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2-2 12:04 编辑
1 w% Z# o5 H {0 \* L$ Y" j* y) T6 P t
还在一两年前,鹰击21还在高度保密之中,是“不可言说之事”,坊间提到都是“鹰击-xx”。1月30日,战略支援部队官方微博转引博文,称鹰击21反舰导弹的巡航速度达到M6,末端速度M10。这似乎是军方官微首次公开“默认”鹰击21的性能?博文最早是光明日报科技板块发表的,但得到军方官微转载,或许可作为含蓄的确认。, w( R% k$ I& A! L# z# K4 A
# b# ~6 h3 x4 }; _7 d! M
K, r+ N* E4 C0 { c8 I6 l出口型的鹰击21E在2022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已经展出,但没有透露具体的性能数据,不过展示了鹰击21从055大驱上发射的视频。
: ?- m/ r3 @$ i4 q$ f+ ~$ e
% d* c5 f) ~5 h [4 K: B4 b9 u
! x9 ?. V% _- N* Z: b据说鹰击21的空射型射程为1500公里,舰射型为1000公里,大大超过通常反舰导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M6的巡航速度,还是M10的末端速度,都超过现役和可预见的舰载防空导弹的拦截能力。
* ~) n( z, Z! {. ~; r$ O* t( V
' s. D: ?8 e* S1 x9 S2 h
7 g. i3 X9 o. e5 t7 p, C: m弹道导弹的再入可以达到M6-10的速度,但弹道导弹按照抛物线弹道飞行,反弹道导弹拦截有条件采用逆弹道方式迎头拦截,只需要对计算和瞄准误差进行少量机动修正就能达到足够高的命中率。高超音速导弹的机动性大大高于弹道导弹,包括有末端弹道修正能力的弹道导弹。首先高超音速导弹在平飞段就可通过横向机动破坏逆弹道计算,最终转入俯冲时,也具有更大的横向机动能力,增加拦截困难。
8 N! E; R) b: x0 C" Y& M x: [- n
2 }/ H9 O( B- N+ @$ Q7 f8 U, z7 @3 j- n' V& t
鹰击21也说明了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水平。7 e- _ B) \4 S. D J
8 H9 ]3 x% q+ k, ~) F3 n) ]% c
* O8 p7 j2 Q# i5 l4 G& i3 T% r
美国也终于成功发射了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弹,并加速部署。美国陆军第一支高超音速导弹连甚至在导弹还没有试验成功的时候,就“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怎么听着那么熟悉?),用模拟的哑弹开始训练了。但这只有打固定地面目标的能力,而且助推-滑翔已经是第一代高超音速技术了。6 J/ M d( s7 W, Q5 y
. ^5 a7 @+ C) T; d( q/ d0 h4 b+ e
3 S+ Y0 E& J, u& E) y
打机动目标要难得多。不仅气动控制要求高得多,还有中继和末端制导问题。中国已经通过公开论文宣称达到用毫米波实现穿透黑障的通信技术。黑障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激波产生的等离子鞘体,对无线电波有屏障作用。但这屏障作用不是全频段的,而且是随速度而改变的。毫米波避开屏障最严实的波段,如果在毫米波入射方向上能从屏障相对薄弱的后向进入,通信效果更好。
# _ [) R P, t
$ u i1 Z& S7 b u* o
! \8 M$ m: H& L- O% R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公开论文阐述了用高速冷气气膜对传感器透明窗口进行冷却的技术,使得红外光电制导在高超音速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中国公开文献还描述了用电热控制的钒基薄膜反射激光的技术,对激光致盲都有有效的反制。
; n" i. n; c" h# u! p. U5 Y4 u7 i* N! c3 j( p
$ I1 n5 i" s$ H G9 `9 Z正是由于这样全方位的技术突破,鹰击21才成为杀手锏。" J$ f) E4 B- [: P" n
0 t8 V# w% y& Z1 h) l' n) L
1 e! T4 n7 r$ l& b美国开始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远远比中国早,但正确地认识到气动控制、通信和末端制导问题解决不了的话,这就是一枚傻跑的“无轨电车”,一点准头都没有,没有实用价值。所以在很长时间里,美国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保持一点研究热度,但并没有上心。
# G% d8 k4 j; ^% [8 h
# {- x, p; K9 x0 U9 D7 v! q5 r; v, \- K
美国没有料到的是,美国办不到的事,中国办到了,而且办得很好,而且以后一骑绝尘,如今成为高超音速导弹方面的世界第一梯队的唯一成员,遥遥领先于美俄等第二梯队,欧洲则在第三梯队里望灰,连吃灰都太远。1 O' `: R) [) ?" k- {: [7 V
2 ]+ e9 f' C a) y9 s- N4 s0 Y
3 b: r7 ?3 o: N9 {5 j鹰击21的意义是巨大的。
; T; o3 I% F2 [! D8 l( i" C" a
2 S. v k: O, q) I6 F( D- w
8 O* l+ b5 x: e) M4 u. r/ O& O据说东风21D是鹰击21的前身,但岸基发射毕竟受到射程的限制,也很难快速转移阵地。用轰-6N空射,不仅射程加成,也可迅速转移发射阵位。用055发射,转移阵位的速度介于空射和陆射之间,但射程的加成就极大增加了。055具有实际上的无限航程,更加适合“把战争引向敌人”,追着敌人的航母战斗群打。当然,这里的“追着”不需要追到跟前,只要追到射程内就够了。' n/ ^8 B1 J! n- A% U
3 s& ]4 ?& _5 ~& I+ l% L7 G
, ^' ?4 Z3 ` I* X1 s3 S! `
鹰击21也可容易地改为陆攻,这样055又有了强大的陆攻能力,是已装备的高亚音速巡航导弹的有力补充。2 w* b; o! i1 u3 B) K( V8 I
4 M3 O2 s. v. c, N, S7 e6 W, J0 H% y' Q' l. R9 z1 C# G
有人说现在官宣是在警告麦卡锡,可能有这因素,但麦卡锡只要不蠢,应该早看到鹰击21的消息了,毕竟在珠海航展上已经展示过了。中国当时没有官宣性能,但美国情报机构帮麦卡锡脑补不难。4 z' y; ?5 r T8 X; J1 _( P
6 G, M( P! y3 ?5 m1 C) ^
6 I* m. w3 P: e1 n; p- F. Y* f- ?" T为什么现在官宣呢?或许没有太大的为什么,到时候了而已。平常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