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4-3-26 09:30:15 | 只看该作者
tanis 发表于 2014-3-26 08:15
; P/ Q9 _1 ?0 f" @8 T恩~ 这句说得好,历史研究本来就是盲人摸象。
: K+ n& Q% s9 Z3 {+ \( S; A2 w1 u  Z% F6 ]% I& j. N2 `9 _
所以万志英的128页的图表才会和他后来自己131页引用的西班 ...
1 p. c1 I/ k2 ^' U- M
李渔是明末清初人,1611-80,《十二楼》创作于 1650年代的杭州,清初的江南繁华之地,所以他说的 1:6 能反映到 1650 年代的明清比价。《金瓶梅》的成书时间经考证,当在万历初年,1580年代,两本书都指出金银比价为 1:5,两本书涵盖了你说的 【真正的魔鬼貌似出现在1600年后】。

点评

如果《十二楼》的记载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可以看出在1600以后,内地和沿海的比价估计还是有较大的差别。草蜢回复里顾炎武记载和这个不同~  发表于 2014-3-26 09: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42#
    发表于 2014-3-26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4-3-26 08:28
    1 w7 L3 e0 w5 _俺是老实厚道打酱油滴庄稼汉

    1 s# l5 z$ _3 x: f2 I草蜢是花心大罗卜~~~
    6 H3 ?5 g2 j/ _" J, H  ]1 G$ o( g) t0 m! I" K1 C

    / W, \0 @$ q/ i: l% T# m
    ( M* r5 ^- f5 k# D! V: g" D5 ^) o4 E2 _. B

    点评

    楼主不好意思,接下来不在这个好楼里歪了:)  发表于 2014-3-26 09:55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3#
    发表于 2014-3-26 12:00:47 | 只看该作者
    tanis 发表于 2014-3-26 09:46
    7 F6 ]2 `: s0 a; R# O; S, }% _9 ]; ]草蜢是花心大罗卜~~~
    % I7 b, d9 d4 \
    第一张图不对,因为看着下面没有。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油墨: 5 油菜: 5
      发表于 2014-3-26 22:01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1 00:0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金丹

    44#
    发表于 2014-3-26 15: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松阿察 于 2014-3-26 15:26 编辑   |/ t5 z. U9 {1 {: e) U
    草蜢 发表于 2014-3-22 07:01
    " t! p+ j- |1 M' W% ?- s" ~& p1 A正是。$ }4 s6 A' k( q$ V  V& T- D
    ; f- J* k! ]* g& |# H/ L
    所以蒙古布里亚特部(现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也是兀良哈。

    7 b- C) O& l3 R# ?$ }9 i6 a6 p# [' U$ W0 h* g
    说到图瓦,插一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是图瓦人" _5 I9 Q( g7 y+ g

    : `, s$ H$ M' G" P% R绍伊古跟他闺女克塞尼娅* C3 j/ V$ r% ]# W2 \' J

    00123f3112a812044d214e.jpg (103.36 KB, 下载次数: 145)

    1

    1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5#
    发表于 2014-3-26 19:02:35 | 只看该作者
    松阿察 发表于 2014-3-26 15:18
    * [) [# U( E. `0 E" v0 `! r说到图瓦,插一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是图瓦人! N- p6 j, s' Z3 N9 E0 D1 m
    ' c5 e! P1 {/ R8 D
    绍伊古跟他闺女克塞尼娅

    & o# n$ F( f; d& R2 [3 G. L5 J这个长相不太蒙古,倒是有些像突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4-3-27 09: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4-3-27 09:26 编辑 / t* k+ Y8 L! v# G, _; L' J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3-26 19:02
    6 q: n0 x' |1 x0 S, s这个长相不太蒙古,倒是有些像突厥。

    & P4 J% J5 g2 V' \
    7 U7 K8 L6 ]/ B5 T这位国防部长是欧亚混血儿, 他的老爸是图瓦人,老妈是俄罗斯人。8 c( m7 y- ?  I' Z* Y" Y
    + b! l" O, r) [0 e7 a
    图瓦人是突厥语民族,但文化上和蒙古很相近。9 b+ H' u$ @6 J& G

    # B9 |( a! H' s9 y6 A6 E/ w9 {9 G在中国新疆境内的图瓦人是被划成蒙古族的。7 L7 ~, a6 C! K( M( u0 k
    0 V/ _. c) F) K5 H5 ?
    0 K) X9 v5 r% B+ u8 X9 F/ o+ ]: W

    5 Z! }) Y% q7 ?: H9 m1 Y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歌手组合ALASH
    : o; I$ h1 S% e+ A1 ~6 M; x& S' {9 M# n2 i: H$ m

    0 {& K  C1 s, e# t( |
    / \6 `5 U* r; u+ b9 F) v4 J6 h7 z- [7 [) Q

    0 H4 F5 \0 L4 S% F0 J1 E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歌手组合Chirgilchin
    2 B( R: I: G1 t& H% I1 [* z5 i
    $ k5 W- B% \- a/ p) f; Z9 c: o$ r: f

    / x. _0 e, f6 E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歌手组合huun huur tu6 F1 U# h$ }" U( G$ n

    点评

    是马头琴,不是冬不拉或者热瓦甫。  发表于 2014-3-27 09:24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7#
    发表于 2014-3-27 09:19:24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4-3-27 09:13 9 o& u% P. l5 i4 U5 C* S1 w
    这位国防部长是欧亚混血儿, 他的老爸是图瓦人,老妈是俄罗斯人。: H& a( s9 R/ b$ Q' D% G7 V8 p
    * u0 D# j# W/ x" a
    图瓦人是突厥语民族,但文化上和蒙古 ...
    & _. C0 t% w1 ~& q- X! y
    穿著打扮接近蒙古而非土耳其或者哈萨克。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4-3-27 09:3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4-3-27 09:35 编辑 & Y  I/ ~0 t& [  U3 c# t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3-27 09:19 + ?, J% Z. d/ [! P; o; F
    穿著打扮接近蒙古而非土耳其或者哈萨克。

    $ ^  q: T/ L$ `! K, X0 p& }! k6 |8 E* z1 w
    图瓦大汗叶利钦在1994年视察汗国民情
    7 i6 S+ j6 ~( E5 t5 s
    ( o$ ~: }) M% V' R8 r, R8 }0 p# `* N( J3 m; B. T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9#
    发表于 2014-3-27 15:05:5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4-3-27 09:34 0 f6 v6 W* }1 }# l! K0 z
    图瓦大汗叶利钦在1994年视察汗国民情

    $ ^' y% R6 i$ d5 v6 E哪里是图瓦大汗?
    + _! \  c/ d4 }3 q0 n; ~: g3 O
    住在伏尔加河畔,应该是金帐汗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2 ~$ J# L, b! y& y
    《四、叶赫那拉的诅咒》
    * X% b# \. n; C  }% |% l: k
    # C7 \6 A. x- [1 F3 R' r

    $ j6 g) E# S3 ]" y8 A* ]有人曾经总结说,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学会给自己制造敌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技巧,政治斗争永远都要拉一派、打一派,切不可两面作战、两派一起打。就算要面对的只有一派,那也要先分化他们,然后再一拉一打,打掉一派之后再来分化剩下的一派,照旧一拉一打。$ L/ m4 ~$ x* p* j9 d% y

    % u+ d8 P0 j* h; w身为大明不世出的名将,李成梁经常玩拉一派打一派的把戏,比如他在收拾建州女真王杲的时候,就拉着海西女真一块儿动手,既能让女真人自相残杀,同时也让对方纳了投名状。
    . W: e  d% ]1 A/ [2 [+ K6 C
    0 J6 o; E9 }! K* I6 x8 |' v( Z后人研究后认为,明王朝对于边疆地区长期实行分而治之、钳制平衡政策,一个部族如果稍许强大起来的话,就会立即扶植另一个部族与之抗衡,或者同时扶助几个力量,在其间挑拨离间,以收相互制约之效。因此,这些边疆部族很少有机会扩张自己的军事力量,他们进行哪怕很简单的军事训练,都有可能招来大明帝国军队的打击。
    * T( m, \1 n4 m3 N2 ?( h  L
    5 q4 P% G1 i% M1 _在李成梁的长期纵容下,努尔哈赤的情形是极为特殊的例外。名将身边浸淫多时,深谙这种“借力打力”之道的努尔哈赤,决定照样画葫芦,而他给自己制造的敌人,是一个名叫尼堪外兰的倒霉蛋。
    " h8 j$ f; ]6 s# w) z+ M! S$ s
    0 d$ ?/ w* S! J“尼堪”据说出自女真语中的“牛”,大概是因为汉人多用牛耕作吧。该词在女真语中用来指汉人,但对它的词性却有不同说法,一种认为是不含褒贬的中性词,而另一种则认为是个贬义词,相当于评书中金兀术称呼岳家军的“南蛮”或“蛮子”。但奇怪的是,也有一些满洲贵族以此为名,比如努尔哈赤的一个孙子就叫尼堪,此人爵封敬谨亲王,于公元1652年战死于广西,当时举国震动,这里暂且不表。
    3 [" m' F+ P  r
    $ W: j" ^( U8 _& q2 X“外兰”据说是汉语“外郎”的音译,本意是没有固定职责的散官,比如员外郎,这里大概指秘书或者翻译,因此“尼堪外兰”合起来就是“汉人的秘书”或“汉人的翻译”,总之与汉人有着不尽渊源,事实也确实如此。
    : \3 b+ A& T. q, t
    $ z: r) B; P  X& i2 j前面我们讲过,公元1583年,明军进攻建州女真叛军首领阿台驻守的古勒寨。当时李成梁亲率大军讨伐,但却屡攻不下,就在此时,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主动跑来讨好,他劝说守军打开了城门,但没想到明军立即大开杀戒,此前进城劝降的努尔哈赤的父祖也被误杀。4 ~7 P$ ?" d( K  ^3 W0 @: q3 L3 x
    " w$ Z( K- b, Q$ K& E* c) Z
    显然,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理由阻止努尔哈赤讨一个公道。在他愤怒的质问下,明廷专门派使者向他表达了歉意,做为补偿,帝国政府特意授予努尔哈赤三十道敕书也就是进出口贸易特许经营证,三十匹好马,以及帝国高级荣誉军职——都督的委任状,并让他继承了祖父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之位。) D. C5 T" ^: O: k% G; g
    : U' s( }" h8 \: x2 V
    既然没法和真正的责任人李成梁叫板,努尔哈赤决定柿子拣软的捏,他宣称,父祖被误杀完全是尼堪外兰的责任,此人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必杀之!而所有胆敢收留尼堪外兰的人,也都是我努尔哈赤的敌人!随后他找出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遗留下来的盔甲十三副,召集了几十个人,向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发起了进攻,这就是后世大肆渲染的“十三遗甲起兵”故事。+ D& R" X+ |9 @& U# H, B" i
    5 C2 K1 \% |$ q. V, T* U
    预先得知消息的尼堪外兰,早早带着老婆孩子躲了出去,于是经过一场不算激烈的械斗,努尔哈赤取得了人生中首场战役的胜利,并顺利接管了可能比屯子大不了多少的固伦城。随后,他又攻击尼堪外兰藏身的甲板城,后者再次逃走,努尔哈赤遂再次取胜。
    ' ^7 y% w) `3 x' z1 p! K3 A5 w! ?8 `! @- |; C( y3 \. W
    也许对误杀努尔哈赤父祖确实心怀愧疚,李成梁不但推动朝廷对这位年青的女真做了大笔赔偿,而且对后者的军事行动故意装聋作哑,甚至,当无路可逃的尼堪外兰跑到明军大营寻求庇护时,李成梁又故意指使明军不闻不问,最后还偷偷切断了尼堪外兰的退路,导致后者为努尔哈赤所杀。
    % c% X$ k5 M8 I1 e* h9 G! D" M& `! o9 C* K- K$ f! r! R) g6 ~
    据说,得知尼堪外兰已经被明军保护后,愤怒的努尔哈赤当场将十九名汉人俘虏斩杀,其余六名受箭伤的汉人,伤口则被重新插入箭头,令他们去向明军报信以索要仇敌,最后终于一偿夙愿。
    & H% G5 ~) `% S* [  @1 l0 f0 c" I+ Y( d/ D$ Y1 b. J0 y
    也许虐杀俘虏实在不怎么光彩,此事并未记载于清朝正史,而是出自一部名为《满洲实录》的书,该书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编成,叙述了自满洲起源一直到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后的女真人历史,特点是图文并茂,换句话说,它其实是一套小人书。也正因为如此,该书虽然在信口雌黄的乾隆时期也做了修订,但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我们知道受图画内容和篇幅的限制,小人书只能删改个别字句——因而较好地保存了许多早期史料。  @: j7 h9 P: {/ l' v! a& @
    8 P3 y: V! q, k0 o, |
    就这样,在李成梁的暗中支持下,努尔哈赤借着追杀尼堪外兰为父祖报仇的名义,开始了一统建州女真的步伐。万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也就是继承家族职位的同一年,努尔哈赤征服浑河部,四年之后征服哲陈部,又过了一年,栋鄂部和完颜部投降。加上他所在的苏克素护部,至万历十六年即1588年,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八部中的满洲五部。万历十九年即公元1591年,他又兼并长白山三部中的鸭绿江部,势力越发膨胀。
    - V0 D; Z( h& A: W8 v9 O% s
    0 K1 c) X" m0 v  u+ R) |8 i期间,努尔哈赤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展现出了卓越的勇气和娴熟的武艺,据说他甚至曾以四个人对抗八百敌军,并成功战胜对手。如果按照后来清王朝的宣传,像当年长坂坡的赵子龙、张翼德们一样,努尔哈赤显然具备了冷兵器时代英雄的所有重要素质,但是后来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他的那些敌人们,其实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乌合之众,而那些稍有军事素质的女真人,早就被李成梁给杀光了。
    7 e1 e5 w2 y# x6 d( M" i9 N' C1 N( R3 s/ T& R& v' D
    身为大明在辽东的军政第一把手,李成梁之所以力挺努尔哈赤,显然不仅仅出于个人交情,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借着建州女真去削弱更为强大的海西女真,尤其是其中的叶赫部。
    + c% {5 b# K: M4 y; |2 y+ r5 u' l; d3 C; s; `) d* P3 }
    其实,海西女真的哈达部本来是女真人中最为强大的部族,尤其是嘉靖末期,哈达首领王台(应是其汉名,此人姓纳喇氏)势力极大,其余三部叶赫、乌拉、辉发,甚至建州女真的浑河部,都纷纷向其称臣,王台遂自称“哈达汗”。到了万历二年即1574年,因为抓捕建州女真首领王杲有功,王台被明廷册封为右柱国(从一品)和龙虎将军(正二品,努尔哈赤也曾获此官衔),哈达部达到鼎盛,成为朝廷认可的女真霸主。
    ! P5 g  ?- Y/ l& R4 V% a" S& v4 k
    到了晚年,王台“贪婪失众”,因为生活腐化,渐渐失去了民心,死于努尔哈赤“十三遗甲起兵”的十个月前。他这一死,几个儿子为争位互相攻战,随着明军武力介入,女真霸主哈达部迅速衰落——据说王台有统一女真的雄心,从而引起了明廷的警惕,此时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2 U4 O1 d2 R$ d' l+ z
    % m; W, z- D6 Z) p5 ^' V
    蛰伏多时的叶赫部也来趁火打劫。它是女真最古老的部族之一,据说金代之前就有了,但也有说它出自蒙古,后迁徙到叶赫河(位于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遂以地为名。学者研究后认为,叶赫部有一个与其他女真部族不同的政俗,即同时存在着两位贝勒,他们分居东西二城,共同执政。$ [: c* K& e3 P' k5 y9 q$ B. B
    5 Q: V: h! y; e
    贝勒们都出自叶赫那拉家族,是不是很耳熟?您记的没错,那个曾给中国创造了无数耻辱底线的老太婆——慈禧,就是叶赫那拉氏;而最后抱着小溥仪退位的丑太后——隆裕,也是叶赫那拉氏。5 }/ S+ _# {6 h$ F$ a

    6 D3 R% Z* X5 m6 I! t4 b叶赫属下有十五个部落,素来以“勇猛、善骑射”著称,见哈达陷入一片混乱,他们趁机出兵,一举取代了哈达的女真霸主位置。但是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这个新霸主马上遭到明军的猛烈打击,两位贝勒也同时被李成梁杀死,元气大伤。. l0 f5 \" h' K4 n& K8 V, ?
    $ B% \, g. }. R7 a, a
    新贝勒继位后试图咸鱼翻身,再次进攻哈达,结果又被李成梁击败,不得不乞和罢手。到了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眼看在明军那里讨不到便宜,叶赫两贝勒决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与哈达部暂时和好,大家一起去相对弱小的建州女真那里挽回损失,抢来的土地人口大家都有份。( H" N  f* h; Q" V% B+ ?

    $ w3 U/ E, [1 [0 b" l6 I5 i在他们的组织下,海西四部联合科尔沁等三个蒙古部落,以及长白山三部中残存的珠舍里和讷殷两部,结成九部联军进攻建州。两军在努尔哈赤的主场古勒山(与前文的古勒寨都在今天辽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部)展开决战,九部联军有三万人马,而建州军则不到一万。% q! \' g% n5 D

    ' s/ j! ~, y* y  S面对数量远超自己但却各自为政的敌人,此战中努尔哈赤展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其要旨就是“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这一军事思想也几乎贯彻了他今后的战争岁月。最后,人数占据优势的九部联军大败,被杀四千多人,其中就包括叶赫贝勒之一的布塞。) h  V1 b' e/ M. s+ L

    ! E9 y; I/ L. Y; V9 ?0 x在李成梁的暗中支持下,到了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随着长白山二部被努尔哈赤吞并,他终于将建州女真全部统一。对此,传教士写道:“女真的靼鞑人这时合并为一国,人数大增,并向外扩张,日益成为明朝可怕的威胁。”
    0 N  d  R% s' ^3 }7 N
    / y, ^' ]) h6 E其实,努尔哈赤这时还没有能够将“女真的靼鞑人这时合并为一国”,战败的叶赫等海西四部仍有一定实力。但是,海西与建州之间的力量已经完全改变,努尔哈赤也取代了王台,成为女真最有力量的酋长。而对于一直养虎贻患的明帝国来说,其辽东当局不得不再次调整政策,由此前的限制叶赫变成了之后的限制建州。传教士写道:. c. b# ^* O- Q! ^% G& f
    " D( \& Y3 L) N5 k
    “于是边境几省的长官私下商议如何把这些人限制、约束在他们的范围内。长官在皇帝面前尽管有如奴仆,他们却拥有绝对权力处理他们治下的事务及关系,除非有更高的官员限制他们。这样,总督和长官在女真的鞑靼商人来到辽东省的境界,便对他们进行辱骂。”) [. z. f) Q$ z. t4 U$ i; I( a

    2 {! d, R! D% @" Z) e) s随后,传教士又记载了一条八卦:“当女真国主想把女儿嫁给另一个鞑靼王时,长官提出一些捏造的理由,阻止婚配。”9 F; M- k$ ~) K9 x

    8 h/ l& |& g& q# t. `% }此处说的应是著名的“叶赫老女”故事。据说这位姑娘名叫东哥,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有着倾国倾城的惊人美貌,其艳名流传四方。她的父亲就是在古勒山之战被杀的布塞贝勒,而造化弄人的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这对后来的死敌却很有机会成为一对翁婿。/ J# S( o/ Q, T9 v9 }* Y

    : c" q2 I" p! R$ r. s当年为了笼络努尔哈赤,布塞曾将女儿东哥许配给这位青年才俊。但随着建州女真实力的迅速上扬,两家很快变得势不两立,尤其是随着布塞被准女婿杀死,这门亲事更变得根本不可能维持。绝代风华的东哥据说还发下誓言,愿意嫁给任何一个替自己报杀父之仇的英雄。5 }% R* N0 z& l6 z. c3 Z
    6 a7 M7 Z, f  [' P) L- T2 W" k
    此后,为了政治利益以及刺激努尔哈赤的需要,她的哥哥布扬古不断地将美丽的妹妹许配给各路豪强,他们中既包括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酋长布占泰、辉发首领拜音达理等女真首领,也包括好几位蒙古首领。不过这些许婚都是惠而不实的空口白条,因为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韶华逝去的东哥才终于远嫁蒙古,而当时她已经三十三岁,成了人们家长里短指指点点的“叶赫老女”。; N; j" C& R2 w3 {9 U3 u

    : |, a0 U' V3 {0 g# R" }$ S) Q' w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常在河边走的李成梁终于陷入泥滩,他因谎报军功被言官弹劾,铁证如山事实确凿,加之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坏,即使一直对李十分欣赏的皇帝也不好出面力保,这位老将不得不罢官回家,而这一待就是十年。8 H' u7 _, }0 d6 h4 J! X1 Q7 V
    / n# q1 P8 V  i
    曾经的靠山虽然走了,羽翼早已丰满的努尔哈赤可没有闲着,继续着他统一女真的脚步,而未婚妻东哥的不断改婚,正好成了他发动战争的绝佳借口,用努尔哈赤自己的话说:“此女之生,非同一般者,乃为亡国而生矣!”因此,她的每次许配时,他都表现得义愤填膺,赌咒发誓地宣称要找那位新未婚夫的晦气。. w+ G/ F4 f; l0 d' y8 x

    2 e" ?0 N! U8 A6 }努尔哈赤说到做到。万历二十七年即1599年,在让建州人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之后,女真曾经的霸主哈达部还是灭亡了,东哥曾经的未婚夫——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被擒,不久后即遭诛杀。
    * j2 `$ }, C+ A* K# T$ x% R) O5 W- E% d* F7 m
    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鉴于辽东的将军们一蟹不如一蟹——“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李成梁又被重新起用。也许已经看透了人生,也许因为努尔哈赤表面上对他仍一如既往地恭顺并频频赠以重礼,老爷子此后得过且过,再也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睁一眼不如闭一眼地混吃等死。尽管他在复职以后的八年时间可谓尸位素餐,可官职却仍然一个劲儿地往上升,七十五岁时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傅,真可谓“官至极品,寿比龟蛇”。
    ! j" Y$ Y/ V# z# N9 l& y- x$ ]' V4 N- s( B" h
    如果只是单纯地不作为,也许他造成的危害还不那么大,但老爷子却偏要时不时发出一些声音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尤其是万历三十四年即1606年,李成梁竟然以“孤悬难守”为理由,下令放弃六个军事要塞即著名的“辽左六堡”(又称宽佃六堡,辽左是辽东的别称),并将六堡防区内六万四千余户居民迁徙到内地。( M0 h; g. i* U1 K
    $ j2 A' g: s( ]6 T9 X) ?" }
    李成梁此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是撤离过程中组织不当,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史载“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死者狼藉”;二是失去了制约女真人的重要桥头堡,要知道这个要塞控制着抚顺以北、清河以南的广大地域,一旦弃守,辽阳、抚顺等几大重镇,顿时门户大开,明军从此失去了进入女真腹地的资本。( O* o; {" n: w- V/ I+ h( y! n

    ! L* D1 b( u) q: H见老上级自废武功,努尔哈赤大受鼓舞,立即加大了对海西女真的打击力度。万历三十五年即1607年,位于今天辽宁抚顺辉发河流域的辉发部灭亡,东哥的另一个未婚夫——辉发贝勒拜音达里被杀,努尔哈赤“屠其兵、迁其民”而还。
    3 F- H  c  x# L3 w2 f
    6 J0 c, A" p. l& o* {$ n; a一年之后,不得不为辽东乱局承担责任的李成梁再次罢官,尽管熊廷弼等言官愤怒地弹劾他误国误民,认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素眷成梁”的万历皇帝再次干涉,所有弹劾的奏章都“留中不下”,这位老将终于成功上岸。$ _5 B6 S$ _6 x

    , u, j( M  H; K5 G7 _万历四十一年即1613年,位于今天吉林省中央的乌拉部灭亡,东哥的又一个未婚夫——乌拉贝勒布占泰逃奔未婚妻的老家,不久后因叶赫部悔婚而抑郁而死。努尔哈赤将乌拉降民一同带回建州,至此,女真各部中还没有臣服努尔哈赤的,只剩下孤零零的叶赫一家。5 }  g4 y1 m& V; Q+ I; r8 H9 T

    4 L; L( f4 j' Z- Q- x! r. Z9 p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李成梁病死于北京,一年之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同年,也就是出嫁仅仅一年之后,他曾经的未婚妻东哥,这位“女真人的海伦”,便在遥远的异乡结束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其实,所谓“东哥”只是后人给她取的名字,也可能是她的小名,《满文老档》等原始史料里只说她是“叶赫贝勒布杨吉之妹”。
    3 b! X8 s: A# H1 {& O. w' n4 ?" G5 J& O) k0 B
    而更为不幸的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努尔哈赤,竟然将风华绝代的她定义为红颜祸水,宣称她必须为海西女真各部的灭亡负责:“以此女故、哈达国灭,辉发国亡,乌拉国亦因此女而覆亡。此女用谗挑唆诸申国,致启战端。”此种言论真的让人无话可说,呜呼哀哉,天日昭昭!
    & _* D" ^$ P( |* B6 ^
    # ^) T  W9 {  \) g% F万历四十七年即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倾国之兵,发动了对老冤家叶赫的最后一战。尽管明朝象征性地派兵支援,但已经于事无补,这个古老的部族最终灭亡,助战的一千明军也被全歼。努尔哈赤至此统一了整个女真,他终于成为了传教士笔下名符其实的“鞑靼王”。2 ?( z' ?7 j/ j
    / S" G6 @1 A5 `$ k8 F3 h" }( y
    据说,当叶赫部的最后时刻到来时,其贝勒金台石对努尔哈赤发出了这样的诅咒:“哪怕叶赫那拉只有一个女人活着,她也一定覆灭满洲!”随即,他投入熊熊烈火中慨然赴死。" I& s( T. K+ H$ h0 k' i

    $ a# M% Q6 j& n* ]4 S——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金台石的遗言,读起来颇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般的决绝。只是面对这可怕的诅咒,努尔哈赤却显得无可奈何,斩草除根是不可能的事,该部人口众多且与建州联姻频繁,就连努尔哈赤自己的夫人,也是叶赫那拉家的姑娘。* f1 T  U" ?; Q! I% m0 j: X
    4 {5 ~9 n+ `  i  I3 R
    这位名叫孟古的叶赫格格是金台石贝勒的妹妹,她的儿子就是清太宗皇太极——换句话说,此后清朝所有的皇帝,其实都是她的子孙,爱新觉罗与叶赫那拉两家的血,早已融在一起无法剥离。. ?& m9 p8 c) O" w

    % U" h" D1 |! e0 }! ?' r0 }斗转星移,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即1912年2月12日,随着一个姓叶赫那拉的女人泪流满面地发布了清朝最后一道上谕——《宣统退位诏书》,那个曾灭亡她祖先的王朝终于不复存在。如果再考虑她的亲姑姑即慈禧老太太做过的那些事儿,从某种角度看,叶赫那拉确实报了对爱新觉罗的一箭之仇,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帝国。
      H. w# h, R, I0 F+ q$ r! O& O2 ^, o1 ]* v) `) S/ x  x
    待续,请继续期待下篇《五、荒腔走板不学好》

    点评

    努同学会不会是李老将军的私生子?这既能解释他的智勇,又能解释李老对他的纵容。 `_`  发表于 2014-12-28 03:20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老兵帅客 + 6 谢谢分享
    潜了又潜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51#
    发表于 2014-12-27 21:19:04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5-16 15:38
    7 C( F+ B9 w, L+ J5 z《四、叶赫那拉的诅咒》
    ' O7 q' Q3 @; D7 e7 {8 m" e
    我还等着看后面的待续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5-4-17 13:05:42 | 只看该作者
    又见“京华烟云AMIP”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6 17:09
  • 签到天数: 156 天

    [LV.7]分神

    53#
    发表于 2015-4-17 16:35:22 | 只看该作者
    哟西,先生也在这,河里在这的大牛要多点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1 16:34 , Processed in 0.0492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