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长征

相关日志

分享 长征五号好年轻
热度 42 雷达 2016-11-5 09:12
长征五号好年轻
朝气蓬勃,可以一口气连续几个月,一天 连续 工作十几个小时倒头一觉就满血复活的年龄。 他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好羡慕。
个人分类: 感怀|99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昨天晚上长征5的发射,这得攒多少人品啊
热度 70 九麟居士 2016-11-4 10:10
转发纪实,兄弟们感受一下: 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纪实(谨以此献给所有经历了此惊心动魄、高潮迭起过程的兄弟姐妹们,精彩程度远超任何好莱坞大片): (1)20161028 CZ-5完成技术区全部测试工作,垂直转移至发射区,进入加注发射阶段。 (2)20161030 发射区模拟发射演练。射前瞄准角装订异常,助推发动机异常摆动到极限摆角。对发动机会否造成损害?是否需要将火箭拉回天津? (3)201610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军事航天部司令参会,助推发动机表态:经复查发动机没问题。(感谢六院11所的兄弟们 ) (4)20161103 发射日。发射时间:18:00:00。发射窗口:18:00~20:40。 (5)10:30 左右,助推1、3疑似液氧泄露,01下达口令:“各号保持状态,暂不进入-7小时程序”。 (6)01口令:“重置点火时间为19:01:00”。 (7)17:36,一级循环预冷失败,01下达口令:“110暂停液氧排放,暂停煤油充填。各系统保持状态,暂不进入-1小时程序。” (8)18:20,卫星表态,发射窗口可以推迟至21:00。 (9)19:02,01口令:“02,组织一级氦配气台1操作手返回操作岗位。” (10)19:10 领导决策:若到19:30一级发动机预冷仍不正常,考虑进入终止发射流程。阵地开始进行终止发射流程准备工作,抢险人员到位。 (11)由于动力总指挥卓越的工作(接通D7吹除),19:33一级1分机氢泵轴承处外壳体壁温开始下降。 (12)01口令:“设定点火时间为20:40:00。” (13)20:30 线路综合专业射前监测参数不再更新,软件显示异常。 (14)20:38 01口令:“暂缓进入-3分钟准备程序。设定点火时间为20:41:17。” (15)20:39 01口令:“暂缓进入-2分钟准备程序。设定点火时间为20:41:56。” (16)-90s 120口令:“转电。” (17)控制主控计算机报错。 (18)约-1分钟,120报告:“01,终止发射。”(中国航天史上最牛逼的口令,没有之一) (19) 01:“怎么搞得?” (20)十几秒后,120报告:“01,稍等。” (21)十几秒后,120报告:“01,可以了。” (22) -10秒,01开始点火倒计时报数:“10、9、8……”制导专业报告:“还没有数”,姿控专业报告:“姿态角偏差还没有。” (23) 120报告:“01,稍等。”01口令:“……7、6……”。 (24)-6秒,姿控专业报告:“有了。”120报告:“01,好了。”01口令:“……5、4,C3I重置当前时间为-10秒”。 (25)发射时间被置为20:43:04。 (26)01口令:“10、9、8、7、6、5、4、3、2、1、点火。” (27)20:43:13.13998s起飞。掌声。 (28)卧槽,控制地面没收到起飞信号。 (29)182.173s,助推器分离。掌声。 (30)285.867s,抛整流罩。掌声。 (31)476.233s,一二级分离。掌声。 (32)832.449s,二级一次关机。掌声。 (33)120喊到:“我靠,这样也能成功?!” (34)1422.440s,二级二次点火。掌声。 (35)1779.010s,二级二次关机。掌声。 (36)1821.010s,级间分离。掌声。 (37)热烈祝贺长征五号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昨晚不到6点就开始等,发射时间不断推迟,感觉很不好。7点40多,说发射时间推迟到8点40。等啊等啊,等3分钟倒计时了,又推迟到8点42,紧张的我啊。刚起飞10来秒就进云层了,镜头捕捉不到,我的那个心一下就提起来了,好在是成功了!吓死个人,以前看中国发射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231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太空城管啊——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
热度 40 小老虎爹 2016-6-26 12:40
来源人民网,链接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625/c1057-28478343.html 武平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为充分发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的综合效益,综合统筹有关需求,我们组织安排了远征1A上面级、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天鸽飞行器(2个)、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和翱翔之星立方星等6项7个载荷。 远征1A上面级:本身也是一种航天器,具有独立自主飞行、多次启动、长时间在轨等特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地球轨道后,能将其他有效载荷从某一轨道送入其他轨道或空间位置。远征1A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多次启动、长时间在轨飞行等技术,并作为其它载荷的搭载平台,按程序将遨龙一号、翱翔之星、天鸽飞行器分别“摆渡”到不同的预定轨道,开展相关在轨试验。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以下简称返回舱):采用返回舱加过渡段的两舱构型,外形为全新的倒锥形。试验的主要任务是:获取返回舱飞行的气动力和气动热数据,验证可拆卸防热结构设计,为后续新型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基础。 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将在前期技术研究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模拟的空间碎片为目标,验证碎片清除关键技术,任务结束后进行钝化处理。 天鸽飞行器:此次搭载2个天鸽飞行器,将开展在轨信息中继技术试验,也可以作为信息中转站,进行天地信息传输。 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其作用类似于“空中加油机”,用于在空间轨道上为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气、液补给,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在轨加注实验装置与远征1A上面级不分离,试验任务结束后再入大气层烧毁。 翱翔之星立方星采用标准立方星理念设计,由在校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参与研制,质量33千克,在轨工作寿命1年,将开展地球重力场测量、空间抗辐射实验以及自然偏振光导航技术验证等一系列创新实验。
474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能人:熊阔海 ,穷不怕
热度 2 gordon 2016-3-29 20:52
原载《河北日报》 无奈卖儿筹经费 “这件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5月30日,在沈阳市风雨坛街的住宅里,回首往事,86岁的高鹰老人不禁痛哭失声。“在那个年代搞地下工作太难了!为了筹措活动经费,实在无法可想的父亲才把我弟弟卖掉了。”采访中,高鹰几次喃喃低声念着这几句话,语音颤抖。 高鹰的父亲高文华,于1935年2月接替朱理治担任河北省委书记。1935年6月,高文华任北方局书记兼河北省委书记。 此 后不久,由于党组织缺乏经费陷入了困境,高文华与妻子贾琏将自己只有四个月大的儿子卖掉,换来50元大洋,维持了省委三个月的运转。“当时,上海中央局遭 到国民党破坏,中共中央正在长征路上,省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北方局与河北省委好似一个孤儿,工作上得不到中共中央的及时指导,经济上没有中共中央接济, 加上那年华北大旱,遍地灾民,困难可想而知。”河北省委党史办宋学民处长告诉笔者,高文华想尽办法筹集经费,但收效甚微。“没有经费,同志们不能出差,无 法开展工作;北方局机关和同志们租住房屋的房东时时在催要房租;高文华的女儿饿得难受,不得不到田野里捉蝗虫,拿回来烧着吃;高文华患有严重的肺病,经常 吐血……”当年在中共河北省委工作的同志们后来这样回忆。 由于没有药物,高文华只好喝 盐水治病。当时担任北方局与河北省委秘书并兼职财经工作的贾琏看到高文华营养不良,病情恶化,非常着急,就想把挂在墙外装饰门面的一块腊肉取下来吃,但高 文华坚决不同意。因为那块腊肉不光用来装门面、摆阔气,同时也是地下党同志前来联系工作时报平安的标志。贾琏多次把这块腊肉取下又挂起,始终没有吃掉。 “我爱人贾琏同志眼看着这种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她跟我商量,要卖掉我们的孩子,来维持一下这段困境。我们共有四个孩子,只有最小的是男孩(廖东光)。那 年头,男孩比女孩要多卖钱呀,于是就把仅仅4个月大的儿子卖了50元大洋。” 在高文华 的回忆文章《1935年前后北方局的情况》中,看不出悲伤甚至看不出细节的平白描述仍然可以让人想像当年抉择时的残酷。“分给王林(省委秘书长)10元, 李大章(负责宣传工作)10元,解决吃饭问题。”高文华就是靠着这50元大洋,整整维持了北方局3个月的生活。“谈及‘卖子筹经费’的往事,高老低下头, 想了很久,不说一句话。”作为党史工作者,原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唐振南处长近年来潜心研究高文华的革命事迹,曾几次访问高文华,1982年4月的一次座谈 会上的情景令他记忆犹新。“最后高老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高文华夫妇还保持着党的地下工作者的警觉性。“高文华的女儿为烧蝗虫吃还受到了责备,因为当时高文华的公开身份是商人,商人的女儿是不会烧蝗虫吃的。”原益阳县委办公室主任刘谷东告诉笔者。 1988年,刘谷东曾专程到北京拜访高文华,并写下了名为《为了创建新世界》的文章进行发表。 ******************************************************************************************* 原题:《“母亲是钢铁炼成的女革命家”》 她17岁手就拿两把缚着红布的大刀,率队打土豪开粮仓,还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解放后,她历任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广州市委书记;“文革”后, 她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参与组织了数以万计冤假错案的平反。她就是前国家领导人陶铸的妻子曾志———穿越烽火岁月的女革命家。 今年是曾志诞辰100周年,她的革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再次广受关注。昨日,省妇联在省委礼堂举行“学党史忆妇运明使命跟党走”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第一场报告会“陶斯亮同志谈革命母亲曾志”。省直机关、珠三角地区妇女干部、妇女群众等1000多人聆听报告。 斯人已逝,再谈母亲,陶斯亮直言,“人们对母亲的了解很抽象,认为她是个女革命者。但是她的喜怒哀乐,她最美、最感人的地方人们并不熟悉。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时代,让他们的精神,如种子,深埋在中国的土地。” 母亲这样的女性不可复制 问:你母亲的经历太神奇了,比现在许多电视剧中的人物精彩多了。 陶斯亮:是的。我觉得,像母亲这样的女性太有故事了, 是不可复制的 。 问:解放后,您母亲和离散的两个儿子重逢了,她怎么替他们打算呢? 陶斯亮:母亲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但心里非常关怀别人,只是她所操的心与众不同,想法很实在。 我大哥后来一直在农村务农,许多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妈妈却认为,留在农村有一块田地耕种,是最实际的。 曾志同志的两任丈夫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 如今的时代环境完全不同了,当代人很难深刻地认识那一代革命者。 陶斯亮: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对我两个哥哥说:“我对不起你们。我当时要行军打仗,环境很艰苦,没有办法养孩子,我请你们原谅。”我母亲一生从来没有 说过软话,但在生命最后时刻求儿子的谅解。以上种种,谁能忍心说这个坚定的女革命者不近人情呢?大爱无声,真水无香,这才是爱的本质。母亲一生活得精彩, 真正做到了战士、圣徒、女人三位一体。 ******************************************************************************************* 问: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是怎么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陶斯亮:她从小想当花木兰,整天看武侠小说。当她听说到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可以学军事,就毅然放弃了女子师范的学业,成为那个讲习所唯一的女学员,并且坚持到最后。她选择的是一条血雨腥风,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之路。
2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科院院士谢光选逝世 系长征3号火箭总设计师
热度 34 坚持到底 2016-2-27 09:08
发表时间:2016-02-26 20:29:01 微信公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月26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谢光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22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主要开创者谢光选同志逝世。 谢光选同志1922年11月5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市,1947年1月参加工作,1960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沈阳九兵工厂(沈阳解放后更名为国营七二四厂)技术员、专职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综合试验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一院机关生产组副组长、一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一院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庄严肃穆。谢光选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之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排成长队,胸配白花,向这位令人尊敬的老科学家深深鞠躬。“思念无限 追忆永恒”“治学严谨 献身航天”……队伍中拉起了多条横幅,寄托着人们对谢老的哀思与敬意。谢光选生前好友、同事、亲属近500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谢光选院士的去世,使航天事业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学术高超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为中国的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谢光选院士曾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荣立航天一等功一次。他的一生,是勤勉务实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奉献航天事业的一生…… 22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庄严肃穆。 出身书香门第 被几所名牌大学竞相录取 大学选择兵工院校,和任新民等航天专家是校友。 受丁观海先生启发,成为弹性力学理论的应用者。 1922年11月5日,谢光选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祖父曾立下“宁存千卷书、不置万亩田”的祖训。父亲留给子女的家训是“读千卷诗书,学一技之长”。 1942年,谢光选考大学,国内几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寄来。可是由于家境艰难,一时拿不起学费,谢光选只好选择了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他怎么也没想到,从这所当时不算太有名的学校里,先后走出了任新民、李乃暨、徐兰如等一批著名的中国航天专家。 五年寒窗,谢光选不遗余力地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著名的土木工程学教授丁观海先生把国外弹性力学理论引进中国,他便挤出时间去听丁先生的课。从那时起,他开始认识到:导弹不是一个硬体,而是软体,就像一根抖动的教鞭。之后,谢光选成为弹性力学理论的应用者。 谢光选一家 陈赓点将谢光选:“准备调到中央工作吧” 偶遇陈赓,对待陌生访客严肃谨慎。 大谈导弹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深受大将赏识。 1947年初,谢光选来到沈阳兵工厂工作。几年后,他和一位大人物的偶然相见,使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变化。 1956年初,兵工厂来了一位身穿便衣、头戴皮帽子的中年人,还来了8位陪同的工作人员。中年人提出要到生产车间看一看,厂长和党委书记开会外出,临时抓了谢光选的差。 对于这位陌生中年人,谢光选表现得严肃而谨慎,先是制止他在车间抽烟,又对其提出的问题涉密而不予回答。即便在随同人员说出中年人是“陈赓大将”的时候,谢光选还是严谨地给厂党委办公室打电话进行确认。 了解了中年人的真实身份后,谢光选一直绷着的神经才开始松弛下来。陈赓大将对生产环节、机器设备、人员素质等问题问得很详细,谢光选的回答也令陈将军十分满意。特别是对导弹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谢光选表述得清晰明确、有条有理,陈将军深为赞赏。参观结束时,陈赓大将对谢光选说:“准备调到中央工作吧。” 1957年3月,谢光选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与谢光选 一定要研制出名叫“中国”的导弹 仿制P-2成功,谢光选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这导弹的名字不是“中国”。 第一枚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失利,谢光选没有气馁,1964年,终于成功。 涉足航天,遇到的第一件事是仿制苏联P-2导弹。 为了了解P-2导弹的总体结构、组成部分、单元配制、器件、材料,谢光选不但掌握了英语、德语,还攻读了俄语,自学了陀螺力学、控制论、可靠性数学、微机应用、低温传热学、二相流和热传递的新进展等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加油”。 1960年9月10日,在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20天,在中国国土上,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研制的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仿制导弹。可是,谢光选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导弹啊。从那时起,谢光选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名叫“中国”的导弹。 随后,谢光选出任第一研究院总体部五室主任。为使仿制任务圆满完成,谢光选翻译整理了许多资料,攻克了一道道理论难关,制定了技术细则。1960年11月5日,在谢光选38岁生日的时候,他和其他研制人员一起仿制的第一枚东风一号导弹顺利地发射升空。这年,他被任命为总体部副主任。 从仿制到研制的道路并不平坦,当第一枚自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出厂时,总体部政委刘川诗问专家,发射到底有多大把握。在场的人有的说有八成,有的说有九成,可谢光选却唱了个六成的低调。他实事求是地说道:“我们没有数据,没有计算机,想法又得不到验证,只好上天做试验”。结果不出意料,第一枚自制导弹发射后约20秒就掉了下来,航天人精心养育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 失败并没有使航天人气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他们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研制经验,制定了必须进行17项地面试验后才能进行飞行试验的制度,又相继成立了计算机、元器件等科研机构。1962年底,谢光选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1964年6月29日,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终于发射成功了。 两弹结合成功 汗流浃背体验人生最紧张时刻 周总理解释“什么叫万无一失”,给谢光选带来鼓舞和鞭策。 甘肃柳园五万居民不会受到影响,谢光选精准计算,让周总理放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但外电报道说:中国是有弹无枪。 要搞两弹结合是非同一般的事情。二机部和七机部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 1966年10月1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等领导听取了来自发射基地的任务准备情况汇报。当总理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时,谢光选作为导弹核武器技术协调组长,心想“我做不到万无一失”,便举手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周总理笑着对谢光选说:“你坐下。”接着,他解释说:“什么叫万无一失?只要你们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能够发现的问题都找到了,就是做到了万无一失。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属于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我总理还要做支持你们的勤务员,给你们搞协作。”这时聂帅插话说:“总理你还是当勤务部长吧,我当勤务员。”这些话使谢光选受到了鼓舞,也受到了鞭策。 甘肃的柳园是导弹载着原子弹飞过的地方,那里当时有5万居民。总理十分担心居民的安全,多次询问这件事。经过计算,谢光选等人告诉总理,导弹失落到柳园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六。总理放心了。 8天后,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传出的一声巨响,全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基地起飞后,准确命中预定目标,并成功实现核爆炸。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 发射这天,当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起飞100秒后,因劳累加上感冒再加上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穿着皮大衣的谢光选身上的汗一直顺着脊梁骨往下流。谢光选体验了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感受到了汗流浃背是个什么滋味。 谢光选一直珍存着一张发黄的《人民日报》号外,上面的日期是1966年10月27日星期四,是中国人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的日子。 谢光选伏案工作 担当“长三”重任 破解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技术 出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土专家”解决多项火箭技术关键问题。 谢光选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的各种型号导弹、火箭飞行试验达49次,成功率为93%。 1977年谢光选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随后出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这位没有留过洋的“土专家”以“勤奋”和“务实”为座右铭,致力于新型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他与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长征三号火箭的许多技术关键,为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铺平了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采用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长征三号火箭在1984年1月首次发射时,只获得部分成功,但取得重要成果,认识了低重力场三相流、高真空度下的三相流的危害。70天后,长征三号火箭再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高擎起亚洲一号卫星,圆满地完成了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服务的重任。 谢光选清楚地记得,他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的各种型号导弹、火箭飞行试验达49次,成功率为93%。作为总设计师的谢光选感到欣慰的是,担负过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火箭,为中国新型火箭的发展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长征三号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为1.45吨,由于运载能力较大,飞行时间长、技术新、要求高,在研制过程中,要解决低温技术、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点火和大型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等重大技术难题。 面对艰巨的任务,谢光选和他带领的长征三号火箭研制队伍,抱着“中国不能在静止轨道上缺席”的壮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说:“掌握这种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技术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我是总设计师,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谢光选一生以勤勉务实为座右铭,尊重规律、科学求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老一代航天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襟怀坦荡、品行高洁、虚怀若谷、行为世范,扶助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迈向新的征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航天的史册上。
59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撤退是一门学问 —— 色诺芬《远征记》
gordon 2015-4-5 08:39
中国外贸要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 ,这个提法好 撤退是一门学问 保留了力量,精干了队伍,是一个锻炼 适合的时候,又可以 枯木重生 注:其实没什么,老办法 “弹性防御”
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荷马史诗 —— 长征
热度 2 gordon 2013-7-10 11:49
注:长期以来,我都克服不了这一关,就是承受压力和高强度工作。近期好像有一点眉目了,上帝保佑。 近些年,我已经熟悉了这种感觉,力量源源不断,去了还会再来的感觉,还有点爱上这种感觉了。 所谓衰老的感觉,首先就是体能不足——当你四十五岁站在网球场上,对面是一位十八岁的青年人,你便有机会感到什么叫源源不断的力量,那就是当你在每况愈下、一秒钟一秒钟地往下撑时,对方却打得越来越尽兴——我记起我年轻时,无论新学会什么,总是玩了还想玩,每天都舍不得睡觉,因为醒着是那么有趣。 每当我的体能不能支持我的兴趣时,一种沮丧感便油然而生,而随着年龄增加,这沮丧感也变得越来越深刻——缺多少体能,生命就残缺多少,这一点毋庸质疑。一个人若要建立信心,最好先从体能开始,接下来才谈得到智力,对于一万米跑不进1小时,俯卧撑一次不能做五十个的人来讲,一往前走便顾此失彼。 注:康哥这段话,解决方案以前说过,跟肌肉的横截面积有关。以前讲甲午战争时也说过,小日本并不小,大清也并不大。   三天里,他们又走完了 15帕 的路程,每天都要穿越厚厚的积雪。第三天的情况特别恶劣,他们在行军时北风迎面袭来。北风在整个区域肆虐,摧毁一切,冻僵他们的身体……为了防止被白雪耀伤眼睛,士兵们在行进中把黑色东西放在前面;为了避免被冻伤,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移动双脚,绝不能静止不动,尤其是在晚上要除去靴子睡觉…… 有几个刚离开营地的希腊人报告说,不远处有许多火光在夜间闪烁,看起来像是大规模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指挥官认为分散扎营不安全,于是令将士们再次集结。天气好像将要好转,于是所有的将士都驻扎到一起,不幸的是,夜里又下起了大雪,积雪覆盖了他们的盔甲和牲口,士兵们在地上挤作一团。牲口的四肢因为寒冷而冻僵了以至无法站起来;而士兵们因为盖在他们身上的积雪可以保温,也迟迟不肯站起来。于是色诺芬勇敢地站起来,没有穿外衣,拿起斧头开始砍柴。看到他这么做,另一个人也起来了,接过他手中的斧头继续砍,其他的人也起来点了一堆火。所有的人都在身上涂脂,但不是用的油,而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到的药膏,由芝麻油、松脂、苦杏仁和猪油制成。还用了同样成分制成的香油。 ———— 色诺芬 《远征记》 这些多年来,我逐渐摆脱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才明白 西方一些文学作品的处理手法。正像《斗战经》第八章所说,“汉文有诡谲,倭教说真锐”。 中国人喜欢一些轰轰烈烈的作品,以为“找几个彪形大汉一冲” 就可以了,丫根不是那回事。其实相持阶段才是最考验人的,这就是长征的所有意义所在。 不过注意一点,体力下降以后,对情绪的控制力也在下降,经常容易被音乐、戏剧感染。也就是从前说的“捧戏子”,知道就好了。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gyMjE4MTI=/v.swf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UzNDgyNjAw/v.swf
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豆包儿的长征
热度 84 爱菊轩 2013-7-3 12:55
早上8点摄氏24度,晚上7点摄氏26度。下午6点去游泳,从池子里出来,小风一吹顿时浑身鸡皮疙瘩,冷啊! 如果一直这个样子,屯子的这个夏天真没什么可抱怨的。 豆包儿自从会走路,就不肯在游戏室老老实实待着。我和奶奶轮班追着她跑,阻止她挨个屋子翻箱倒柜地“抄家”。 她走得很稳了,早晚又那么凉快,这两天开始让她去户外走走。 今天,这个一岁一个月的小孩儿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长征”。 先在家门口挥手送爸爸上班 然后往东走,去开邮箱取信 对松软的草坪很感兴趣,总想走上去,但是上面可能会有火蚁窝呀! 去取信,又不是朝圣,干嘛一路上磕长头? 在家里捡垃圾就算了,在外面连片小碎屑也要捡? 你可真是“豆包儿出门一百米,好事做了一箩筐”啊! 取了信,掉头向西去河边看鸭子, 过家门而不入 。 看鸭子,不是撵鸭子呀! 看这样子是要亲自把鸭子撵下河,奶奶赶快跑上去拦住——保不齐她就当是在游泳池玩跳水了呢! 不过就是每天都看到的两只鸭子,你为什么每次见到都这么开心呢? 好啦,天热起来了,咱们回家啦! 今天的“长征”结束了,总行程估算有两百米,没有让人抱,都是自己走下来的,只是回家的时候和奶奶牵了手走了一段路。
个人分类: 亲爱的宝贝|180 次阅读|43 个评论
分享 <转>色诺芬《长征记》—— 行动的艺术
热度 3 gordon 2012-11-25 15:22
注:我从午睡中醒来,猛然意识到希腊著作和中国著作的不同。也许是我中国书读的过少的缘故,我读过的中国书中极少具有可操作性,而很多希腊著作,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中国也有类似的著作,但总体上文风不偏好这个。 万人希腊大军从萨尔迪斯进军到巴比伦门户,再由此回师到攸克星海的希腊沿岸,这是历史上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轻而易举地击败比他们多好几倍的波斯军,尽管阿尔塔泽西斯极力阻截,他们仍得以安全回师。这向所有的人表明,这个炫赫一时、颇为人所畏惧的波斯大帝国是全然软弱无力的。 希腊政治家和军事要员很快便得到启发。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①:“这位年轻的学者、哲学家 ,在所有的首领于谈判中被背信弃义地杀害之后,率领这支陆上万人大军穿过广阔王土心脏地带,安全地从巴比伦回到希腊。此事震惊了世界,并鼓舞了后来希腊人入侵波斯王土。正如以后塞萨利人约森所拟议,斯巴达的阿基西罗斯所企图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完成的大业,所有这些都是在这位年轻学者的行动感召下进行的。” 一方面万人大军的长征向希腊人显示了波斯的软弱,而色诺芬对此举的叙述却向我们极为清楚地显示了这些追名逐利的希腊雇佣军的优良品质——他们勇敢而坚忍,虔诚而仁爱,自主而理智。作为不畏艰险的真正军人,他们仍然是酷爱自由的希腊人。对他们只能得其同意而治之,在共同关心的事业上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协商。他们被名符其实地称为“行进的民主”,“游动的共和”,“深思熟虑而行动;一面战斗,一面表决;一幅行动在亚细亚中央的雅典缩影。”其“雇佣”军且是这样的人物,即此便足以说明这个民族的力量、性格和脾性。 ××××××××××××××××××××××××××××××××××××××××××××××××× 色诺芬《长征记》摘抄: 三天里,他们又走完了15帕 的路程,每天都要穿越厚厚的积雪。第三天的情况特别恶劣,他们在行军时北风迎面袭来。北风在整个区域肆虐,摧毁一切,冻僵他们的身体……为了防止被白雪耀伤眼睛,士兵们在行进中把黑色东西放在前面;为了避免被冻伤,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移动双脚,绝不能静止不动,尤其是在晚上要除去靴子睡觉……一队士兵因种种困难而落在了后面,他们看到不远处,在积雪覆盖的平原的谷地里有一块黑色的区域。他们以为那是融化的积雪。事实上,积雪确实在那里融化,因为近处有一汪天然泉水,散发出的水汽袅袅升空。 Parasang,古波斯的长度单位,一帕约为5.6公里。 有几个刚离开营地的希腊人报告说,不远处有许多火光在夜间闪烁,看起来像是大规模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指挥官认为分散扎营不安全,于是令将士们再次集结。天气好像将要好转,于是所有的将士都驻扎到一起,不幸的是,夜里又下起了大雪,积雪覆盖了他们的盔甲和牲口,士兵们在地上挤作一团。牲口的四肢因为寒冷而冻僵了以至无法站起来;而 士兵们因为盖在他们身上的积雪可以保温,也迟迟不肯站起来。于是色诺芬勇敢地站起来,没有穿外衣,拿起斧头开始砍柴。看到他这么做,另一个人也起来了,接过他手中的斧头继续砍,其他的人也起来点了一堆火。 所有的人都在身上涂脂,但不是用的油,而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到的药膏,由芝麻油、松脂、苦杏仁和猪油制成。还用了同样成分制成的香油。 ××××××××××××××××××××××××××××××××××××××××××××××××× 从一个视觉形象到另一个的迅速转换,再从这些形象转至轶事趣闻,接着又转到对异国习俗的描述:这构成了不断闪现的刺激冒险的背景,不可预见的险阻为远征军前进制造着障碍。每个障碍通常都会被色诺芬的妙计化解:每座有待征服而又戒备森严的城镇;野战中的每个准备抗击希腊的敌人;每道将被穿越的峡湾;每一个恶劣的天气——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这位既是叙述者又是主角兼佣兵首领的机敏才智和考虑周密的过人策略。有时,色诺芬就像是来自孩子们连环画中的英雄,能战胜在每个篇章中不可能渡过的磨难;实际上,正像在那些孩子们的漫画中那样,每个篇章中总有两个主角:两位对立的官员,色诺芬和彻里索弗斯(Cheirisophus),一个雅典人和一个斯巴达人,色诺芬的解决之道总是更为机敏、仁厚而具有决定性。 《远征记》本身的题材非常适合流浪汉小说或仿英雄传奇:一万的希腊佣兵经过伪装,深入小亚细亚腹地,他们受雇于波斯王子小居鲁士 ,他的真正目的是要逼宫其兄长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但是他们在库纳克撒(Cunaxa)战役中被击败,现在群龙无首并且离乡背井,他们必须从满是敌意的人群中辟出一条回乡之路。所有的人都想回家,然而所有他们的行为都对公众构成威胁。他们有一万人,全副武装,但缺乏食物,因此他们就像一群蝗虫般在所到之处肆虐,且顺道掳掠了大量的妇女。 然而,色诺芬并不是一位为英雄史诗风格吸引或是嗜好这种残酷而怪异情境的作者。 他的作品是一个军官的精确记录,类似于行军日志,其中囊括了所有他们走过的距离、地理上的参照点、动植物资源的细节,以及对于各种外交问题、策略、后勤难题和解决妙方的回顾。 这部著述遍布着最高统帅的“官方声明”,以及色诺芬对军队以及对外国使节的演说。在学校阅读这些辞藻华丽的章节时,我感到乏味之至,然而我想我错了。阅读《远征记》的秘诀在于不跳过任何段落,要一点一滴地循序渐进。每段演说都包含一个政治问题,或是关于外交的(欲与希腊军队穿过的地区的国王或者首领建交的尝试),或是关于内政的(希腊首领间的讨论,内容是雅典人与斯巴达人可能会出现的敌对状态,诸如此类)。由于色诺芬写这部著作是为与其他将领讨论这次撤退中每个人须担负的责任,因此,我们只能从那些华丽的段落中推敲出这些争论公开或者隐秘的背景。 色诺芬是描写行动的典范。如果我们拿与他最相近的现代作家劳伦斯上校 和他进行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位英语作家运用美学甚至是伦理奇迹的光晕来构建周围的事件与形象,就像是已被复刻多次、表面是言之凿凿的散文的羊皮卷;而在这个希腊人的作品里,精确与严肃的叙事下别无他物:严苛的军事美德就只意味着严苛的军事美德。 T. E. Lawrence(1888 ~ 1935) , 英国作家、冒险家、军人,一战时帮助阿拉伯义军反抗奥斯曼帝国,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长征记》之所以可贵还在于它提供了希腊人的战争艺术知识,对军事科学做出了切实贡献。 色诺芬是,或者可以说在退军过程中成为一名非常有才干的战略家和战术家。对每一个问题都以学者和思想家的精神进行探讨,而后把他的深思熟虑的决断体现为兵法。永远足智多谋,以新的战术应付新的情况,从来不落于常规的羁绊。他的独创和发明的天才对后来希腊兵法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一直传留到现代。 一位现代军事科学研究者①写道:“在亚历山大以前,对我们最有教益的军人毫无疑问地是色诺芬⋯⋯。是他向世人指出退师的战术应该是怎样的,怎样指挥一支后卫部队。《长征记》所给予我们的战术独创性胜过若干部其它任何书籍⋯⋯。经过了二十三个世纪,还没有比《长征记》更好的军事教程。”
4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二万五千米长征(下)
热度 19 老马丁 2011-11-5 22:14
二万五千米长征上 到晚上,大家就在房子里嘻嘻哈哈,班主任提议让同学们表演节目打发睡前的时间。那时候班上的一代天骄霹雳舞笑星同志还没有成长,大伙儿也就穿着秋裤唱个歌啥的。期间有一轶事。某位外表粗旷早生胡子的同学在钻入被窝时不慎过早脱下了秋裤,又不幸被邻铺看到了雪白娇嫩的大腿皮肤,当时就喊了出来: 陈X明,你美腿!惊动一屋子人,都扑过去看美腿。挣扎几下后,人群又呼地突然散开,就留着陈同学穿着裤头站在原地供大家评腿论足了。那浪里白条的肌肤,真是我见犹怜,该同学由此得享美腿的外号。后来某天上英语课老师教了一个新单词,maintain, 全班笑开了足足五分钟,除了一个人。气的英语老师请来了班主任来维持课堂纪律。 第二天的主要内容是参观,兼站军姿。吃完晚饭后全体紧急集合。年级主任着人抬来一缸潲水,里面有不少吃了一半的白面馒头。他指着我们臭骂一顿,对我们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那时候都不是叛逆小子,就是有点不懂事,回头记着就好了,70后还是很传统的。 晚上自由活动时间,初秋的农村星空灿烂,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影响。 第三天,各班开始流传一个有趣段子。说是某班男生早上起来后说昨晚做梦来到一个西瓜地,到处都是西瓜。有人问你咋不采一个?该老兄笑笑说我都拍过了,还没有熟, 等一晚吧。邻铺的几个男生巨寒。次日早上,该生起来后自言自语:奇怪,西瓜都哪里去了,全是罗卜。(听懂木有) 10年后偶尔看了一眼当时出发前拍的合影。一个感觉:当年我们穿得太破烂太土了(是否家长有意安排不知道),比我现在赞助的山区学生穿的还差。中国的变化,从基本物质条件而言,那的确是划时代的。 ----------- 关于西瓜和罗卜,下面有人想歪了。这里说一下。 西瓜就是脑袋瓜。邻铺的第二夜怕脑瓜给人摸了,就提起被子蒙住脑袋。结果露出了脚在外头。脚者,罗卜也。
个人分类: 往事杂记|4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二万五千米长征(上)
热度 16 老马丁 2011-11-5 09:12
当年高中入学时,发发风波刚过去几个月。校领导决定把我们弄到某郊区部队驻地军训三天,提前给三年后的大学生锻炼一下。刚刚经历中考折磨并且如愿入读本校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大家也喜欢到农村去到部队去开开眼界。领导看着我们欢喜雀跃的样子,阴沉着脸吐出两个字:走去。 路不远。从武汉市武昌区走到湖北省武昌县,50里路,二万五千米。那是10月的一个周六早上,真正的秋高气爽。出发前大家拍下了我们第一张班级合影。行李不用自己拿,大家背个书包空手走路。刚开始,半大小伙子小姑娘们都很兴奋,边走边说边笑。只要你在队伍里走,老师不管你在哪里走,和谁走,怎么走。边走边说,在队伍前面兄弟我听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营销案例,现在还记得(下面补充)。在队伍后面兄弟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了民进党这个名字,然后大家走了起码两里路争辩台独是好事还是坏事。 路上学校不管饭,大家都带了干粮。中间时不时我们会休息一下,后来才知道,这是给女生方便用的。近中午的时候走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开始有人走不动了,于是收容车出动。经过俺们3班的时候,我们一看,就一辆中型面包车,车上4班的李胖子在朝我们挥手。丫是教工子弟,众皆鄙视之。要是现在我肯定给他个手指。那时大家都不会,就给眼神吧。当然不乏羡慕的眼神。 下午快四点的时候终于到了。先去找窝,一个班一个大房子,无任何家具,地上铺着稻草,我们自带铺盖被窝。女生集中起来睡另外一个大房子,后来才知道是部队礼堂。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在外面和非家里人一起困觉,别提有多兴奋了。 二万五千米长征(下 ) --------- 那个案例说是某西方小公司生产某种洗涤剂(大概是记得是),然后某大公司很眼红,要进入。于是小公司赶紧断货,市场上只有大公司的试销售产品。消费者一看买不到小公司的产品,就买大公司的,因此试销售情况很好。大公司得到反馈很高兴,准备大力投入。结果小公司迅速铺货,超级降价,消费者一下买了很多。等到大公司全面铺货,消费者已经买不动了。大公司以为自己错误的判断了该市场,于是撤出,小公司大获全胜云云。关于此案例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出处,而且整个过程赤裸裸的忽略了渠道的作用,怀疑是国内好事者编的。
个人分类: 往事杂记|6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9 12:10 , Processed in 0.03637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