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技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技术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西方人不保留 “技术秘密”呢?
热度 1 gordon 2017-6-13 13:00
在中国会感觉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西方的技术,一波一波往中国传 为什么西方人不保留 “技术秘密”呢? *************************************************************************** 市场经济啊,本身的压力就够大了, 你不用 故意努力就会走的很快。 故意努力,还不一定快。 *************************************************************************** 跟西方人 呆时间长,就明白了。。 实际上,他们是不保留技术秘密的,有钱,什么都好谈。 *************************************************************************** 但是,早年不行, 怎么说呢,像是一种文化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跟现在,你看朝鲜一样 ) *************************************************************************** 你要是敢 听 媒体所说的,或 某些闲汉所说的, 再没那么难了。 注: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为什么我走的都是弯路呢 。 *************************************************************************** 有网友就说了,为什么他们不跟我说呢? 呵呵
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结束 “风帆时代” 的创造性发明—— 爆破弹
gordon 2017-6-7 11:02
当时的榴弹炮基本上就是个点缀,战场上的主力还是加农炮; 即便是榴霰弹出现的时候,加农炮依然是主力,因为榴霰弹后来也能用加农炮射击,即便是出膛后哑火了,平直的弹道依然能起实心弹的部分功用;而榴弹炮发射榴霰弹如果哑火了,也就是天上弧线掉下个铁块了 其实 榴弹的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榴弹本身 ; 早期17世纪的榴弹因为铸造技术的落后,空心壳体都是两半分别铸造(留出引信孔)然后再和一起,这样的炮弹也就是臼炮还能用用; 到了18世纪出现了整体铸造技术,就是铸造成一体的空心炮弹壳体,但是这个时期的炮弹都是白口铁,脆性大,也指适合榴弹炮这样的短身管低膛压火炮发射,加农炮还是搞不定的; 到了18世纪后期,铸造技术的进步,炮弹铸造的也越来越坚实,俄国的马提尔夫“发明”了大约10倍口径的榴弹炮来发射这种空心爆破弹,曾经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19世纪出现了两个被当时的人们轻易忽视但是又作用非常巨大的发明: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 木质锥形信管早在18世纪后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野战榴弹炮威力太低,没有被引起重视,因此所谓的木管引信也被埋没了; 即便是有也是小范围的应用,因为当时的榴弹不怎么被人认可,除非是大口径的攻城臼炮,可是当时的攻城臼炮一般是两步点火(先点燃 “炮弹引信”,再点燃 “发射药引” ),即便是当时著名的发明---施拉普内尔榴霰弹用的也是这种木质信管;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木质弹托,早期的木质弹托在实心弹上也有应用,后来逐渐应用到了开花弹上面; 木质弹托看似简单,但作用不次于木质锥形信管的发明 ,尤其是在较长倍径的火炮上面发射空心榴弹更是如此。早期的铸造铁壳爆破弹由于强度低,根本承受不了长管加农炮的高膛压,因此只能在低膛压的榴弹炮上使用。 现代高性能滑膛坦克炮的膛压将近五百兆帕,大口径155榴弹炮的膛压也有二三百兆帕,迫击炮的膛压也有五六十兆帕左右,而古代的前装滑膛炮估计最多也就一百兆帕;而一兆帕可以近似的计算出大约一平方厘米上10公斤的重量,那么一百兆帕就是一平方厘米上承受近一吨的重量,早期的生铁铸造的空心炮弹是没有如此高的性能的; 给炮弹尾部加装上软质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气体外泄外,还可以在发射时对空心榴弹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而且发射出去的榴弹由于轻质木托的原因会造成 头重尾轻的“羽毛球原理”自稳结构,使得弹道更精确 ,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霍奇基斯榴弹和榴霰弹就是这种架构的,当然榴霰弹的壁厚更薄,制造要求更高,结构也更复杂; 直到1823年年轻的法国军官paixhans结合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两种技术发明了 划时代意义的加农炮 paixhans gun,这种火炮的身管较长(大约13倍口径),初速相比传统的榴弹炮更高(400米/秒),弹道更平直,炮弹重量大(30公斤)。 强大的动能能够使其拥有不逊于32磅炮的穿透力,而且炮弹内部装填的大量黑火药拥有二次杀伤能力。 以往的风帆战列线海战,被实心弹穿透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只要不伤及要害战列舰沉没的战例很少,即便是特拉法尔加海战也是有数的被击沉,大多数都是通过逼降或者接舷战结束战斗 ,但是paixhans gun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8英寸以上口径的重型爆破弹除了能给敌方战舰造成更大的创口外,强烈爆炸所形成的高温燃气和碎片以及冲击波对当时传统的全通式火炮甲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一场屠杀! 1853年的锡诺普海战就是如此, 以前的风帆海战中从没有出现过如此痛快淋漓的屠杀,土耳其的舰队被轰碎至渣,轻易的送进海底 ,俄国毛子不是说技术多先进,而是勇气使然,当时在主力战舰上使用这种极度危险的炮弹是不被舰长们认可的:爆破弹尽管威力强大,但是毕竟战列舰这种级别的军舰可是造价不菲,而且传统的全通火炮甲板内部毫无遮蔽,如果被敌方发射的实心弹击穿引爆炮弹那可是一场灾难! 此战中,爆破弹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此后舰船被迫走向装甲化来抵御爆破弹的轰击 。南北战争时期球形爆破弹面对装甲钢板可谓无能为力,因为同口径的爆破弹空心结构,强度低,质量小,穿甲能力弱,甚至经常有撞到钢板上碎裂的情况出现,相反有时候实心弹倒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那时候的主角,就是加农炮和 爆破弹(开花弹) ************************************************************************* 榴霰弹 original shrapnel shell 算是早期的榴霰弹架构,火药和霰弹珠直接接触,不过这炮弹有点危险,在发射时霰弹珠相互碰撞有可能直接引燃火药引起炸膛,并且在飞行时也是,因此有效到达预定空域的并且顺利起爆的也就达到十分之一。 后来的改进就是将霰弹珠用硫磺和煤粉、焦油等粘结住,炸药在中心呈圆柱状,这样弹丸在发射时理论上是不会晃动的(但实际发射时粘结有可能受瞬间G力松动),总的来讲虽然引爆效率是提高了,但是弹丸的散布也变大了。因为药柱爆炸时霰弹丸是向四周炸开的。 最终的改进型号是将弹体炸药和霰弹珠用铁板隔离开,这样更安全,因为火药和弹丸是不接触的。 其实后来的榴霰弹都沿用了博克塞的膈膜原理,将火药和霰弹珠隔开,不过锥形弹由于飞行稳定,头部始终超前飞行,所以将抛射药放在了弹丸底部,这样弹丸飞抵敌方步兵群上空等厚,炸药爆炸,霰弹珠呈锥形向前或者向下抛出,威力极大! 那时候用实心弹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有高膛压高初速的长身管加农炮才有可能在海上命中运动目标,还要是多炮齐射。低膛压的臼炮打打炮台这种固定目标才是专业所长。 ************************************************************************* 甲午基本上,就是加农炮 发射 爆破弹和 榴霰弹 火炮早年 不是按口径算的,而是按 弹 算的 ,就是多少磅,多少磅。 口径算的,就是线膛炮了,例如 80毫米口径 当代, 霰弹还是按磅算的,例如 霰弹 枪
4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写作2】写作这件事
热度 15 清风徐来 2017-5-20 09:13
昨天灵机一动,打算尝试用微写作的方式来练笔,给自己的要求是每篇写500字即可。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这样压力不大,不会造成行为瘫痪。不过为了增加点挑战难度,又规定自己要日更。好吧,先定个小目标,挑战30天日更。话说出去了,就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去实现。大丈夫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写作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难到很多人一听要写点什么,头摇的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不会写,我写不好......这其中有谦虚的一类人群,其实他们是能写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写作的巨大的具有复利势能的意义,他们以为写作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不得不为之的为了别人而做的例行公事;还有一类人,确实是没有掌握写作这门技术的,对,写作的确是个技术活。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掌握了很多其他的技术活,并且做得还不错,但是,却遗憾的没有掌握写作这门技术。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思想清晰,未必能写的好,因为还需要在写作上的刻意练习。但是写不好,一定是想不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是帮助梳理思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你想表达什么,一个工作的创意,对某件事情的观点,对生活的欣赏与感悟,或者就是要把你听到的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做一个分享,都需要通过语言,或者说,或者写。从留存时间的长度和传播的广度而言,写成文字都是更好的选择。
75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宏观审慎政策与产业升级 (四) ———— 90年代 中国产业 技术升级 ...
gordon 2017-5-19 14:25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 美国打伊拉克 “沙漠风暴行动”,它导向了产业升级, 80年代是 进口德国坦克,本身想牛逼一下呢 结果 美军的“信息化”就来了,只好夹着尾巴做人。 ***************************************************************** 因为“老虎入笼,猴子上树” 嘛,所以把猴子干掉了 ***************************************************************** 因为它导向了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大于 国际贸易 ***************************************************************** 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源于20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和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石油出口国储蓄。 在低利率资金的诱惑下,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借入了大量以硬通货计价的债务;然而,随着利率上升、资本流向逆转、发展中国家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拉美的负债率上升到不可持续的水平。 ***************************************************************** 东南亚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 我们的竞争对手,一个一个被干掉了 *****************************************************************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正常国家与后发追赶国家 —— 技术进步影响的不同
gordon 2017-5-2 05:21
正常国家,技术进步,不管是节省了劳动,还是节省了资本,都会降低资本系数,提高实际工资。 后发追赶国家, 低水平均衡 ,牛不喝水强按头 其实你是不用先进工具的,但是呢, 因为某种需要它把这个东西搞出来了,不用也得用。 短期,提高了资本系数,就是你干一个活儿,为工具支付的钱更多了。 影响就是降低了实际工资,就是通货膨胀嘛 ********************************************************************** 消化这个,你得用时间,重新达到均衡。 ********************************************************************** 就是追赶美国,学习美国的过程中,造成了实际工资的下滑 实际工资下滑,国内市场更起不来了 ********************************************************************** 老江在的时候,克林顿、小布什 对中国有军事威胁 当然可以这么搞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时候,就不应该再这么搞了 四万亿 ,等于说把 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 给搞掉了 陷入了 “政策困境” ********************************************************************** 越没有国内市场,越出口 越出口,越没有国内市场
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技术进步对 “实际工资” 的影响
热度 1 gordon 2017-5-1 19:17
只要利率保持不变,技术发展只能产生一个逐步上升的实际工资水平。 技术发展降低实际工资的唯一道路是增加资本系数(增加的成本被大量降低的劳动系数补偿了), 从而造成资本缺乏,迫使利率剧烈上升。 ************************************************************************* 这个关键性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技术改革的资本集约程度—— 资本集约在非常规的意义上讲是要求增加每一产出单位的资本投入。而事实却是,大多数技术改革——包括机械化和自动化——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资本集约。 例如,一个现代电子计算机化的会计部门,每个雇员要求的资本装备美元比十年前多得多,而所完成的每单位的会计工作却不需要这样多的资本设备。 喷气式飞机表明一旅客英里所需要的资本比1920年的双翼机还少。 我们没有能够注意到这种资本强度的降低,因为我们是习惯于结合所投入的劳动量来考虑资本数量,而不是结合所产生的产出量来考虑的。 ************************************************************************* 技术进步意味着某个生产过程的改进或者是一个新生产过程的改进。 这样用既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可以比以前生产更多的产品。整个饼比原先的大了,那多出的部分归谁呢,还有待决定。 ************************************************************************* 资本强化或者说 资本集约,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 看明白了吗? 4万亿之前,消费大幅下降什么原因。 铁公鸡是要负上责任的。 本来你座普快就行了,现在要座高铁。非常不像话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牛不喝水强按头; 本来没必要用 那么多 先进的工具 ) ************************************************************************* 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机会成本;本来这些钱是能干其它的 ************************************************************************* 把资本投入停了,以前投入有,生活悠闲一点。 把铁公鸡那帮人的工资扣了,太操蛋了 都是“工业党”这帮人干的好事。 ************************************************************************* 为什么我们生活过得不悠闲呢? 在我们以工作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们仍是将闲散视为与邪恶很相近的东西。我们对悠闲的怀疑为某种势利小人的观点所加强;我们担心悠闲可能意味着人们将坐在他的后门廊随意饮酒;或出去钓鱼;或喝啤酒并与朋友作无聊的闲谈;或是做某一其它的令人生厌和毫无意义的不合于我们具体习惯与爱好的事情。 当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由我们自己来支配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很难说是“有用”、“积极创造”甚或是“无害”的活动—— 正如我们现在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事情一样。 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惊慌。人们使用时间的口味是很不相同的。 ************************************************************************* 技术改革与实际工资 工业化和进一步机械化总是始终而且不变地伴随实际工资的提高 资本系数的降低,利率也可能降低。 ************************************************************************* 强制压低利率搞的,不是自然的低利率 ,而是强制压低利率给铁公鸡补贴,偷了你的钱。 不像早先的美国,人家是自然的低利率,人少资源多。 它是强制压的低利率,扩大再生产。 当然,如果产品销出去,利润回来了,当然没问题。 但是现在销路没有了,怎么整。 ************************************************************************* 大家都想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但却被权力实实在在的关在笼子里。 它偷你的钱,你有什么办法 它让你瞎忙,你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你是个老百姓嘛
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公司的组成
gordon 2017-4-29 04:35
许多技术人员刚转管理时会心慌:担心自己一旦把技术放下,技术生疏之后就回不去了。当然过去的技术基础还在,身为管理人员,他们依然可以对许多工作上技 术相关的事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他们会渐渐失去动手的能力 (因为技术持续演进甚至改朝换代,且产生许多新的细节),这正是他们心慌的理由。 ​​​​ 技术人员那种管理,就是带个小团队。 只要靠近底层,不要害怕会 错过细节 *********************************************************************** 更为宏大的框架,像销售、融资 这办公室就能管 ***********************************************************************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管理本身也作为科学存在,但是对于现实的公司来说, 不可能专门开一个部门让你们来研究管理 。 一般都是找咨询公司培训一下 跟iso 9000 一样,都是内审员管这个。 不专门设置这么一个岗位 (这也是德鲁克在通用吃瘪的原因) *********************************************************************** 其实文学青年的政委好干,本能反应的士兵也好干。 但是士兵的深度 + 文史哲青年的广度,却是一个难题。 (这种分工和拆解,其实是 很符合当时中国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 ) 我就是在行政的岗位上,无所事事,深深不满,才转到技术的岗位上的。 政治是军事的继续,管理处于什么位置。 政治+技术= 底层管理附着在技术人员身上,脱离开一些细节,技术人员心理就没底。 大的宏观指导,附着在行政办公室身上。 但是管理也作为一门学科,只是用一用,不可能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管这个事情。 跟iso 9000 一样,都是内审员管这个。 *********************************************************************** 所以,企业咨询,这种第三产业就很重要嘛 基本上,就是培训培训 组织架构稳定了,不会天天变。 就是用一用 不可能为 喝一杯牛奶,就养一头奶牛。 *********************************************************************** 说实话,管理我就只懂一个皮毛,但 懂一个皮毛才是真正会的人
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发达国家技术增长,与不发达国家 工业品市场的形成
gordon 2017-4-21 14:56
很简单,就是有一个机会成本 尼克松在艾森豪时期,都能养宠物狗了 尼克松只是一个平民,那时候 美国已经非常发达了 两部分模型,发达部门和服务业部门,需要劳动力,所以要从不熟练劳动力部门抽调人 *************************************************************** 二战前没有遇见这种情况, 不熟练劳动力部门会缺人 妇女参与就业等等,但是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发达国家人口不增长 *************************************************************** 不熟练劳动力缺人,就带来了 需要不发达地区 的劳动力出口 工业化就在 不发达国家形成了 *************************************************************** 现在解决中国工业 生产过剩问题 在中国建造一个美国是一个道路 中国剩余的工业产品不就可以向 服务业地区出口了嘛 *************************************************************** 技术升级是一个办法 参考阅读: 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 1950年以后,发达国家才发生这种结构性变化 1913~1948年,国际贸易大萧条 正因为国际贸易萧条,才使得 各国进行了进口替代 ,工业化迅速展开 最典型的是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 开始搞 重化学工业。 *************************************************************** 其实中国在 1958年,日本崛起的时候,中国也具备了 重化学工业的条件 不过也很难说。 如果日本发展出口,中国也发展出口,日本是否能挣得 产业升级的巨额资本呢? 中国改开后,日本就不能向中国进行 资本投资了 *************************************************************** 假设不是历史,是一个未知数
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社会结构,而非“民主”或“专制”决定了一项公共政策的成功 ... ... ... ...
gordon 2017-4-21 05:21
布朗的Prerna Singh ,她比较19世纪初广州城和加尔哥达引进牛痘接种的历史。当时两地发展水平接近、识字率也接近。50年间,广州的接 种率达到80%上,而加尔哥达不足5%。她从“想法市场”的角度切入,发现在广州,士绅阶层把将种痘技术中国化、中医化作为一项荣耀,实际上背书了这种外 国技术;而印度在种姓制度下,统计阶层的婆罗门和负责医药的另一种姓是不相往来。想法和社会结构,而非“民主”或“专制”决定了一项公共政策的成功。 ***************************************************************** 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为政治学科输血 (亚里士多德) 政治改,是大改。 这个框架变动,可不是一个小事情 ***************************************************************** 否定 谬尔达尔,没什么意义 ***************************************************************** 数学,数学自身都有某些问题,引入现实中 不存在的概念; 只是为了逻辑自洽,只是启发式方法 现场调研才更真实
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2:农业技术改进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吗 —— 中美贸易 ...
gordon 2017-4-19 01:58
据说,懂了需求和供给两个概念,就算是一支会说话的鹦鹉都能够成为经济学家,那我们就用需求、供给以及弹性这三个概念,来分析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吗?假设你是一个农民,靠种植小麦为生,你辛苦的努力,来通过亩产更多小麦来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突然有一天,中国农业大学宣布发明了一种新的杂交品种,可以让小麦的亩产量增加20%,那么这个消息对你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这里我们需要进行一下分析,而不是凭直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里面设计一些概念,边分析边说。核心都是基于下面这幅图 这幅图就是需求供给图,根据需求和供给的理论,随着价格的增加,销售商品有利可图,所以供给量会随之增加,而同时需求量会随之减少,他们中间的交叉点就是 平衡 点,在这个点上,市场上所有的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卖家卖出了东西,买家买到了东西,而且大家对价格和销量都非常满意。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出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可以产出更多的小麦 ,于是也就愿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供给更多的小麦,于是,表现出来的就是:供给曲线向右发生了移动:从S1移动到S2。 而 这种新技术的变化并不会改变消费者对于小麦的需求 ,所以需求曲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那么这时,新的平衡点就出现了:原来的平衡点是3元/斤和800斤,而 新的平衡点就变成了2元/斤和810斤,那么这时我们来看看农民的收入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从3×800=2400元变成了2×810=1620元, 于是,有趣的结论出现了—— 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农民收入的降低 。 ********************************************************************** 为 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呢,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就是:需求价格弹 性= / ,其中P是价格,Q是数量,这是利用中点法推出的公式,就不细解释了,需求 价格弹性得出的数值,说明了价格变化对于需求变化的影响,反之亦然,如果弹性小于1,则说 这个需求缺乏弹性,即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明显 ,如果弹性大于 1,则说这个需求富有弹性,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明显。 对于小麦来说,首先这种物品比较便宜,其次它有较多的替代品,所以这种商品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明显),表现在需求曲线上 就是很“陡”,于是也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况。 那么, 为什么新技术带来了农民整体收入的降低,大家却还是去使用先进技术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了竞争的核心,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使用新品种生产并销售会 带来更好的总体收入,因为每个农民对于整体价格的影响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所有农民都使用新的技术,那么就会带来上面描述的总体收益减少的现象了。这 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技术越来越进步,人们被越来越鼓励离开农业的原因,因为食品需求缺乏弹性,所以技术进步只会让农民的收入变差,那么只能通过用更少的人 来分享来保证个体收入。 ************************************************************************ 大学扩招可以提高你的收益吗? 错,只会提高你的成本,让你变得更糟糕。 但是会 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 的品质。 毕竟受教育的劳动力多了嘛,产品品质 自然会提高一些。 只是对公共有利,对你个人是不利的。( 你填了社会的坑 ) 产出有弹性的商品,例如 智能手机这类的,这需要研发能力。 ************************************************************************ 跟文艺界 明星一样,赢者通吃。 ************************************************************************ 那美国应该和中国贸易吗? 在经济好的情况下,应该是, 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就会改变产能,生产牛肉的产能 转变为 生产土豆。 当然交易更好,但是牛肉卖不出去呀。 ************************************************************************ 其实经济不好,美国比中国还难过, 土豆怎么都有人要,生活必需品。 但是经济不好,牛肉就没人要了,要转产,折腾来,折腾去。 ************************************************************************ 片面的强调技术进步,而不考虑风险,是不完善的。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穷不代表 技术实力低
热度 2 gordon 2017-4-5 07:03
其实中国在朝鲜战争时期就达到 德国二战军事技术水平了 改开后的,物价改革 也是学习了德国放开管制的经验。 现在也到了 去 钢铁化 时期 *******************************************************************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觉得自己像欧洲福利国家那么 悠闲呢? 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赶超型国家 劳动创造的财富都变成 铁公鸡了 ******************************************************************* 实际上,现在的中国社会 不努力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学技术吧,技术淘汰又快 ******************************************************************* 还不如 有一套房,技术变革慢,最保值 折旧没那么大 ******************************************************************* 像2000年时候的德国,很羡慕这样的福利国家。 我们经济改革,物价放开 也是学德国经验 (虽然是经 “莫干山会议” 论证的) 中国人好像没有这种幸福感
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这一次,技术引进牛逼
gordon 2017-4-4 10:43
甲午战争时候,民智未开 甲午战争后,学习西方,再也没有人敢吭气了。 以前修铁路之类的,还有人反对,到了甲午战争后,就没人敢反对了 *********************************************************** 日俄战争时期,报纸就很流行了 几乎中国社会 民众知识的 开端在于 日俄战争 *********************************************************** 日俄战争,陆大不是找 日本教官和白俄教官 嘛 黄埔只教了战场上的应用 中国真正大规模接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技术成果,还是要等到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到来。 关键是那个人厉害,马克斯·鲍尔(Max Bauer) 鲍尔是一战时期,德国总参谋部 革新的灵魂人物 他自己是一个火炮专家,他把最基础的工作都给做了。 然后搞作战的 乔治·魏采尔(Georg Wetzell) 才能得心应手。 *********************************************************** 乔治·魏采尔(Georg Wetzell),前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 几乎,魏采尔 来了以后,就跟指挥德军一样。苍鹰扑兔, “指哪儿打哪儿” 基础工作都被 马克斯·鲍尔(Max Bauer) 干完了。 *********************************************************** 二战后,学习苏联又承接了一次 *********************************************************** 越战后,学习美国又承接了一次 这一次,技术引进牛逼了 信息革命,直接把日式军事 完全淘汰了。 日式管理,完全被淘汰了。 “人的自动自发” ,日军的组织比 俄军要好。
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技术这个事情,基本上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
热度 1 gordon 2017-4-2 11:51
当初,说 金融要比技术优先 的时候,考虑的就是 “老龄化”问题 要养老了,明白吗? 技术这个事情,基本上我们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 技术,也不是技术,真正的称呼是服务 ****************************************************************************** 火箭时代,冯布劳恩接受 质询的时候,就说 ,树木 有一个自己的成长周期 , 不是浇灌更多的水,就能长得快的。 ****************************************************************************** 是正经东西,不是忽悠 ,是用 大众 “喜闻乐见”的说法 表达,讲简单了,OK 不是忽悠,知道忽悠有多难吗? ****************************************************************************** 外汇问题 中国产品质量提升,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提升的非常快,物美价廉,维持优势--稳定人民币, 这样迫使更多国家勾着人民币 ,现在它们升值快,而且不是倾销哦,而是互通。 川普爱说什么,说呗,反正要中国市场可以。那就放开高科技。 从贸易层面来看,分三级,欧美日一个层次,中国一个层次 ,东南亚、印度、东欧、墨西哥一个层次, 货币基本也如此,都在相对保持自己的优势 ,而且都是勾着美元。 人民币开始脱钩,发展中国家货币也必须,否则就要升值 , 加大人民币权重,进而稳住出口 。中美对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同,中国稳价的效果出现。 要扭转人民币不断贬值预期 必做的,外储才会稳定,可以肯定人民币比大家预计的强,但上升空间央行会控制, 人民币不是涨就强 ,形成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偏低一些。 ******************************************************************** 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偏低一点,形成升值预期。 “引而不发”,是最好的选择。 ********************************************************************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不是世界性的?那是当然,以前中国央行总是防守,不愿意出头罢了,一旦小露实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 未来中国要防备,欧美日联手搞人民币,这是重中之重。 ​​​​ ******************************************************************* 要清楚的知道,中国的人才就是在美国都是 “一等一”的 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实力。
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计划经济的技术官僚
热度 2 gordon 2017-3-25 01:58
计划经济的技术官僚都挺烂的,这也是一个利益集团 操纵统计数据,给自己涨工资 烂事一大堆,都甭说了 但是这帮人的影响力,也很大,你也没办法。 *********************************************************************** 贵国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事情都不在明面上说。 如果你不在一个地方呆了很久,很多事情,你都搞不明白怎么回事。 *********************************************************************** 但是你很牛逼也行,到一个地方, 有人给你使个小绊子,你很快就能把 ”运作机制“ 搞明白 这也很 ”考验“ 功力 这是一个 志在 “奋发图强” 的青年的基本功。
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社会面临的技术鸿沟
gordon 2017-2-26 05:45
【老川的困境: 工作是有的,不过技术是没有的,还有!勤劳也是没有的】 老川又会见了一众商业领袖。 商业领袖们在务虚这个层面上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说把工作带回美国, 没人不同意。 Dow化工的总裁Andrew Liveris说,所有的CEO们都备受川普的重商政策鼓舞。 不 过谈到细节,问题就来了 。CEO们说,其实工作也不是没有,而是找不到有相应技术的工人来做这些工作。能不能培训呢? 昨天一位CEO和老川说, 他们开了个学徒训练班,本来想招到500人,但是只招到50人,因为很多美国的高中毕业生,数学和英语都不行,看不懂技术手册。 这其实使美国的一个大问题, 美国的教育实际是精英培养氛围,资源丰厚,环境宽松,如果你是个天才(就算genius)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不受任何障碍发展。 不过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天才,经济发展也并不需要这莫多天才。社会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来完成实现天才的设计。社会需要的是填鸭式培养出来的,能完成基本任务的工人和工程师。需要的是蓝翔和蓝旗营技校那样的学校。 而美国多数学校培养了太多没有天才资质,却各种奇异幻想,不想进工厂干活,还充满正义感的liberal art 学生,他们找不到工作,于是只有天天上街游行。 当然,这背后还有个人生态度问题,就是勤劳。 看以前的美国照片。可以看到很多工人,不拘黑白,戴着鸭舌帽,拎着饭盒去上班。现在,黑人兄弟们宁愿在地铁上杂耍,在芝加哥抢劫,也不愿意进工厂上班。当然他们也没有工厂需要的技术资质。 中国教育其实也有这样的倾向。中国的各大院校特别是文科政法各院系,也都培养了一大批差不多的群体,这个群体在20-30岁叫做文艺兼愤怒青年,三十岁以后,就成了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行业不需要技术和资质,敢喷就行了。 ********************************************************************* 对美国工业劳力的浅观察:1,职业向AI快速倾斜(比如石油业500人工,现一人操控AI)再培训老工人不现实;2,传统蓝领工步入退休且身体伤 残;3, 需更多中专,减少学贷 ,毕业能干活--现在大学毕业生不接地气;4,30岁以下美国人百分之43住父母家,父母给资助, 心地单纯但更虚幻? ********************************************************************* 货币政策的问题,通货膨胀,当工人根本就不行,全社会把风险全转嫁给你了 拎着饭盒上班,那是以前。里根以前的货币政策不是这样 里根的新自由主义造成的, 新技术的突破拉大了 “技术鸿沟” ********************************************************************* 我这样的人是小众; 技术鸿沟越来越大(原因在这儿呢) 需要更多的中专, ********************************************************************* 学贷太多,追求幸福造成的困境
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车是买还是不买呢?
热度 59 fcboliver 2017-1-30 01:54
最近想为夏日出行买辆敞篷车,结果遭到家里领导的强烈抵制,说会吹乱发型。我回了一句,让她只开家里的那辆旅行车就好。结果她宣称我敢买敞篷显摆,她就敢骑自行车,并且还要在后面带个儿童拖车接送小孩。她的骑车技术我是领教过的... 哎,做男人真难啊。 ps. @樱木花道:兄弟大过年的劝你一句:别入婚姻这个围城!
1268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半导体工艺发展史(转)
gordon 2017-1-19 05:44
1.工艺节点简介 半导体发展到现在,整个电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王者Intel给出了一些从1微米到14nm的技术变革的变化技术重要节点:路线图 上图中我认为有几个技术点值得关注 1.从Bipolar到CMOS的变化,这个是个重大的革新,CMOS工艺具备了低漏电和低驱动电压的好处,给数字电路带来了春天,来到了低功耗的0和1的世界。 2. HKMG high constant metal gate的导入 当工艺节点发展到32nm或者 28nm的时候 ,传统的多晶硅栅级结合SiO2栅氧对沟道的控制力出现了致命的问题,源漏之间的punch through导致的漏电问题必须用新技术来补漏, 台机电在这个节点上顺利摔下了其他的代工竞争者,成了唯一一个有机会跟上intel的选手 。以IBM为 首的反动派的gate first工艺派遭受了不是第一次的技术挫败,又一次成功的拉着三星GF联电挖坑跳坑,坑了他们。 2.FINFET的重要性 专门把FINFET拿出来讲是因为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工艺变革,intel在22/20nm这个节点又成功利用这个技术弯道拉距离了,台机电在这个节点上出 了大问题,直接导致了高通810的惨败,高通对此相当之恼火。这也是为什么高通10nm投入三星阵营的重要原因,当然三星的坑更多,高通之后又要跳回台机 电,因为台机电拥有全世界最全的IP库,在设计上是对客户最友好的。这个可以理解为谷歌和微软对软件兼容性的差异。 intel从22nm起就开始了FINFET,事实表明这是个相当牛逼的技术节点 14nm/16nm工艺上面intel还是领先于业界的,台机为了保证10nm的成功量产,主动没有按照路线图,而是选择了16nm的低难度玩法,当然三星的14nm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机大将梁孟松由于郁郁不得志而远走三星大大加速了技术的革新。 FINFET实际上第一次将晶体管由平面走向了3D ,简单说将沟道由硅内变为突出,利用栅级的包裹,实现了对沟道的三个方向的控制,可以很好得解决漏电问题,实现性能与功耗的完美提升。10nm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革新。 3.未来的极限在哪里? 没人知道硅的极限是几个纳米,但intel提出了一个看法是10倍晶格(晶格概念和原子大小不是一个,硅晶格大约是0.5nm,5个埃)以下很难实现Ion与Ioff的完全控制 同时给出的未来技术断裂点是三五族的导入到硅本体来改善带隙开加速电流密度,目前看这个技术导入至少要到2018年7nm的时候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另外一个5nm的技术方向是IBM一直力推但是intel迟迟没有给出正面评价的FDSOI。这个技术的优势是彻底解决了之前平面器件PN往纵深发展的路径而导致的穿通漏电问题,同时未来成本的增加可能并不是那么明显。 回到上上个图,intel认为到2020年可以用碳纳米管,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石墨烯实现1nm的工艺突破,这个明显是或许乐观了,不过IBM一直没有领导半导体未来技术了,这次赌对了? 4.回到现实 Intel虽然失去了大腹领先的战略机会点但我认为在ARVR世代intel如果调整好战略还是有机会的,这个硬件对手就是高通了,而高通的后台是台机电 和三星。当然我们不能说AMD完全没有机会,但是目前从余粮上看没有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能力, 还是搞好GPU更有利于活下去 。 高通835这次的广告语已经说明了一切:尺寸与上一代旗舰处理器相比减小 35%,功耗降低 25%,能够提供出色的超长电池续航、逼真的 VR 和 AR 体验、顶尖摄像头功能和千兆级下载速度。尺寸和功耗放在了最核心位置,VRAR是最核心的优化点,6个自由度的VR体验对未来实现VR影院的普及相当重 要,4k 60帧也是为了实现低延时。至于顶尖的摄像头,抱歉我没看到ISP和DSP的大幅革新的描述,暂且认为是小升级。 手机不是电脑,对性能的提升总有尽头,大床论正确的一点就是消费者的体验长尾效应很明显,而市场也给出了答案。小步快跑的性能升级同时向需求更强烈的VRAR方向转向更重要,这是厂商的回答。 目前手机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走向了存量市场的争夺,今年整体上市场接近于不增长的态势不可避免,营销和设计上短板补足也成了各厂家的重中之重。 单纯的希望拿高通处理器吸引消费者越来越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这也是有些厂商2016基本上成功把自己的品牌从200块做到了500块的核心因素。花有再红日,人无再少年,再见! 另外我想说的是,三年后,中国半导体市场一片血雨腥风可以预见到,过剩的产能将会嘲笑那些对经济规律毫无敬畏之心的肉食者,洗洗牌是不是坏事?不知道
3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统治是一门技术 ——— 红衣主教黎塞留(转)
gordon 2017-1-17 16:16
黎塞留的主子路易十三曾说,红衣主教一天做的事比其他人一周都要多。在《三剑客》中国王是这样形容红衣主教的,我睡觉、他守夜,我娱乐、他工作,在法兰西与欧洲指挥一切的那个人。(这句话与火枪队队长的回答,您指的一定是上帝了,堪称经典。) 黎塞留在国际上最大的敌手,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曾评价,法国的首相堪称基督降世以来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最令人恐惧的对手。 当时的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与黎塞留不和,因为红衣主教作为教会中人却极力主张王权高于神权。当听闻黎塞留的死讯后这位教皇说了一段颇为有趣的话,这个世上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话,那他(黎塞留)可有的要交代了,如果没有的话,那他这一辈子可是够风光了。 法国的思想巨人伏尔泰的态度则不同,他评价黎塞留是最不能忍受的独裁者,在伏尔泰的作品中红衣主教往往被描写成奸诈、残忍的政治投机者。 大仲马在小说中借用人物阿多斯之口评价黎塞留,他把国王变小了,却把王权变大了。 现代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则评价黎塞留是西方现代外交学之父,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 ***************************************************************************** 作为一位宰相,黎塞留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他无疑是法兰西乃至欧 洲历史上最有政绩的一位政治家。在他统治的18年中法国解决了困扰国家近百年的胡格诺教派武装割据,桀骜不驯几百年的大贵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再也不能 目无法纪,国际上哈布斯堡家族的优势逐渐丧失,法国的波旁王室成为了欧洲最有权势的王族,法国也压倒西班牙成为了欧陆新的霸主。黎塞留是一位伟大的改革 家,这一时期法国有了第一只远洋海军,有了第一个殖民贸易公司,第一份官方报纸,第一个官方邮局,第一座皇家学院(法兰西文学院)。军队实现了现代化,政 府实现了官僚化,国家实现了集权化。他还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外交家,黎塞留第一个跳出了王室联姻与宗教派系的束缚,他高喊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他的外交政策 将德意志撕成碎片,将西班牙拖入万劫不复,使得法兰西保持了近两百年的陆上优势。黎塞留在改革上的魄力只有后世俄国的彼得大帝能够媲美,他在外 交上的成就也只有铁血宰相俾斯麦能够比肩,他毫无疑问的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政治家。 作为个人黎塞留则十分复杂,连他自己也自配不是好人,他的行为 甚至不像一位基督徒。早年的黎塞留区迎奉承、巴结权贵。晚年的他目空一切、傲慢自大。黎塞留狡诈到近乎卑劣,严酷到近乎残忍,他把谋略看作是掌权的合法手 段,把残忍看作是治国的必须素质。他对待敌人永远比敌人对待他更残酷。黎塞留沽名钓誉、自命不凡,他不容许任何人批评自己,他建立的情报机关除了探查敌情 之外就是逮捕所有反对者,在他统治期间巴黎到处都充斥着特务,人人自危,唯恐到巴士底狱吃牢饭。黎塞留身兼无数个职务却不领俸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富可 敌国,他拥有庞大的教会资产,此外他也是法国殖民贸易公司的最大股东,红衣主教提倡廉洁,但是又爱好奢华,他的仪仗永远不输于国王,他的府邸也丝毫不亚于 王宫。国王被他架空,太后被他驱逐,王后被他打压,亲王被他流放,公爵被他处死,整个王室乃至整个法兰西王国都在他的压迫下喘不过气来,(不知亨利四世在 天有灵会如何看待黎塞留)红衣主教已经不是一个权臣而是暴君,法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暴君。 同时黎塞留也有人性的另一面,他渴望友谊与才学,对于属下红衣 主教从不吝惜赏赐与关怀。对当时法国文坛的第一才子高乃依他是又妒又羡。黎塞留以文人自居,他鼓励文化事业的发展,自己创作话剧,也写得一手好散文,但是 同时他又建立了文化检查机关,收买御用文人为自己歌功颂德。黎塞留的意志力堪称一绝,他的身体不太好,国内外的敌人众多,在如此环境下还能干出如此伟业没 有钢铁般的意志力是不可想象的,晚年的他感到位极人臣之后的寂寞与孤独,因此黎塞留对亲人极为关怀, 他的政敌们甚至攻击他与侄女有不伦之恋。黎塞留爱好小动物,尤其是猫,他的红衣主教府里养着上百只猫,晚上熄灯之后整个府邸到处都是闪亮的猫眼,犹如魔鬼 的洞窟。(红衣主教养猫的目的也是为了防范刺杀者) ***************************************************************************** 红衣主教黎塞留就是这样一位复杂的伟大人物,但是数百年来这位 伟人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判。路易十四亲政后法国进入了国王专政时期,之后的历代国王都甚少谈及黎塞留,因为他们不能肯定他,这样的权臣不符合君主专制的礼 法,他们也不能否定他,因为他们沿用的制度都是黎塞留所创。(这种态度和当今政府对待太祖一样)启蒙运动发展后民间更是对这位宰相口诛笔伐,人们把社会的 不公、国家的腐败、法治的残酷全都归罪于黎塞留,伏尔泰、卢梭都对他齐之以鼻。大革命之后的数十年法国人一直对黎塞留持否定态度,人们把他看作是国家黑 暗、封建、压迫的代表,是法兰西的千秋罪人。这种情况到了1871年发生了变化,熟悉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彻底击垮了 法兰西,解体了200多年的德意志帝国瞬间复生,这个国家压倒了法兰西成为了欧陆的新霸主。法国人这才发现, 正是黎塞留时期的外交政策使得德意志四分五 裂,法兰西才能维持两百余年的相对优势 ,那个领导德国的俾斯麦与黎塞留是如此相似,一样狡诈,一样残暴,一样雄才伟略。法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黎 塞留统治法国的时期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人民水深火热,但却是国家最为荣耀的时期,法国将德意志撕碎,将西班牙打垮,路易十四时代的光荣正是在此时起步,而 这一切都是在黎塞留的统治下完成的。 现在的法国历史书中对于这位伟人做了重新的定义。 黎塞留,红衣主教,路易十三时期法兰西王国宰相。 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最有谋略、最无情的政治家。
1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颠覆性技术和技术后时代的社会变革
热度 6 坚持到底 2017-1-10 21:21
2016年06月04日 09:06 来源于 财新网 技术的飞速进步改变生活,人类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挑战    【财新网】(特约作者 张一清) 两年前,当讲到 无人驾驶 、 人工智能 、 虚拟现实 ,我们可能要说那些都是五十年后的事。今天我们却发现这些技术不再遥不可及,甚至已经“冲”进了生活: 谷歌 无人驾驶汽车一年前的今天就已经跑了160万公里,并保持每天模拟驾驶483万公里(北京到上海2,000个来回);Tesla电动车的最新版已经具有了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已经打败人类最优秀的围棋手,每天还能练习100万盘以上,把人类甩得越来越远。   事实证明,技术的更新速度永远比你想的更快!但是,当感叹技术的飞速进步,当憧憬技术改变生活时,你又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你是恐惧工作被机器代替?是否为多活20年做好准备?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是否准备好迎接机器人、解决无人驾驶带来的权责问题?   这些问题离我们的距离就像新技术一样,看似遥远实则就在眼前。理解未来十年即将改变生产、消费、社会生活的颠覆性技术,思考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当下就该做的。   四大颠覆性技术   当下来看,未来10年典型的颠覆性技术至少来自四大方面:人工智能、新材料、基因工程和分享经济。之所以称之为颠覆性技术,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都有可能将被这些技术极大地改变甚至颠覆。   1、人工智能。由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的机器人、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将致力于智能化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效率,将人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机器人技术: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和家庭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造就了“黑灯工厂”,即不需开灯的全机器人工厂;农业机器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自动化;医学上,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帮助医生完成更高质量、低创伤的手术,且能进行远程操作;家庭生活中,多款家庭机器人已经出现,比如日本的Pepper机器人,能够帮助看家、与你聊天、陪小孩学习等等。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采用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机器对机器通信等高精尖技术,并已实现部分商业化应用。麦肯锡估计,自动驾驶技术到2025年的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降低交通事故每年将挽救3万-15万个生命,大幅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达90%。自动驾驶将帮我们社会实现更少的汽车,更高的效率,更清洁的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利用图像识别和处理、机器学习、360度摄像等技术旨在实现一种新的人与虚拟世界互动的方式,可能成为计算机、手机之后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平台。虚拟现实包括三部分:硬件、平台软件和内容,目前已经有Oculus、HTC Vive等相对成熟的虚拟现实设备商业化销售。进一步,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进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新的娱乐方式和大脑刺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2、新材料和储能技术。由新材料技术衍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储能技术发展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改善环境质量;   ——太阳能:随着晶硅制造成本在过去十年大幅降低90%,太阳能的发电成本相比于火力发电等传统技术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在成本进一步降低后有望取代火力发电成为主流发电模式。   ——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储能的瓶颈,即电池发展的瓶颈,因为发电和用电、充电和用电的时间差问题都需要储能技术解决。目前新的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出现,氧化铝电池、锂氧电池、燃料电池等都可以实现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下一步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电池成本如果大幅下降,电动车行业直接受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也将获得解决,清洁能源将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3、基因工程。由基因工程衍生的基因检测、基因修复、基因擦除等技术使得免疫治疗,精准化治疗人类疾病和器官再造变得可能,从而大幅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成因和个体潜在的患病概率,定制个性化药物和治疗方案。通过基因修复和擦除,许多遗传病和癌症等“不治之症”也有了解决方案,人类寿命被延长10年-20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除了医疗行业,农业和食品行业也将受益于基因的定向修改而实现产量大幅增长、营养成分增加、有害的农药、化肥使用的大幅减少。   4、分享经济。由分享经济衍生的住房、汽车等个人物品分享将大幅降低了对人类对土地、房产、汽车的需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陌生人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低成本共享已经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资源获得更有效利用。房屋、汽车、礼物等多种私有物品未来都会以共享模式存在,物品的固定持有成本将大幅下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用这些资源。   简言之,新技术将大规模提升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让人类有更长的寿命、更多的自由时间追求创造性、追求快乐、追求自我实现。   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   当颠覆性技术到来,我们都在憧憬技术带来的便捷,可随之而来的对生活、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还没有被广泛认知。我们需要也必须看清将要发生的变化,尽早做出战略调整。   1、多个传统行业或遭遇颠覆   历史上,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颠覆比比皆是:汽车在美国普及仅用13年,彻底让马车变成了娱乐项目,数码相机10年时间就将胶片相机送进博物馆,有线电话取代了电报,智能手机取代固定电话等等。未来只会有更多颠覆技术出现,不思进取的传统行业必然受到冲击甚至是被颠覆。   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化石能源。在美国爱荷华州地图上圈一小片地,铺满太阳能电板,其发电量已经足够供应全美国。实际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总量55,500亿千瓦时(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在电力传输中的损耗),而一平方米太阳能板发电功率约140W,差不多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功率就达到1kW,假设全年200有天光照,每天光照8小时,那么7个平米太阳能电板一年发电量就达到1,600千瓦时,全中国一年用电总量需要35亿个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也就是245亿平方米,折合24,500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的0.25%。换言之, 1.5个北京市的面积铺满太阳能电板就能供应全中国所有用电。   即使是北京这样的世界级大都市,铺设面积不大的太阳能板也能让城市实现用电的“自给自足”。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地区总用电量约为952.7亿千瓦时,按上面的计算需要约417平方公里的太阳能板,占北京总面积的2.5%。如果所有的建筑的屋顶和外墙可以铺满足够的太阳能板,城市用电就再不需要“外援”。当太阳能电板成本进一步下降(过去十年已经下降90%),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发电取代污染较重的火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方式是大势所趋,大规模远距离的电力输送也变得不再必要。   再看电动车行业,电动车的硬件制造很简单,整车能动部件只有18个,而一般汽车的能动部件超过2,000个,当电动车进一步普及,不仅是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受到冲击,配套的零部件生产行业也将逐渐凋零,推而广之,与石油相关的产业也岌岌可危。   此外, Facebook推行的太阳能无人机、谷歌正在实验的平流层热气球和低轨道通信卫星等将把互联网信号带到世界各地。未来,电信服务、通信塔公司和有线电视等行业势必将被“天空飘来的Wifi信号”部分取代甚至彻底颠覆,传统通信行业已经失去了短信业务,正逐渐失去联网业务,未来甚至失去通话业务。   其他可能被颠覆的行业:虚拟现实冲击传统娱乐业,因为虚拟现实能比传统娱乐(如电影,电视,赌场)带来更多的娱乐刺激; 分享经济将冲击酒店业以及房屋建筑业;大数据分析将代替一般的咨询、商业分析和广告业;基因工程个性化制药代替传统制药业等等。   2、机器代替人工,但人类不会失业   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早已经大规模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全世界的工业制造商无一不力推工厂机器人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根据近期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工业4.0未来生产力与制造业发展前景》报告,未来5-10年,工业4.0技术(自动化为核心)将帮助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15%-25%。这意味着什么?更多的机器,更少的人工。而且,机器代替一般人工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快。   今天,亚马逊用15万员工加无数的机器人打造的仓库每年已经可以处理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自营订单还有1,000亿美元的第三方订单,而沃尔玛雇佣超过200万人实现的交易额也不到5,000亿美元。虽然二者的模式有不同,但机器人对亚马逊的巨大好处已经是显而易见。如果未来沃尔玛的订单都转向亚马逊,这200万的员工出路何在呢?简单、重复性工作是机器人的绝对优势,人无法与不吃不喝、二十四小时工作(甚至不用开灯)、不要工资、出错率极低的机器人竞争。   即使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也因为机器变得更智能而有被取代的危险:智能医疗24小时搜集人的所有体征,数据中心处理后机器给出应对建议;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司机上路5年内就可能发生;在线课堂让名师有几百万的学生,社会对普通教师的需求可能减少;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对人体在狭小空间实现缝合,实现了人类医生做不到的手术方式;智能的程序也能替代程序员编写一部分电脑程序。   机器人将人类从一般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失业。就像富人常常比穷人忙,当人们不需要为基本生机而忙碌时, 世界也许变得更加平等。 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开发自己的兴趣,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智能化也促使服务行业把服务质量提升到个性化服务的全新水准,让机器难以企及。虽然机器拥有超人的智力,但其很难拥有人类意志和创造力。总之机器化会部分代替人工,也会给人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到更有创造力和高质量的工作中。   3、新的交通方式将使环境大幅改善   过去几年,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达到17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9%,而重度污染天数更是达到46天。空气污染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而且过量的汽车也造成了交通拥堵。   现在,电动车、自动驾驶、分享技术有望合力改变这一情况,辅助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上路。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自动驾驶车能大幅提高车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社会汽车保有量。有研究表明,目前平均一辆汽车超过95%时间都在停车位上,普及汽车共享可以使汽车保有量减少70%。空气质量将因为自动驾驶的普及而大幅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如果进一步推进,将电动车、自动驾驶和共享经济模式完美结合应用到个人出行、公共交通上,我们的出行方式将变得简洁而舒适。个人出行方面,通过数据共享和处理获得个人的出行需求,高铁或飞机提供长途目的地之间的跨越,自动驾驶车提供精确的本地送达,实现“长途快速”与“短途精准”结合的最有效率的交通模式。因为自动驾驶和共享大幅增进了汽车使用效率,汽车的保有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更广大的民众用得起车。   作为分享经济的代表,滴滴模式大幅度地提升了城市出租车的使用效率,同样如果滴滴模式能够应用于货物运输,将可大幅度地提升运载效率,避免货车空载,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和道路使用频率。如果公交巴士能够利用人们出行的大数据, 定向分析密集人群出行的时间、地段,有针对性地安排公交发车时间、频率和路线,使得每一辆公交车既不超载也不空跑,将极大提升城市道路使用效率、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和公共交通该服务质量。   4、长寿社会到来,现有养老体系难以支撑   过去100年,人类平均寿命从不到50岁大幅提升到70-80岁,中国今天的人均寿命是76岁,而日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6岁,可见未来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会大幅拉长。人类长寿主要归功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解决了人类炎症难治的问题,延长了人类寿命。今天,人类面对的不治之症是癌症,通过基因工程,癌症被攻克已经可以期待,人类的健康寿命将进一步延长。   但是,我们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准备好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当下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支持70-80岁的平均寿命都存在困难,倘若寿命再延长10-20年,甚至30-40年,养老体系将无力支撑巨大的养老负担,养老金将被掏空,保险公司也可能破产,退休制度甚至家庭体系都需要重新构建。   5、基本生活用品公共事业化,供给社会转向消费社会   技术的进步将极大提高生产力,并带领我们走向充分供给社会, 即消费社会, 以消费定生产。这种转变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并将逐步扩大到全世界。我们会质疑为什么全球的量化宽松短期无法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因为量化宽松大多发生在发达经济体,而且资本大都流向了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供给方,而不是消费者。如果在过去,更多的资金会促进生产供给,民众有更多的消费选择,经济将获得发展。可是,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基本生活用品包括房屋、粮食和汽车都处于过剩状态。这种状态下,再刺激供给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如何能刺激消费才是待解决的问题。供给过剩的本质原因是:技术已经推动生产力大幅提高,超越了人类生物性消费需求。当基本生活资料获得极大满足,消费必从基本消费向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进行转型。   未来,将是充分供给和按需消费的社会。我们的消费将由基本的生活消费走向更丰富的健康消费、信息消费、娱乐消费。其中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美国人平均每天要在Facebook上花费进50分钟的时间,中国人平均每天阅读微信的时间也超过40分钟,我们已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信息消费上。我们也看到更多人娱乐方式已经从餐桌聚会变成了公园健步走。   6、消费观从“拥有”到“使用”转化   分享经济是技术,更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下逐渐流行。举例来讲,许多生活用品如婴儿床在我们的一生中只需要用一段时间,用过后就变得“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能有机会分享给其他人,既收获经济的回报和快乐,还能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呢?Uber、Airbnb、滴滴等独角兽企业正是因为分享概念而爆发,也因为分享而让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分享的理念将极大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习惯:租房代替买房、打车代替买车、厨艺可以分享、宠物可以共养、礼物可以二次赠送等等。分享经济将大幅降低人类对自然的索求,最大化地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分享”理念可能会让房地产市场火爆难以为继,汽车行业增长不再,与之配套的传统制造业也难以幸免。《纽约时报》报道称,Uber进入纽约市场后,当地出租车牌照的价格下降了约25%,而Airbnb进入德克萨斯州后对当地酒店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分享经济对传统经济形态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事实上,分享经济迈入大类家庭资产,比如房屋和汽车,其产生作用不仅仅是物质的使用效率的提升, 还有提升社会平等带来的社会和谐。   7、能源结构巨变将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毫无疑问,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极大影响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东、北亚、俄罗斯、非洲和南美洲都是极大依赖化石能源出口的地区。未来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转而使用清洁可再生的风能、太阳能,“控制石油就能控制世界”将变成过去时。这种能源结构变化趋势将对国家战略产生深远影响:中东、马六甲海峡等因为石油生产和运输而繁荣起来的地区将面临巨大经济下行压力,战略地位和价值将直线下降。如果这些地区不能快速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区域经济将面临严峻形势。   8、高素质的人才才是未来的资源   当传统资源走向末路,新资源将成为各国战略上的必争之地。这个新资源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因为高质量的人才是推动技术变革的原动力。十几年来谷歌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公司?因为谷歌一直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IT和互联网人才加入, 并营造出重视自由创新的工作环境。根据Linkedin发布的全球最受欢迎雇主榜单,谷歌连续多年占据榜首。   新资源与传统资源有一个不同,即新资源流动性极强:任何国家都只能吸引人才,而不能“锁住”人才。人才的竞争将是教育体制的竞争和社会体制的竞争。    如何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变化?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石油,未来是技术,是人才,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促进技术推广、支持创新并提前制定对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   1、建立吸引创新型人才的环境   建立吸引人才的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给人才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通过法律保障人才创新成果将有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首先,科技的边界是由极少数顶尖人才开拓的,一个顶尖人才的价值难以用一般人才的数量来代替。顶尖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薪资和生活待遇,还有更重要的成就理想的环境和机会。对于顶尖人才的理想抱负,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包括给予充分权力按照人才自有标准组建团队,建立对人才的长期考核机制而不受短期论文或专利数量的限制等。   其次,技术创新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是需要灵感的自由迸发,我们应该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鼓励其自主性和能动性。比如,谷歌就鼓励员工每周拿出20%的时间去自主创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最后我们发现这20%的自由时间为谷歌带来了许多创新产品:谷歌的简易VR设备Cardboard就是谷歌法国巴黎部门的两位工程师 用“20%时间”打造的实验项目,今天该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   最后,当人才能够做出前沿的创新成果,我们要以法律的形式对成果进行保护。创新和专利是人才的努力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人才最珍视的东西,当有不当的学术或商业行为侵犯了创新专利,我们的法律应该给予创新成果以最大的保护,并严惩造假侵权的个人或机构。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有动力去发明创造。   2、培育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并贯穿始终   创业精神是从小培养的,而不仅仅是大学毕业后通过创业来培养的。当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可能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创造性的引导。在互联网普及的世界里,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便捷和免费,政府和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但目前的进步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明确,能够推动创新技术边界的是这个社会上极少数的人,人口基数大并不是优势,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触及创新边界,反而可能排挤与众不同的人才,拖技术发展的后腿。我们要做的不是让每个人都创新,而是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以让极少数与群体不同的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去推动边界,而不是因为大群体的同化和排挤丧失了创新天赋。我们的社会能否使像苹果前CEO乔布斯,Tesla的CEO马斯克这样的天才成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让天才的天赋得以发挥的制度和氛围。   从义务教育开始,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包括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思维方式需要从小培养,并将影响个体的长期发展潜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给学生选择方向的自由和充分发挥天赋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和挑战权威,并提出完整论证。此外,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任何对互联网信息的限制对科学研究和创新不利。   3、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与生产,鼓励使用新技术   我们的政府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够合理使用政策引导新技术发展,我们的进步速度和幅度将远超其它国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是鼓励使用新技术的例证,也正受益于此政策,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在过去一年实现了飞速增长。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车产量达到29.07万辆,而全世界最好的电动车厂商特斯拉去年的产量也仅有5万辆,我们取得的成果还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像机器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相应的支持或地方的税收减免,政府机关还有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政策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在配套法规和监督落实的情况下,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无疑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4、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需要与技术的发展齐头并进   技术的进步已经触及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模糊区域,比如无人车出现事故如何问责,无人机应该如何规范“上路”,全球的低空Wifi信号覆盖是否合法,Uber是否涉及黑车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是因为法律不完善,而是以前的法律和政策制定者根本无法预知变革到来得如此之快。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应该跟上技术的进步,让技术更好地造福社会。也只有法律跟得上,明确了技术的“自有地”和“禁区”,技术发展的方向才更能得以明确。比如无人机的立法,中国有目前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企业之一大疆无人机,但中国的无人机应用仍落后美国。因为相关法律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无人机企业批准、无人机的注册、飞行高度范围、距离的限制、事故责任等都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这些法律,无人机产业始终在“灰色地带”,不可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除了以上问题,即将发生的技术变革还将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智能机器人的身份和责任问题,长寿社会带来的养老金不足问题,是否延迟退休问题,基因技术使用道德范畴问题等等。这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不仅要跟得上时代步伐,而且要能预判到未来趋势,合理地制定政策法规明确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之,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将大幅提升,生产边际成本极大降低,社会将从供给向消费转型,以消费定生产。技术发展将引领经济、社会、生活等层面发生全方位变革。为了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需要提升基础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从制度上吸引高精尖人才,以站在技术进步的最前沿、最顶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你会健康地活很久,让我们迎接技术后时代的到来。    作者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股权策略投资部主管
55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二战中的反潜(转)
gordon 2017-1-9 11:41
说到二战日本反潜战失败,有两个重要技术问题:一是日本的声呐(93式),无法屏蔽军舰自身的噪音。12节下只能听1300米,开高速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再就是日本海军要求商船定时通报方位,结果被美国人窃听了去——战前日本驱逐舰重点研究的是雷击,对反潜极不重视。41年才开设反潜学校 ****************************************************************************** 美国人的资料,还提到日本驱逐舰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他们很吝啬深水炸弹。美国潜艇就经常放些垃圾上去,让日本驱逐舰以为已经击沉了美国潜艇,然后就停止丢深水炸弹
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1234567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6:29 , Processed in 0.05968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