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23 10:35:44
|
只看该作者
& w" o G1 Y% u
此消彼长1 o5 C/ _3 `1 g0 Z" \
+ s1 R! m w0 B! x& _
东北停战虽仅维持了4个月。但这期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w+ G& G2 u) N
( {1 C; [3 m6 L: d. o# }为加强东北局的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于1946年6月16日向东北局下达指示,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务委员会。如此,赋予了林彪一元化领导东北党政军全局工作的权力,之前由于他常和彭真意见相左导致形不成坚强领导的局面得以改变。林彪能以中央委员身份领导一群中央政治局委员,显示了毛泽东的魄力及对林彪的信任。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加快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6 g! o! n! \1 p" I _7 H) _
1 A" j0 @2 j- s# {" x0 p! t' g7月7日,东北局通过了《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决议,强调“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只要广大的农民发动起来了,并积极参加自卫战争,我们就能建立不可战胜的阵地”。在军事上,决议指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为此,应采取诱敌深入,待敌分散,以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的方针。消灭敌人,就达到保卫根据地的目的。一般地不作阵地战,广泛地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所有军队人员必须有充分的群众观点,军队必须协同地方武装进行群众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充分发挥我军既善于打仗又善于发动群众的光荣传统”。
2 @$ n/ b L9 j9 {! k3 y
' a/ Z' r- I- \# o2 v/ k根据这个决议,东北局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土改,并抽调主力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剿灭土匪。随着土改的深入和剿匪的卓有成效,到10月份,东北各根据地日益巩固,大股匪患已肃清,民主联军也整编为第1、2、3、4、6等5个野战纵队、10个独立师、44个独立团,并初步建立了炮兵、装甲兵、工兵,总数约34万人。其中,主力部队14万人,地方部队20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通过战场缴获、搜罗关东军库存、发展军工生产以及争取苏联和朝鲜支援,民主联军的装备水平大为改善。
5 G) [% U8 R1 c
$ s, {6 r# p E0 ?. n+ D! E在军事技术方面,林彪根据战士的经验,总结出六大战术原则:“攻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解决攻城巷战的四组一队”,“追击的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通过在部队中推广这六大战术原则,民主联军各部的战斗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9月份开始,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开始集结,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4 ?1 ?$ V( ^8 O ~& l' \! g5 |+ R# ?+ C
与中共方面已然在东北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国统区情况却每况愈下。早在进攻东北之初,许多国民党官员就抱着抢肥缺,发横财的目的来到东北。这些接收在员们穷凶极恶地搜刮钱财,千方百计地营私舞弊,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日日夜夜花天酒地。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现象也更严重了,许多中高级军官通过克扣军饷、巧取豪夺,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购置房产土地,经营私人企业,甚至还有人从事走私军火,倒卖黄金的勾当。就连新6军这样的王牌部队也开始军纪废驰,引发民怨。迫于舆论压力,杜聿明不得让驻长春的新6军与驻鞍山、海城的新1军对调防务,才算暂时了事。而由原伪满国军、伪满警察收编而成的保安支队则更为恶劣。他们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所有这些,都让曾经正统观念极重的东北民众大失所望,原来对国民政府和中央军所抱幻想随之破灭。当时在东北国统区流传一句话:“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从这时起,国民党政权在东北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Q0 b: l( |4 w/ G) h/ \
5 I- h t% i% o% S* ^5 S7 h4 A
虽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到1946年10月,国民党在东北的力量仍然占优。在东北和热河作战的国民党军队计有新1军、新6军、第71军、第13军、第52军、第93军、第60军等7个军25万人,加上特种兵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40万人。除了93军、60军为滇军,其他5个军均为中央军嫡系部队。其中,新6军、新1军位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52军,53军,71军都曾是接受过美军顾问训练的第二期远征军。6 ~! V8 V* o1 N, D+ e# \& c
* ^ w8 B- x, G, a& E3 w7 ^" q+ x
民主联军与之交手后认为,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战斗力较以前有不少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 |6 o! D2 p) @
8 |. g }& L" Y& I* Z6 Y1、军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较优良;; b3 `: p' \8 b# H* A# N9 d
& v! K J7 g3 l R
2、官兵关系有进步;% ~9 R+ G& N* n$ g- x4 ~
) W9 [9 G- Y3 c2 u' Y8 f* Z3、官民关系有进步,驻军对居民纪律颇好,政治部到达地方召集居民开会宣传民众,同时一切给养由后方运送,故扰民较少;
) X, Z6 V U7 O( a) ~0 f1 a
4 z/ a/ B. N2 u/ L1 j) T, t4、战术上比过去灵活,迂回用的多,战术改变很快;
* s# K+ b1 p- Y" T9 y, z* Y6 b8 K$ m& x$ |" b% w# D0 [& e
5、指挥统一,协同动作,比过去好;& X1 g/ }, b& g& O" P4 \. _
9 V; M) Z3 G0 L1 B; M
6、守备沉着围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达即做工事,故占领之突破很困难,对我作战信心颇高不像过去有很大畏惧心理;
x& m' ~+ t7 P1 b" M9 E- c B# a; T
7、火器比日本军队强盛,炮兵技术更好。
n: ~# d4 u! g0 Z' e8 J8 A" E e# b/ {
东北国民党军不仅有较高的军事素养,而且非常重视研究对手,总结经验。东北行辕参谋处在四平之战后着重研究民主联军作战特点,编了本《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发至连一级单位。其中,总结了民主联军作战的七条优点:$ P& p( m& `1 M1 s* q- E
% v( O) I9 s- _5 p% b- V1、攻击时不惜任何牺牲。
) u. {4 T1 X+ M: @# a. n3 O
. @1 U7 [1 I9 }) }2、善于夜战。
) r$ x0 V4 b$ {# c1 y" W
9 ~' o6 c& \! J9 N2 q3、善于利用民间人力与物力。$ T- `8 y0 Z) ]
) F; T' d; k7 C4、情报灵活,多能利用民众潜入我方刺探军情。5 s+ L2 ]' O, B! I$ Z, S
& h$ q( h& k8 o' k5、补给于民,行军辎重较少,行动轻便。
$ g4 A4 K7 @" R* o$ W9 e
/ K# m4 q3 a* S% Z# ]; x" ~6、军中政治工作交通良好,战斗时指挥机关在部队直后督战。
2 ?6 D; |$ I2 |9 r+ S8 ^5 R. _- b! Y! e/ d- R0 I6 B3 X
7、企图与行动秘密。( y: n2 t6 [$ S
+ r8 o3 J9 J9 C/ Q
同时,国民党军方面认为民主联军的弱点有六条:% }; [3 ~& Q- z5 v' `, A
* W W2 Y1 C0 ~) P1 z# A1、装备不良。4 d6 [ q2 T& _7 Q. B) h+ A6 P" }
, V. O. B& Z5 }" g2、训练太差,不善利用地形地物,运动时常暴露。4 G4 G- M" Q/ r4 J
* Q1 v$ u3 B1 m9 ` ~/ [, p& o3、每攻占一地,往往聚焦一处,招致伤亡。- v, M. K* L+ M& I' L4 |6 p" h
4 [- V# M4 t6 _6 X0 P$ }4、斗志不坚,弹药不足,难以持久。
5 p. [7 `) U- L" L
+ t5 G) Y! o& u6 j+ F5 k5、生活艰苦,逃风日炽,“匪军”大多系良民,被迫入伍。
4 r, |% i4 p5 J Q' i$ v- f- ?4 r9 f, ]# ]% ]! j+ |% p) V7 O
6、取给于民,致招民怨。8 u# U, z h' N8 D7 U- b6 b1 n, {6 w: s1 b
' L5 \7 y$ o; i) N为了对付民主联军,国民党军提出了不少对策,主要有:各级部队于战时,均须控制较大预备队,以扩张战果及应付不意事变;行军驻军战斗,均须广派警戒,广行搜索。驻地数十里内之小部队巡察,尤为重要;“剿匪”部队须配属汽车及骡马,增大机动力并充足携带弹药,尤其是迫击炮弹与手榴弹;部队到达宿营地,即须构筑工事。凡驻屯较久之地,尤应构筑坚强堡垒及障碍物,以补兵力不足;射击军纪极须注意,特别要养成节省弹药之习惯;熟练夜间战斗动作。
$ L5 N3 P u: l/ n( f; H! _: n! S4 q) A4 j, ^
客观地说,这些总结和对策有不少是颇为正确的。因此,虽然经过4个月休战,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共的变化,但民主联军想要在战场上击败如此强悍而又善于总结的对手,仍不是件轻而易举之事2 T& R. P6 a' I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