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v3 Y S& C. ^% o6 E m4 P# w C0 ^& m3 M$ oB-2的后缘“胳肢窝”的部位也有类似的处理,不过B-2没有把同样的处理扩大到外段控制面,可能是出于工艺性和复杂性的考虑,也可能是最后一分钟的决定,只能在这里做隐身处理,全面修形处理太兴师动众,尤其是要对削薄部件的颤振特性重新设计和测试。& s ~8 T: C% [# \" S% y
4 u. s$ F7 `3 J+ D i! U6 }攻击-11是巨大的成就,但把并不存在的东西强加到攻击-11上,不是在赞颂成就,而是在诋毁。1 ^4 b: r: k6 b" z7 \
+ D" Y {5 |" C攻击-11在实际飞行中的图片依然在高度保密之中,但中航的珠海航展模型可以说明问题:攻击-11采用的还是常规的气动控制面,没有采用流体控制。中航大概听到了有关传说,特地在珠海辟谣,把模型上的气动控制面转一个角度,让人们看个真切。一般航展模型还不费这个事,翼面都是在中立位置的。 5 G% @, G W9 [4 D3 {# { & t& g( H5 j6 h- y& e+ \6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