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fried Giedion在《永远的现在--建筑的起源》一书中,提出对于vertical的认识,以及对于从属这一认识并相对的horizontal是人类空间认识的一个重要标志点。
0 X, r1 C0 I/ n/ K) Y n/ k而vertical认识的标志,是巨石(megalith)建筑的建造。
& E" j% q6 z |& G/ C5 g! n
$ A @" n2 `; M2 i1 h巨石建筑在西欧是最重要的史前遗构。但在中国建筑史中,一般除了泛泛数语,仅有一张辽东石棚的(因为没有比例尺而看不出究竟有多大的)图绘。
; U0 _) x, v* a1 K" D3 o6 a$ \* y% a5 U
与如此简略的学习留下的印象成正比,中国的“巨石建筑”相比欧洲,的确非常有限,分布主要在辽东-山东一带,以及西藏,四川,海南,台湾。这种地理分布,似可以完美解释无怪乎曾有“文化传递”与本土文明的争论。至少“文化传递说”中,辽东(以及继而朝鲜)的欧亚北部路径,川藏的南亚路径,琼台的南亚-东南亚路径,是状可自圆的。
9 [! @2 q/ z% j* h y+ g在中原地区,几乎难以寻觅。(2009年河南具茨山发现巨石遗迹,媒体惊呼是“填补了中原地区此项考古发现的空白”,但单独石构件尺度总体较小,最大构件的最大尺寸约1米而已。)
1 P4 P3 N/ w0 k- o形式上,中国的巨石建筑以“石棚”为主,仅有较少的石环,以及非常有限的石柱。
! D* u& @2 w( l4 g0 ~对于其应用,是用于墓葬,还是崇拜,仍旧众说纷纭。至少看来,上世纪初辽东石棚发现之初的“墓葬”说,是仍没有证据证实的。9 e! P) `7 A$ ^% A3 |. T5 d
- y! c$ B5 K! V" n& j因此对比西欧与两河、埃及的以巨石环、方尖碑为代表的巨石文化,Giedion所定义的vertical特征,几乎并不见于中国同类型建筑。
" t7 ~, u* D) V# u- h L7 |/ t t
B( U5 I7 E! b D: E! I7 K, y事实上“同类”建筑一称,在一些考古学家眼中,是并不恰当的。这种出现于几乎全世界各个大洲的“巨石文化”,今天仅能够没有疑义确认的,只有其加工、运输、安置巨石的技术能力特征。而至于功能用途、文化内含、宗教意义,我们能够肯定的回答的,只有“千差万别”。
8 w3 V1 }+ u" L% f
K# S5 t, ]' Q2 f; f* S5 t王贵祥先生在回答“中国古代建筑为何(不同于西方的石构建筑传统,而)以木结构为主”时,指出,“材料决定说”和“技术决定说”都不成立,“中国人在建筑中使用石质材料的历史并不比欧洲人晚,原始时代的巨石建筑遗存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石造墓穴与墓祠,以及陵墓前的石阙,至今还有遗存。”' H* i- C& o( [2 g8 V) R
我同意王先生所指出的必须从“文化取向、建筑目的、建筑理念”寻找根源,但“原始时代的巨石建筑”却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p! T& e, a/ ~
' Y# W/ Y2 \7 O7 H+ l( A
首先虽然同样称作“巨石”建筑,中国的遗构与西欧的建筑(总体)体量,几乎可说不在一个量级。辽东地区的“大石棚”高度2米余,英国巨石环可至8米,中国石棚构件的最大单体重量,不过达到英国巨石阵构件的平均值。至于埃及与两河的巨石建筑可不必用来比较了,否则算欺负咱。# D n4 Z1 f" M- H+ z
此外中国石环以地面平布为主。石棚以顶板为最大构件,常用若干小石块或小石板支撑巨大顶石。并不体现对高度的追求(要说,反而倒与中国木构建筑的“大屋顶”特征异曲同工,虽然也许不好做这样的比较)。
. h5 T5 t0 i3 `, y/ m4 \因此倘若按照Sigfried Giedion扎根于西方古典建筑脉络的分类,将vertial作为巨石建筑定义的特征,中国的“巨石”未必可以算在其内的。
: L7 i( L: w' j8 a& H: V C1 L' T+ d
此外,“西方”与南美的巨石建筑,一般认为与天文观测有关,这在中国“同类”建筑中是观察不到的。! Q7 }( O5 s- u% B: R
1 F( c4 T2 `1 D- m( i因此,中国建筑对待材料选择的状态,“为什么西方用石而中国用木”问题,也许在这个无史可考的时代,已经扎下了根源。
$ M1 a; U# D0 F: W
5 B* I4 k" ~5 Z当西方人问“你们为什么用木头”,其实不妨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喂,木头建房在技术、资源、材料上是理性选择,你们曾经(并且一直)如此,我们没有改变而已。惯性不需要解释,倒是你们需要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费力不讨活人好的突变。, e+ Z) C: }: L6 O
3 z- \3 W; G; ?0 w" v, J: `另外倘若抛开(反正也很难证明的)信仰崇拜问题,巨石建造,在我看来,是一种赤裸裸的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和对自我能力炫耀。对抗自然力的炫耀。无论是石材的大小重量,建筑的规模,还是冲天而上与重力的对抗。
& M) r+ j; z5 `: n+ ?$ c7 U
3 u3 P D" g" g- }4 L! {顺应自然与战胜自然,东西两种文化性格的差异,在这个荒茫神秘的时代,即生根了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