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3-2-28 12:05 |
---|
签到天数: 1972 天 [LV.Master]无
|
4 k7 B2 G7 T J* n! n
IT行业专利意识非常强,入职后基本所有公司都要做专利培训。
9 _) G* ^6 Q+ u3 |6 g% W
" _6 Y% n2 D3 z9 }; }' L/ _我曾经在工作中申请过数次专利,举几个例子:
0 H( f; C% m; i+ O- `
* R2 u7 ^, ^: m# [. A例子一:以前有一段电信网和基于IP的网需要互通互联的阶段。而两种网络两套协议,不可能互相通信,为了互通互联就需要网关来做两种网络之间的翻译。基于这个网关的设计架构就可以申请好多专利,比如提出用一块或数块硬件板卡来做协议之间的编码、解码,以满足大容量并发的通信需求。其他的公司要采用类似的架构或者硬件设计来实现互通,就绕不过这个专利。
6 q) }6 |2 Z" {/ k, S
& R* M; h. v! f8 @! M4 w$ @" p l" B7 Z例子二:网络中有一种很常用的控制节点,里面的某个设置可以分成好几档。以前用户基于经验来设置。而我们想出用线性规划的算法,基于某个目标进行设置的优化,让这个控制节点设置得到了优化甚至自动化。那么就可以申请专利,也就是创新性的把数学上的算法用在了以前存在的某个领域。9 Q, \5 |% F+ t0 [
; J5 Z7 W3 H, x4 y: w0 B
例子三:IT行业有很多规范和标准,比如 IEEE和ITU的标准,都是所有设备生产商必须遵守的,这样不同公司的产品才能互联互通。比如有一个标准定义了一个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网络的解决方案,里面有很多功能节点。这些标准只会定义节点之间通信的协议集和和需要实现的功能节点,各个节点具体怎样实现是由厂商自己实现。* O) s! t4 \6 s0 v* R* @
7 C; h$ X/ ~+ o1 n
比如网络里有个负责收费的网关,就是实时把用户的通信流量统计信号转发给后台。比如用户的预付费花光了也要及时切断通话。这样的节点并发的通信量非常大,然后我们提出一个负载均衡的架构,使用一些数学算法把实时的负载均匀发给几台服务器来执行。这个架构,还有创造性使用某些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都可以申请几条专利。专利里面不会出现数学公式,也不会给出实现的细节和算法细节。
1 C* b- J% P9 z: X, P' t9 E
% v1 v& A+ r0 p总而言之主要就是对数学的创造性应用可以申请专利。
. @( {" i, t& o( ]& x A7 P; k4 U% Y
公司和竞争对手之间围绕类似的解决方案都会尽早尽快申请专利,至少要达到自卫的程度,就是各据几条专利,互相绕不开形成专利互锁。然后谈判允许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保证己方至少不会被挤出市场。1 o9 u+ W) C* W!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