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中国大陆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 “中国大陆的人” 没听说过榴霰弹?
gordon 2017-6-8 06:26
摘自 M.H.图哈切夫斯基 《战争——武装战争的一个问题》   战术和战役法样式。由于兵器的质量和数量发生变化,进行战争的条件和战争样式的多样性,当然不仅体现在政治形势、联盟内部的兵力对比上,而且体现在战术和战役法不同的样式上。在帝国主义战争全过程中,我们每一年都看到这些样式发生变化。先是不长的运动战阶段被阵地战阶段所代替。到1918年,甚至在死气沉沉的法德战场,也重新出现了半机动行动;步兵散兵线战术变成了大纵深战术 、集群战术; 炮兵转而采取无须试射的精确射击方法 ;榴弹正在取代榴霰弹;重炮口径明显超过了战前的相对值;化学战大显身手;航空兵使情况逐年发生变化;出现了坦克等新的进攻兵器,等等。    还应注意那样的事实:如果对技术兵器发展的特点研究得不够细致,就很可能引出错误的战术和战役结论。例如,有一个观点极为流行:在帝国主义战争期间,炮兵的发展超过了步兵的发展。所列图表不能再好地说明这一情况。    有些作者常常把那样的结论移用到战后时期。例如,他们根据法国军队的整编方案提请人们注意:    第一,步兵和骑兵的人数急剧减少——比战前这两个兵种的人数减少了40%以上。    第二,炮兵的人数也在减少,但幅度比前两个兵种小得多(只有26%),也就是说,炮兵的相对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根据炮兵现在在战场上的作用,这是必需的”。    其实,那样的结论不符合军队结构中发生的变化实际。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就火炮数量而言,几乎所有交战国的火炮数量都扩大了0.5-1倍(不计迫击炮)。正是这样的指标——火炮数量而不是火炮操作人员数量——是重要的。炮兵在火炮数量如此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发生了变化,能够说明这种变化的,除采用了精确射击新方法外,还可举出以下数据: 1.俄军1914-1917年的轻型火炮(76毫米以下)数量由7112门增至7265门,即几乎没有变化; 重型火炮 (76毫米以上)由797门增至2550门,即增长了2倍多;    2.在1914年至1918年的炮兵射击中, 榴弹与榴霰弹(76毫米)的比重发生了逆转 ,分别由30%和70%变为70%(榴弹)和30%(榴霰弹)。    3.化学炮弹的数量增大, 爆破弹数量减少 。    所有这些质的变化,说明炮兵已被用来对付防御工事 ,对付隐蔽到地下和围在铁丝网里的敌人。射程很小的迫击炮和火箭筒得到迅猛发展,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状况。    但是,即便追击炮数量的增长也没有使炮兵火力对步兵的机枪火力占优势 ,这在后面就能看清楚。只是依靠了统帅部预备队炮兵才在某些正面地段占了上风。    让我们看看步兵的结构是如何变化的,并且把它的发展与炮兵的发展比较一下。    1.从1914年至1917年,俄军的·机枪数量由4152挺增至23800挺,即增加了4倍多;火炮数量则由7909门增至9815门,即增加了四分之一。这样,每增加一门火炮,在1914年等于增加0.5挺机枪,1917年则等于增加2.4挺机枪。    2.从1914年至1917年,德军的机枪(重型和轻型)数量由3000挺增至70000挺,即几乎增加23倍;火炮数量则由9300门增至20000门,即只增加了一倍。这样,每增加一门火炮,在1914年等于增加0.3挺机枪,1918年则等于增加3.5挺机枪。    3.从1914年至1918年,法军步兵师的重机枪数量由24挺增至72挺,即增加了2倍,但除此以外装备了441挺轻机枪,这样,步兵师的机枪武器总数(513挺)就增加了20倍;火炮数量由36门增至55门。每增加一门火炮,在1914年等于增加0.67挺机枪,1918年则等于增加9.3挺机枪。    上面列举的数据说明,步兵的机械化远远超过炮兵的发展。步兵成为经受完全的技术和战术革命并转而采取新战斗样式的兵种。尽管步兵人数相对减少,其战斗力和火力却明显增强。    军队装备的变化迫使战时交战各方每年都要颁发新的守则和教令,根据这些守则和教令对军队进行重新训练。军队组织和后方组织也因此发生变化。    战争在1914-1915年之所以进入阵地战时期,主要是因为双方火炮(炮弹)已经消耗殆尽。工业动员滞后。同时,比较容易生产的防御兵器(机枪和子弹)则发展迅速。在法德战场上,进攻兵器(火炮和炮弹、坦克)直到1918年因为双方要占据兵力优势才达到足够的数量。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工业的动员准备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不得不重视军事工业资源动员和充分发展的持久性。根据工业动员条件,未来也不能不考虑发生持久阵地战的可能性。无论进攻兵器,首先是坦克,怎样发展,机枪这种现代军队中主要的防御武器的大量增加,将促使军队采取阵地战形式。    国内战争的特点。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的特点(如同中国国内战争——1926-1927年北伐初期),是各集团军和方面军的行动具有极大的坚决性、机动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大片国土,以和1914-1918年战争期间迥然不同的方式,显示了军事和政治因素的巨大意义。    红军和白军的组建主要在前线直接进行。后方队伍取得的战果较小。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方面军组建过程中发挥的巨大能量,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宣传与鼓动,保障了组建数百万正规军的可能性。这支军队与帝国主义武装力量很少相似之处。    在敌人火力下仓促组建部队,在前线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中央军事机关经常表现出因循守旧思想,大部分指挥人员缺乏军事素养和理论知识,集中供应困难——这一切都为在红军组织体制中产生一系列缺点提供了条件。我们有几百万被动员参军的人,但在集团军和方面军编成中却很少能够积极作战的步兵、炮兵和其他人员。不过,红军尽管存在很多组织上的缺点,却在反对几乎得到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白卫军的斗争中,夺取了最伟大的胜利。    取得这些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具有无穷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土辽阔,红军在进行战役时发挥了非凡的毅力和顽强性,在前线组建和巩固武装力量时显示了极大的创造力,最后是因为积极作战的步兵虽然人数极少,技术装备的绝对数也很少,却能发挥它的相对威力。白军企图兜售自己的反革命口号,虽然拥有威力较大的技术装备,依靠俄国最富庶的地区和外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仍然遭到了可悲的失败,因为他们没有在群众中得到支持,相反,群众纷纷奋起反对他们的叛乱。    正面宽、每公里正面武器和技术装备的比重极小,为大规模发展骑兵、并让其在一系列战役和战局中担任决定性角色提供了条件。    国内战争起源于夺取国家中央权力的斗争,它由当地工人直接进行的革命起义,以及扩展苏维埃政府革命政权的首都红色近卫部队在外面进行的战斗行动汇成,遍及整个国土。    从1918年春起,国内战争导致各主要经济区互相隔离。早在1918年1月8日,列宁同志就指出,国内战争尚未达到自己的顶点,他认为战争的继续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被帝国主义战争动摇的国家经济极其迅速地崩溃。国内战争除切断了国内经济联系外,还用火炮和爆破器材残酷地破坏了主要的工业资本和整个国民经济。    工业活动和铁路运输的削弱当然并不意味着军队要赤手空拳作战。使用帝国主义战争中遗留的储备品,将一切能够制造的东西交给军队,通过战略运输最大限度地使用运力,这一切都创造了条件,使国内战争仍然能够通过较有力的手段以相当高的水平进行下去。    国内战争的战线长,加上农民群众的政治情绪不止一次地发生动摇等条件,使战线的移动快得惊人。在这种变幻无常的情况下,看不到两国战争中进攻行动所特有的那种战略消耗,或者说,这种消耗完全具有新的样式。    在居民同情苏维埃政权的地区进行的进攻战役,通常会产生完全预料不到的效果。尽管军队会因死伤病而遭到损失,但它不仅没有被瓦解,而且相反,人员还不断增加。不过,冬季的斑疹伤寒和夏季的痢疾造成的减员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胜利之师在所有战线——乌拉尔、西伯利亚、白俄罗斯等地——都在不断壮大,依靠的是从当地工人、贫农,甚至白卫军士兵中征召的补充兵员,其中主要是不再相信白卫分子政府的行为和看清了他们真实阶级本质的农民。在国内战争历史上,我们多次指出了兵源扩大的事实。    但是,也有过如1919-1920年西部战线出现过的那种情况,即整个社会政治形势迫使红军进行极度紧张的战斗,疲惫的迹象十分严重。不管怎样,总的说来可以断言,在国内战争中,工人阶级由于建立了革命的阶级政权机关,能够相对轻松地把大片国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后方(除一些特别敌对的地区外)。这种后方在农民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虽然也经常处于动摇之中,却仍然得到了十分迅速的政治改造。1920年与白色波兰的战争使红军面临复杂得多困难得多的任务,其原因是要将战争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领土。    国内战争的国际主义目标和阶级目标,与波兰农民甚至部分追随社会变节政党的工人阶级的民族主义情绪发生了碰撞。波兰国家刚刚诞生的现实和沙皇制度的长期压迫——在波兰农民的意识里,这种压迫经常与所有“俄国人”联系在一起——造就了在很大程度上敌视红军及其口号的一个社会阶层。    不过,即使在这里,尽管存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也第一次显现了无产阶级国家革命战争的特别标志。这些标志我们在白俄罗斯,在西乌克兰,在波兰境内也看到了。在这次战争中,可以找到确定未来革命战争性质的特征。    征服战争和防御战争。根据战争目的和进程与国土的相互关系,战争可能是征服性的,也可能是防御性的,还可能将两种战争样式——征服与防御结合起来。帝国主义国家惯用的征服战争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必须击溃敌军,要对夺取的领土进行占领,消除占领区居民的民族仇恨,修复被破坏的交通线,使自己的武装力量保持必要的战斗力,在人员和物源大量减少、国内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条件下,不顾所有这些困难,准备在敌国生命攸关的中心最后战胜敌人。    我们在过去和现实的很多战例中可以看到征服的条件有多么困难。1870年德军向巴黎胜利进军,还在巴黎城外就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1918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尽管有许多有利因素,仍然要求它调遣大量兵力去保障后方,从而对尔后战事产生了消极影响。1921年日军占领远东西伯利亚,则显得力不从心。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占领摩洛哥无论过去和现在都遇到了极大困难。    当遭到侵略的国家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时,占领会变得相对容易,例如,世界大战 期间德国人对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占领,日本对满洲的占领,等等。    但是,帝国主义占领行动中的所有这些困难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帝国主义不对世界进行新的瓜分就不可能存在,因为正如列宁所说,现在资本家不仅要用战争来争夺东西,而且为了保存资本主义,他们非打仗不可,因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用暴力手段来重新瓜分殖民地,就不能得到比较老的(又比较弱的)帝国主义列强现在享有的那些特权。    在此情况下,为了最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武装力量不可能不被坚决地投入作战,因为战争的花费使这样做成为必然。在许多情况下,当计划周密、占领组织良好时,被占领区社会各界的抵抗,武装力量的衰竭,可能因获取新的物源甚至兵源而得到弥补。    国家在本土进行防御战争,有时可以指望得到与敌方的进一步强盛没有利害关系的各中立国某种形式的支援。武装力量在采取积极行动时,甚至可以不遭遇与交通线隔绝或交通线过长的危险。供应和补充兵员的困难会大大减少。广大居民会比侵略他国时更自觉地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国土。如此等等。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防御的战争样式会导致进行战争的条件恶化。如果各主要经济中心离边界近,那么,尽管交通线上的工作因其缩短而相对便利,但这些工作可能在源头就被现代战争工具破坏或完全瘫痪,亦即军事经济和军事工业成分被破坏,从而导致保持防御能力的基本条件丧失。德军在签订凡尔赛和约后组织的莱茵河防御可能造成难以避免的灾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被认为是对德国最好和最强有力的战争样式。    政治形势的复杂性和两面性、工业区工业发展和地理状况的特殊性,以及一系列其他条件,不允许确立适合一切情况的、最好和最强有力的战争样式。实际上,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是由许多复杂的进攻性和防御性战役组成的。七年战争 对普鲁士而言似乎是防御战的经典战例,其实它是作为征服战争开始的,后来普鲁士人是在已经夺取的资源较丰富的基地进行防御。德国在1914-1918年发动了极具进攻性的战争,并建立了广泛的战争基础。它随后转人防御,假如没有占领比利时、法国工业区、波兰、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未必能够坚持三年。    进攻和防御战争样式有一定的前提,并根据形成的情况辨证地发展。上面所谈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特点、它的联盟性质及各阶段双方兵力兵器对比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以下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某个国家的防御目的可能转化为进攻目的,进攻目的也可能转化为防御目的。最符合战争的政治目的和最能保障战争经济基础的战争样式;是最适当、最强有力的样式。    未来战争样式与生产力的现代发展。为了了解未来战争样式变化的概率,必须首先深入研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帝国主义战争大大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战争在破坏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因大量需要金属、燃料和各种原料而推动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力生产及化学工业各部门的发展。战后时期,尽管伴随着生产萎缩出现了长时间的停顿,但为战争服务的生产最后仍然赶上并超过了战前水平。    不过,在这方面,数量上的发展没有质量上的发展显著。能够稳定局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经受了合理化和改造的艰难过程。按照最新技术要求进行改建并采取了最合理的劳动组织方法的工厂,即使其设备没有全部开工,也能大量增产。如果说和平时期它们的产品不能完全找到销路,那么战时经过合理改造的工业在百分之百开工的情况下,能够为前线提供多很多倍的供应品。    但是,不仅是重工业的增长能够说明新的进步。技术发展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最合理的能源生产组织,能够改善军工生产条件,而且即使不是在现在,也会在最近的未来,甚至在正在进行的战争过程中,根本改变工业防护的军事地理条件。电气化包括建设大功率的发电站,后者要求拥有最廉价的燃料和能够开发水力资源的河流。电气化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把众多发电站连接起来,这样,它就使能源生产既集中又分散,使国家经济遭受破坏的问题具有崭新的特点。    在许多国家中,电力生产与其说是保障内需,不如说是产生了向其他国家出口能源的新方法。不言而喻,这种状况不能不对各国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产生影响,因而也不能不对进行战争的特点产生影响。现在,保卫海上、江河交通线和铁路的斗争又加上了保卫电力供应线路的内容。    在欧洲、美国甚至一系列亚洲国家,通过超强功率的输电设备将各发电站连接起来的做法,已取得长足进步。德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强功率的电力网。我们在意大利和法国也看到了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电气化发展方式。南北意大利不同的水资源和不同的水利制度,提出了将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和南部山区的河流通过超强功率电力网连接起来的问题。十分清楚,将要构成意大利统一的大功率水电站网的那几个输电系统,会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国家的防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几个系统。    法国的电气化造就了与德国进行战争的崭新条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法国都全面提出了能源生产合理化、最经济地消耗煤炭及最大限度地使用水力的问题。利用阿尔卑斯山和南部地区的河流,符合法国正确建设电气化的要求,使它少依赖煤炭的进口,同时使电力来源远离那些可能遭到德国陆军、空军及其境外各种行动威胁的地区。当然,更毋需说发达的电力生产将保障为数众多的冶金业的发展,而后者是维持战争必不可少的。    应该认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化学化”,是现代发展生产力的又一个伟大的经济成就。在施利芬 战役计划破产和法国未在1914年战争头几个月被击溃之后,进行持久战的必要性使德国陷入绝境。德国的原料和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得不到制造火药所必需的智利硝石,应会在最短时间内给德国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正是因为德国是拥有最发达化学工业的国家。新的发明(合成氮)及通过工业把发明变成产品的能力,创造了崭新的条件,使德国在被完全封锁的条件下减轻了原料的困难。德国虽然劳动力不足,但由于早在战前就依靠化学工业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能够忍受连续四年的严重饥饿封锁,尽管当时各化学工厂还收到了生产炸药的补充任务。    现在,德国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在最近几年将农作物产量提高到能够完全保障国家内需的水平——化学工业又要再次完成这一任务。正是化学工业在战时一再找到摆脱某种原料不足困境的出路,其方法是制造这些原料(金属、橡胶、火药、炸药、织物和粮食等)的代用品。    对国民经济化学化问题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促使所有国家在战后最大限度地发展化学工业。现在,这不仅是发展化学工业的问题,而且是借助于化学以最现代化、最适当的原则组织一切生产的问题。“新化学制造了大量不久前还不为人知的产品,如人造纤维、人造石油、人造皮革、人造橡胶、塑料、鞣质材料、轻合金,等等,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将引起工业经济的革命,根本改变相应天然原料在国际市场的行情。更多的经济成就将使利用一切废料,即尚未受到重视和暂时没有派上用场的原料成为可能。”(引自《化学家们致苏联人民委员会 主席的信》)    现代化学工业的实力基础在于煤炭加工、固氮技术和纸浆加工。战前由煤炭中提炼苯胺染料的技术现在已发展为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由煤炭中可提炼出石油、汽油等。通过人工合成可得到橡胶。    这样,没有石油储备的国家就不会陷于绝境,它的汽车和航空实力不会被破坏。氮工业由于生产人工肥料解决了很多粮食困难,同时直接为生产火药服务,从而排斥了智利硝。用树木和废棉花制造纸浆并将纸浆进行化学处理,现在已经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赛璐珞、甘油、人造丝等的生产与此密切相关。这一工业部门由于利润高,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战时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平时的生产可以轻而易举地转为火药生产。    除化学工业的发展外,还应指出其他工业部门一些生产过程的化学化,这将改变生产的技术性质和经济结构。这种根本改变可能遍及冶金、机器制造、采矿工业、运输等各个生产领域。    以下状况使化学工业动员变得更加容易:由于利润高,投入该工业的资本极其迅速地集中,并在这方面超过了所有其他工业部门。从军事观点看,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情况,是化学生产中的劳动力大部分不需要特别高的专业技能。    帝国主义战争后出现的经济发展,为未来战争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工业基础。每个大国,特别是不同国家组成的联盟,在原料上不受制于人的程度将会比过去高得多。未来战争与1914-1918年战争相比,规模会更大,斗争的紧张性会更高。    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使未来战争增加了汽车运输、航空和军事化学的重要工具,更不用说还处于保密状态、至今尚未使用的新兵器,这些兵器在未来战争中即便不充分亮相,也无论如何会被首次使用。技术的进步不仅将导致战斗队形纵深加大,而且将导致战区纵深加大,它将以电气化和化学化新经济方式对抗新的空中化学武器,这种方式将在全境大纵深分散配置能源和生产。    现代战争中使用的作战兵器和辅助兵器的发展,急剧改变了进行战争的条件。现在我们不能期望那样的交战,它们能够导致以一次突击就消灭敌人全部作战军队的结果。正面的宽度、铁路网的高效率和战区的大纵深不允许达到那样的结局。 战争是由一系列连续战役构成的,这些战役最后会导致彻底消灭或击溃敌军 ,夺取其支撑战争的经济目标和领土。    坚决的行动可能被阵地防御中断,这种防御使战争的一个阶段不同于另一个阶段。使一切经济和社会力量处于紧张状态及伴随着阶级矛盾尖锐化的长期斗争,是现代大规模战争的写照,在这样的战争中,双方都力图使用大量兵力兵器,坚决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 参考阅读: 《粟裕回忆录》、《陈毅军事文选》 步兵大纵深,指的什么东东, 一战后期 美军的编制 。
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企与中国大陆的制度
热度 5 gordon 2017-5-7 18:51
中国大陆的制度,其实仿照英国的制度 但是,它是静止的一个剖面。 例如某一个政党,选举胜利以后,就是 我们这种情况 ********************************************************************** 它的问题就在于 它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导致了它的效果,和民主制度完全 反转 ********************************************************************** 民主制度是体现大众的利益,有一定任期,可能 本届 就解散了 中国呢,因为它是个僵死的 导致了,它不动,把风险让人民 分摊了 ********************************************************************** 这个,你看 把谁当作坐标系 ********************************************************************** 因为中国的制度是 冲击——应对 产生的 它模拟了一套东西,包括国企,政府,等等 ********************************************************************** 因为这是先进的嘛,它不动 它是让中国社会、老百姓 转动,来适应它。 ********************************************************************** 纯粹静止的看的话,它和英国是一模一样的 不用诧异, 因为清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当年 学的就是英国
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互联网的大发展,为什么没有提高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热度 1 gordon 2017-4-12 11:13
互联网,不与传统经济相结合,没有实物产出,就是没有办法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 ************************************************************** 20世纪初,菲律宾还处于美国殖民统治之下,美国的殖民政府就高度重视教育投资。即便今天,菲律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本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但菲律宾却在一些重大政策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以至于最后沦为一个失败国家。 对于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这种不协调的关系,我们可以提出两个相关解释,其中最常听到的一种解释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错误的教育太多。在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模式存在鲜明的对比,比如,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都 相对比较重视职业培训 ,而那些曾经沦为欧美强国殖民地的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则不是那么重视建立职业培训系统 。在初级经济发展阶段, 一个具有工程资质的台湾学生可能比一个具有会计资质的马来西亚学生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台湾的高等教育中有55%都是职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而攻读人文学科的学生所占比重还不到10% 。20世纪80年代, 就工程人员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而言,中国台湾比美国高出了70% 。韩国与日本的教育体系为整个东亚树立了典范。台湾的教育体系越来越类似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工业国的教育体系,而反观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体系,则更加重视人文学科以及“纯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了“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教育传统。 但 我们绝对无法以缺少职业培训和工程人员,去解释东南亚国家的落后 。首先, 在东北亚,大多数工程人员也都是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之后才培训出来的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刚刚拉开帷幕之际,虽然工程人员奇缺,但仍旧成功了, 直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才着手加强职业培训和科技教育 。相比之下,虽然古巴、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人员,但并没有产生多么明显的积极结果。正规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之所以没有出现协调关系,还有第二个原因(此原因比第一个原因还重要),即 在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关键的知识都不是在正规教育中学到的,相反,是在企业中学到的 。 这种“企业内学习”(intra-firm learning)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前苏联在发射卫星上很成功,却在发展经济上一败涂地的原因,即 它的教育和科研投资主要集中在精英式的大学和国家资助的研究机构里 ,而不是集中到企业里。东南亚国家也是这种情况,一方面遵循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教育传统,大力发展精英式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公共部门设立的研究机构迅速增加。相比之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1978年以后的中国大陆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资就比较务实和有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都是一些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竞争的大企业。这一点与前苏联的情况是不同的,有利于这些国家迅速提高本国技术水平。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虽然该国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本国的技术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提高,在解释这一现象时,日本学者近藤雅之(Masayuki Kondo)如是说:“ 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环境是企业,而不是公立研究机构 。”对工业而言,在早期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的不是科学政策,而是技术政策。因此,一个政府的工业政策是决定其工业发展成就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不强制性地建立并扶持一些企业,让企业充当技术学习的平台,那么在正规教育方面做出的所有努力可能都是徒劳无功的。 我要提出的唯一忠告就是,当一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达到技术前沿时,其最佳的教育组合就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正规教育机构和企业内学习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但这不是本书讨论的焦点,在这里,我们讲的首先是你如何才能摆脱贫穷并跻身富人俱乐部。 ****************************************************************** 另外一个能够影响发展的因素就是教育。本书认为教育只是发挥了一种背景性的作用,因为虽然教育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都会对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我们能公开获取的信息表明,开展教育的年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状况之间的正相关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显著。在统计教育情况时,我们搜集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比较注重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人们培养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最关键的阶段, 但韩国和中国台湾实现经济腾飞时,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亚的平均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台湾有55%的人都是文盲,1960年降低到45%。1950年,韩国人的文盲率甚至比当代的埃塞俄比亚还要高。与其说是教育催生了经济发展,还不如说是经济发展促使家庭加强子女教育,从而使得更大的经济发展具有了可能性。 ****************************************************************** 以前中国的教育是学习英国的,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旧海军的看法是,学习英国海军,不如学习日本海军。 “小船打 大舰” 但是,当下中国的工业化阶段已经完成, 老的 “工业化” 教育体系是否还适应 经济的发展,存有疑问 毕竟欧洲的经济也不怎么样。
2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为科学而科学",科学的同路人
gordon 2017-4-2 02:10
为科学而科学,科学的同路人 我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很好,还有竞争意识,我一直是处于 “为科学而科学”的状态。 家里有这个条件 80年代的时候,比较纯粹,居里夫人式 不计较 个人得失,讲究奉献的氛围还很浓厚。 我知道 “数学、感觉、心理学、脑科学” 透过直觉的洞察。 还有,“科学不是出什么成果,而是方法的改进”。 我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年龄很大了。 杂事缠身,也不可能如 小的时候,那么锋利。能站在科学的第一线了。 几乎,我只能作为一个科学的同路人,而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了。 成为科学家,本来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不论是别人灌输的,还是社会氛围如此。 小孩也想不了别的,那时候还想不了 糖果更好吃,“性”,或者其它的好东西。 我本来就是很乖的小孩,父母说糖果延后吃,那就延后吃。虽然总是忍不住偷吃。 ******************************************************************** 虽然自己努力,但是中国大陆 整体对 “科学是什么”的认知水平不高。 这样,我这名 对科学憧憬的年轻人,永远也无法达到我年轻时的状态了。 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遇见知识盲点,总是很苦恼的,结果你去追这个兔子,反而把自己原来的目标忘掉了。 别的学科没有给你 所需的知识支撑,本来应该给你的。(理想状态下是如此) 你在追求 科学目标的时候,会受很多限制。 当然,结果就是你无法成为科学家了。而你也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 游戏结束了。 ******************************************************************** 当你清楚的知道,“你无法成为科学家,只能作为科学的同路人” 以后,你也不再追求这个。 我突然惊奇的发现, 李政道这个鳖孙,搞的“少年班”的阴影 也从我生活中消失了。 我都鸡巴不当科学家了。还能咋着
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所谓工业党,是中国大陆 “社会的产物”
gordon 2017-3-26 15:58
所谓工业党,就是不关心气候,环境,纯粹想依靠某一要素的投入,就可以快速增长。例如资本。 这是简单化的烂货,早就证明失败的。(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试验,就没有成功) 以为把什么东西都扔了就能快速发展, 很快就会边际递减的 。 长期下来,最后你会发现还不如 平衡发展,速度快 。 试试就明白了。 这个东西,很难用数学给你描述,因为很复杂。 ************************************************************ 当然我也知道,根本原因跟中国文化有关,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原因, 自古以来就很穷 ,人均货币占有量少。利率比较高。 老外的利率低,人家是 “人少物资多”。 中国是近些年 人口才下降的 ************************************************************ 你只要明白这一点,工业党,是中国社会的产物。 工业党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不看,没有任何价值 因为他知道的,你也知道,只不过是社会常识。
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新加坡超越中国成第一
热度 17 grass 2016-12-7 13:28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2月7日报道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2月6日公布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万15岁学生参加了2015年测试,内容涵盖科学、阅读、数学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科学是这次的主要测试内容。 总体而言,亚洲国家的学生表现最佳,综观三项能力测试,新加坡在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参数评估的教育系统中独占鳌头,超过此前第一的中国。   据悉,在科学测试中,除了爱沙尼亚、芬兰和加拿大以外,前十名中的名次皆花落亚洲。新加坡第一,日本第二,台湾地区位居第四,澳门和香港地区分别是第六和第九名,中国大陆第十。 在数学测试中,香港地区和澳门分别是亚、季军,中国大陆第六。在阅读测试中,新加坡摘得第一名,香港地区和加拿大分别位于第二、三名。   在2009年和2012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学生在科学、阅读和数学三大领域连续两次名列榜首。2015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的学生代表中国参加测试。 这届学生不行 还是低分高能?
104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学日本,是因为我们那时候比日本还穷
gordon 2016-1-20 10:03
学日本,是因为我们那时候比日本还穷 还是曾经在国民党部队里当过兵的黄仁宇在其著名文章《日本,Nippon,Japan》中说出了国民党人在获胜后的心里话:       V-JDay 〔VictoryoverJapanDay〕后国人只有极少数主张采取严厉态度对付日本,当中牵涉的理由非只一端。至今尚未为人普遍的注意: 中 国之对日抗战并未在势均力敌之条件下获胜,而系在万劫不复之环境内苦斗功成。战事开始时之三百余师,实际五花八门,无统一之编制装备战法,无统一之人事经 理补给系统。即纠集此等部队于战场仍靠统帅向各省强人劝说,因之凡事仓皇凑合无从作合理之部署。作战方始半年,蒋介石所能亲自控制之德式装备三十个师即已 损失殆尽。以后即无法补充。抗战后期仍称有兵力三百万,只有步枪约一百万枝,其火力不能与日军同日而语。一至国军被驱入内地,全国产钢量始终只有每年约一 万吨(今日中国大陆产钢早已超过每年一亿吨)。即步机枪子弹之原料每月三百吨亦赖美机空运输入。制成之子弹平均每兵每月只分得四发(包括轻重机枪所用), 一般各部队缺员自百分之三十至半。不仅缺乏炮兵及交通工具,而且缺乏医药绷带。当汪精卫出走投降之日即蒋之意志亦受损折,载在蒋日记。从日方资料看来,作 战期间,日军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彻底解决中国,均因国际关系及全球战略剧变而作罢。迟至1943年蒋尚在其日记中提出, 彼已可能无法完成“上帝所赋予之使 命” 。即直至1944年犹在自身嘱勉, 切勿存“一死报国之念” ,可见得此念已涌上彼之心头。又迟至1945年原子弹爆炸之前夕,中印公路已打通,美国军援 已输入,国人估计战事尚需两年结束。 以日军玉石俱焚之战法(详下),中国之东南必被彻底破坏,我人亦难保幸存 。所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已令人喜出望外,群情 实已无心计较惩凶赔款。 注:老蒋被日本人打怕了,赶紧把这群瘟神请出去了。 **************************************************************************************** 当然的,中国之内战随着抗战接踵而至,是对外缺乏外交实力之一大主因。不仅如此,即对处置战犯也不得不带妥协态度。冈村宁次为终战时“支那”派遣军司令官,他在“北支”派遣军司令官任内,因中共动员全民作广泛的游击战,曾执行“三光”政策,亦即在战场内外全部杀光,所有房屋庐舍全部烧光,所有道路桥梁也全部破坏一光。他的行动是否已违反国际公法,至少应受军事裁判。但是因为他在战事结束之后,谨遵蒋委员长命令,指示各部队向蒋派遣之将领解除武装得免于置议,事后以病被遣送回国,最为中共在当时指摘。 然则终战时日军百余万仍占领中国大部所有重要城市铁道港口,当中发生任何事故,都足以为患深远或至不可收拾。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经验, 战败国如俄德均有军队叛变产生纠纷 。以日本将领在华自由行动如上述东条板垣等事例,冈村所部亦至可肇事。我自己于1945年9月初随第三方面军先遣部队抵上海,又随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将军赴南京, 此时京沪铁路全倚尚未受降之日军警卫,而一路秩序井然 。黄埔路中央军校旧址为9月9日冈村签署降书场所,所有会场布置工作,一部由日本士兵担任,他们垂首听命毫无参差情节。据通日语之同事道及, 他们下级军官对士兵训话仍保持十足威权,毫无恐惧失控情态 。凡我所目睹身受日军上至将领下至士兵全部驯顺有礼。我与彼等相处数月曾未闻一句不逊之言,亦未见一个抱怨怀憾的表态。不久之前尚有一位友人在纽约《世界日报》为文称,彼曾在当日见及日军宪兵队尉级军官。因为日本宪兵平日为非作歹,终战后此等军官成日被居民痛打,但彼等受有冈村命令不得回手,以致每日脸部打肿,仍奉行命令如故。所以事在两难之间;不为华北无辜受害之民众伸冤固为心忍,若兹后仍将冈村宁次判罪处刑亦不近人情。 **************************************************************************************** 1945年至1946年之冬季,驻上海之日军第六十一师团在候船被遣回国之际, 奉命做工修理沪杭公路 ,我与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少校参谋莫吟秋负责实地监督并联络。其警卫即由国军第七十一军辎重营派出。(此部队以后亦调往东北,在内战期间全军覆没。)我们 深恐两方在数月前尚为死敌,中国士兵及下级军官文教程度亦浅,难免小事争执产生事端 。以后看来如此顾虑全不必要,因为彼此身份职责均有共识,即无冲突之内因。有一日傍晚,我巡视至沿海一小镇,闻及七十一军之连长已与日军尉级军官镇中小饮,果然我倚候不久,四人带醉踯躅返队。此时 日军为战俘,其装备齐整,国军为战胜者而衣服褴褛。但战俘只有每日给养,无薪给。国军之薪给为数亦有限,只因法币价值较沦陷区伪政府发行之“中储券”为高,尚可购得酒食 。而此连长竟以本人薪给招待为彼监视做工之日俘。我刚一责问,他即辩说:“报告贵参谋:人家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可怜啦!我不过带他们吃一顿饭。叫他们散散心,也没有旁的啦!” 注:都是下苦力人,这个蠢蛋,呵呵 (你就让他干呗) **************************************************************************************** 国军只有钱且衣衫褴褛,人家日本人装束整齐,真是,哎 消费性通胀嘛,问题出在生产上。 怪不得他们那么崇拜日本人,原来他们比日本人还差,呵呵 **************************************************************************************** 他怕日本人破坏,日本人也够意思, 给他一个完整的体系 。(横滨正金银行给它的,汪伪中央银行) 他只要生产就行了,呵呵 注:都饿成啥了,还跟我们打,呵呵 ( 大生产运动 ) 老蒋,goodbye **************************************************************************************** 蒋大哥怎么输的,他没有二线兵力。 被歼一团少一团,被歼一旅少一旅。对于缺乏第二线兵力的敌人,这种战法最为有用。全歼,方能最充分地补充自己。这不但是我军目前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兵员的重要来源。全歼,在敌则士气沮丧,人心不振;在我则士气高涨,人心振奋。 ———— 毛选第四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马云:香港青年知识好 内地这样素质的学生不多
热度 33 知于行 2015-2-3 10:26
新浪科技讯 2月2日晚间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今日在香港表示,新的时代机会很多,年轻人拥有天然的优势。“香港的年轻人知识面太好了,香港所处的地理位 置,香港在全球化所处的位置,金融、法治以及所有大学完善的教育,我认为中国大陆目前要具备这样素质的学生并不多,只是看香港今天年轻人敢不敢往前跨一 步。” 阿里巴巴请搬到香港去吧
186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炸鱼了
热度 30 洗心 2015-1-26 17:29
@铁血悍将汤恩伯 抗 日名将杨引之,湖南长沙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宣传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的战略被蒋委员长所采用,其下属的第十八集团军是抗日战争中歼灭日 军最多的中国军队,文革期间死于中国大陆,不久其妻入狱服刑十余年。他的儿子战死在朝鲜战场,至今仍在民间蒙受不白之冤。
90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截止2015年1月12日财政部第三次加税前中国大陆燃油税负图表
热度 27 leekai 2015-1-12 21:52
不多说,请看图。欢迎洗地
9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为电影而生》周星驰电影震撼混剪—— 在中国大陆技术并不重要,挣钱才重要 ... ... ...
gordon 2014-9-16 13:23
在中国大陆技术并不重要,挣钱才重要 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原因 因为一般项目会占用专项资金,你规划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忙忙碌碌也不知道钱花哪儿了。该干的事没干。 分税制的目的就是一般项目不要占用专项资金, 在技术上,因为国家有重大专项,所以,不用你操那么大心。 它留给你的钱就是生活的钱,你要再搞研发,这生活就没办法过了。明白吗 不要以技术为导向,以挣钱为导向的活的都很滋润。 注:我说的都是个人走的弯路,别 “思维定势” ,转不过来。 让大男人干大事吧,象我这种 “小男人” 就干点小事好了 我以前说过,罗马战胜希腊是因为什么?一位父亲。 生活是很艰难的,that‘s all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E1ODM5NDgw/v.swf
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未来的中国大陆是台湾的翻版
热度 4 gordon 2014-7-17 16:10
本身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广电和 乐视网 这个事,让我打了一个冷颤 台湾结束党禁、报禁 ,然后再90年代 乱做一团。 大陆是不想开放党禁、报禁,但是他的新的增长点是互联网行业,例如iptv 之类的,不论你同意不同意,报禁就放开了。 这个很麻烦。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未来几年增长率不会多高。 除非印钞,搞 “隐形税收” 。这也是不能长久,呵呵 现在不是准备修 跨洋铁路的嘛,也许会不一样,谁知道呢? 利益相关:我没有买任何股票。这个观点早就亮明了,因为高利率压资产价格,还是看房地产走势的变化情况,所以没买。 ×××××××××××××××××××××××××××××××××××××××××××××××××××××××××××××××× 钢铁产量这个事 6月,全国钢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铁矿石便宜,它就扩大生产,晕。 铁矿石便宜,它应该修复资产负债表,是让你喘一口气的。 全球通缩,卖不出去。 明斯基时刻,不解释!!!
16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大陆经济走势和台湾是一模一样的
热度 2 gordon 2014-7-15 21:14
中国大陆的经济和台湾是一模一样的。 我又找了台湾 70年代 的照片看,和中国90年代一样。 连时间都是一样的,台湾60年代起步,30年,90年 台币升值。大陆80年代起步,30年,到2010年 ,传销盛行,人民币开始自由浮动。 连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都是一样的,金融服务业比重增大 ,提升了服务业比重。 中国服务业有一个新特点,就是互联网金融。 这个当年台湾是没有的。 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大陆是没有的; 大陆的互联网产业,台湾是没有的。 1976年,台湾工研院就与美国无线电公司(R C A )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约,从事集成电路研发。 1995年4月, 马云 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 中国黄页 项目。 大陆的互联网产业全都是靠自己 ,当然更主要的是开放源代码运动 降低了 研发难度。 大陆的服务业增长,很可能还是在互联网这块。 制造业慢慢地在衰退。 (2004年还可以,2005年就不行了。然后就是2006年 煤电改革 ,电磁炉开始普及 ,煤贵电便宜。2008年就金融危机了) 啥时候中国家庭不用蜂窝煤了,谁能说出来。 参考资料: 《9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995年写的一篇文章。 《 国务院关于 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5/content_63235.htm ××××××××××××××××××××××××××××××××××××××××××××××××××××××××××××××××× 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增长与80年代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经济增长不稳定尚未明显出现。 1990年经济增长率为5.4%,往后几年分别为7.6%、6.8%、6.3%、6.5%,今年(1995 )经济稍有复苏,预计可达6.7%,明年预测也可望达6.7%。 所以,9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可称为稳定中速增长期。说它稳定,是因为这五六年经济增长率均维持在5%—7%之间,没有出现悬殊起伏的周期性现象。 大陆今年7.5% ,明年定成7% 就行了。发钞保 GDP ,可不是说话呢。 以后能稳定在 6.5%~7 % 之间,就非常好了。 “十二五”中国不再“保8”,设定了年均GDP增长7%的新目标 ,就是出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考量和开启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的规划要求。
3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大陆的人才正在和谁竞争
热度 2 gordon 2014-3-16 11:55
注: 我又做坏人了 ,我爱做坏人。 大陆一大帮人还是傻乎乎的,根本就不知道和谁在竞争。 以前我说过,大陆本土工作过,成长的人才都在向美国流失。而美国的一部分顶尖人才由于钦慕大陆的效率优势,正在向大陆迁移。 这里不指从学校到学校,出国留学的留学生。( 学生可不是什么人才,工业化的产物 ) 我指的是有一定工作经历,从而成长起来的人才。 美国这部分顶尖人才 比 大陆流出来的一帮子还厉害,仅仅比美国顶尖人才差那么一点点。想获得竞争优势嘛, 在美国竞争不过,不一定在大陆没机会。 美国的留学生 呆在香港还有一部分,各种各样的途径吧。 港灿 也是不好惹的 。 底下还有台湾一部分人也在大陆活动。 ×××××××××××××××××××××××××××××××××××××××××××××××××××××××××××××××××××××× 现在 大陆的毕业生还糊里糊涂的,还以为是刚改革开放的东南亚老华侨。 都没想,大陆一直是和美国挂钩,和美国较劲竞争的。 大陆毕业生已经被压到竞争的最底层了,你能竞争过 香港、台湾那部分人吗? 香港的一部分还是大陆的竞争优胜者出去的 。 就西西河那边的人,不一定比得上 “ 大陆工作后出去 ” 的。 大陆工作后出去的,在美国 至少中等偏上。它和美国中等人才竞争没压力,还秒杀。可能是因为美国工程能力不强。 比不上美国的顶尖人才,美国的顶尖人才还是有一套的 。 注:“ 大陆工作后出去 ” 的,意识形态比较偏西方,就像石康那样的。 ×××××××××××××××××××××××××××××××××××××××××××××××××××××××××××××××××××××× 很怪,大陆的大学毕业生和农民 总是出不来,使了好大的劲也不行,竞争不过人家,呵呵 这个我也不说, 不是没使劲,真的使劲了。不行 ,呵呵 成一个笑话了 中国改开这些年啊,东南亚老华侨挣钱比我们多, 除了富二代、官二代外,还有海二代呢。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gzNTk3NDc2/v.swf
35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思维拓展(二)一本对中国大陆学生有用的好书
gordon 2013-7-3 18:53
读读别人的故事,是对自己的一个好参照,尤其是和自己的成长历程很相近的人。《My Life as a Quant: Reflections on Physics and Finance 》一书的作者 Emanuel Derman 出生在南非,南非是一个很少有的和中国大陆很类似的国家。 “二元体制与二元结构”,学者常常用这个术语来称呼种族隔离时代南非对黑人与白人的不同待遇。而在中国,人们形容城里人与农民不同待遇的流行说法是“二元结构”。 有趣的是,在经济起飞阶段,南非的“白黑二元”与我国的“城乡二元”的人口比例也相当近似,即都在1:4左右。 南非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南非的白人比较需要国家的保护,因此他们的公营经济占的比重比较大,1980年公营部门占全国固定资产的58%,占产值的26%,出口占50%以上。 南非曾经把一切“城市化弊病”如贫民窟、脏乱差、治安问题等等都归咎于黑人进城,从而对黑人厉行管制,并且成为种族隔离时期的重要“国策”。当局经常以整顿市容、惩治“擅占”为名进行整治。 而在中国,类似的概念叫做“有序流动”。南非把打工者住的简陋棚屋叫做“违法擅占”,中国则叫做“违章建筑”,为了社会稳定,中国对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设立了许多阻碍。 但和南非比,中国的“驱逐流动劳工”更有手段,也更有效率:南非一次驱逐几万人就“骇人听闻”,深圳一次“梳理”就赶走了百万人,南非还要驱逐数年才得手,深圳4个月就大功告成了。 更关键的是,南非立法虽是恶法,毕竟很少朝令夕改。就像“通行证法”虽坏,持了通行证毕竟就不会抓你。但就像我们有了“三证”逢到“敏 感时候”还是会被“收容”一样,在“拆除违建”问题上当局也是随心所欲,今天自己设立“安置区”,明天又说那是“违章建筑”,横竖都是他有理。 南非和中国共同的经济特点 一是外向型特征 ,由于多数人口(南非的黑人,中国的农民)消费能力低下,南非与中国一样长期“内需”不足,利用外资、开辟“外需”是两国“奇迹”的共同特征。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于经济增长 。由于南非可以随意圈占黑人的土地,因此南非得以大量占地修建基础 设施。如南非的人均汽车拥有量不算高,但其高速公路的建设却领先于多数发达国家,1980年代其里程一度仅次于美国、德国而居世界第三。这一点与中国目前 的情况也很相似。中国居民有车率也不高,高速公路却已居世界第二。 ×××××××××××××××××××××××××××××××××××××××××××××××××××××××××××××××××× 还有一些有趣的事实,南非实行的是英式教育,
0 个评论
分享 马克思、恩格斯学习外语的方法不能作为中国大陆学生的借鉴 ... ... ... ... ... ...
热度 2 gordon 2013-3-26 22:36
马克思、恩格斯学习外语的方法不能作为中国大陆学生的借鉴,原因很简单,他们从小就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的。 马克思中学时代就写过拉丁语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拉丁语作文) 这是1835年8月15日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拉丁语作文。   根据记录,这篇作文的成绩是“良好”,超过了班级的平均成绩。在这篇作文的考卷上,主考人在许多地方加了着重号。页边上加了一些涉及作文内容的拉丁语 评语,由校长约·维滕巴赫以及拉丁语和希腊语教员勒尔期签署的总评语是:“除了上述我们加上评语的地方特别是结尾处的几个错误以外,这篇作文不论在素材的 处理方面,在显示出来的历史知识方面,还是在力求以通顺的拉丁语来表达思想方面总的说来都很不错。但书写太糟糕!!!” 中学高年级学生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肄业证书   一、语文   1.拉丁文。他能毫无困难地理解无论是散文作家或诗人的作品,特别是李维和西塞罗,味吉尔和贺 雷西的著作,因而能毫不费力地理解整体的联系,清晰地掌握其思路,能熟练地把拉丁语课文译成德语。但语法的掌握尚嫌不足,因此,尽管作文颇有长进,从语法 和修辞的角度来看,还有待改进。   2.希腊语。他已充分掌握词法和句法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会了准确地翻译比较容易的希腊散文,如荷马和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而且能较好地理解和复述柏拉图的一篇对话中的思路。   3.德语。作文,特别是最后一年,在全面发展方面获得可喜的进步;作文具有良好的、独立的思想,而且大都组织得当;叙述均有依据,表达富有准确性。恩格斯对德国民族文学史和阅读德国古典作家的著作表现了值得嘉许的兴趣。   4.法语。他能熟练地翻译法语古典著作。通晓语法。 他们倒是和民国时期的学生有共通之处,民国学生很早就用全英文教学。 ×××××××××××××××××××××××××××××××××××××××××××××××××××××× 马克思在1835年8月毕业考试中的笔试考卷,现在保存下来的共有七篇。有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拉丁语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拉丁语即席翻译、希腊语翻译、法语翻译和数学试卷等。 当时的中学语文课可能差不多,都有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
61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平凡、中庸是福——再探中国大陆社会
热度 1 gordon 2013-1-22 16:46
平凡、中庸是福,这是一条经验规律。要用心理学来解释这个经验规律,非常复杂,记住就行了。但 这条规律不能用在高手博弈中,高手博弈还是把问题搞清楚为好。 中国大陆以前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博弈思想很多,边际效益不高。人生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他教的方法,走不多远就衰了。 生活里真正用到博弈的地方也不是很多,真正用到博弈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日常的行为,中庸就好。 所谓中,就是不要把自己看的过高,也不要看的过低。所谓庸,就是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要过于精确,也不要过于模糊。 ×××××××××××××××××××××××××××××××××××××××××××× 真正到博弈的时候,愤怒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还是把问题搞清楚比较好。
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在中国大陆少买日货(就事论事)
热度 7 gordon 2012-11-21 10:47
没有任何民族主义情绪, 这是因为 别人不买 就你买,售后服务体系跟不上。 现在是都扔给代理商了,代理商只管出货,涸泽而渔,谁见中国人谁害怕呀。 日货相对来说还是便宜的,买欧货就得多加钱哪。 注:快速增长公司的东西也不能买,没几年不是被收购就是倒闭了,售后也是乱糟糟。 ××××××××××××××××××××××××××××××××××××××××× 我就那么一说,不作为任何购物和不购物的参考。
45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在中国大陆 什么样的人才算中产阶级
热度 24 樱木花道 2012-4-23 23:55
“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赖特 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 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他指出,在工业发达的 西方国家 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 的中级行政官员, 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 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 ”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 服务 。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 机械 单调,缺乏革命 热情 ,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 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其实 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等级社会, 是不是中产 ,其实就看你的收入和福利是否和你同一地区的实权部门科长界别人物持平。 1 是否是同义级别的税后收入 2 是否保证有类似福利:医疗保健 儿女入学 住房水平 ( 房子不在乎很大 关键的是你的邻居是神马人 ) 3 是否保证有充分的空闲时间:休假 规律的工作和作息时间 ( 没有休假的人生毫无意义 ) 4 是否有稳定的人际圈: 同学、老乡、同事、etc ( 张爱铃 :穷人和富人交往 永远吃亏的是穷人 ) 5 以上的一切是否随着CPI水涨船高 是保证您不掉出中产阶级的关键。 按照俺的观点(其实是俺听s经济系的大大说的),一个年收入50万的私营机械厂 工厂主 并不能算成一个稳定的中产。 一个军队的副营军衔 应该勉强算够。 个人认为: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普遍贫困(要不您说现金缺乏也行),是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1287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ipad商标侵权案升级 苹果面临2.4亿罚单
热度 16 wayne 2012-2-10 19:07
有消息称苹果已经选定3月初推出iPad3,但中国各地已就iPad商标侵权问题展开调查,北京西城工商更是开出2.4亿元的罚单。相信这对期待iPad3的大陆朋友不是个好消息。 深圳唯冠于2001年注册了iPad商标,并说自己在一些产品上使用了iPad的名字,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中国大陆使用iPad这一商标,赔偿损失。但在苹果看来,已经与唯冠公司的总部台北唯冠签署了商标的全球转让协议,这意味着苹果可以取得在全球的商标授权。苹果公司是在2009年以5.5万美元的价格通过英国的IP申请发展公司购得唯冠国际的iPad商标。
个人分类: 随笔|778 次阅读|6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4 04:17 , Processed in 0.04689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