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转山,天葬台上叹轮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13: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王问:灵魂永恒吗?

比丘答:灯要灭了,就着余焰再点上一盏。那么,火光是原来的火光吗?


不到七点,一片漆黑中,转山的人们又陆续出发了。

一开始就是大上坡,预示着这天的艰难。远处,星星点点萤火虫般的微光,都是转山者的头灯手电,其中肯定有人正忍受高反的折磨。沿着止热寺对面的山坡,爬了约一刻钟,来到一个三岔口,再向左是条河沟,一座由几片木板组成、勉强可称为桥的东西横跨其上,挂满经幡几不可辨。

提心吊胆过了摇摇欲坠的木桥,黑灯瞎火里,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陡峭的碎石路上,五千多米的空气冰冷刺骨,更加剧了体内不适,身临其境,才明白这种折磨根本没法事先想象。剧烈跳动的心脏,拼命要挣脱胸膛束缚,以及拉风箱般呼哧呼哧的奇怪肺息,越来越让人疯狂。

夜色仍未消散,疾风不停贴身掳掠,似乎要搜刮掉所有的温暖,抬头却是另番画面,神山在最后一组星星的簇拥下,正静静矗立天际,仿佛亘古不变。耳边突然没来由地响起了马洛里的名言——“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八点半左右,第一缕阳光终于到达冈仁波齐之巅,借着日照金山的机会小憩片刻,平复下呼之欲出的心脏和马上炸裂的肺部,真乃人生极乐。



相传,米拉日巴尊者与苯教法师那若苯琼为争冈仁波齐互不相让,遂相约凌晨比试,哪个能先登顶,神山便属他所有。争胜心切的那若苯琼半夜便偷偷骑上法鼓,做法摸黑向上飞去。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眼看就要抵达,可就在此时太阳终于升起,随着第一道曙光射向神山,米拉日巴乘着阳光瞬间降临巅峰......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神山南面的岩壁上有道明显沟痕,藏人传说,那若苯琼突然看见米拉日巴以光速白日飞升,吓得大惊失色,一跤从法鼓跌落,那道痕迹便是鼓上的绳子被拖着留下的,看起来颇为形象,而山脚下还有个大坑,据说是那若苯琼掉地上砸出来的。

手脚并用爬上一段陡坡,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上面竟然是大片平地,但至此却无丝毫喜悦,反而莫名的紧张扑面而来,若不是冉冉升起的太阳驱散阴雾,那种刺入骨髓的恐惧定让人头皮发麻。这也难怪,此处便是神山圣湖最大的天葬台清凉林,名称来自佛经故事,乃传说中八大尸陀林之一。

风萧萧,如泣如诉,天葬台空无人烟,只有遍地衣物不时随风飘动。一些是家属留下的死者遗物,但也有不少是转山人特意放在这里,据说在此供奉一件随身东西,就相当于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因此不乏帽子、围巾等方便携带的小物件,亦可剪下一缕头发或几片指甲,象征抛下孽障重生。



天葬有着固定的仪式,尸体运送到天葬台场,天葬师先要用柏树枝松叶架成一个香堆,点燃之后压上糌耙,这叫烧桑。当桑烟在台上升起,烧焦的糌粑味弥漫在天空。附近的鹫鹰便就要飞过来了。天葬师对尸体进行解剖、支解,然后把肉喂给秃鹫,就连骨头也要捣碎,与酥油糌粑混合成小团以便秃鹫入口,最后一点不剩,意味着把遗体彻底奉献。

藏传佛教认为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有利于灵魂转世。尸体被神鹰吃得干干净净,带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最能体现物质的轮回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这样一幅壁画:生命之轮被一个巨大而凶猛的魔王四掌支撑着,他就是阎罗法王,又名阎摩狱主,藏语称“辛杰曲嘉”,代表整个世界都控制在其掌中的“无明”,头上的五骷髅冠,象征着五根、五幻想、五逆罪和五蕴。

轮中心有三种造化物,鸡代表贪欲,蛇代表瞋恚,猪代表愚痴,佛教认为,贪、瞋、痴是有情众生的三毒,即导致愚昧的三个根本原因。又说公鸡表现渴望和眷恋,毒蛇象征愤怒和仇恨,公猪体现愚昧无知和妄自尊大,它们导致众生陷入烦恼,成为“无明”的受害者。

外围由六部分组成,即天、阿修罗、人、畜牲、饿鬼和地狱六道,故称六道轮回图。六道又称六界,每界各有菩萨坐于莲花宝座,以其慈悲心肠,协助灵魂在轮回里竞争,以图更好转生。芸芸众生都在六道轮回里上升或下堕,当造下恶业时,就会堕落,清除恶业或获得功德时,便会升级。



转山路上有些季节性小水潭,在人们的演绎下,它们成了去除罪孽的净化池。据说即使犯了杀生大罪,只要在里面洗一下手,无论屠夫还是强盗,都能在轮回中免受堕落降级之苦。

人们往往把灵魂不灭、投胎转世这些说法当成佛教固有的理论,其实在印度这原本是婆罗门、甚至更早的理论,佛教认为,所谓“六道轮回”,其实是“有情”(大致相当于生命体)的死亡导致组成生命的基本因素分崩离析,分离后的种种因素又在因果锁链的作用下发生新的聚合,并非很多人想当然理解的那样,存在一个不变的、恒常的灵魂,在六道之中反反复复地投胎转世。



天葬台过后更加艰难,两小时也走不下四公里,期间竟要爬升三百多米。沿途几乎全是陡峭上坡,所谓的路,其实就是人们于乱石中见缝插针踩出的土径,嶙峋突兀间蜿蜒曲折,许多地段宽不足米。



蹒跚而行,只能看见脚下的路在前面山坡或转弯突然消失,等走到了才发现根本不是尽头,就这样走过一道道坡一个个弯,谁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绝望,其实并非突然发生,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起码在当时,心头竟涌上一种冲动,怀疑“我”是否真地存在,灵魂似乎正在离自己远去。

灵魂不灭的观念在早期佛教中被称为“神我”观,毫无疑问是属于异端邪说的。佛教四项基本原则即“四法印”中,有一项便是“诸法无我”,学者认为它的含义历来有种种理解,但绝不是一些伪经所谓的那样: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今生积德行善,好求得来生的福报——佛陀指给人们的“因果”之说,是在阐明宇宙变化的规律,并非庸俗的道德投机;佛陀是在给大家讲道理,并非带领大家做买卖;佛陀关注的是解脱之道,并非帮助世人求平安、求富贵。

可不是嘛,及时走在这条最神圣的转山路上也并非平安无事,不时就要防范飞来横祸:一头驮运行李的牦牛突然发狂,狭窄逼仄的山路上,惊慌的人们纷纷闪避唯恐不及,它仍怒气冲冲狂奔不已,直到一头扎进密集的经幡阵里不能自拔,挣扎得精疲力尽,无法动弹方才泄气。



实在走不动了,靠在石头上歇息片刻,按住几乎跳出胸口的心脏,回首来路宛如细线,路上离离散散的转山人,就像同一根线串起的蚂蚁......沿途神迹如云,不停有人停下来磕头礼拜祈求护佑,可是,神灵真能帮上人类吗?

与印度教、基督教等宗教主张的神灵决定论不同,佛教主张“业力”决定论,认为人自身以及他的周围环境和一生命运,都是由人自己的思想言行决定的;任何外力,包括神灵、帝王以至于佛菩萨,都无能为力,求天拜神全然无用。

天神是有的,但他只属于“三界六道”诸多众生中的一道,与畜生、饿鬼等平等地处于同一的轮回圈中,不享有任何特权;一旦令他成为天神的业力消失,他也有可能堕入地狱。



痛苦的地狱之旅还得继续,两旁仍然神迹不断——传说中米拉日巴与那若苯琼斗法时留下的大圆石,藏人认为它是能看到来世的镜子;另一块石头上有几个小洞,传闻把手指头穿过去的话父母便能长寿;巨石下狭窄的缝隙,据说有罪的人钻进会被夹住动弹不得;浮云下的石头形如神马,号称上去骑一下就有好运;还有骗子们最爱的背誓石,即使撒下弥天大谎,只要摸一摸便可取得佛祖原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内行的藏人每至一处,都津津有味地瞻仰继而顶礼膜拜,可怜我等外行不晓其中妙处,只能傻傻地跟着看热闹,气喘吁吁不时断片儿,脑中一片空白。

终于到了!这段路的尽头,便是转山最高点,海拔超过五千六百米的卓玛拉山口,其标志是神圣的卓玛石。在一位日喀则朝圣者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块著名大石头,但它早被五颜六色的经幡里三层外三层裹得密不透风,无从得见真容。

相传当年,古仓巴转山探路之时,被二十一条苍狼引导至此,狼群到山口却突然消失,一块巨石随即冒出。古仓巴认为,石头正是群狼所变,而它们又是度母菩萨的化身,因为佛教中度母正好二十一位。藏语叫“度母”为“卓玛”,故而有了“卓玛石”称谓。



三生石上叹轮回,据说与清凉林天葬台相仿,如果在卓玛石旁留下随身之物,人生便能重新开始。不过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传统的风马旗,山口铺天盖地,五颜六色风中猎猎。

自己也凑个热闹,将背了一路的经幡取出,找根结实的绳索系上一端,一点点展开弄好,再系上另一端。其实按惯例还应向天空抛几把“龙达”(印有神像或经文的小纸片),再喊上几嗓子“拉加喽”(意为‘神胜利了’),可惜塔钦的商店没有卖的,也许是环保的缘故吧。



下山的路比来时更陡,人在乱石间蹒跚穿行,稍一失足便可能严重受伤。身边,飞鸟不时惊掠而过;头上,蓝天似乎触手可及。



垭口对面有个小湖,晶莹如碧玉,藏语名托即措,意为“慈悲湖”。虽然面积与玛旁雍措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印度传说中,慈悲湖同样是湿婆大神之妻——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的沐浴所,乃印度教圣地,而帕尔瓦蒂在佛教称为乌玛,是女护法神之一,也有说该湖是空行母的沐浴所,因而佛教徒对其亦顶礼膜拜。



可即使这样神圣的所在,也无法净化人性的贪婪。一位女作家写到,她们转山到这里的时候,听闻一个康巴姑娘刚刚在慈悲湖畔遇害,身上的首饰财物被凶手搜刮一空。神山之麓不但抢劫而且杀生,死后无疑要下阿鼻地狱,看来所谓报应云云,不一定人人放在心上。

佛教把导致果报之因的行为,叫“业”,任何思想行为都会给行为者本人带来一定的后果,这后果叫作“报应”或“果报”。业报是联结因果报应的纽带,不会因偶像崇拜和巫术咒语而有所改变,祭祀决不能去罪得福,婆罗门不享有不受恶报的特权。做什么性质的业,得什么性质的报,这是铁的法则。所谓善有福报,恶有罪报,是其主要内容。



冰川从雪山蔓延而下,由于天气寒冷,雪水在转经路上冻成一大片,冰面不时伸出尖锐的岩石,如獠牙般狰狞,人们只得硬着头皮,小心翼翼溜冰而过。



连滚带爬一番折腾后,地势终于渐渐平缓,此时距离从卓玛拉山口下行,已经过了三个钟头。



四周空荡荡,路旁突兀一物格外显眼,被大片经幡包裹得严严实实,虽然没过去剥开看,但按常理推测,里面包着的应是块巨石。经幡边立着块牌子,上书“不动地钉”,如果看中文确实不知所云,但再对照下面的英文则一目了然,原来是“佛祖脚印”的意思。

这样的不动地钉在转山路上不止一处,大经杆甘丹塔钦旁有一个,马头金刚石边有一个,卓玛拉山口前后则各有一个。据说,魔王想把冈仁波齐搬回家,得知消息,佛祖提前赶来,在四个方向各踩下自己的脚印,如同钉子般将神山牢牢固定,魔王无法挪动只得放弃,这便是四处不动地钉石的来历。

总算下到山脚,午后和煦的日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拂面的风也从寒冷变为凉爽,仿佛从地狱直升天堂,步伐马上轻盈了许多。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帐篷补给站,精疲力尽的人们可以去里面稍息片刻,一壶茶一桶面,此时都是难得的珍馐美味。



此处正对着冈仁波齐东面,再往前走神山就将消失在视野,直到塔钦才会再次现身。从这个方向,冈仁波齐早不复以往的宝相庄严,灰头土脸颇为丑陋,看来神山有憾,何况人生。



这里光秃秃无草无木,唯一不缺的就是各种神迹,一峰一石皆有来头,当真做到了“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它们大多为噶举派所开发,除了古仓巴的朱巴噶举,还有其他噶举派分支,比如一块大石头便被附会为嘎玛巴(噶玛噶举派宗主)的法帽,号称见即解脱。



沿着神山东侧继续前进,一条小河如影随形,夏季之后水量稀少,早萎缩为涓涓细流,河滩也成了沼泽。这条宗曲河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陪伴转山人走完最后的路程。



可怜,这最后一段竟达二十公里之遥!之前的险途尽管艰辛,可也充满刺激,让人提心吊胆的同时心潮澎湃,而下山后的漫长行程虽一路坦途,却只能用单调乏味来形容,想象一下在跑步机上连续走四五个小时那种感觉吧,更不要说时不时刮来一股旋风,片刻便满嘴沙土。

又前行两个多小时,穿过片片沼泽,来到宗曲河边一个小村子,这里原是个补给点,随着旺季过去,经营者多已撤离。河对岸有条当地公路,道况看来不错,似乎通向塔钦,但村里人丁寥寥,很难找到汽车。

村口坐落着外转路上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寺院——祖楚寺,意为“神幻洞”,也译仲哲普寺,路牌上则写作遵追普贡巴,属于朱巴噶举派,镇寺之宝是一座鎏金米拉日巴像。据说当年,米拉日巴和那若苯琼又在这里扛上了,两人比赛用石头盖房子,获胜者当然是米拉日巴,两人也照例留下一堆印有自己手、足、头等各种痕迹的石头。

继续前行,沿途景色平平,虽不时有玛尼堆装点一二,却像例行公事。



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也只有其他人了。一对父子正指点远山谈天说地,能让孩子手舞足蹈的,不知是神灵故事,还是英雄传奇?



幸好,身边的宗曲河仍不离不弃,在山谷中蜿蜒穿行。



转经之路继续沿河伸展,表面平淡却暗藏危机。路面与河面落差颇大,不止一段向外倾斜,幸亏早过湿滑的雨季,否则从悬崖出溜下去恐万劫不复。



晚六点半左右,乏味得痛不欲生的转山人,终于来到一大片玛尼堆前,到此总算出了山区。



再走约半小时,到了最后一个补给点,此处离塔钦仅四五公里,是外转之路的最南端,此后便要折向西北。陪伴多时的宗曲河也要告别了,它将继续向南流淌,注入玛旁雍措。



最后的路上,仍然有虔诚信徒磕着长头,斜阳西下,将他们的身体涂抹上一层金黄的神圣。



与自求多福的汉人相比,藏人在精神上更具备普世信念,他们如此辛苦,却很少替自己祈祷,更多是为了六道轮回中的芸芸众生,以及每一个尚未超度的灵魂。



佛教哲学理论的“无我”说,与宗教教义上需要有一个轮回的承担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佛教内部进行过多种调解,但始终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学者研究,大约在阿育王时期,僧侣们就干脆打开天窗,对“无我”问题展开了一场公开大辩论。当然,照例是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其中认为“我”真实存在的人已经不在少数,这就导致了佛教的第二次部派大分裂。此后,佛陀曾极力反对的灵魂不灭,便渐渐融入了佛教主流。

无论佛陀本人是否反对,三千年的时光里,佛教曾产生过无数分支,而最后延续下来的,大多是那些那些支持灵魂不灭的派别。纯洁的信念可以维系一时,却绝不具有延续长久的力量,信徒们需要仪式化的生活,渴求福田,这实在是人性的大势所趋。



轮回常转,生命如歌,我们常常叹息相聚的短暂,而抱怨离别的无常。晚八点,最后一抹夕阳消失之际,终于回到转山起点兼终点塔钦,这一天走了十一个小时。



评分

参与人数 13爱元 +70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6
花眼 + 2
禅人 + 6
青青的蓝 + 4 伙呆了
星新行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8-9-3 22:45:51 | 只看该作者
    "纯洁的信念可以维系一时,却绝不具有延续长久的力量,信徒们需要仪式化的生活,渴求福田,这实在是人性的大势所趋。",这话真是太对了,所有的理念,无论当初多么理想,最终都要走向世俗化,除了那些没来得及世俗化的,这点无论是宗教或者政治都概莫能外。或者,政治本质上不过是种宗教罢了。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9-4 07:30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花眼 + 2
    星新行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8-9-3 23:56:31 | 只看该作者
    美图美文,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47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8-9-4 00:27:49 | 只看该作者
    叹,不知道说什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花眼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10-6 07:13
  • 签到天数: 79 天

    [LV.6]出窍

    5#
    发表于 2018-9-4 09:21:1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总是值得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12 21:15
  • 签到天数: 584 天

    [LV.9]渡劫

    6#
    发表于 2018-9-4 10:10: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在您的公众号里看过,不过还是要赞。以往是在手机上看的,现在电脑上看,也是“叹轮回”:那些转山的人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10:50 , Processed in 0.0461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