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程技术] 海绵城市是坏主意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01:19: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郑州大水之后,海绵城市成了众矢之的。在北京、涿州大水后,海绵城市更是没人提了。有专家提出,海绵城市是欧美的舶来品,应该放弃,应该结合中国实际和历史,用内湖泄洪,在城市泄洪设计上应该道路优先,还应该用城区围墙补充堤坝的作用。
5 s# G3 j0 \; b" C
& M$ n, Z6 x, S( D. Q/ @# A2 `好概念不管是不是舶来品,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舶来品。中国实际和历史永远应该结合。这些其实不是海绵城市的问题。海绵城市的问题在于投资大,在大暴雨中容易击穿。3 M1 l1 o1 z( `0 S2 M

' K7 e6 v! L" x* W/ e. M/ X. Z厦门海沧新城的内湖是非常有用的好经验,但也是非常局限的。
: [; D/ O3 P. m1 W* l2 |$ c& U+ k$ t. F9 m

. \. M/ e: n2 g* e( b: Z; J# ?3 U6 X, h  K' ^' g& d% a0 ^
厦门海沧内湖是城市泄洪的成功经验,但应用受到地理局限
, L+ m& w* p5 o  V/ b
/ t5 j5 C6 N1 @+ W' |+ K' N海沧用海边围出来的内湖作为蓄水,在低潮时开通通向大海的阀门,降低水位,然后关闭;低潮和高潮的潮差水位正好用来在雨暴的时候蓄水。内湖的容量应该以大暴雨后的泄水量为准,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在堤岸上建造泵站,在低潮还没有到、不便放水,但内湖水位还在暴涨的时候,控制水位。
( N, i2 `1 x* ~3 d( J$ S* a3 C2 a7 z. H0 W+ F7 p+ C
内湖显然是很好的人造景观,提高周边地产价值,利用自然潮差还大大降低泵站耗电,是个好主意。这特别适合超低海拔的海边平原城市,否则就要填土制造坡度才能确保泄水流向大海,那就费大事了。. l1 ~5 [, a! o0 z0 a4 Q! \  h
  y7 I- n3 D2 c3 h4 _) q+ q8 Q1 C
问题是,这只适合沿海潮差大的地方。离海岸线没多远,这样的潮差就没法利用了。换句话说,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当前饱受雨害的华北、东北城市,内湖概念没用。
% K6 A+ W1 R! V7 ^) ?$ v- ]9 N+ {
  w( a8 m* F4 ?- @# w) c专家还提出,以道路为防洪最优先考虑,确保洪涝期间交通畅通。或者用垫高的路基确保洪水向两侧居民区和下沉式绿地泄放,或者索性采用高架道路网络。 9 s$ G9 o5 w3 B1 X9 G0 V6 O0 }2 T7 b) d2 Z

" m/ I* }# c' E$ R  `0 V% X# D! I$ S" Q
$ I& D: a. L6 W/ u
- O1 z! b4 n; x* t; J0 n" I常规思路:居民区优先,道路成为集水、排水的渠道 8 T" a% R5 s0 [
# T- G1 T7 b/ G& `) I
: v$ }! E% a( q$ i7 }$ p
. a* z" {# A! K+ M% O6 z% I
新思路:道路优先,积水通过居民区向下沉式绿地排放,首先确保道路通畅和救灾、疏散
/ E% k4 o( o) @9 {" b: r9 t; ?5 Q/ Y2 e, `/ m% l! `

( l- ^7 m8 A" i0 ]. f* S. [  d* _% ^* f$ V* _* C, F' f# l9 h
/ v  t' R* D) x. {8 P( }
2 G) J$ Y( t6 ?, o4 o& M
厦门的BRT系统
7 e- r' m3 i) [' R# i, X7 Y8 k. K0 a4 I% M9 {9 t' T
这是与常规的居民区优先的思路相反的。必须说,这是很有意思的思路。但有两个问题。) f' ^+ x. k' u& J

: J+ E: C! [0 L( q8 Y1.     垫高道路的话,还是需要下沉式绿地,或者现成的河道、水潭。有这样的条件的话,道路优先还是居民区优先差别不大,瓶颈在于下沉式绿地、河道、水潭的蓄水容量。道路把雨水排向居民区,加重了居民区的排水负担,提前积水,容易引起居民和沿街商家的愤怒。
+ x) w) k# u' ?& e
$ c+ M6 Q) n6 ]* O- D2.     高架道路与高架轻轨没有本质差别。高架轻轨建造成本比地铁低,但在世界各地都普遍推广不开。不管是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还是拖拖拉拉的欧美,人们都舍近求远地造地铁。上海的1号线、2号线至少主体是地下的,3号线是全高架的,4号线有大段高架,但此后再也不造高架线了。原因很多。景观、噪声是一个问题,但高架两侧净空占地太大可能是最大的问题。地铁沿线两侧没有建筑间距问题,但高架走廊两侧必须留出足够距离。这在城市用地本来就很紧张的地方,是个大问题,更加不利于在已有街区建造。两侧间距也决定了车站与街区必然有可观距离,不便上下车。两侧空间也不便利用起来成为商业空间。: j, x% Z4 V4 a3 \$ w# X$ w

, {( H- a. Z; _) @' U6 Q( g地铁确实有大暴雨的时候容易被首先击穿的问题。这只有与极端气象管理相结合了。在大暴雨警告时,地铁停运,避免悲剧。但地铁对城市日常交通的作用无可置疑,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 X7 {* M: @& M. ?
/ ^! D! j# V2 R1 f5 |2 G
用城区围墙抵御洪水的想法也不新鲜,专家自己都说了,古人就筑城关门防洪。问题是,这只是防御过路洪水,对城区涝渍没有帮助。! V6 H) v) T6 b2 d
8 Z) l5 c7 u7 E0 }/ Y/ E* t
古典意义的城墙不再可行了。城市本身在快速扩张,城墙不可能一直往外建造。利用小区、街坊的围墙是一个思路。更好的办法是有系统地建造围堰,内部作为铺设管道和线缆的走廊,堰顶可在洪涝的时候作为灾民的逃生地。
( e! ^0 ?9 z) l
' F6 T  _$ {% ?4 I& J. T$ s9 A ( b7 w8 [: i6 a

, I6 |, @0 r6 t6 D6 Z ' L$ ]& Q& P9 u, `

, A, ?2 E% w( \利用围堰挡水,利用池塘、河渠集水
/ R$ {. |5 ]4 T' c! K  ?" q
1 m! @0 c' w! x+ f3 h
( S1 B' B7 k' K% b% Z7 H0 @' F9 I3 x0 |9 d

& o" z# s6 @2 i9 C7 M& ^& b0 H
+ T# U+ {  z8 x- g) K3 L2 H0 p围墙作为挡水墙,墙顶作为洪涝时的逃生地) H, M" v  a4 [) B

% M$ t& }$ o0 T7 K6 j问题是,这是把街道当作泄洪通道了,不仅与前述街道优先的概念是背道而驰,而且加剧了泄洪问题。街道本身不是蓄水池,积水最终还是要排放到什么地方去的。靠自流的地下排水系统的话,很难解决街道积水不从围堰另一侧下水口泛出来的问题,除非用两套不同的系统,那就成本大增了。
/ |# p+ d" M0 z. [+ h; _# @: [, ~9 l
这样的高墙深院与现代城市的开放设计不符合,封闭、逼仄、反人性。每一个街区都像壁垒森严的城堡一样,也不利于沿街商业化。从防止百年一遇的洪涝出发是需要的,但其余99年还是要过日子的。需要兼顾。' j7 w3 v) ^: r9 c
7 Y9 z. Z  ^2 p" @0 H# u3 Z
过路洪水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街区内部也依然有排水问题。上海这样沿江沿海的城市没有太大的过路洪水问题,一下暴雨城区都会积水,街区积水本身也是大问题。3 q1 a: t- H8 J9 r/ o, L
8 F6 A$ ^' E# G/ m0 R' v
最终都回到老问题:积水往哪里排?海绵城市要解决的正是水往哪里排的问题。
0 |- U, M5 ^4 W( s% e2 \) F, a' w2 ]

; H- p$ A5 g% ]% i2 h  j
& D" M' H( d) b/ y/ o0 ]海绵城市示意图
% g* W7 p/ v# b9 v$ l" o. ?9 A$ \4 S) ^8 ^1 P$ h/ x
海绵城市的用意是把常见降水就地吸收,而不是排走。为此,各种绿化、沟渠、池塘、下沉式绿地需要综合考虑。; T8 m" s, Z/ \' v8 C
2 v' V  B4 B3 k  ?1 ?$ E- R: R( Y/ E
大片路面和停车场不利于雨水渗入地下,多孔的透水路面是一个办法,尤其适合小区停车场和通道路面。另一个办法是沿排水管向两侧伸出多孔塑料管,像壁面多孔的空心鱼骨一样,帮助雨水就地渗漏。埋设的时候,需要用卵石床包覆,减少泥土和草根进入排水管系统。
# _3 D4 T& O6 J4 ]
% D1 p& k* i2 J% n0 b) O2 O2 J下沉式绿地是个有意思的思路。在欧美有的街区中心,开辟一片下沉式绿地,大的相当于一两个足球场大小,周边是缓坡,坡面上是通往周围街区排水系统的出水口。平时这里就是下沉的草地,人们打球、歇息,暴雨的时候周边向这里排水,这里就成为池塘,以后随时间自然吸收。 还有的平时就小池塘,作为街区景观。
# X2 r, Q( B+ F: D9 b6 Q0 {6 B0 C' b% `7 b- z

  x' l9 V( A: Q- C
4 P+ q( u4 N9 l9 d, z" W. }
1 v  `4 h* t1 R1 g! E8 C4 p- A  \5 c9 }6 Q

& m2 M; k' f5 u8 t" f; Y- O
0 q, L5 V$ k5 c2 d5 u平常就有水的话,是不错的小区景观,但要留出足够的缓冲容量5 {' c6 R( }! r
+ T' R* y% Q! I+ _' L
0 \" T1 j( C7 W# e0 A+ Y8 L
+ C* D! g- W) r

# D! |( a3 o- _( c: R/ M! l* x& `$ s5 V" L
有的平常是干的,可以在下面打球、歇息* l' ^' Q1 e5 J4 A0 r7 K( @1 V
5 Z2 [: F  n% |( X7 N  j8 A
池塘作为蓄水池,本身是很好的景观,但要注意保持低水位,至少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前降低水位。蓄水量是平时水位与高水位之差决定的。平时水平就齐地面,很好看,但没有多少蓄水作用。
4 W6 Q2 G6 S" G/ Q, {( s! B
3 M  L; k2 M. y; f( m+ v但是,海绵城市只能消解一般降雨,大暴雨是吸收不过来的。对海绵城市的误解正在于连大暴雨都要能就地消化。这是不可能的。
- T' e3 N( S1 W  r7 P! ?6 {% }
) r, ]; _# Q. \5 \% s8 A各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土壤能吸收多少水份,还有一个吸收和扩散速度的问题。即使有容量,来不及吸收和扩散也依然要积水。这是没有办法的。地下水系既可以把本地的水疏解到外地去,也可能把外地的水吸引到本地来,使得水的吸收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X$ u% M+ `6 v+ ~2 h, N: S

" r' A! ?; @3 }0 L- x* h. Z不管怎么说,在大暴雨面前,海绵城市不可能单靠就地吸收硬挺,还是需要一定的泄洪能力的。这方面,荷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v/ w; j$ t! N& G) `% O
4 n2 g' O, J) v% m0 f1 s4 f$ j) G荷兰号称低地国,很大一部分国土在海平面以下。海水倒灌、暴雨排涝是老问题了。荷兰有复杂的运河和polder系统,polder不知道怎么翻译。8 u( i, Z0 q3 x7 ^. v. a! l
  m& R2 g' T: j3 V$ i- z
这是在低洼地里开挖浅水渠,然后用风车或者水泵把过多的水排到“高架运河”,最后向大海排放。由于地下水位很高,这样的排水是常年进行的,才能保持一块块的土地相对干燥。
& J+ n" V8 p8 b( e
% L6 G8 @" ~% c$ _, k, @7 k( o( X由于低洼地低于海平面,运河必然是“悬空”的。河堤常常兼作公路,很多人家的住宅也造在河堤侧。  U: a# d: |" q) q0 n; p9 ?
# h; U4 c) g4 {5 e: L' ?9 b
这只是荷兰人防洪防涝的一部分。真的大水来的时候,利用分块、网格化的polder系统,有计划地放弃部分低地地块,保护其余低地地块,实行“弹性防御”。
; {: V2 A1 ?' V+ D0 n% j$ g: `: d  s9 r5 R
7 T. O2 E6 b+ W! j% V( @( u$ q

: ?: C. n( H$ c& b- lPolder系统示意图 ; o5 B1 N8 S! u* ]$ J
* z5 z* C+ s$ l/ ^: m/ p

1 L' I) h: |: @& ]) b5 t% Q$ X- b8 {% s0 t9 w: N, A1 {
在荷兰低地地区坐飞机飞过的话,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情景。池塘面积大,但是不深,深了也没用,这里低于海平面,地下水位离地面只有一点点,差不多可看作土地“漂浮”在水上,深塘只是积聚更多的水而已,并不降低水位
$ P1 b- m" F9 R6 B+ \* Q; z4 J! ~1 c% u! G* M2 }' j) J/ v/ A

: [+ j1 y! n7 a: i# I& e1 w( B' f
人们习惯与水共存,这样的沟渠的景观作用是后来的,排水防涝才是原来的功能
. Z# F* G' B6 N# z) h
, S" q3 H7 U' _: C" L华北与平坦的荷兰不同,既有容易积聚洪水的山区,又有不易泄洪的平原。更糟糕的是,暴雨具有雨量大、时间短的特点,极大增加防洪排涝的难度。什么海绵城市都必须结合排涝设施。$ k0 n: N& p- d7 F/ k% b
, x0 L6 r9 U+ E, B
在山区,防御过路洪水是主要矛盾,围墙或许是有用的设施。说到底,这和河堤是一个意思,只是一个绕城建造,另一个沿河建造。+ x+ D1 J, a( Y7 u9 u) {0 B6 h

+ O# v# |/ k) C8 s4 O  A! n考虑到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乡间的不断开发,河堤或许是更加有用的防御。但依然要留出一定的泄洪区,按照百年一遇设计的河堤还是有可能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必须有弹性防御的后路。: T4 K! j9 b% Q8 @: i, @6 E% D

" ^! a& C) D3 R6 E9 X. M必须抵御的误区是把泄洪区当作正常开发地区。这里是在特大洪水到来时准备牺牲的,在这里建设、使用必须有这个“觉悟”,到时候抱怨“牺牲我们、保护xx”是不管用的,“你们”这里本来就是泄洪区。除非上帝重造地球,这事只能这么办。0 t% v, t) m, u; }, Q) \0 Z; O
, ?3 L) j  J, V7 {4 m
在平原,可能需要某种polder系统。必要的时候,建造“悬河”。
8 b: P: D* K& |" u5 Q1 C* @8 S
% Y+ C  }3 X! j& m+ _% p- l! }这不是说像荷兰那样,将正常水位就提高到地面以上的高度,华北基本上没有地面低于海平面的问题。但华北平原上地势相对平坦,北京的海拔只有40多米;而泄洪距离比荷兰低地区要长得多,动辄上百甚至几百公里。北京的洪水要到天津才能入海,郑州更远。完全靠天然河流的话,坡度限制了泄洪速度,河床深度则限制了蓄水量,加高河堤起增大蓄水量的作用,对缓冲泄洪高峰有用。: F! F, h* u  r) t  t
; S! G2 |% Y- F( e
东北就不好办了,离海太远,可能只能利用地形,有计划地留出泄洪区。
! u1 Z8 Y' \/ c; C9 X* \. n
) ^/ t7 i% d( ?- Z4 n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建造地下水库,吸纳超标雨水。东京离海不远,但就有这样的巨型地下水库。这也有助于解决华北易旱的问题。: `! T2 q7 P+ `1 f- m( T4 F4 @
, v# y" T! Q1 k1 H

  Y( Y+ k; |* \: L. ^7 i9 e* T* M) r2 r
大量新建筑有地下室,现在普遍用作停车库。有些可以考虑改作地下水窖。在设计时就有所考虑的话,或者后面加以技术改造,大量地下停车库兼作地下水窖,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地下蓄水容量。在暴雨天气到来前,清空这些地下车库、准备用做水窖就是抗灾准备的一部分。水窖需要在灾后有序清空,可能需要排淤。这比城市被淹还是很小的代价。) V: G( x  q8 s) j2 G' w
, j) C4 H4 s) q8 H$ R0 _/ G! X
同时,水是会流动的。从蓄水角度来说,单一巨大库容和多个小库容是等价的,这大大降低了地下水窖的建造成本。同时,分布式的地下水窖还可以通过管道和泵、阀连通,有效管理地下库容。在局部暴雨连本地地下库容都消纳不了的时候,泵到其他有余力的库容,增大有效容量。' A) x9 U! o5 `% U! \- |9 j7 k% ?
4 z, j" @2 }1 \2 U
水火无情,防洪防涝必须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地价、房地产开发就随意填平沟渠、池塘,还需要有意识地规划新的沟渠、池塘。海绵城市不是种几棵树就完了,但海绵城市与有效的排涝设施相结合,是可以同时达到就地消化和超标排涝的作用的。至于投资大,与生态保护和保护水资源相结合,投资是值得的。
5 p, J+ g& [' T; }! z# Q7 V6 G
& G8 _, R4 h, e7 p内湖、街道优先、围堰都有作用,但不代替海绵城市,而是补充。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5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松叶牡丹 + 12 伙呆了
老票 + 20 + 2
常挨揍 + 10
pcb + 4 涨姿势
landlord + 12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856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23-10-5 13:33:43 | 只看该作者
    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和防洪防涝水利设施本就不能相互替代,只是推崇海绵城市的专家在推广之初,有意无意夸大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外延。国内刚有海绵城市的概念的时候,也是借着一场大雨的契机来宣传的,我忘了是哪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没有错,构建城市生态微循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绿化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等等好处诸多,唯独抵御几十年一遇的洪水不是它的强项。+ K0 h8 [' B5 [! h0 A& \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新闻说,这次大雨拒马河河床部分地区下切6米,瞬间流量七千多立方每秒,仅次于63年8月的九千多立方每秒。面对这种毁天灭地的能量,恐怕只有大容量的水库和超前规划的河道可以起作用。) a6 N& m: S! W+ I6 J( m7 n8 W, K
    这次23·7京津冀特大暴雨,刚开始的时候网络上有个视频,底下很多门头沟的老百姓在感谢前一任门头沟老区长王洪钟的,说他在任时规划和修建了很多泄洪道,拆除了一些阻碍行洪的建筑房屋(不过这个人后来贪污进去了)。类似拓宽泄洪能力的,还有雄安新区,修了四公里宽的泄洪道,让过路的洪水直接进大清河,确保雄安。8 b) k" t( r& T) D- k& R4 ]
    这次京津冀洪水,我感觉比较遗憾的是,很多水库泄洪腾库容都太晚,等到雨开始下了才开始泄洪。大概也是平时旱怕了,对气象局天气预报的信任度也不够高。2012年721大雨过后,北京动不动天气预报就报着有暴雨大雨,结果下下来只是中雨小雨。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0 + 2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0-5 13:37:07 | 只看该作者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3-10-4 23:33
    7 p! a( y# o5 @7 Y' s, N, a& g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和防洪防涝水利设施本就不能相互替代,只是推崇海绵城市的专家在推广之初,有意无意夸大 ...

    0 d7 }0 ?5 b' w8 B是的,特大暴雨后把矛头指向海绵城市根本是瞎搞,本来就不是消纳特大暴雨的。' P* r2 _3 ~3 j0 g
    ! r$ {9 _8 ~% x1 l0 @* W
    气象局现在也是怕担责任,虚报顶多挨骂,误报就要追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3 00:51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出窍

    地板
    发表于 2023-10-5 21:50:07 | 只看该作者
    道路优先,积水通过居民区向下沉式绿地排放,首先确保道路通畅和救灾、疏散
    + Q  t* k- X1 S( Y6 t6 E
    这思路!? 古话讲 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
      B- i9 |) ~' h/ b: b. O7 D2 w9 \3 a( b' a8 {! g4 H9 \! U* r; f
    救灾是小概率,生活是日复一日的。为了一日救灾顺畅把居民区天天泡水里?# a. A8 i. Q  y

    ( y. \; j5 u  Z! d0 U% |! o  O城市频发水灾的问题在于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变化超出了原设计。% o$ A; x, H8 Y2 _* d1 \  Y
    5 v" Z4 M" J; L+ @
    晨大,你发帖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3-8 05:45
  • 签到天数: 2441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23-10-6 06:0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湖珞珈 于 2023-10-7 01:17 编辑
    ; q' ?8 R3 F$ c. O% n
    * q& @6 J1 @, ~4 q; y( v# d$ y# M白洋淀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华北平原上面的低洼蓄水池,现在要把那个大大缩小规模后的地方弄出来,搞“亲水城市”,不修堤坝,把房子自己修到水边,这个的背后,可不就是把水给挡住,有水也不让它流进来么?' X) K. X! Q; s: T
    % P+ y( \, ^) P! V" k
    8 g  v) @- r! D( R) U; {
    http://www.xiongan.gov.cn/2021-07/30/c_1211262199.htm
    8 R6 m4 y4 g+ x) S" m9 w: B
    $ P9 G# N, y5 Z4 P3 q. J, W* m我们猴子屯2017年遭遇千年一次的大暴雨,淹没了不少地方,从那次以后我才开始认真去看我们这郊区的水系是怎么设计的,我这里非常幸运,在最高一级,后院就在河边,但是那年的大雨也不淹水,像今年大旱也不见水位下降,那是因为我们这在最高一级台阶上,如果遭遇大水,下面去不到一公里,两个方向都是堰、坝、闸门系统,那时候就开闸放水,或者水自己漫过去。逐级往下游推。但是下游的就有点问题了,他们的正常位置就已经低于了外面的河道,所以完全是靠抽水机/排水站来把居民区里面的水抽出去。有一个区,那一年真是差一点被淹,关键时候抢修了一台例行维修的大型抽水机那个小区才被救了。再往下游推的区就没救了,那么大的豪宅一样被淹,老天爷一点不客气。
    " B' N5 e+ D7 J- q5 S0 c  U
    , r5 c& \6 A& V% _: n' ]! Z, f说到水库,谁也没有上帝视角,在飓风带来的暴雨刚刚开始的前两天,工程兵控制的水库是蓄水慢慢放,这样可以避免冲击下游的猴子屯,但是这样却把上游的两岸给淹了;谁知道老天爷不长眼啊,继续狂降暴雨,最后工程兵部队负责人说了:我必须开闸泄洪了!不然大坝倒塌,那下游的猴子屯就不知道是啥样子了!(那上校当然就得上军事法庭了)谣言传了几天,真的通知就一天!坝下面去的水牛河沿岸是富人区,一天后开闸放水,水牛河两岸被淹惨了,基本上一层楼以下都被淹。所以是工程兵两头得罪人,先淹了上游,最后被迫放水,淹了下游。
    / V& y/ O; N9 Z& Y# B6 p! r9 l: G
    1 q5 P% j% F$ ~! j4 u$ k4 Z在这种百年/千年一遇的暴雨引起的洪山面前,大型城市没啥好对应的办法。, S# x% A: ~  a5 Y! [

    + Z- D% {. ]* g, a# N4 ^最后说回来:在白洋淀,水系的最低一级修亲水城市,那是脑子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2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2 + 2
    蓦然回首 + 8
    landlord + 12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08:37:27 | 只看该作者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23-10-5 16:080 f% e! P5 i, Z( C* S9 u
    白洋淀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华北平原上面的低洼蓄水池,现在要把那个大大缩小规模后的地方弄出来,搞“亲水城 ...

      T. e7 A; @5 i" u5 ^3 k* e同意。中国现在围湖造地已经成为公害了,然后吃苦头的时候骂政府。不过政府在这里面也确实没有管好,规划就是政府负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9:20
  • 签到天数: 670 天

    [LV.9]渡劫

    7#
    发表于 2023-10-6 20:14:27 | 只看该作者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3-10-5 13:33
    3 |& c1 E# e1 h8 o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和防洪防涝水利设施本就不能相互替代,只是推崇海绵城市的专家在推广之初,有意无意夸大 ...
    . D0 U6 u5 o" \8 B7 m0 B/ f
    关于气象预报的信任度问题,其实也有难处。这几年极端天气多发,气象预报的的难度也大幅增加,尤其是台风带来的降雨走势更难预测。
    / ^7 J/ C* D9 k/ J% H3 o
    " t7 J, N8 F8 A' z( B9 Q0 ?! n0 w# C8 ^9 s) U- a7 A5 A' M; `
    比如现在正在东南海面上的台风“小犬”,在台湾兰屿气象站测得的最大风力是95.2米/秒,这是人类历史上测得的第三高风速。 之后兰屿气象站就没有数据了,原因不难想象  1 w/ [  X2 g! [' J
    ! e0 y  a6 W4 G8 g0 @  D* u: B  v
    这个台风的走势非常难以预测,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都有可能。    预案的准备,风险和成本的比例估算是最难的,尤其是遇到台风。   今年这个海葵,实在是太坑人了+ u* @2 X' d, Y; C
    9 o+ A! c7 k* A, j  I0 M
    5 Q3 b( q  }" @! b1 N8 M
    这是人类目前的科技局限性制约了发展的可能性: Q& Y0 W  J: i- |* a( B- d

    0 ^3 x+ V2 W* J/ _; R: c. ?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5 15:53 , Processed in 0.05323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