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ol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于巨石文化的一点随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30 09:37
  • 签到天数: 532 天

    [LV.9]渡劫

    21#
    发表于 2012-5-17 14:09:41 | 只看该作者
    看过西方的石头建筑,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感觉是很明显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21 08:4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2#
    发表于 2012-5-17 14:21:36 | 只看该作者
    呆小猴子 发表于 2012-5-17 13:02 ' k9 W3 O  Z% q5 ]3 H
    我想了一下,我的表达方式很尖锐,引起大家的质疑。
    6 @) U) |4 P4 L: ~# K" a8 G看看楼主的主贴,他也是是承认石头建筑是“对抗自然力 ...

    * _7 Y3 D( B/ p6 r' m  e我记得我小时候看到的书,好像没有什么告诉我们故宫有多牛啊,洗脑一说不知道从何而来。如果单纯说壮观来说,当然西方的这些巨石建筑是非常壮观的。同样壮观的还有长城、大运河,工作量绝对比你举的任何一个巨石建筑大。如果说建筑壮观与否是个事实判断,大家大概都能达成共识。不过你所有所说的自豪感和傻*都是价值判断了。恢弘的神庙的价值值得怀疑。复活节岛人数据说从来没有超过7000人,那600尊石像是在五百年时间内建造的,各个部族都争着建更大的石像,打仗胜利了就推倒对方的石像,这种恶性竞争据《战争史》说导致了复活节岛文明的灭亡。京杭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 Y5 N; X/ ]7 C7 Y
      ]# f7 @' I1 W2 W$ `( P- [在都江堰可以看到一种很有趣的哲学思想。分水鱼嘴是个重要水利设施,如果用石头和铁建成某种永久性的建筑,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根本不可能“永久”,元明两代都铸造过巨大的铁牛,结果鱼嘴还是被冲垮了。真正长久的方式是岁修,用低成本的方式维护。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6:36: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lz 于 2012-5-17 09:38 编辑 : N! ~, Y) P8 ?4 ?& [# f
    呆小猴子 发表于 2012-5-17 06:02 ) v2 m' d3 }" q4 K
    我想了一下,我的表达方式很尖锐,引起大家的质疑。
    3 a' P0 s) n- C- ?看看楼主的主贴,他也是是承认石头建筑是“对抗自然力 ...
      W2 r4 w# U, L4 W5 w

    $ D  b* S! w) A  a你的想法和19世纪西方人的认识一致,呵呵。第一,我觉得讨论早期文明,“同时期”一词没有意义。文明发展有先后,承认埃及、两河、地中海发展比我们早。但我们牛逼起来以后,欧洲北部还一片荒夷呢,不妨碍承认其后来哥特建筑的伟大。第二,东西方的建筑观点不同。不去逞能,并非就是示弱。西方巨石建筑的兴起(两河、埃及),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木材。东方早早兴起了自然哲学,建筑中的天人合一之道,是中国建筑的精华所在。这是一味逞体量之大,装饰之浮华的西方所无法比拟的。
    1 M7 m# ^* i) k4 C- W5 }5 R另外我国木构建筑所能达到的技术高度,单从逞能的角度说,也曾经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度。北魏永宁寺塔高度文献记载不一,但所有文献,包括今天考古基址都可以确定在100米以上。100余米的木构宝塔!(高大的石头可以仅靠重力稳定,木构可需要更加精巧的构造机制)可惜的是,西方人逞能的石头保存下来,我们“逞能”的木头消失在历史中了。
    " {& l1 e( C, I1 p# N罗马人的混凝土也没有吹嘘的意思。他们当地产天然混凝土,我们不产,说明不了什么。' `& F8 L' W9 Z; \/ l5 ^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希腊人学会使用滑轮吊车之后,他们的“巨石”建筑时代就结束了。他们的构件(石块)单体再也没有超过一个小小吊车的能力。技术的进步可以说结束了一种“逞能”的方式。也就结束了一种Legend。材料不变的话,经常出现越晚近的建筑规模体量反而越不及从前,就是这样。有了手枪之后武术就衰落了,现代最牛逼的健美先生恐怕也比不过新石器时代的普通猎人。(所以我们用木头这样来比较是吃亏的。因为我们没有早期的东西能够保留)
    $ w8 h% Z! g& l, l0 E2 {$ _也是今天他们承认的。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趣,很大受到东方智慧的启发。故宫的牛逼并不在于其“宏伟的宫殿”,而是其整体规划。另外本人也并不觉得凡尔赛值得崇拜。整个通史,西方建筑以装饰为主体的“风格史”(传统意识的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风格史),结构与形式的脱离,浮华的装饰,东方文明也并不欣赏。倒是现代运动之后西方建筑大师们开始鼓吹中国、日本建筑中结构与形式合一的理性之美。: [2 u+ n+ n; }7 i
    总之技术也许有高下,文明并没有。如果你认为文明有,那时因为你用一种文明的标尺去衡量其他的文明。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七月群山 + 2 精彩
    老芒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2-4 10:07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出窍

    24#
    发表于 2012-5-17 19:5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呆小猴子 于 2012-5-17 20:08 编辑
    6 S; p$ d5 h1 z) A: X; n
    holz 发表于 2012-5-17 16:36
    ; b3 J3 E0 s5 `7 ^- y0 u; B你的想法和19世纪西方人的认识一致,呵呵。第一,我觉得讨论早期文明,“同时期”一词没有意义。文明发展 ...
    , ?- p5 O6 x" s, X+ I# V2 M
    1 t) e$ E4 p8 m9 j
    我的“同时期”是说罗马万神殿,不是说埃及和两河,公元一世纪/二世纪应该不能算文明早期吧?
    # m3 _0 s' @; |" |# h+ b罗马有混凝土,爪哇岛上就没有?再说万神殿也不是因为混凝土材质而牛逼。2 c7 A# x8 r) i0 }3 d
    后面的段落大多是站在东方的立场上说的。看看你所在房间,里面有多少是继承自东方,有多少是来自西方,高下立判。# K( g% C: W$ @& _6 ~+ y- B
    我认为文明有高下。不是因为我用一种文明去衡量其他文明,而是我用自身的感官去衡量。就像中国的书法比之西方或者阿拉伯的书法,我觉得中国的就是牛逼。
    2 I4 A2 g# V3 ]# U5 M2 j萝卜和白菜,有人觉得是两个味道没法比较,有的人就觉得白菜好。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2-4 10:07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出窍

    25#
    发表于 2012-5-17 20:05:16 | 只看该作者
    “倒是现代运动之后西方建筑大师们开始鼓吹中国、日本建筑中结构与形式合一的理性之美。”, ^0 i* T0 v& ?' q1 ?& P
    + l3 f. K3 C: A: o  z* _7 O' x
    和这张画是一个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5-17 22:43:16 | 只看该作者
    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倾向除了自然资源的限制,可能跟当时的哲学观、宇宙观或者原始宗教思想有关。中国传统哲学观的突出体现就是《易经》——唯一的永恒就是“易”,变化。这一思想的渊源应该很深远,从《易经》成书之早就能看出来。所以似乎在早期一些高台建筑之后,一般建筑就不在追求“永恒”了。其实中国的传统砖石建筑还是很发达的,比如砖塔、陵墓,只是不用在给人住的建筑上。另外中国传统思想中“因应自然”是个很重要的原则,人造的构筑物再大,在大自然面前(比如说一座小山丘)也显得微不足道,不如“因借”,既是对“天道”的尊重,也免得显得自不量力。* ^, l( @' N! d9 d

    6 A, L3 E/ ~9 T  k: c6 m- I! p西方古代建筑史中宗教的影响是很深刻的,给“神”住的建筑理所当然要追求“永恒”、“宏大”。宗教和神学在古代西方社会的地位,是和古代中国社会不具可比性的。对比基于不同倾向性发展出来的建筑技术,无异于拿苹果和橘子比。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老芒 + 5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5-18 23:40:31 | 只看该作者
    做个记号先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2-23 06:03 , Processed in 0.04473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