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证券教父”的终局与“327”事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证券教父”的终局与“327”事件

    3 I' b4 F5 u! x3 B2 b% l
    : H  x, w% t- _+ i
    6 F; E2 X7 G( R, m3 O0 v- b/ c4 u9 ~$ t
    2025年10月,中国第一代证券教父管金生悄然离世,终年78岁。他的名字,与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天——“327国债期货事件”,永远地捆绑在一起。在他身后,重提这段尘封三十年的往事,不仅是为这位充满争议的拓荒者一生的终局作注,更是为了回望那个野蛮生长、英雄与枭雄并起的峥嵘岁月。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切,还要从管金生这个人说起。

    7 ]8 v4 @! k' X11 x" D1 E% M: v! @
    1 S. e9 w# r6 _5 l8 n
    管金生的人生,是中国初代金融精英里一个独特的样本。

    5 c; }/ e* M  d3 z3 O- x" @
    1947年,他出生在江西清江一个贫农家庭。1965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主修法语。这段经历不仅给了他一门语言,更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观察世界的坐标系。1982年,他又拿下了法国文学硕士学位,这在当时崇尚理工科的社会氛围里,显得尤为突出,是名副其实的:
    凤毛麟角。
    3 d5 H" s, }9 V$ X0 P
    但他的职业生涯并非坦途。在公安机关做翻译,那份体制内的平稳与他的野心格格不入。他很快做出决断,纵身一跃,跳进了刚冒头的金融圈,加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 y; P! E  X( C
    在这里,他的才智和野心如鱼得水,展露无遗。不久,他被公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一口气拿下法学和工商管理双硕士。
    ! J( |% k# K' ~* O) ^
    这段留洋经历,是理解管金生的关键。他不像当时国内银行体系里那些在计划经济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干部,他的知识结构是欧洲大陆法系的严谨,加上现代工商管理的系统理念。他看到的是一个成熟资本市场应有的模样。

    $ Z3 B3 d( J% U. _6 z
    这种“局外人”的背景,既是他最大的优势,也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 ]' y7 V/ P* f
    一方面,国际视野让他从一开始就瞧不上国内证券业的草莽状态。当别人还在摸索时,他想在中国复制一个美林证券。这个野心远远超出了当时同行的想象。他绕开传统银行论资排辈的体制,专挑复旦、交大最聪明的毕业生,甚至斥重金请高盛、美林的专家来给这群年轻人上课,讲的是最前沿的金融衍生品。

    ! e( N) D7 h  l
    但另一方面,知识和视野上的绝对优越感,也助长了他内心的孤傲与偏执。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驾于市场之上,相信自己能看透政策的最终走向。多年后他自己也承认,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p% m: ?8 n8 w6 j: q
    他的陨落,因此不仅是一次商业误判,更是一场源于性格深处的、古希腊式的悲剧。
    8 t  G& T  e+ z  R, i( U2 N; ~* I
    1988年2月,管金生受命筹建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
    万国证券。

    8 Y: [5 Z- q+ \; T3 l# E; K" l9 j! e
    这家以3500万人民币起家的公司,在管金生的带领下,开启了史诗般的扩张。在那个资本市场一片空白的年代,国库券是唯一的证券品种。他带着十几号人,像金融世界的“倒爷”,跑遍全国250多个城乡,用现金在火车站、银行门口收购散落在民间的国库券,再到武汉、上海等少数开放了交易的城市倒卖,完成了宝贵的原始资本积累。
    9 x3 d  a0 Y$ x2 l$ Z  g
    万国证券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巅峰时期,公司在上海A股的交易量,占了市场的七成,B股交易更是达到了近乎神话的程度:
    几乎全部垄断。
    / s/ [& b, a3 N+ ^  d" V$ r
    万国不仅是玩家,更是市场的奠基人之一。1990年上交所成立,从交易规则的设计、硬件设备(比如那个标志性的巨大显示屏)的选型,甚至第一批“红马甲”交易员的培训,背后都有万国的深度参与。管金生曾不止一次豪言,要把万国打造成“中国的美林”,甚至要在2000年跻身世界十大券商。

    0 P' n7 P. d/ |* M: d2 K! j
    到1994年,万国已在新加坡和伦敦设了分公司,正筹备美国分公司,其国际化步伐远超国内所有对手。

    : s1 ~1 J& s$ X" V% T
    但这种近乎垄断的地位,催生了一种危险的心态:大到不能倒。

    . ?6 {( i* t+ _& }
    万国在当时的中国市场,本身就是规则和秩序的化身。这种制度性的影响力,演变成一种机构性的傲慢,让管金生和他的团队相信,他们不仅能预测市场,更能引导甚至决定市场走向。

    : {, |0 m" y+ c( U
    这种心态,为后来他在327国债期货上的惊天豪赌,提供了最危险的温床。
    5 n1 {% r7 r7 h" @! Y  a
    公司的巨大成功,恰恰为其灾难性的失败,创造了最完美的条件。

    5 n) X2 q& X% D
    $ @5 @% [. J3 [" z$ c% X& y. A, I
    2

    ' L: a1 D, P# v6 r/ D- [+ l
    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1992年12月28日在上交所仓促推出。

    + s9 o9 N. e4 M5 c
    它的诞生,初衷并非是为市场提供复杂的风险对冲工具,而是为了解决一个当时非常棘手且现实的难题:
    国债卖不出去。
    ; c6 l2 e6 M8 P
    90年代初,中国经济狂飙突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债那点固定票面利率,在通胀面前毫无吸引力,以至于在二级市场,国债价格一度跌破面值。为了维持国家信誉和融资能力,监管层希望用期货这个金融工具,引入投机力量,增加国债的流动性。

    ' R' t. o4 i- L" X; j4 K+ Y/ t/ Y
    市场真正被激活,是1993年财政部宣布对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5 p8 G% F9 ]2 S3 d8 a0 T
    这意味着,除了票面利息,财政部还会根据通胀率,额外给一笔补贴。而补贴率具体是多少,每年由财政部在兑付前公布。这一政策,瞬间将国债期货从一个平淡的对冲工具,变成了一个投机价值巨大、充满想象空间的赌场。

    1 D: g8 q  z( |- R
    这个市场从设计之初就不稳定。所有复杂的宏观经济分析、利率走势预测,都被简化成一个极其单一、二元的赌注:
    财政部最后会公布高贴补,还是低贴补?

    0 W) R+ p7 \4 T  @2 U7 K5 p
    这使得市场博弈的焦点,从严谨的经济分析,彻底转向了对政策内幕的刺探和对高层意图的豪赌。
    6 v. E* a1 t- h2 C
    1995年的“327事件”,正是一次监管体系灾难性的溃败。当时的市场,如同一个没有护栏、没有裁判的罗马角斗场。
    5 s# X" n/ j% U3 E
    持仓限额形同虚设,交易所纸面上规定单个席位持仓不得超过40万手,但在巨大的交易量诱惑下,这一规定被彻底无视。

    : d$ w& X$ T1 r- H- D8 @
    更要命的是,市场没有价格涨跌停板制度。这意味着,不像今天的股市有10%的涨跌停,当时的价格可以在几分钟内出现5%、10%甚至更大幅度的毁灭性波动。
      _4 V5 n0 w0 V
    交易所的技术和监管也极其原始,根本无法对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更没有对单笔下单的规模限制。这直接导致了万国在收盘前几分钟,能像发动一场数字化的闪电战一样,瞬间砸出天文数字的卖单。

    : j8 t  H4 u2 L. ?* g; l7 V
    其中一笔卖单高达730万口,名义价值接近当时中国全年GDP的三分之一。
    ( E: R; _5 [* y
    这在任何一个有基本风控的现代市场,都是绝无可能发生的荒唐一幕。

    4 l" K/ ?: R; p1 C& y. R

    , F1 N3 G9 P8 o* Y
    3

    & x9 g# a# E8 y' l6 |
    “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的是92年发行、95年6月到期的三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240亿。

    3 k. o- i' \' d/ }, O8 o
    进入1995年,围绕它的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

    2 O9 i1 E1 U  f, b) T
    空方阵营,是管金生领导的万国证券,联合了当时在资本市场同样凶悍的辽宁国发集团的高岭、高原兄弟。管金生的逻辑,基于他对宏观经济的判断:1994年国家已经开始严厉的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是大概率事件,通胀会回落,因此财政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再给出高额贴补。他通过模型计算,“327”的兑付价格应该在132元左右,远低于当时147元的市价。这是一个看似理性的判断。
    - z7 d" `! V! B
    多方阵营的领军者,是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
    0 c5 U) y4 g+ J- K
    这家公司的背景极为显赫:
    财政部全资控股的唯一一家信托公司。
    3 w0 l7 |; @  F
    他们的逻辑更偏向“政治市”,立场与万国针锋相对,坚信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信用和稳定,一定会宣布高贴补,安抚市场。

    ! N2 ]$ Y) z$ E9 ?$ L3 [" J
    这场对决,从一开始就不对等。一方是依赖宏观模型分析的市场化券商;另一方,则自带官方背景,被市场普遍认为能更早、更准地探知高层风向。
    . o, @* U# H  y  j1 B9 {2 {
    1995年2月23日,审判日来了。

      R' a9 N7 d% h
    这一天,被后来的《金融时报》称为:
    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2 Y  b& L1 z7 O; D0 {# y( p
    上午,市场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万国的盟友辽国发按捺不住,率先发难,违规抛出200万口的巨额空单,试图打压市场。管金生得知后,紧急约见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声称辽国发行为违规,要求宣布交易无效,但遭到了尉文渊的拒绝。
    4 w5 v# f/ c& {# }& q/ ^& M6 U9 c
    下午开盘后,一则致命的传闻开始在“红马甲”中悄悄蔓延,并很快被财政部一则含糊的公告所证实:“327”品种将按148.5元的价格兑付。
    ! |1 t8 W9 K1 P6 q
    消息瞬间引爆市场,价格在1分钟内狂涨2元,随后继续拉升,冲高至151.98元。
    7 D/ f, W/ E4 r2 f6 Z
    对于手持巨量空单的万国证券,这是末日审判。

      M: \. F; H: g+ [
    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像一把利刃,刺向万国的命脉。按此价格计算,万国的亏损将高达60亿人民币。这不仅会吞噬掉万国成立7年来的所有利润,还足以让这家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瞬间破产清算。
    & Z3 x7 _% ~; i5 R. e0 L3 m
    在公司即将覆灭的巨大压力下,管金生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疯狂、也最致命的决定。
    7 O: d" h7 ]. K/ b2 s
    从下午16时22分13秒开始,距离收盘不到8分钟,万国证券利用多个席位,向市场发动了玉石俱焚的自杀式攻击。
    9 d& H# ~9 _9 g# W$ W
    他们连续打入23笔、共计2070万口的空单,用纯粹的、不计后果的暴力,将价格从151.30元一路砸至147.90元收盘。

      P* L, l5 h4 E+ X5 F
    这些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卖单,没有任何对应的国债现货,唯一的目的就是操纵收盘价,用非法的手段扭转败局。
    # X* j) P! k# ^
    这次操作,让万国在账面上瞬间将60亿亏损,奇迹般地逆转为42亿盈利。
    5 l5 U( I. Y! d# u0 \; C* `, F
    而另一边,多方的利润被洗劫一空,无数跟风的中小投资者直接爆仓,血本无归。
    , I9 U! ~- |8 M, \! A$ d0 V
    万国的疯狂,将上交所推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上。如果承认这个被公然操纵的收盘价,意味着市场规则可以被强权任意践踏,那么上交所乃至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信誉将荡然无存。
    3 x* ^. O$ r3 C* b# \: {. [+ i, F& V
    当晚23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在经历了数小时的煎熬后,发布了一则史无前例的公告:
    当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交易无效,当日收盘价强制恢复到被操纵前的151.30元。
    / K5 j, g# }0 }1 W1 g6 y7 G& \# {! p
    一纸公告,用行政权力强行改写了交易历史,也彻底宣判了万国证券的死刑。

    % |- I3 E0 `6 g% M2 g
    管金生的豪赌,最终满盘皆输。
    6 N) s+ U% d/ x- r0 L4 m; Z
    & R  L7 A+ o5 G4 O8 e& O3 o
    4

    # R8 J" q! ~8 U+ s, K
    交易所的裁决一出,万国证券的命运便已注定。第二天,恐慌的储户和客户如潮水般涌向万国在全国的各个营业部,爆发了严重的挤兑。
    " X5 b2 z5 J$ R3 t
    这家曾经不可一世、被誉为“证券业黄埔军校”的券商巨头,瞬间陷入资不抵债的绝境。
    / W, l8 i) g3 Q4 ~/ ~% L
    1995年4月,管金生黯然辞职。5月19日,当他试图从海南出境时被捕。

    4 c7 H; O% @$ v4 I
    但后续的司法进程出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他最终并未因操纵市场这一核心罪名被起诉。1997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和挪用公款40余万元的罪名,判处管金生有期徒刑17年。
    6 m6 V# A7 `0 k, |: _" D
    这个判决颇具深意。因为公开审判市场操纵,必然牵扯出胜利者中经开,以及其背后是否涉及更为严重的内幕交易,同时还会彻底暴露上交所在监管上的巨大漏洞。
      o7 D9 \$ R* ?' W! P4 t0 c7 h" Z! s- e  h
    对当时亟需稳定和信心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一场不能承受的公开听证会。

    * n2 z, O+ P, }4 s) @0 a: w3 [
    因此,用一个相对简单、清晰的个人经济犯罪来惩罚这位失败的“教父”,成了一个务实而妥协的选择,得以将事件的冲击波控制在最小范围。
    1 r" ?- l  q( C- Q
    1996年7月,在政府的主导下,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合并,成立“申银万国”,“万国”的时代就此落幕。
    * q' w# L9 L8 `' S" w
    围绕“327事件”最大的疑点,始终像一团迷雾,直指胜利者中经开。
    ' t5 s4 C- q$ p9 P8 N! e* a/ ^  }
    作为财政部的“亲儿子”,它是否提前获知了提高贴补率这一足以改变市场命运的核心决策?
    " r% A1 Z, X2 \9 t$ @; X
    更诡异的是,据后来流传的说法,作为多方主帅的中经开公司本身,在这场战役中并没赚到多少钱。那高达70亿的巨额盈利,究竟流向了何方?
    市场上流传最广也最符合逻辑的说法是:
    老鼠仓。
    % B& d2 l, k- J, N- P; j% q2 ^9 P( X! n
    即大量与中经开有特殊关系的个人或机构账户,提前获知了内幕信息和中经开的操作方向,利用其主账户作为掩护,同步潜伏做多,最终在胜利的那一刻将大部分利润攫为己有。
      [! w( G2 F* `  Z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则揭示了比市场操纵更为隐蔽和恶劣的系统性腐败。

    ' c4 I8 F' o* x# t# l% u
    失败的违规者锒铛入狱,而胜利的违规者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却可能毫发无损地满载而归。这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发展中,一个辛辣而深刻的讽刺。
    ) K) O  ?3 t/ V0 O, {  p
    “327事件”像一个巨大的命运漩涡,将所有参与者的命运卷入其中,无论胜败,多数人的结局都令人唏嘘。

    & f  C0 T1 z( w0 d2 `
    当年的赢家之一,后来创立“涌金系”的魏东,2008年在北京的家中跳楼自杀;凭此役积累巨额财富的四川富豪刘汉,2015年因涉黑被执行死刑;另一位资本大鳄袁宝璟,则在2006年因雇凶杀人案被执行死刑。

    ! Q, B- _7 T2 T1 h' u( k
    一场金融赌局,最终竟成了一曲参与者集体毁灭的悲歌。
    + U) e+ U. p! ?% F. W7 \/ u
    “327事件”的直接后果是毁灭性的。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了全国的国债期货交易。
    6 H1 v1 U! \1 [: v, ~
    这个诞生仅两年半、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就此宣告夭折。
    ) |9 Y7 d" _% n/ }  m$ S' d
    这道禁令持续了整整18年,直到2013年,国债期货才在中国金融市场被审慎地重新推出。
    ; F/ L6 U  w- r6 x3 ]
    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看,“327事件”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催化剂。它以一种无比惨烈、代价高昂的方式证明,将监管权下放给地方交易所进行“自我管理”的模式:
    完全行不通。

    " n# L% m( M* c* N0 L$ [0 o
    事件之后,监管权力迅速从地方上收,向中央集权。中国证监会的权威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一个统一、垂直、权威的中央金融监管体系由此成型,并延续至今。

    & @9 ]  }: g3 m6 F  ?
    可以说,“327事件”的阵痛,换来了中国资本市场此后二十多年监管框架的奠基。
    6 A1 p+ G' j( M( S* B0 b( s
    那一天的大火,烧尽了中国资本市场童年时代的浪漫与天真,也烧掉了野蛮生长的混沌与无序。
    ) M0 v$ l& x' o" {. `
    管金生输掉了他的赌局、他的公司和他的自由,但由他倒下所引发的巨大冲击波,却在废墟之上,为中国现代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了第一块沉重无比的基石。

    5 q/ {; z' S% Q4 Q7 l8 ~

    7 a! u# J  b$ l3 N3 e" p
    4 Q0 a5 i9 o6 w% z! Z: C

    - }8 f& b1 G# D% t' j; J2 K; \3 K5 w8 @/ r& `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97 学识 +2 收起 理由
    testjhy + 10
    indy + 10 谢谢分享
    landlord + 12 涨姿势
    qiuwen777 + 10
    常挨揍 + 1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9:45 | 只看该作者
    + @% B, X: l/ N6 `2 N
    我个人觉得管金生也不是啥好人。他敢于做空国债应该也是靠背后的某些权力人士。只不过他背后的权力人士输给了中经开背后的权力人士。这种人水平差得一比,自大,短视,轻狂,肤浅。他做事的水平还不如德隆的唐家兄弟。德隆都熬不过金融行业的风浪,即使没有327事件,他也撑不了几年就会倒台。历史把他放在一个他不配的位置。他迟早会摔下来。
    2 L( j9 T+ w7 j; K! W( w! {' v: [0 E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0 油菜: 5.0
    这真是极好的: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这真是极好的: 5
      发表于 昨天 06:39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前天 12:14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ind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35 | 只看该作者
    五月 发表于 2025-10-12 09:45
    8 _. p- z0 f: O: L我个人觉得管金生也不是啥好人。他敢于做空国债应该也是靠背后的某些权力人士。只不过他背后的权力人士输 ...

    8 t: v# Y! p2 [+ `) l4 v$ Q: P五月老师好。: g5 D/ V5 b* n/ Q
    $ f& D# U  p( ]# @' T' W
    这个圈子,这个战场,很难说好人不好人的;哪怕是评价也需要更复杂的看。这篇文字没敢发公号,就是因为说不清楚。虽然俺勉强也算是从业者,也曾经请教过上交所的资深工程师有关327的问题,都是避而不谈。这其中的猫腻儿也许只有留待后人解说了吧。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4.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4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前天 13:53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ind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14 04:10 , Processed in 0.0309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