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21-2-5 00:48 |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
差点改变历史的时刻?. o% V" W8 B, y% w! Q- [2 r( q# t
1 W/ ^9 n# B7 s6 u1 Y
原来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实这个说法不对。中华文明,至少一万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的距今20000-19000年的陶器;河北磁山距今10000-8700年的黍和距今8700-7500年的粟;距今9000年的贾湖骨笛;距今6500年的濮阳西水坡星图等,都是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证据。到距今5000年左右,中华大地上“星河灿烂”,已经是文明爆发期了。
q* v) ?, n. W8 R V! _$ X
- C2 |8 {8 K1 j+ ~6 G/ R当然,中华文明也不是一帆风顺走下来的,其中还有很多次危机。比如犬戎灭攻破镐京;春秋时期狄人血洗大鹤壁,打得霸主齐桓公只能在黄河岸边逡巡而不敢进;后面匈奴白登之围,差点就把大汉高祖刘邦给收拾了。这些都是汉文化形成之前的事情,因此危害性比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得多。因为当时的汉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还不够强大,没有能力同化外族,如果狄人或者匈奴真的把中原占领了,中华文化肯定转向。好在犬戎、狄人和匈奴都是游牧民族,没有入主中原的意识。等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开始大踏步前进,往后就再也没有外来文化能够撼动中华文化了。
W* J3 l! z8 k0 Z, u' e. P, U6 Z; g# y, e
汉朝以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前作《草原帝国》里面讲过,就不多说了。- L. G# C) M, o( s1 `, M' _
# Z% B2 E- m) r
纵观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我觉得最波澜壮阔的,应该是汉匈战争和唐蕃战争。其中,我觉得唐蕃战争最有意思。汉匈战争虽然也很辉煌,但是随着汉朝的兴盛,匈奴是越来越差,最后汉朝完美收官,匈奴西遁。真正的过程不算跌宕起伏。但是唐蕃战争,不但前期打得极其艰苦,后面吐蕃还两次攻入长安。吐蕃在唐朝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落下风。最后也不是唐朝战争胜利,而是吐蕃崩溃导致战争结束。这期间从葱岭到云南山谷,唐蕃双方斗智斗勇你来我往,那是相当的精彩。(说来也是遗憾,自古就叫葱岭,结果后来就变成了帕米尔高原。)8 A' i- P: L5 r
: }! D5 ^* }/ u4 {3 T+ `* J其中有一件事,现在想来特别有意思。
+ J0 Q* C1 Q5 G0 r8 v/ v0 ~6 B
5 v4 ]) N6 d# W. h+ i) A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闰三月初一,吐蕃大举进攻唐朝鄯州(青海乐都县)、廓州(青海贵德县)、河州(甘肃临夏)、芳州(甘肃迭部县)。高宗一面命令边将州兵抵抗,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反击。命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帅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相王李旦为凉州道行军元帅,帅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前往抗击。但是两王都没去。结果吐蕃继续前进,攻击叠州(甘肃迭部县),击破密恭(甘肃临潭西南)、丹岭(甘肃迭部东南)两县。677年二月,高宗任命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但是也没有挽回局面。五月,吐蕃进攻扶州(甘肃文县),守将杜孝升兵败被俘。唐军全面失利。678年,唐高宗又派了中书令李敬玄为洮河道镇守大使反击,结果又败。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被俘。从此,唐朝军事力量退出青藏高原,只能沿黄土高原西南外缘防守。 `0 `, l# n1 i
% t' [0 U4 i4 s' ^
这件事里面最有意思的。是公元676年,唐高宗命令周王李显和相王李旦攻打吐蕃。后来没有成行,也就没有结果。但是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推断如果两王成行了,会是怎么样呢?
& i0 h& s. U* T x; C* Y0 L% n0 G7 N9 `6 L( h
李显,后来的唐中宗。李旦,后来的唐睿宗。这两个人从记载来看都是没什么能力的。派这两个人当元帅,估计是打算借此建功,但是在两人的副将配置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李显一军配的是工部尚书刘审礼和十二总管。但是刘审礼这个人好像也不太能打。虽然公元661年刘审礼曾经以检校燕然都护的身份跟随郑仁泰和薛仁贵远征铁勒,但是并没见有什么战功。而后面678年,刘审礼随李敬玄进攻吐蕃,兵败被擒,最后客死他乡。看来刘审礼主要是个综合管理型的人物,上阵不行。) b- W; s( `8 {9 p4 D- i
+ C9 q/ M7 e# p. Q# O而李旦一军的副将是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和鸿胪卿萧嗣业。相比李显一军,这个配置简直就是顶配了。契苾何力算是太宗、高宗朝的一等战将了,从贞观七年(633年),契苾何力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等人率军征讨吐谷浑开始,到总章元年(668)帅军灭高句丽为止,三十多年征战沙场,基本都是打胜仗。萧嗣业虽然不像契苾何力那么能打的,但也是几十年军旅,看起来也是一个总管型的人物。
, I! ~/ F3 @1 f# g2 O; I
& e' ?* N7 F( _6 `: s- b( W5 q洮州在现在甘肃临潭,在青海的东边。凉州在现在甘肃武威,在青海的北边。从战略上来讲,毫无疑问凉州比洮州重要。因为凉州南下就是青海湖,是当时唐蕃历次战争的主战场。薛仁贵兵败的大非川就在青海湖南边。青海湖西边的伏俟城是吐谷浑旧都,在吐蕃灭亡吐谷浑以后,是吐蕃重要的兵力集结地。显然李旦的“凉州道行军元帅”是主攻,而李显的“洮州道行军元帅”是副攻。; t/ g9 \8 ^# V& o7 y
0 Y! S/ @# y3 W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是太子李贤受到高宗赞扬的时候。但是李贤和武后的关系似乎已经到了紧张的焦点。假如术士明崇俨真的说过,“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李显)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贵”。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此次派李显和李旦出征,实际上是武后的计划?目的就是让两王建功,特别是想让李旦建大功。因为一旦李旦在青海湖获胜,真的有可能进军逻娑一举平吐蕃。以此作为资本来排斥李贤?或者武后本来想让李显代替李贤,所以把李显放在了不太重要的洮州道。因为吐蕃必然会倾全力保存青海湖一线,而对洮州方向大概率就是只抵抗。这样一来,打胜了就是大功,打败了也不会太危险。 [" g: @% H0 R" O3 X+ D
% G; C. P- d$ v
那么假如李显和李旦真的出征了,又会怎么样呢?当时,吐蕃的主帅已经是论钦陵了。以历史记载来看,唐军在面对论钦陵的时候毫无胜绩。可见即使李显和李旦真的出征了,李显一路不好说,李旦带领的凉州军肯定完蛋。搞不好都会把李旦折进去。如果李旦被俘或者死亡,那么唐朝局势会受到什么影响呢?首先李贤应该还是会被废掉。其次高宗驾崩以后李显还是会即位。唯一的影响可能就是武则天在第一次废掉李显之后直接即位。之后由于高宗的儿子只剩一个李显,武则天是不是有可能下毒手杀了李显。由于李旦被俘或者死了,也就没李隆基了。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断掉了李氏皇族,武则天也就不用犹豫是立侄子还是立儿子了。自此大唐变大周。唐朝成为隋朝之后又一个短命大一统王朝。也不会有神龙政变,武则天还能多活几年,没准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主。从国事来说,也不会有武则天晚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大周朝没准还真能坚持一二百年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