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5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旗与包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4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I/ u' F% s. u  o! i  m  ~
万历四十六年,同时也是天命三年,以及公元1618年,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女真酋长努尔哈赤攻陷抚顺。在此前两天,他刚刚发布了对明帝国的宣战书,即著名的《告天七大恨》。在此前两年,他于赫图阿拉(女真语意为‘横岗’,今辽宁新宾县永陵镇)称汗,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从此与明帝国分庭抗礼,据说其汗号或年号为“天命”,因此后人往往称其为“天命汗”。3 Y- l6 n' \4 h3 M- k# ^+ e! q6 n! P
% [( o+ m  f4 R% ^
明朝的抚顺城建于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得名于朱元璋“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语,它位于浑河岸边,是明朝与女真“互市”也就是开展贸易交换的重要市场,虽然打着“马市”的名义,但其实各种商品都有。据考证,到努尔哈赤起兵时,这个“马市”已经前后延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
1 e/ A6 W& u* o/ q1 K9 r. L% k; F/ [# H; r1 _! `
对于后金军来说,抚顺城的占领可以说相当顺利,因为许多女真人都去那里做过生意,对那里极其熟悉,不仅如此,明朝的抚顺城防司令李永芳就是辽东本地的铁岭人,与女真酋长们都是老相识。五年之前的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攻打叶赫部的时候,就和李永芳打过交道——明廷要双方罢兵,努尔哈赤不得不亲自前往抚顺进行解释,而当时负责接待他的,正是李永芳。3 W; f1 H9 U+ K- e5 V6 }
) R% s- {# d" O$ r
于是,努尔哈赤通知尚蒙在鼓里的李永芳,说将有一支女真人的大商队要来抚顺做生意。次日,女真先头部队果然伪装成商队,顺利混进了城,他们与随后赶到的后金大军里应外合,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抚顺。据说,献上这条木马计的,正是努尔哈赤的四儿子,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1 `  d) I# E- M/ G: p8 q

: x3 n4 |3 i9 G- _1 \, T4 g7 D守将李永芳见大势已去,很干脆地放下武器投降,随即获得努尔哈赤重用,从而成了明末清初第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此前女真地区虽然有不少汉人,但他们要么是商人要么是战俘要么是逃难者,像这样主动投降的明朝官员,李却是头一号。为了笼络这位开叛降先河的明将,努尔哈赤甚至将自己的孙女(七子阿巴泰之女)嫁给了他,使之成为第一个汉人“额驸”即驸马,可谓下了“千金买马骨”的血本。
" K- _! B8 k3 I
+ b( o# S# \3 o  k0 ^2 X抚顺的陷落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努尔哈赤攻占的第一座明朝重镇。不仅如此,随同李永芳出降的,还有大批抚顺官绅,其中一人自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十八世孙,他就是范文程。与范家一起归降的还有佟家,该家族后来被划入佟佳氏,后来无比显赫的“佟半朝”,便是由抚顺的佟养正、佟养性兄弟开始,这个佟家有说是汉化的女真人,亦有说是女真化的汉人,总之来源颇有争议。& \% _8 u/ k& |; m1 u" U
0 R* `$ ~1 J, Q1 |# @& w
清朝史料写道,接待李永芳等降人的,是后金一个名叫阿敦的官员,头衔为“固山额真”,李投降后则被封为“三等梅勒章京”——清人解释说,“梅勒章京”是“副将”的意思。可我们知道,清朝的副将虽然是从二品,但并非什么高官,那么身为明末第一叛将,李永芳才做到副将,是不是太亏了?其实,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固山额真”和“梅勒章京”,都是八旗的官衔,与明清官制并不存在严格的匹配关系。
& s! A( y/ b- J. a9 R
2 G2 X1 f2 G. f: a. Q研究者认为,“八旗”这种制度的雏形,很可能来自于女真这个渔猎民族获取生活资料的组织方式,比如他们通常每十来个人组成一个小队进行群体围猎,猎物按照大家的表现集体分配。这样的小组称为“牛录”,女真语意为“箭”,众人选取出来组长称为“牛录额真”。而当大规模围猎时,多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女真语意为“段、节”,总指挥称为“甲喇额真”。在女真语里,“额真”是“主子”的意思。$ c. f7 t9 S5 l- ~+ f$ N9 C8 N5 l. s

/ T2 n) ^1 S5 x$ m: l到了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将“牛录”与“甲喇”的编制固化下来,每三百人组成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也就是一千五百人组成一个甲喇。不仅如此,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他还在甲喇之上新增了更大规模的组织,五个甲喇也就是七千五百人组成一个 “固山”,意为“旗”, 长官称“固山额真”。努尔哈赤当时一共编成了四个“固山”,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来做标识,即黄、白、红、蓝四旗。& r1 V' f! e; W8 d2 F7 u
1 v4 N' M3 Q1 q) f
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大部分女真地区,领地和人口急剧膨胀,他于是又扩编了四个“固山”,分别是镶红、镶黄、镶蓝、镶白,其中后三个的旗帜镶红边,第一个的旗帜镶白边。原有的黄、白、红、蓝四旗则在前面加了个“正”字——读“整”音——改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旗至此终于成型,按照满员计算,一共有7,500×8=6,0000人,大致相当于今天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这些人当然都是战士,杂役民夫等非战斗人员不包括在内。8 d4 `; n' O/ {
! H$ m2 j; h2 e- k+ b) n
此外某些史料记载,在八旗初创阶段还曾出现过黑旗,一说黑旗后来改成了蓝旗,因为前者在夜里行军作战实在是不方便,一说黑旗是与红黄蓝白并列的一种独立旗色,后来在汉军八旗创建的时候,曾拨给汉军使用。众说纷纭,这里不多讨论。
; N( Q! A7 V/ g5 G6 [% D* q  d8 H
7 X1 Z: S3 y" g$ _% {6 M8 ]努尔哈赤规定,各旗的首领“固山额真”,级别对应于明朝的总兵官,而明朝总兵是独据一方的军区司令,权力比清朝总兵大得多。固山额真的副职是梅勒额真——“梅勒”满语意即为“‘副”——后来改称“梅勒章京”,而“章京”这个词据说来自汉语的“将军”,“梅勒章京”就是“副将”,其级别也对应于明朝的副总兵即副将。清朝入关后,“固山额真”和“梅勒章京”确定了正式的汉语译名,改称后来我们熟知的“都统”和“副都统”。
5 s2 w4 k! L* ^' ]: u# U, ]
6 ?: v2 V+ T3 _9 b4 @0 o5 C那么,“三等梅勒章京”中的“三等”,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后金实行官爵合一制度,“梅勒章京”既是职务,同时也是爵位。清朝正式建立以后,做为职务的梅勒章京改称“副都统”,而做为爵位的梅勒章京则改称“阿思哈尼哈番”,汉语意为“男”爵。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后来的标准换算,李永芳既是副都统,又是三等男爵,显然努尔哈赤并没有亏待这位孙女婿。+ Y+ M& [- A: J3 W* x
3 s7 g, t. \! c. w5 @& l
后金的固山额真军政一把抓,看上去位高权重,但其实,他们仅仅是各旗的执政官,除了向汗王这个共主负责外,各自还有上级——努尔哈赤任命自己几个儿子、侄子和孙子出掌各旗,由于这些王子地位尊贵,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固山贝勒”,即“掌旗贝勒”或“旗主贝勒”,地位自然在固山额真之上。李永芳投降时,接待他的阿敦是正黄旗固山额真,而该旗的旗主贝勒,就是努尔哈赤本人。0 w1 [+ x* R9 d7 Z  G7 b% T

( _. M7 d  O) h* g& M& y/ U5 L. @到了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时期,为了加强君主集权,下令将八旗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皇帝任命的都统管理具体旗务,而旗主则缩水为一个没有多大政治权力的荣誉职位。顺治的孙子雍正进一步强化皇权,按照清史专家孟森的说法,胤禛把不由皇帝直辖的下五旗之旗员与旗主的臣属关系彻底废除,仅保留旗主们对属下包衣的直接控制权。至此,不仅旗主只剩下一个空壳头衔,即使都统也不再具有实际权力,基本上成了授予武臣们的高级军衔。
$ g& w0 ^9 @5 @7 q  d* d6 ~9 `
《动物庄园》里的猪说过:“所有动物生来平等,只不过,一些动物比另一些更平等。”八旗中人自然也不会一视同仁,按照地位高低,大体有外八旗,包衣或称“内八旗”,以及旗下家奴之分。0 ^8 Q  t6 x: N) E

9 J, }1 [) f: M# b* H: m2 f外八旗主要是入关之前的自由人,即所谓的“正身旗人”或“旗份佐领”阶层,成分既包括皇族、豪门,也有普通的官员和百姓,做为骨干成员的他们是整个八旗制度的中坚力量和统治阶级,也是后金及清早期八旗军力的主要源泉。外八旗中的皇族是八旗的统治者,而普通外八旗人虽然与旗主有君臣之分,并要承担旗主的差役,但他们并不是旗主的奴隶,旗主对他们也没有人身处置权。
& l1 |6 x' N/ w) h
3 N- U1 |) j/ A% q' \4 y/ B, ?包衣俗称“内八旗”,为满语“包衣阿哈”即“家奴”的简称,其中男的又称“包衣捏儿麻”,女的又叫“包衣赫赫”。从职业看,他们多为服侍皇室、王公的家庭奴仆和在庄园壮丁,从来源看,既有从前女真酋长的世袭家奴,又有后来被女真人掠夺来的各族人口及战俘。包衣尽管出身不高,但其奴仆身份却仅相对皇帝和旗主而言,此外由于和统治者的特殊关系,他们经常能做到很高的官职,清朝时许多包衣出将入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书、总督数不胜数,甚至有一些被贬的宗室和觉罗也是包衣成员。
! R% x4 P' ~- J; F; ?" ?8 [4 g5 X. V3 ]; n4 M5 V  h0 c. k
至于民间所谓“满蒙八旗为外八旗,汉军八旗为内八旗”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尽管汉军旗要迟至皇太极时期才建立,但旗人亦分自由人和包衣,前者与满蒙“旗份佐领”同属外八旗。包衣们也有自己的旗籍即户口,但与外八旗的自由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清朝时,八旗共有48种旗籍,每旗6种,即满洲籍、蒙古籍、汉军籍三种外八旗,以及包衣满洲籍、包衣蒙古籍和包衣汉军籍三种内八旗。
8 @1 g$ _- N' ~: f  S1 Z
! r& J' E; ?- ~$ c, [旗下家奴则是外八旗以及富裕包衣的奴隶,他们地位最低,没有独立户籍,隶属于主家名下,主家对其可以任意处置买卖,所以又被称作“户下人”或“八旗户下家人”。这些人主要来自满洲家庭的私人奴隶,被圈地卖身的汉人农民,战争掠夺以及买卖的人口,以及被抄没的罪犯家属。入关之前,虽然身份有着显著的差异,不过他们与包衣在名称上并没有明显区分,都泛称为“包衣”,顺治末年为了加强管理,才正式划分为一个阶级。
) u# O9 ~7 R5 x1 k) m, D( C, |  }, c7 C6 W
包衣与旗下家奴虽然都为奴才而且多是汉人,但前者是良民,隶属于八旗和汗王,可认为是国家奴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比普通外八旗人更受皇室信任,属于既得利益阶层,因而对八旗有着较强的认同感,许多汉人包衣在清朝灭亡后自发地选择了满族。而后者隶属于自己的主子,是私人奴隶,被归入贱民的他们备受歧视,对八旗的认同感很差,清亡之后多加入了汉族。甚至在法律上,包衣和旗下家奴的地位也有着巨大差异,比如汉人杀死包衣要加重治罪,而杀死旗下家奴则可减刑一等。
  `, [" @4 `* Z3 O* L
! V7 L' z3 u/ X& }阎崇年先生曾热情讴歌八旗制度的诞生,认为努尔哈赤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统制起来,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基本的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2 s( B2 F" ?$ x2 W
; {# ]2 q  q+ I- m但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不以为然地指出,八旗制度没什么稀奇。从现代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这种制度粗糙简陋,很像是原始军事共产主义和氏族贵族共和制的混合体,世界许多民族发展的早期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与那些古代英雄们一样,努尔哈赤和他的八旗制度中,有太多游牧渔猎部落共同或相通的原始氏族色彩,八旗制度事实上就是一个原始渔猎部落和战争杂交后生下的怪胎,其中所具有的一点点贵族共和制的光辉,根本就无法敌过深植于其天性中的凶残基因。
2 w! `' q, }8 K! d0 W  A7 K9 ?! _" w1 ]+ x0 _
也许每个研究者都有各自的道理,谁是谁非这里不做评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努尔哈赤建立并完善八旗制度,其初衷无疑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从这一点来看,做为战争机器的“八旗”,尤其在其创始阶段,的确展示出了极为恐怖的军事力量。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40 学识 +3 收起 理由
农民家的狗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常挨揍 + 2 涨姿势
橡树村 + 8 + 3
平沙落雁 + 6 涨姿势
Pipilu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4-7-18 09:13:0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让阎崇年先生穿越到明末清初过过他向往的包衣生活。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0
    油菜: 5 给力: 5
      发表于 2015-1-27 17:2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1-27 12:45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1 00:0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金丹

    板凳
    发表于 2014-7-18 10:14:23 | 只看该作者
    这套制度很适合当时满洲政权的社会形态,但明显不适合其征服的地区。被弃用是迟早的事情。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1 00:0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4-7-18 10:18:02 | 只看该作者
    男的又称“包衣捏儿麻”,女的又叫“包衣赫赫”。
    ( {: L1 ~( ?( B; Y6 |% m

    0 t5 V1 Q' w3 m' s. C3 y% L应该是包衣人是“包衣捏儿麻”booi niyalma,男的叫包衣哈哈 booi haha,女的叫“包衣赫赫”booi hehe。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2:06:10 | 只看该作者
    松阿察 发表于 2014-7-18 10:18
    ! B/ M# T- I" r6 J) x& \" _应该是包衣人是“包衣捏儿麻”booi niyalma,男的叫包衣哈哈 booi haha,女的叫“包衣赫赫”booi hehe。 ...

    0 k+ q# \$ {' X, u* g4 P& P/ ?包衣捏儿麻booi niyalma,是男家奴的意思。- p: q0 h' P) S

    3 _' q* f4 ~7 v' f! n7 t从已有史料来看,“捏儿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满文老档》里,说是努尔哈赤追杀尼堪外兰,后者的“捏儿麻”偷偷跑来,把主人的情况告诉了努尔哈赤。( u" I' c0 G; W  x. t+ y

    + k: O5 h2 E) u- D" k“包衣”与“捏儿麻”连用,也是首先出现在《满文老档》,说是有刺客袭击努尔哈赤,结果被后者打到,努尔哈赤随后叫自己的“包衣捏儿麻”把他绑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4-7-19 04:58:25 | 只看该作者
    太监属于包衣奴才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4-7-19 06:11:56 |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做为战争机器的“八旗”,尤其在其创始阶段,的确展示出了极为恐怖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赶上了明末军队战斗力太渣的时代,否则也是渣而已。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1-27 12:4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7-20 17:39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8#
    发表于 2014-7-20 13:58:37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7-19 06:11 - P/ |+ M8 {# R0 n, C- M
    即使是'做为战争机器的“八旗”,尤其在其创始阶段,的确展示出了极为恐怖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赶上了明末军 ...

    1 n. ?2 E5 Q& P+ g老兵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的战斗力到底怎样啊,感觉应该不完全吹出来的吧,毕竟还实实在在的在朝鲜跟皇军掐过架,还有,从万历三大征到后金建国也没几年的事情,大明的战斗力咋就下降这么快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9#
    发表于 2014-7-20 17:38:53 | 只看该作者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7-20 13:58
    1 r+ ]  j& ?+ h! @老兵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的战斗力到底怎样啊,感觉应该不完全吹出来的吧,毕竟还实实在在的在朝鲜跟皇军 ...

    + }6 x" c. }1 C0 r) [4 H将熊熊一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10#
    发表于 2014-7-20 17:43:0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合适,郭德纲相声《学满语》里面的那些满语是真实的么? 比如有名的那句“皇爷拉库,皇爷拉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4-7-20 17:5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黯影 于 2014-7-20 18:05 编辑 5 g# J+ [' u2 c* \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7-20 13:58 3 s9 u, i: {) s5 ~: ?$ e
    老兵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的战斗力到底怎样啊,感觉应该不完全吹出来的吧,毕竟还实实在在的在朝鲜跟皇军 ...
    & u% k1 N# }8 I

    . `# _. a% Z% M+ J( b8 R" Y" F; N/ x完全木有下降好吧,不过投降了清朝而已,你不会真认为8旗那点人就够打下中国了吧。农民军那么快被灭,充分说明那时候明朝主力在边境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农民家的狗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4-7-20 18:16:06 | 只看该作者
    leekai 发表于 2014-7-18 09:13
    + b/ }* U, C! x2 d4 S& T应该让阎崇年先生穿越到明末清初过过他向往的包衣生活。

    % s: l; J, [/ e  L* R只怕“阎先生“看不到这篇好文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无

    13#
    发表于 2014-7-20 18:19:55 | 只看该作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努尔哈赤建立并完善八旗制度,其初衷无疑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从这一点来看,做为战争机器的“八旗”,尤其在其创始阶段,的确展示出了极为恐怖的军事力量。

    0 s9 k( ^# j3 j, g6 Z) H* u9494,上阵亲兄弟,打架父子兵。何况这是家族集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5-1-27 11:29:47 | 只看该作者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7-20 13:58& H" p1 x# g: [8 ]
    老兵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的战斗力到底怎样啊,感觉应该不完全吹出来的吧,毕竟还实实在在的在朝鲜跟皇军 ...
    / ~! E6 P" {! k$ s2 W
    萨尔浒、浑河,广宁。。。在文官的瞎指挥下,能打的部队基本上都填进去了。在辽东这些指挥的文官里面,除了熊廷弼以外,杨镐,王化贞,袁崇焕等等,一个比一个废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5-1-28 06:12:45 | 只看该作者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7-20 13:58! H$ Y, q8 T0 R  K/ H) @( x
    老兵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的战斗力到底怎样啊,感觉应该不完全吹出来的吧,毕竟还实实在在的在朝鲜跟皇军 ...
    # t! c) u5 s/ s3 A
    万历朝鲜之役,看看辽东军第一次平壤城之战,就知道辽东军是神马烂水平了。李如松接盘朝鲜之役之后,才好转。
    ( U( B* J$ m$ c& Z2 K" P. E: p8 v  }6 j( a# e4 t
    朝鲜之役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泗川新城之战,是典型的俺大明如何把失败从胜利之口抢回来的。
    ; O0 h0 v* s5 D( R3 x' ^
    ' i. x4 A$ Z  T5 R; c" I3 @* j. {* C另外,朝鲜之役调动了大批的浙兵。辽东铁骑这般了得,还千里迢迢滴招这么多南方人来打仗干毛?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17 17:33 , Processed in 0.07361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