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P: n. c1 n% _' V1. 欧洲新贵
$ s7 ?& S5 U3 r
/ p: N5 t5 I( m L3 f$ z+ A十七世纪的荷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欧小国,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商业中心和海上帝国,在英国评论家看来是“时人眼中的艳羡,后人眼中的奇观”。“荷兰模式”被誉为富国强兵的灵丹妙药,受到欧洲各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崇。1 I. `: \ `' g% H9 _( l
z6 M3 s& J/ V: O
此起彼落的欧洲海上帝国之中,荷兰的自然条件无疑是最差的。荷兰总人口到十七世纪中叶仅一百五十万,总面积仅仅两万六千平方公里,国土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下,依靠纵横的堤防和风车驱动的水泵抵御海水的入侵。尽管如此,荷兰大片土地依然无法利用,有限的可耕地需要异常辛苦的劳作才能产出。与英国同纬度地区相比,荷兰的气候春天短暂,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由于地势低洼而空气潮湿,荷兰盛行疟疾和伤寒,国民的平均寿命比欧洲其他国家都要短。荷兰作为一个海上帝国,其先天劣势相当明显。首先荷兰没有值得一提的森林资源,造船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其次荷兰缺乏深水良港,其主要港口都在内陆,由于水浅冬天经常封冻,而且需要穿越暗沙遍布的河道才能抵达;最后荷兰地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西风劲吹,荷兰出海的帆船往往需要逆风行驶。* r0 J6 y- u K; v) I
- r" p5 s" V5 L
荷兰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由于耕地有限,荷兰人不得不向海洋讨饭吃,经过百余年的努力发展起了欧洲最大的远洋渔业 - 到十五世纪末期荷兰拥有40吨至160吨级别的渔船300艘,捕鱼船队的帆影遍及北大西洋。荷兰人捕获的北海鲱鱼物美价廉,很受欧洲各国欢迎,远销波兰和俄罗斯。荷兰人不满足于小富即安,将捕鱼业所获利润投资手工业。十四世纪后期荷兰雷顿、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的毛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荷兰产的毛料便宜、厚重,非常适合东欧市场,在波罗的海地区销路上佳。1500年,但泽进口的毛料有一半来自荷兰。正如1548年荷兰贵族向其君主查理五世所作的陈述,荷兰人在这块狭小贫穷的土地谋生,必须依靠贸易和加工,从海外进口原材料,向海外出口制成品。4 U3 m- i, g- N
' ?+ j# V; Y, T' X
荷兰的强国之本是海上贸易和运输。十五世纪波罗的海贸易和航运由德意志的汉莎联盟(Hanseatic League)垄断,然而德意志商船的运输能力无法满足波罗的海各国的贸易需求。荷兰海商于是趁虚而入,避开汉莎联盟控制的口岸,直接与当地商人建立贸易往来,以低廉的运价获取市场份额。进入十六世纪,荷兰时来运转,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1519年带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查理五世出生在弗兰德斯的根特城,说一口流利的荷兰语,对他的荷兰子民情有独钟。1544年,查理五世出面与丹麦国王交涉,经过丹麦海峡的荷兰商船得以免交过路费,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查理五世的支持下,荷兰海上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扩张。1550年,通过丹麦海峡进出波罗的海的船只,三分之二来自荷兰。至十七世纪初,荷兰每年有1,200艘商船往来于波罗的海。/ J0 u+ x) H6 U9 M4 e3 v7 }
( h; f8 S8 e8 r# X c9 H
查理五世建立的帝国体系中,荷兰扮演了海上马车夫的角色。环球帝国的开拓,海外殖民地的维护,需要庞大的海运系统。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海商船队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荷兰人当仁不让,填补空白,承担了伊比利亚半岛和西欧、北欧之间的绝大部分海运。西班牙、葡萄牙海船将美洲和亚洲殖民地的货物运至塞维利亚、毕尔巴鄂、里斯本等港口,荷兰商船再将这些货物转运至欧洲各地。而西、葡两国进口的毛料、粮食、造船材料、黄铜、火炮和盔甲等,也大多由荷兰商船承运。阿姆斯特丹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物流中心。
7 r. q. K( G) R
# h" l z1 d; q, n d十六世纪末期,西班牙、葡萄牙对荷兰海运的依赖性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此时荷兰独立战争如火如荼,两国军队正在荷兰南部进行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每年依然有数百艘荷兰商船来往于伊比利亚半岛各个港口,因为西、葡两国商船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海运需求。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荷兰前线作战的西班牙军队所需武器弹药竟然大部分购自荷兰。英国航海家拉利在1593年向英国众议院抱怨道:“我们的盟友荷兰人成全了西班牙国王的伟大。如果没有荷兰商船,西班牙根本不可能集结庞大的陆海军跨海作战。”6 H- q. f! G& d
0 z [" c& ~; n
1595年,腓力二世终于采取断然措施,同德意志的汉莎联盟合作,确立汉堡为欧洲物流中心,将荷兰逐出西班牙贸易体系。这年底,里斯本开始拒绝荷兰商船入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其它港口,荷兰商船也频频遭到扣押和驱逐。然而葡萄牙的殖民地贸易效率低下,汉莎联盟的海运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欧洲市场的庞大需求,导致胡椒等亚洲香料的价格暴涨。为了确保欧洲市场供应,荷兰海商被迫扬帆远洋,去寻求亚洲香料的货源。历史往往让人啼笑皆非 - 倘若没有西班牙的排挤打压,荷兰人大概永远不会想到去创建一个海上帝国。8 G9 G F. w: m' ] ?
; U2 ]0 q: f+ m) `6 y+ D$ t3 f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殖民者的足迹遍及南北美洲和非洲,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荷兰在亚洲的扩张。1595年,一支荷兰船队南下大西洋,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次年3月抵达盛产香料的印度尼西亚群岛。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专营亚洲贸易。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设立亚洲总督,开始殖民统治。后来总督治所移至巴达维亚,也就是今天的雅加达。此后50年间,荷兰摧毁了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帝国,将接踵而至的英国人排挤出去,最终确立了香料贸易的垄断地位。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开始了持续38年的殖民统治。1641年,荷兰人在日本长崎湾内的出岛建立贸易据点,此后两百年间垄断了日本和欧洲之间的贸易。至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商船150艘,战舰40艘,雇员5万人,军队1万人,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股份公司,后来名扬天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根本不能望其颈背。
! R1 v3 H% `; t) P; r2 Q3 w" Z* b% J$ B. S
. E2 c' c* j3 [* X! x& V( x
1596年荷兰船队抵达印尼群岛
' X e1 T: R& Y6 w
o" |0 k9 G( m/ }( G
! B7 h9 T5 l/ O! c Y* b# w十七世纪抵达日本的荷兰商船
4 |! Z' F$ i+ O8 z
9 f& V0 y1 f* {1 Z
! P9 L7 m7 }( @5 Y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造船厂3 q% t M) b- F& M8 A3 u
& m, m- T2 z* [- b欧洲各国推崇荷兰的成功经验,却很难效法荷兰的强国之路。荷兰强盛的要诀是生命不息,生意不止,整个社会心无旁骛地追求财富。拉利对此有一句名言:“荷兰人的本性是六亲不认,只认利润。”在欧洲贵族和乡绅眼里,荷兰人充满铜臭气的商业道德着实令人生厌。英国东印度公司被挤出亚洲香料贸易,抱怨荷兰人的手段下作,不是绅士所为。虽然远航海外的欧洲殖民者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但荷兰人追逐利润的系统性和冷酷无情,却是无人能比。1 o& B7 `, `9 X8 v
; h! g# ?! k% j$ ~$ v荷兰人从权贵到平民都惯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政府如同商业机构,运作追求高效和盈利,税率低,信用好,欧洲其他国家屡见不鲜的财政危机在荷兰闻所未闻。工商领域的每一个层面,荷兰人都展现了出类拔萃的灵活性、进取心,以及对经济规律一丝不苟的遵循。十五世纪荷兰仿造弗兰德斯的毛料和德意志的啤酒,制成物美价廉的产品返销原产地。十六世纪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陶瓷在欧洲畅销,荷兰德尔夫特(Delft)的陶器作坊立刻开始仿制中国瓷器低价出售。荷兰商船的设计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建造费用和运营成本低廉,虽然远不及英国商船坚固耐久,但运费只及英国商船的六成。为了降低成本,荷兰商人不愿在改善船员生活方面花费毫厘。十七世纪初的一位荷兰评论家得意洋洋地写道:“船员吃得如此便宜,使得荷兰船主的伙食开销跟别国同等商船相比节省三分之一。”4 W& W2 a6 _8 K# K6 b& `7 D
9 D: a+ I8 H L, B3 L' r高度发达的金融业是荷兰强盛的另一个要诀。十六世纪初期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物流中心、商品交易市场和保险市场。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很快成为欧洲主要的货币交易市场和贷款机构。随后在德尔夫特、鹿特丹、米德尔堡等地兴起的银行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资本和储蓄。这些银行的高效运营使得荷兰的贷款利率远远低于欧洲其它国家,成为荷兰商人、船主、实业家最大的竞争优势。半个世纪以后英国人雅兰顿(Andrew Yarrandon)在《不战而胜荷兰》一书中赞叹道:“阿姆斯特丹银行是荷兰贸易的肌腱,银行信用使得商业票据如同金钱一样广泛流通,在世界很多地方甚至比金钱还受欢迎。”6 G0 {* |1 h# t4 N
4 n- J6 A! W8 g# \) d
强盛之如荷兰,一样会有弱点。荷兰的软肋在于缺乏中央集权的共和政体。荷兰共和国的正式名称是“尼德兰七省合众国”,是尼德兰北部七省组成的松散联邦,荷兰只是七省当中最大的成员。十六世纪中叶之前,这个国家还不存在。1568年七个省份谋求独立联兵造反,1579年签订《乌特里赫特盟约》(Union of Utrecht),每个省份都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政府,视联邦其他成员为盟友。中央权力机构是荷兰国会(States-General),议员由各省派出,席位多少取决于各省对联邦预算的贡献大小。荷兰国会的决定对各省份没有任何约束力。倘若某个省份对联邦政策不满,可以拒绝缴税,而国会毫无办法。
4 L. E( U1 p: R4 A6 u% u+ ?
- z. r( s" X7 _; I+ v3 B0 k荷兰独立战争的领袖是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William I,Prince of Orange)。威廉一世是荷兰、锡兰两省的执政(Stadtholder),被国会任命为联军总司令,深得荷兰民众爱戴。威廉死后奥兰治家族赢得准王室地位,历代亲王都出任联合省份的执政,手握兵权。威廉的儿子莫里斯担任执政40年,甚至在1618年建立了军事独裁。代表荷兰工商阶层的共和派对君主制深恶痛绝,是奥兰治家族的政敌。因为荷兰省的税赋占联邦预算的六成,共和派控制国会和执政作对,双方经常剑拔弩张。1650年,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竟然策划一场军事政变清洗共和派。所幸他事前突然暴死,共和派才免于一场血光之灾。
' b" Q5 K- F6 r; V' O3 c) E' J
8 [3 y# h9 A* i/ t" K7 m
) c: f, M8 U$ U6 w1602年荷兰战舰撞沉西班牙桨船
6 g: T9 E5 p. [% y. J& M0 Q
" }# y$ V! ?+ l' t; }1 c# B荷兰的松散政体塑造了荷兰海军。荷兰没有一支国家海军,荷兰省有三个海军部,其他两个沿海省份各有一个海军部。五个海军部各自组建舰队,为本省利益服务,由本省承担军费。五支海军有各自的基地,散布在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协调部署非常困难,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另外荷兰还有多个城市海军,为各自的海商船队提供护航。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都拥有强大的舰队,联邦必要的时候可以征用。1652年荷兰海军的序列包括战舰226艘,分别来自26个互不统属的行政单位。此外不同省份的海军将领互相瞧不起,内耗严重,很难组合成一个战斗集体。
7 V" e! N! ?+ r0 Y3 U p+ O6 \6 T8 ]4 b0 v: J' T
荷兰海军成型于八十年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中荷兰海军的任务主要是为商船队护航,以及封锁西班牙海军基地敦克尔克。这些任务武装商船胜任有余,因此荷兰海军专为海战建造的战舰不多,大吨位战舰更是凤毛麟角。荷兰海军的舰长大多是航海老手,擅长捉对厮杀的混战,普遍缺乏组织纪律性。1639年的唐斯海战,是荷兰海军唯一一次大规模舰队作战。, j: m* N) g8 S/ k
% R7 y( {2 b' _) ?1648年西班牙签署《蒙斯特和约》,荷兰终于赢得独立。此时的荷兰海军威震四方,举国上下意气风发,认定当今世上无人敢于挑战荷兰的海上霸权。仅仅四年之后,便有人打上门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对手竟然是荷兰多年的盟友、一衣带水的邻邦英格兰。
5 o; ^+ ~. q6 P z2 h# f( r) A- t8 Y' j7 A
+ y" f- b( I0 K5 B8 C
2 c& B W& d$ h" D. C7 s0 [1 Z' j _9 k' j( h/ M' }0 i)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