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2-2-8 01:13 |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2-8-1 21:55 编辑
% @ V, x! T6 D; k7 N6 b+ @
" O; I2 [- `/ y1 a$ J程序没问题,是处罚结果的问题。9 i3 S: U h) e, ?
# J* x- [$ f; I% F9 [1 m& g首先,出现“消极比赛”的情况,不管是哪项运动,都是会受到道义批评,但是从来没有出现事后处罚队员的情况,除非你开始的时候明确说出来不可以,并要制定出具体判断标准。' R( N8 o R" I0 ~8 x
4 u y% |7 W. {4 _4 d: K; O% O2 u) M
如果仅仅以“消极比赛”或者“危害本项运动”就可以随便处罚队员,禁止队员参加比赛的话。那么,这其实是开个非常坏的先例。
7 P/ H8 h$ t, @0 T$ U
) ~5 ]& u% ~9 `首先,通过比赛录像或者观众反应来认定“消极比赛”,这当然没有有什么不可。但是问题是,导致“消极比赛”出现的原因,绝对不是运动员导致的,而是竞赛制度导致的。简单处罚运动员,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也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2 B9 F$ u( N" Y. k. p( R/ b
" d+ O! m. I5 o( _9 r1 }0 |比如说,篮球比赛有“垃圾时间”,甚至在常规赛后期还会出现“垃圾比赛”。说起来,这个当然算“消极比赛”,也可以说“危害篮球运动”。那么,难道垃圾时间是运动员造成的么。当然不是,这是因为NBA比赛整个赛季是82场,那么如果哪支队伍最后两场比赛不算是赢还是输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季后赛位置,队伍选择不排主力阵容参加比赛,有什么不可?如果一场比赛最后两分钟已经30分领先,选择撤下主力阵容,有何不可?这些说起来都算是“消极比赛”,难道会按照“羽联”法案处罚队员?当然不会。也不合情理,主力阵容的策略性休息是为了保证以后更重要的比赛能够发挥更出色,能够将自己最强的一面表现在更重要的比赛中。
$ \) p" b$ Y Q6 u6 H
4 `1 p5 m% ^9 I( [& D2 y0 s还有比如说游泳,短跑等竞技项目。高水平运动员非常多的时候都会选择预赛不全力比赛,所有的力气留给决赛,这种策略按照羽联的说法那也算是消极比赛了,但是我们总会觉得这种预决赛策略完全没有任何不妥。
~$ q# I9 w. v9 ]; M/ [
# M% \& ?' c* D1 q8 n; ~0 J# Z C竞技体育的魅力关键就在于“争胜”,奥运会的口号也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就是“争胜”的意思。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也仅仅体现在最后的胜利上。要求队员每次比赛都要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那是不符合人的心理,也不符合人的生理的,仅仅是符合官员们挣更多钱正门票的愿望,或者那些从来没参加过竞技体育的观众们围观心态的。: E4 B4 M; q. U* `, k# a0 D/ \+ d
3 [) s2 ?8 J. H
想一想,是不是任何竞技体育都是结果更重要?比如说长跑,你只要跑到最后第一个冲线就可以了,金牌就是你的,谁会管第一圈是否你是最快呢?那么运动员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心理,自己的情况,调整策略,调整状态选择第一圈慢跑节省体力争取最后冲刺的体力,这就是个战术策略问题有什么不妥呢?这又与在分组赛制中选择最利于自己得到最后胜利的“比赛路径”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6 a; R( ~; }4 S- t0 ^5 H8 v9 B" v2 G1 d
以上我举的例子,不外乎说明一点,竞技体育中类似的“消极比赛”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已,这原本就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如果运动员不加以利用只能说他的“竞争心“不强,智商不够,跟道德没关系。+ `; z$ N8 |0 u3 L0 H: @; @* _6 B
$ t/ m4 X9 q9 Q6 g
所谓奥运精神中的”公平竞争“也应该是相对”实力更强“的选手靠自己实力获得最后比赛胜利,这才叫公平。如果人为地给实力强的远动员制造障碍,让他们选择最不利于自己的比赛路径进行比赛,而且还要让这些运动员按照设计好的比赛路径进行比赛,否则就处罚远动员,那才叫有违公平!
2 c) }# v3 o# R; ~' g; @( Q9 b0 ~/ q) v2 `. q& _/ [! g5 |# b, ?( I
我们说消极比赛跟远动员的体育道德无关,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运动员欺骗观众的行为,而仅仅是可能有害于项目本身的经济利益的行为而以。而且其实这类消极比赛原本就是观众在赛前就可以预料到的,完全可以决定是否购买球票,观众购买了无关紧要的比赛的球票,更大的可能是受了卖票方的误导,因此这不是远动员的欺骗行为,这是卖票方的欺骗行为。再用NBA比赛的例子,假如说我是火箭球迷,我明明知道火箭队季后赛最后一场球其实不管输赢他的季后赛的名次都不会变了,我还愿意掏钱买票去看比赛,那只能是说明我自愿的。因为我的智商足够判断出来一个无关精要的比赛精彩程度可能是要打折的,我自己原本对比赛的预期值其实就已经很低了,如果球票不降价,那我觉得不值得的话,完全可以选择不买票么。如果说票是先买的,那么买票时候你最多只是从卖票那里得到了某种”价值保证“,并不是从运动员那里。既然经济利益是卖票方(和其他各种方)来获得,那么如果出了问题,当然是卖票方来承担。其实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围观群众应该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哪里应该清楚了,如果还不清楚的话,那就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I1 [( K( j2 V
1 l' P' ]/ W/ B/ ?0 Z既然竞技体育中存在的”消极比赛“并不是运动员的”不道德“导致的,而是竞技体育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出了问题出发运动员就完全是避重就轻,南辕北辙的做法了。$ W7 V3 R- Q* s5 m
( z9 z ]* I1 A m4 r1 s
其实,由于规则不合理导致比赛结果“不公平”的现象,在各类体育比赛中比比皆是。比如说,早期的足球比赛中是没有越位战术的,这样球队就可以把队员排在门前好了,最终导致足球比赛欣赏性降低。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修改比赛规则,假如越位规则,足球就好看了。
2 p" q; j: Z7 d; l7 Z p1 |2 F- B8 F+ D
任何一个“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改变其实都应该是很多人精心设计的,二十一世纪了,航天飞机都上天很多年了,制定“游戏规则”能有设计航天飞机更难么?“路演”是必须的吧,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应该是设计人员已经“测试”好的了吧,你不要跟我说这帮货连任何一个学过编程序的本科毕业生的水平都没有。出现这种消极比赛的可能性他们没有事前预料到么?如果他们预料到了,还骗观众买票,这个到底是谁的道德问题?
7 S3 \1 j! v. M" ]' a. b4 J( D; N% A: v# F7 _
最后问一句此类规则的制定者,他们这是凭什么?真的把运动员都当傻子了么?把全世界人都当傻子了么?% ?1 U5 M! y- t7 f
3 Y2 a$ X5 B* U4 y. X2 l0 D
冤有头债有主是由于规则导致了“消极比赛”的出现那么就应该修改规则,而不是惩罚运动员。惩罚运动员仅仅是官员们给自己弄了块“遮羞布”而已,其实小孩子都能看出来那是“皇帝的新装”,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