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11-8 09:05 编辑 - J8 C# d" k/ @. y$ L2 t5 F7 P& k4 z
- z8 B& u2 _1 Q2 j9 ]
台湾《联合报》11月1日报道,台湾军方将一套台湾制造的CS/MPQ-90“蜂眼”机动点防御相控阵雷达部署到东沙岛,搭配海军陆战队加强连的双联装“毒刺”防空导弹,作为反制解放军直升机与无人机之用。
$ b6 F$ q" G: p9 G+ i( l. r
! o3 V& `" B2 o, ?! F* s! I# R4 K# C1 |
) P7 ~8 o0 F& U3 D* f
机扫电控的CS/MPQ-90“蜂眼”机动点防御相控阵雷达8 `4 Q* ]' j# Z2 N, K7 G. Y( l
h! D2 e4 w$ C$ R0 J. ^, I
“蜂眼”雷达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首个能360度侦搜目标的自产相控阵雷达,采用X波段,具有抗电子干扰的功能,搜索距离为40公里(一说60公里),可同时追踪64个的目标,并控制9个火力通道,机械扫描使得目标更新间隔2-4秒,平均故障时间在300小时以上,从停车到开机不超过15分钟,且具备高度扩充性,可以导引“霍克”、AIM-120地空飞弹与“天剑2”陆射型,但不清楚是否有“霍克”或者“天剑2”随同上岛。“蜂眼”还具有边扫描边追踪(TWS)功能。) y# E+ O' T% O# U
& A2 t; A, Y$ G
据报道,由于局势紧张,东沙岛目前除了增强的台湾海军陆战队加强连之外,台湾海军侦搜大队“锐鸢”无人机也登岛部署,用于巡逻周边海域。
" b+ l8 i! _; s: C; n7 {8 }6 l
) _; S& b- Q$ k0 [8 i$ M, }
! h, L8 }7 y/ d! r c2 N$ c东沙岛也称月牙岛,不难想象如何得名的) m. S8 ] L) B% W! ~
- d7 ~0 \) g; Z8 q3 x) \2 T
东沙岛不大,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面积约1.8平方公里,但战略地位重要,处在汕头以南约150公里的南海北部,扼守台岛和澎湖南翼,并监视巴士海峡和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这里不光是海上交通要道,还成为美国空军干预台海战争的前沿阵地,B-1可以从这里发射LRASM反舰导弹和JASSM-ER巡航导弹,E-8和各种电子侦察飞机可以从这里监视海峡内的军事行动,这里还是深入南海监视中国战略核潜艇的通道。东沙岛上还有一条1500米长的跑道。
. S5 W1 B5 c1 ~! n# [% a# B( L8 K$ m1 s6 g
这样的弹丸之地上毫无机动空间,部署“霍克”、“天剑2”导弹只能是固定阵地,容易遭到打击,实际作用有限,但是“毒刺”肩射防空导弹实际上对东沙岛防御没有用处,只能打逼近的直升机和低空无人机。2 c& M# x5 Y* L9 Z" _
! E7 H6 t2 Y3 i$ n* N东沙孤悬海外,飞得到东沙的直升机必定是从舰船上起飞的。东沙岛没有什么海防。在可以放飞直升机的距离上,舰船何不索性靠近一点,舰炮轰就是了,为什么要出动直升机呢?无人机也只需要在远距离监视,根本不需要逼近到“毒刺”的射程之内。不过拿下东沙对解放军真是很有诱惑,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6 D( v( {7 k+ R1 A& ~( U2 I
# z5 R* U1 g7 }' l- o“蜂眼”雷达的唯一作用是告诫守军:解放军来了,后面怎么办,你看着办吧。6 b: X' J# }) \# T
1 {, K: Q. e+ D) J
这是台湾自己研制的,当然少不了技术外援。好玩的是研发历史。2011年,中山科学研究院授予神达电子公司7000万新台币(约合222万美元)的合同,委托制造一台车载样机。原计划用悍马搭载,与同为悍马搭载的“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使用“毒刺”防空导弹),号称可用于野战防空、低空预警、区域空管、防空指挥等任务。但系统太重,超过悍马的承载能力,最后换成民用卡车。但雷达模块是装在集装箱内的,与卡车的载货平板用锁扣固定。不需要机动的话,可从载卡车上直接吊下来,安放在平地上。在台军作战序列中,这是军团级防空用的,共制造了17套。( \0 k; o2 \1 o
. O) a0 _" V( e* a/ u7 ?! e8 Q! ?
2015年,桃园警方带走3名神达的工作人员和1名中管,罪名是伪造测试数据。设计要求能在40度斜坡上以不低于8公里/小时的速度爬行,事实上只能达到6公里/小时。中山科学研究院方面也有3人因为与神达勾结而被警方带走。
; V# j$ l# [& H( N7 k
: Y% e) K& k* K0 P0 } ^海军侦搜大队的“锐鸢”无人机也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原名“中翔2”号。这是战术无人机,便于部署,留空时间较长(12小时),用于光电侦察、电子侦察,共制造了32套。
, k |. ?+ t; F$ V3 I, h; p
$ i; c& l' C& O+ ?' E: p
# O& v! d V% {% @4 @
“锐鸢”无人机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土耳其的TB2
+ l0 p& P: F2 v& I, ]
2 s- e; @4 Z9 ~+ ^0 B“锐鸢”的研制是在90年代末期开始的。由于IDF计划结束,中山科学研究院的第一研究所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于是用无人机来练手。技术水平可想而知,大体属于第一代无人机,还不及土耳其的TB2。
3 Z f1 {) X/ ^6 U1 F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