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1-10-24 12:46 编辑 3 p: f: z. _1 c1 W
, ?5 e) @2 o8 ]9 M. T, T( F9 }
看着现在看哈利波特的小孩子们,幻想和想象力都已经被西式神话里的魔幻所同化。我想我小的时候,抱着大部头的西游记狂啃的历史恐怕不会再重现了。不过囫囵吞枣似的看西游也别有一番风味,反正可以生吞活剥的加工成故事素材,然后讲给一起上学的伙伴听。虽然讲故事的技巧着实拙劣,可是依然可以换来伙伴们渴望的跟随。当时我也就很佩服这个印在书封面上的名字,吴承恩。
2 \) ~) N9 c/ C2 d- J A' s
7 s9 W3 `* n5 V# C) r( S- R. N/ U 不过长大了之后,随着年月的流转,却再也很少这么看西游记;也许是失却了那份赤子之心吧。最近因为查找其他的资料,偶尔的看到了吴承恩的生平简介,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然后查了相关的资料,确认了一下,结果呢,在我这样的俗人的头脑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猜想,想来似乎很有趣,免不了手痒,写出来,给大伙添些谈资吧。
, d' ^8 u. L: l 6 g4 p' I9 _( R( a- b
这吴承恩出身学官之家,但自己的举业却颇不理想,混到了四十多岁才得了个岁贡生的功名,到了六十多岁才得到了长兴县丞的小官。县丞者,县令的副手也,依明制为正八品,有的小县甚至县丞监管所有的缉捕粮马等一应杂事,二十里以下的小县也就没有县丞这样的官了。不过要说这长兴县也是个杭嘉湖平原的重镇,有明一朝,多有任长兴县令而坐上中央的大官的。而此时的吴承恩,以岁贡生的功名,能做到这个县的县丞,也算是不错的差事了。要说这长兴县风水还真是不错,吴承恩做了县丞,这以后扬名可就大发了,可是这名人扎堆还不仅仅是这一位呢,还有个颇有声名的文人,也做了长兴县的父母官,也就是吴承恩的顶头上司——长兴县令。卖个关子,这个人是谁呢?6 d7 b" a9 n! @% O5 V
' l* W% g- h! o# I5 f 这个人的文字,也许很多人都学过,我好像还依稀记得初中时老师逼我背的那段古文——《项脊轩志》,也就是归有光啦。说道此人,那是相当的不简单,呵呵,如果从鹿鼎记论,这是归辛树的曾祖一辈的人物,那个病怏怏的还搞定了六指神丐的归庄是他的曾孙子。当然这都是金庸的小说家之言。归有光是当时名士,嘉靖十九年就中了举人,据说当年的卷子是被庚子科主事张公洽初定了解元的,结果怕是外地的考生来考,考上了头名很没面子(敢情现在的各地高考分数线不一是有渊源的,那时候就跨地区的考生了,一笑),就放到了第二。归有光考试八股的手段也确实了得,后世所称的八股文的八大名家之一,就有归有光。不过这归有光后来也开始倒霉,碰到了玻璃顶、鬼打墙,八试春宫不第,到了嘉靖四十四年才考上进士。考上进士啦,这就可以做官了,其实这个时候,明中期的成例都是州县的首官大多是从监生中挑选的,少有直接由进士出身的,这估计和此时的归有光文名已成有关。考究一下时间,嘉靖四十四年,也就是1566年,后人考订的吴承恩大约生于1500年,吴承恩六十多岁任职长兴县丞,时间相差无几。由于吴承恩的史料不太具体,所以也只能猜想了,在此假设之下此时的长兴县,具备了一个超豪华的领导阵容,县令是归有光,县丞是吴承恩。' D; O8 F. d# G, [9 i8 I
3 N' B, [2 ?/ M6 L! ` w 基于以上的假设,我们可以的出一些十分有趣的推论:
; O2 g( y- g% h- y9 m0 j0 U" m2 y; t, |# l9 [% G7 O
一般来说,怀才不遇的人物在一起是很难相处的;这不仅仅是曹丕说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问题”,夫怀才不遇者,胸中都有一口气在也。这口气哽在喉中,心中,自然甚是不快,而这也就很难有个很好的合作基础。吴承恩的个性不用说了,你想啊,西游记的情节很多都是有所传承的,可这大闹天宫这一回,可是吴承恩的原创。能把孙猴子抡着金箍棒打上凌霄宝殿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的主能是什么善茬,估计也肯定是一张嘴一口荆棘,一翻眼一片青白的主。你还别说这个时候吴承恩都六十多了,要知道,这老姜辣心啊。! m% C- r; `* `: n% [' ^
* r" v. t" B4 p9 n1 u( U
再说归有光,此公做县令倒是很有些独特,正史上说,是以古教化为重,而且用吴语(呵呵,不是上海话,是苏州话)断案,断案的时候还允许妇女儿童旁观,不过据说断案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作为野史的笔记描述的也很有意思,说有一天,审有关奸情的案子,本来就不禁围观的大堂一下子多了好多人(估计不少都是憋着听黄段子呢,呵呵),结果归县令也给大伙开了个玩笑,抡起笔来,告诉大伙:“你们要是再不站开一点,我就撒墨水了”。这个性格看起来似乎比老吴同志的要好得多,可是,要知道,这归有光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时主掌文坛的是王世贞,可是归有光从来看不上这一号人物,“目为妄庸巨子”,反倒是王世贞对他相当推重。
) H2 Z' x3 M! V9 ~* k0 y
' Q" K7 q# ?& l 如此个性的两个人搭档,可以做的猜想就很多了。
! ^3 H& ~# X: N0 Z/ O/ {" J6 M; z' J! J- c
首先,二人惺惺相惜,和谐搭档的可能性很小。以二人的性格,估计此时的吴老爷子对于这个小自己二十多岁的后生做自己的上司也不会有什么好感,此时的归有光已经文名满精华了,世称“震川先生”,再加上举业上二人的巨大差距。平心静气的和这样的少年得志的上司友好相处,吴老先生非得有点道行不行。可惜看遍西游,就算是最后皈依了佛门体系的孙猴子依然喜欢时不时的来点恶作剧,这样的境界,那像是个安于本分的老贡生县丞呢。下属如果这个样子,以归有光的风格,少年得志,而且又是颇有文名,连王世贞这样的文坛领袖尚且目为妄庸,当然不会瞧得起手下的这个喜欢弄些俗文学的老县丞了。譬喻一下,归有光弄得是纯文学之类的高雅之物,而且很有名气,吴承恩不过是个写通俗小说的当时还不甚出名的写手。这情趣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二人不可能像李杜一样惺惺相惜。
3 E O) ]. O' o7 T! n1 ^7 `' y! u2 b$ k' b7 P
根据吴承恩的生平看,做了长兴县丞不久就“耻折腰,遂拂袖而归”。这个结局也从侧面印证了上面的推论,一般来说,从明朝的惯例来看,迎来送往的事情很少是县丞做,大多是县令亲自来做公关,尤其是归有光这样的文坛有分量的人物(有点像牛群做的县长,呵呵)。所以说,吴老的耻折腰,不像是对更高层领导的不满,估计很有可能是对震川先生的不满所致。上司的歧视往往才是最容易激化出此类事件的导火索,站在吴承恩的角度来看,吴当年也是“髫龄即以文鸣于淮”也是个地域性质的神童,而且性敏而多慧;如此的文人气质,岂能容忍也是年少得志但是远远超越自己的一个文坛巨子作为一个上司对于自己颐指气使,拂袖而去恐怕是个最容易了却的结局了吧。2 k& V0 C. \) L+ Y! H; @9 b
; x2 _ D$ T4 l# P0 r% Q9 ? 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情形出现,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被归有光偶尔看到,料想一下,八股大家而且文风开启清一代桐城文章的文人的眼光自然看不上这表面上杂乱无章的无稽之谈的小说。评价自然不会高,而吴承恩倾注了此生心血的书稿自然也不会就这么任人诋毁,口角估计也是必然的,结局自然也是注定的了……
% ~8 ?* f# t% `6 a1 k) q" M" A1 z8 w# q& B5 D, {9 k
依据气走吴承恩的推论,仿效一下刘心武的“秦学“研究方法,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猜想:5 P; d/ c/ e& y" y& j, }, ]' q
归有光后来也得罪了上司,被调任顺德,做通判,主管马政。这个情节是不是很眼熟,孙悟空的弼马温的官职似乎不是空穴来风啊,吴老看来很阴险啊,这嬉笑怒骂皆有所本啊。" ^. s5 f& D( U w- U. V8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