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面想到用教练机挂上激光制导火箭弹去打无人机,好处是教练机的运作费用低、机体皮实。现代高教机体寿命动辄15000小时,运作费用也不到战斗机的一半,问题是缺乏合适的火控,在10000米以上的高空能飞,但要打弹就勉强了,本来设计时就不是干这个的。
" Q/ ?1 K. t# Q
; p9 y# A- T6 G' Z+ @, ?战斗机不一样,天生就可以在15000米高空作战,火控是overkill,但本来用于航炮的火控对空中打火箭弹特别有用。
% t# O r# @0 S% _: G; p5 ~( s2 o- u$ k) ?+ e
航炮炮弹是弹道飞行,不带拐弯的。空对空射击需要考虑提前量、本机机动动作等。当年需要飞行员心算,现在一大堆雷达、光电、计算机,大多在平显上显示一条“弹道鞭”,与目标交汇时,自动触发射击,如果没有意外扰动,炮弹将准确击中目标。
% e- n N ?' U
/ j' T3 h7 p) b& C/ i/ d" y' b/ F制导火箭弹是带制导的,但只是弹道末段的简单矫正,弹道弯曲能力有限,所以最好是瞄准就很到位,火箭弹本身只需要少量弹道修正,就能命中目标。8 L2 A- A9 l& c* f6 o# R4 X' R
) ?& t- p4 O2 q0 N
火箭弹的弹道与炮弹不同,但计算机不怕,有弹道数据和大气数据,计算一条“弹道鞭”不是难事。
0 e# N p/ f: ^ n
1 J# I: S ]4 v# A+ L5 r; d激光制导一般指半主动激光制导,或者激光驾束制导。半主动制导根据回波的方向追踪而去;驾束制导则将自身轨迹保持在目标指示波束内,只要波束“压在”目标上,最终将击中目标。半主动制导精度更高,成本也稍高;驾束制导的弹上设备简单、成本低,但也相对容易拖靶。好在无人机、巡飞弹不是高机动目标,航空火箭弹一般射程在8公里以内,因为目标机动而脱靶的问题较小。
# }9 h7 z. e! M6 k4 N
) d2 C1 T; i# Y# Z$ W6 M/ L中国已经有现成的90毫米激光半主动制导航空火箭弹,在珠海等地公开展示过。
( Y4 b2 {! L, r3 f0 Y
$ m6 F) @) p2 v ) L, r! Q# r; H
" u+ B0 H1 L+ z* h- E![]()
: u9 w. l" _* b0 H
# e, t3 C- S3 O) \" ]5 \; v# M9 c成本数据不清楚。参照美国70毫米APKWS II火箭弹(70毫米,一般数据十分相似),单价2.2万美元,外销价3-3.5万美元,中国应该有把握控制在1万美元之内,或许更低。 J+ `9 c2 T1 I6 I# A4 t
! ~8 C4 W5 b5 M/ {# b$ b9 t/ G' C歼-10、-11、-16等都能携带16管发射器,战斗中携带2中2近再加两个16管90毫米火箭发射巢,就是很有用的拦截能力。火箭巢本来是密集发射才能覆盖目标,但制导化后,在火控弹道计算的加持下,顶多双发齐射就够用了,要是有把握,单发射击都可以。巡飞弹只要没打下来,就继续“按既定方针飞”,一击不中可以再打,不怕跑了。这样更加节约弹药。
, {8 t& O. l+ H9 Z+ J" ~5 X7 S" ^3 ?9 [2 C) m& G
2中2近留着打更高价值的空中目标,比如来犯敌机、正规的巡航导弹什么的。7 M: C8 C n G- H' K; \) M7 \
; x" N3 ?) A$ o' t5 Z7 r& a$ ^) f/ \
这样统一用激光制导火箭弹打的话,高低空通吃,远程近程通吃,因为战斗机解决了接近目标的问题。战斗机的雷达、光电、红外搜索无人机、巡飞弹也是轻而易举,控制范围很大,拦截效率很高。教练机只解决携带火箭弹逼近目标再发射的问题,不解决火控问题,教练机自己是没有合适的火控系统的,否则作为教练机就成本离谱了。一个办法是吊舱化,吊舱内装雷达、光电和火控设备,平素作为教练机使用的时候不带吊舱,用作巡飞弹拦截平台的时候再带上。6 k9 K, t' x/ ]* g7 v9 j
1 T+ t; r9 {1 Q c. g
用地面的防空导弹打,总是有覆盖范围的问题,远程防空导弹的成本就扶摇直上了,雷达和火控的要求也极大提高,打巡飞弹就太划不来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