是从监狱向大公宫的通道,犯人从这里心怀侥幸地叹着气走向审判,甚至走向释放。两边是不通的,两边过往的人都只能从雕花石栏的窗里看外面,不过外面看到的是海,里面看到的是水巷。

威尼斯监狱里最有名的犯人要数卡萨诺瓦。卡萨诺瓦在1725年出生于戏子家庭,但受到良好的教育,12岁就进入了著名的帕多瓦大学读法律,17岁时就大学毕业。风流倜傥、天性聪颖的卡萨诺瓦周游欧洲列国,善于结交上流社会,尤其讨女人的喜欢。他也和那个时代的王族、教皇、主教、作家、作曲家结交,和伏尔泰、歌德、莫扎特、卢梭、蓬巴杜夫人、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有一面之交。但这个狂妄的家伙口无遮拦,行止又放荡不羁,树立了很多敌人。到处勾引人家的老婆更是遭人恨,终于有一天勾错了对象,新帐老账一起算,被投进了这里的监狱。出于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牢房的底下就是审理官的房间,于是他开始凿通地板,要乘狂欢节没人的时候逃走。但就在狂欢节前三天,狱方出人意料地把他转移到另一个条件较好的牢房,有窗,可以看到海。尽管满心不情愿,他也只好转移。在新牢房,他和隔壁一个叛逆的神父串通,凿通天花板,然后一起逃走。其实威尼斯当局为了刺探他,还在他的牢房里关一个探子。结果卡萨诺瓦花言巧语,用迷信和恐吓把探子吓住了,眼睁睁地看着他逃走。逃出牢房后,不敢直接跳进下面的运河,太高了,足有20米高呢。结果他们从叹息桥顶上走到大公宫这边,砸开窗子,用绳子下降到房间里,然后穿过一重重没有人的走廊、大厅、楼梯,最后从运河上拦下一个gondola溜走。卡萨诺瓦不是光会游手好闲、勾引女人,他写过剧,将荷马的《伊利亚德》翻译成当代文字,精通古典文学,后来成为波希米亚宫廷的图书馆总管。生性爱冒险的卡萨诺瓦在这平淡乏味的职位上闲得无聊,写下了《我的一生》(Histoire de ma Vie)。卡萨诺瓦一生游走于欧洲各国,见多识广,所述甚丰,被史界誉为对18世纪欧洲(尤其是18世纪威尼斯)的最权威的记载。

圣马可广场上的大钟也很有名,这个蓝底釉面的大钟不光是古时候威尼斯人计时的基准,还可以在盛典的时候从钟里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去的时间不对,没有看到。传说中,制造这个大钟的两个工匠在大钟造好的时候,被挖去双眼,以防止他们在别的地方也依样再造一个,剥夺威尼斯的光辉。广场靠海的一边,是一对高高的柱子,柱顶上分别站立着圣西奥多和带翼的狮子,后者是圣马可的徽记,也是威尼斯的象征。两根柱子也是当年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一直到18世纪,两个柱子中间的地方是用来公开处决犯人的,至今一些迷信的威尼斯人还是不肯从两根柱子的中间走过。

圣马可广场作为绝大多数到威尼斯到此一游的人的蜻蜓点水之地,自然是人山人海。不过要是错过夏天的旅游最高峰,还是不错的。如果时间安排好一点的话,在清晨和入夜时分来,就更好了。这里是很多情侣们的定情地,一天清晨在大公宫前的水边,看到一对情侣卿卿我我,吧唧得热火朝天。在金色的朝阳照耀中,突然那男的单腿跪地,手里就变出了一个红色的小盒子。后面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女孩子激动得不知道北,那男的乘机解除了女孩的全部心理武装,从此围城里又多了一个把自己买了还帮他数钱的傻姑娘。不过没有那么戏剧性的场面更多,新娘、新郎乘清晨人少,在这里拍婚纱照。从我面前走过,我当仁不让地举起大白炮扫将过去。新郎、新娘微笑着挥挥手,后面跟着的婚纱摄影师不高兴了,大概怕我搅了她的生意?

入夜后的圣马可广场是另一个气氛。拖儿带女的家庭游走得差不多了,广场上是情侣们和老人们的世界,但如果不被周围的吧唧分散注意力的话,其实这里有好几台露天音乐会。好几个露天酒吧、咖啡座搭起了台子,请来琴师或者小乐队演奏。最好的有两台,一台在圣马可图书馆前,小提琴拉起一个又一个意大利民歌改编的曲子,音乐美妙,技巧没有话说了,但我比较死脑筋,不是太喜欢这样的应景之作,更喜欢传统的古典之作。在蓝釉大钟下的是另一台钢琴弦乐五重奏,比圣马可图书馆前的那一台更精彩。领奏的老头炉火纯青,伴奏的每一个人也都很强,绝对超过简单卖艺的水平,绝对可以到世界任何一个音乐厅开音乐会,但最特别的是弹钢琴的那个女孩。女孩眉清目秀,谈不上多少漂亮,但弹得非常投入,不光自得其乐、神采飞扬地“吧吧吧”地哼唱着,肩膀、手臂、腰肢都一起扭动。那不是故作姿态的扭动,而是随着音乐起舞但被束缚在键盘上的扭动,身上每一个关节里都流露出音乐的扭动。不禁突然意识到,音乐不仅可以是听得,还可以是看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老芒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24 07:29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2-5-16 18:06:53 | 只看该作者
    配几张照片就更完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21:08:55 | 只看该作者
    空山小径 发表于 2012-5-16 04:06
    配几张照片就更完美了。

    照片在这儿呢。
    威尼斯印象(一)
    威尼斯印象(二)
    威尼斯印象(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24 07:29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2-5-17 13:18:3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5-16 21:08
    照片在这儿呢。
    威尼斯印象(一)
    威尼斯印象(二)

    谢谢晨大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2-2 01:22
  • 签到天数: 1260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2-5-18 04:35: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散文写得真是很有味道。记得晨兄是在德国吧?难道职业就是写作?
    我在慕尼黑呆过一段时间,感觉那里也是很有味道,很想看看晨兄笔下的德国情调。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3 10:54 , Processed in 0.04303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