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91|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之二:皇家海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02:2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C# r( }+ y1 {0 ^$ C* D" o
        “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经营和壮大您的海军...有鉴于当前的形势,这是英国桂冠上的花朵,是您的敌人最为惧怕的、最廉价有效的国防力量。”, o( j% a# D+ Q6 P2 z) g
        --- 1560年希罗克莫顿爵士向塞西尔国务卿的进言
9 R" Y$ A# l1 J( l7 m5 h1 ]. m4 H
$ U# G+ C% G  e' f$ E  [4 t3 \5 e/ F2 ^
俗语说得好:“英雄莫问出处”。虽然大英帝国鼎盛之时威加四海,风光无限,但发迹之初可算是相当卑微,甚至很有点卑鄙。
$ o- Q8 _' \0 s# W
, V# ~( [+ v' G0 @- b# ~十六世纪的欧洲进入帝国时代。在这场角逐中,西班牙、葡萄牙一马当先,法国、荷兰紧追不放,英国远远落在后面。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掀起了铺天盖地的殖民浪潮。为了避免两国因为争夺殖民地而发生战争,罗马教皇特地于1494年颁布敕令,将新世界分为两半,西半球为西班牙势力范围,东半球为葡萄牙势力范围。这条界线大致和西经47度线吻合,后来又称为“托得西拉线”(Tordesillas line)。这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疯狂扩张,到十六世纪中期,西班牙已经攻灭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征服了美洲大部分地区,来自美洲的金银财宝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 - 1531至1630这一百年间,从美洲输入西班牙的白银总计14,089吨。葡萄牙占据了巴西,还在西非、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大批贸易据点,垄断了丝绸、香料、茶叶等东方奢侈品的贸易。0 H" d' k0 t- F1 K  A

) ]. {. x, _, J- k$ [! ~3 ^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殖民扩张大发其财,着实让英、法等国家眼红。英国尤其对西班牙在美洲掠夺的金银垂涎三尺,早在1496年,英王亨利七世就雇佣了威尼斯人卡波特(John Cabot)去寻找新大陆。以后的几十年里英国的航海家们不断扬帆远航,探索大洋。然而霉运当头的英国人先后探索了加拿大、弗吉尼亚、圭亚那、和冈比亚,却劳而无功。弗洛毕舍(Margin Frobisher)三次到加拿大探险,只带回来一个爱斯基摩人,一块金矿石都没有发现;拉利(Walter Raleigh)带着美好梦想来到南美的圭亚那,除了一个美丽的土著女人,没有见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东西。十七世纪初期的三次冈比亚探险耗资5,600英镑,却一无所获。4 a9 ^( @) A! R9 C0 i1 l
( y8 q3 h2 ^' m2 z* v
这些倒霉的英国人看着西班牙满载财宝的船队在大西洋上往来穿梭,不禁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有至少一百、多到两百的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而每年的掳获将近20万英镑,几乎赶上了英国的财政收入。5 F. r: T  e# i$ w+ D. [7 l& ^" o2 B1 s

; x4 r. u0 D3 V5 ]本来海盗行径纯属个人行为,但伊丽莎白女王出於政治的目的,给海盗船长们发“私掠许可证”(Letter of Marque)。“私掠许可证”是一国政府授予本国私人船支攻击和劫掠敌国商船的权力。“私掠”(Privateering)在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一直持续到1856年。当时海盗被抓获是肯定要上绞刑架的,但如果拥有“私掠许可证”,就可以声称自己是奉命行事,享受战俘待遇。西方史学家们有时将私掠船主们称为“绅士海盗”,以区别于纯粹的海盗。对于打着女王旗号的英国私掠船主们,“皇家海盗”的称号也许更为贴切。
- N/ T6 k! ~5 Y# I, u5 z# f9 W0 @! \. `( [

5 q2 k& F7 g9 i* A7 r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5 学识 +4 收起 理由
不爱吱声 + 5 + 2 精彩
万里风中虎 + 5 + 1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02:22:26 | 只看该作者
' ?0 T/ \- e4 n% O- b
1. 盗亦有道( h  }2 C6 ]/ W3 T
# W, S) Z/ Q3 I6 j5 V* x- [$ P7 a
中世纪的海洋是法律和条约鞭长莫及的地方,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即使是和平时期出海的商船也不能保证安全。虽然法律对海盗行径有明确界定,但实际上很难区分谁是海盗,谁是良民。对于很多船主来说,合法买卖和杀人越货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即使是英王自己的舰队也经常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1314年,一条加斯柯尼商船向英国运输葡萄酒的途中被英国五港舰队(Cinque Ports Fleet)抢劫,该船的主人是即将出任海军上将的英王侍臣约翰•佩布朗(John Perbroun),而五港舰队指挥官是在职海军上将贾维斯•阿拉德(Gervase Alard)。
* D! l6 u' V3 \9 t- {
, G7 o8 X  K5 m0 F! \$ K% P英国的海盗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其西南部的港口布里斯托尔、达特茅斯、普利茅斯等等尤其盛产海盗。十五世纪著名的英国海盗诸如约翰•豪雷父子(John Hawley)、威廉•隆(William Long)、托马斯•基尔(Thomas Gill)等人威震西欧,海商闻风色变。这些海盗跟地方豪强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中央政府派来查禁的官员往往到处碰壁,束手无策。政府对待海盗的态度比较微妙,除了亨利五世毫不留情地镇压海盗,大多数时候英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因为一旦战事爆发,这些海盗都是英王可以借助的武装力量。大约在1290年左右,英王便开始颁发私掠许可证,纵容海盗打击敌国航运,并参与分割战利品。
' D# e- C. r1 i$ U* R; x2 s/ t3 T$ P2 i! x' U
海盗桀骜难驯,唯利是图,也颇让历代英王头疼。即使是爱德华三世这样的雄主都被海盗的无法无天搞得焦头烂额。爱德华三世亲政不久就被迫向热那亚赔款8千英镑,因为他父亲的宠臣德斯潘塞爵士(Hugh Le Despencer)抢了一条热那亚商船。1338年,爱德华三世谋求与弗兰德斯结盟的同时,他自己的皇家舰队大肆劫掠弗兰德斯和西班牙商船,造成恶性外交事件,爱德华三世赔款2万3千英镑才了结此事。1341年,爱德华三世再次为英国海盗的恶行赔款2万英镑,但他事后赦免了这帮海盗,以换取他们为王室效力的承诺。
0 H1 _/ Z( r; [3 j9 r
! [. d9 H" B+ t早在亨利八世时代,英国海盗就盯上了来往于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商船。1544年12月,亨利八世为了打击法国海商航运,号召“无限制私掠战”,英国西南港口的私家船主们群起响应,蜂拥出海,奉旨打劫。英国海盗虽然凶猛,但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时代,通常都在近海活动,英吉利海峡是其传统地盘,因此受害者大多是穿梭于西班牙和弗兰德斯之间的商船。次年3月,英国南安普顿的富商罗伯特•雷内格(Robert Reneger)胆大包天,南下大洋,在西班牙家门口的圣文森特角抢劫了自美洲返回的商船“圣萨尔瓦多号”,掳获价值2千英镑的货物。雷内格在英国政府高层有人撑腰,逃脱了法律制裁。查理五世为此采取严厉报复措施,拘捕境内所有英国商人。这是英国海盗第一次出现在堪称西班牙经济命脉的美洲航线上。8 [8 d" ^$ ]8 @' o. y. h+ M& n- u1 `

6 S2 |' q5 K8 Y4 T1 H" n0 {9 c然而英国海盗迟到了二十多年。西班牙的美洲贸易早就吸引了法国人的注意力。1523年,法国海盗让•丹格(Jean d'Ango)率领舰队在大西洋伏击了自墨西哥返回的西班牙商船队,斩获甚丰。不久大批法国私掠船队出没于北大西洋中央的阿佐尔群岛(Azores)海域,伺机抢劫在此中转的西班牙商船。几年以后,法国海盗进入加勒比海,袭击商船,攻陷港口,无恶不作。1543年和1559年,法国海盗两次攻陷卡塔吉纳(Cartagena);1553年,法国海盗洗劫圣地亚哥(Santiago);1555年,法国海盗洗劫哈瓦那(Havana)。此时正逢欧洲宗教革命,加尔文的新教思想在法国西部沿海迅速传播,法国海盗的劫掠行径从此带上了宗教战争的色彩。这个时期西班牙殖民官员发回的公文随处可见对“路德海盗”的控诉(在西班牙人眼中所有的新教都是路德教派):匪徒们不但洗劫商船和海港,还屠杀神甫,焚烧教堂,并且乐此不疲。
7 R) S4 y6 d5 `: n7 h2 @4 n/ S( o. u% \0 ]; e8 h) Z3 n
伊丽莎白继位不久,法国第一次宗教战争爆发。1562年9月,伊丽莎白与法国新教领袖孔代亲王签约结盟,这场战争中英法海盗手持孔代亲王签发的私掠许可证纵横海峡,目标是法国天主教商船。一旦出了海,英国海盗便将合法性抛到脑后,见船就抢。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托马斯•科巴姆(Thomas Cobham),此君不但劫掠数艘天主教商船,还杀了一个修道士。从此“新教”和“海盗”两个名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h9 J5 Q3 g! ?
' V4 }) n- B0 L3 E' a伊丽莎白继承了历代英王对待海盗的羁縻政策。平心而论,英国的地方政府完全被各地贵族掌控,伊丽莎白客观上无力阻止这些人违法乱纪,主观上也不愿触动地方豪强的利益,毕竟王室和贵族几百年来都是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的关系。前文提到的弗洛毕舍,成为探索北美的航海家之前干的便是没有本钱的买卖。一次弗洛毕舍抢劫一条弗兰德斯商船,船上载的货物属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本人。这时伊丽莎白和腓力二世还是盟友,女王大感脸上无光,下令将弗洛毕舍下狱治罪。海事法庭审理案件时,弗洛毕舍的辩词令人啼笑皆非,他声称弗兰德斯商船遇险,得到他的救援,那些西班牙国王的货物是船主赠送的谢礼。此案的判决结果史料没有记载,但弗洛毕舍很快获得自由,几年后报效女王,参与镇压爱尔兰的叛乱,后来在阻击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有卓越表现。
( X$ Q& j" k, k3 ~
' O) p: o0 r- I  o1568年11月,一群法国海盗追逐几艘西班牙商船,后者逃进普利茅斯港避难。因为普利茅斯港本身就是英国海盗的巢穴,伊丽莎白女王为了保险起见扣押西班牙货物,这才发现船上装载着热那亚银行为西班牙尼德兰驻军筹措的军饷,总计8万5千英镑。按照法律,这笔钱送交西班牙驻军之前,所有权依然归热那亚银行。囊中羞涩的女王岂能放过到手的银子,立刻强借了这笔钱。此事遭到西班牙方面强烈反弹,腓力二世于是下令扣押境内所有英国商货船只。伊丽莎白毫不示弱,扣押西班牙商船还以颜色。虽然这次争端几年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两国的盟邦关系从此破裂。
! d3 v! c) `$ Y. d' ~7 L; A* F& t1 Y% `5 P, p
法国宗教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6年,期间新教势力精英凋谢,元气大伤,后果之一便是法国海盗的衰落。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英国海盗从法国海盗那里学来了高超的航海技艺,开始深入大西洋,吹响了挑战西班牙帝国的号角。  g& `; c) k6 {" s
- m/ l# n. K. t9 y5 Q: Q

! \- M! p% h5 g1 L$ j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学识 +3 收起 理由
万里风中虎 + 5 + 2 精彩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1-2 14:48:57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 10:22 1 n2 ]: S' r" i! G+ }
1. 盗亦有道
/ N' V- S1 a( R+ x) W' N# a# H# I2 k+ R; q2 W- M5 A
中世纪的海洋是法律和条约鞭长莫及的地方,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即使是和平时期出海的商 ...
* q+ t+ C+ t4 t7 I0 z
恩,揭揭贵族身上的画皮。 Royal = ROb You ALl.
1 R/ I2 O4 R! g& _* H战争,政治,宗教,经济,息息相关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3 09:3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魔术师 于 2012-1-3 09:39 编辑
% A' l4 _; R3 g* E7 z+ _) e: `' ^0 Q: \/ c
呵呵,英国皇家海盗,这个之前就听说过,不过还是老史这节课讲得详细。, e- A% t. s1 z; F7 r, T

* U. f. P: @2 Q. H3 S! q4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0:45:25 | 只看该作者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1-3 09:39
4 |4 A) U; s/ ?( b: h8 j6 a, d5 t呵呵,英国皇家海盗,这个之前就听说过,不过还是老史这节课讲得详细。+ @7 n+ F8 M2 `- k0 T/ f

: L- O- l) {( N0 ~/ [6 g: b7 m ...

( Z. E! j4 o  H% O* P% b7 i- ?9 C“皇家海盗”是多年前的一篇旧文,这一章是在旧文基础上改写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219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2-1-3 23:49:05 | 只看该作者
    英国这个国家从海盗到女王都应该上绞刑架、干柴堆!!!1 y5 d1 k* i9 h, O

    ' X0 z' W9 l+ @, K) x( [, v无法想象中国皇帝鼓励甚至豢养海盗的行为,无法想象。% z2 t5 r6 W7 E3 Q; u3 z* {!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0:30:23 | 只看该作者
    李根 发表于 2012-1-3 23:49
    5 {# m+ e# T" |8 @' Y2 k0 p6 i英国这个国家从海盗到女王都应该上绞刑架、干柴堆!!!- ^: Y" S. E, A9 r

    1 B7 h4 z, X. N$ H, ?# b$ A无法想象中国皇帝鼓励甚至豢养海盗的行为,无法想 ...

    9 W9 `! g1 ?- C2 n0 N' _0 D4 S/ ]这里盗亦有道是关键,皇家海盗不扰民,出海去抢外国的东西,女王何乐而不为?这跟中国历朝历代招安盗匪的做法同出一辙。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1-5 02:48:3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精彩, 历史课本要是也这样该多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0:29:46 | 只看该作者
    丁丁 发表于 2012-1-5 02:48 7 u. v) V1 p! R& I$ P8 S
    真是精彩, 历史课本要是也这样该多好.

    % I. U0 W2 X! ^# u" A! i编教材的都是老学究,他们的东西没法精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0#
    发表于 2012-1-7 02:08:38 | 只看该作者
    李根 发表于 2012-1-3 23:49 4 C8 }0 r2 g- E# \, f6 \
    英国这个国家从海盗到女王都应该上绞刑架、干柴堆!!!
    4 F$ s6 m3 x( q+ A
    % u! {  C. x& V" Q  \, ~9 r- H无法想象中国皇帝鼓励甚至豢养海盗的行为,无法想 ...
    - [# m0 Q! d3 e0 a; M9 L
    有什么不好想象的。被海盗抢的大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些是跑到世界其他地方掠夺的殖民侵略者。大家黑吃黑,狗咬狗,多热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7 02:52:27 | 只看该作者
    李根 发表于 2012-1-3 23:49
    ) p  k. j: r8 H6 K! D/ E英国这个国家从海盗到女王都应该上绞刑架、干柴堆!!!/ }) B1 j) X9 d* J7 ?$ C% z

    ) R: i+ V1 U0 D无法想象中国皇帝鼓励甚至豢养海盗的行为,无法想 ...
    7 ^# m; I1 A) i+ X3 r
    如果是中国
    3 W7 v" x9 o" H$ |
    & r( M8 y2 i4 O& D, y& t" D那这些海盗就是被收编成官军。5 q- v* K- J) h- M" C7 ?9 q& A$ P
    * b3 k7 z2 z3 N. l4 @
    说来说去,哪里的人的人性都一样。中或外,道德都不高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1:3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2-1-10 11:38 编辑
    & z3 E" h6 |% P' I2 f) j' ^" Y' h5 W; `1 d; z6 d& N# R4 T& c1 z* O
    2. 奉旨打劫
    4 h6 u: K3 Y" `  ?8 X! Q6 h% `& H: r% Y/ E1 b% G( T
    $ Z: k8 Z+ L6 A

    ' G; d, ?- c( L* L: b  i$ [伊丽莎白时代最著名的皇家海盗,当属霍金斯和德雷克。
      `* _4 f$ l) l$ Y
    8 [+ N1 V/ A  A# w6 Z; o7 C: v& F霍金斯(John Hawkins)1532年出生于普利茅斯的一个航海世家,他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时代普利茅斯的地方官,曾经亲自率领船队远赴非洲和巴西探险。1554年,霍金斯继承家业,从事海上贸易。他经常往来于普利茅斯和加纳利群岛,结识当地很多西班牙商人。霍金斯相貌英俊,彬彬有礼,穿着得体,仪表堂堂。然而在典型的富商外表下面,隐藏着出类拔萃的智慧和勇气。霍金斯头脑发达、智力超群,可以获取并分析大量的信息,他考虑的问题囊括酒桶糖罐等海商货品到女王的国策和战争与和平的抉择等等。霍金斯受过良好教育,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很强。他身上汇集了航海家的随机应变、胆大包天和政治家的深思熟虑、耐心谨慎。
    8 i9 w9 E$ u" S' v! F" M1 u, m( {) G2 S. m/ n* q$ Q8 ~% \
    德雷克(Francis Drake)1540年出生于德文郡一个贫穷的新教传教士家庭,他和霍金斯是表亲。德雷克5岁时,父亲为了躲避家乡的宗教迫害,举家迁到肯特郡,在麦德维(Medway)河边定居下来,而家门口就是英国的皇家造船厂。因生计所迫,德雷克14岁时就上船当学徒工,随船来往于泰晤士河和英吉利海峡。海上的艰苦生活锻造了德雷克机智果敢、百折不挠的性格。德雷克的老板非常喜欢这个幽默乐观的小伙子,临死前将货船赠送给他。
    ; i  _; f0 B: s# b+ x) H/ K3 m& Q5 \+ ?3 @+ L, a
    霍金斯从加纳利群岛的西班牙商人那里获得大量美洲情报,包括西班牙殖民当局的疏于防范,法国海盗的横行肆虐,当地人对殖民地官员的不满等等。西班牙政府的护航体系和垄断制度导致黑奴和各种商品的价格高昂,霍金斯立刻窥到商机,决定涉足美洲贸易。1562年至1568年,霍金斯筹划三次美洲之行。1566年,德雷克加入表兄霍金斯的船队,前往新世界淘金。
    / E: ]( \& a; z  h$ K& |! m; @8 ?, K
    西班牙美洲贸易的护航体系始于1543年,当时查理五世为了抵御法国海盗,要求来往美洲的商船必须武装护航。1566年,腓力二世进一步确立了护航体系。西班牙塞维利亚商会垄断美洲贸易的海上运输,每年春天两支由武装商船组成的船队先后集结驶往美洲,进入加勒比海之后分头驶向各个港口;次年初夏两支船队在哈瓦那集合,浩浩荡荡返回西班牙。护航船队的主要目的是运输白银,只是偶尔装载航线沿途港口必需的日用品,航线以外的殖民地贸易机会少得可怜,不得不因陋就简,自给自足。西班牙殖民地的奴隶贸易由政府垄断,每年发放有数量限制的奴隶买卖执照,从事奴隶贸易的都是葡萄牙和热那亚商人。这个制度远远无法满足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
    2 z* m, |' I, d) H0 X9 I( f/ d% N7 z7 D
    霍金斯审时度势,首创“三角贸易”,成为此后三百年大西洋贸易的样板。霍金斯船队装载毛纺织品、朗姆酒以及其它日用品南下西非,在塞拉利昂海外获取黑奴;然后向西横渡大西洋,来到加勒比海地区将黑奴贩卖给当地种植园;最后购买美洲出产的珍珠、兽皮、蔗糖、棉花等等返航回国。对于霍金斯来说,三角贸易的优势很明显 - 商船运力得到充分利用,每一站都能获得利润;劣势也同样突出,无论在西非还是加勒比海,英国人都属于无照经营,霍金斯需要时刻准备火并。
    4 X8 C7 L0 Q# B$ [' x" K% m/ f  I. P  k+ b
    在西非塞拉利昂海外,霍金斯获取四百黑奴,其中大部分强行向葡萄牙商船收购 - 事后葡萄牙政府派遣特使前往伦敦控告霍金斯的海盗行径。抵达加勒比海以后,霍金斯与圣塔多明戈的西班牙殖民官员颇费了一番口舌,最终还是顺利卖掉了黑奴,满载土产扬帆回国。此次美洲之行的成功立刻引起英国朝野瞩目。第二次美洲之行盛况空前,以伊丽莎白女王为首,包括国务大臣塞西尔、海军大臣克林顿在内的权贵重臣纷纷投资参股,女王任命霍金斯为特使,并调拨一艘700吨的皇家巨舰以壮行色。霍金斯打着女王的旗号,以武力做后盾软硬兼施,再次迫使波尔布拉塔的西班牙总督答应收购黑奴。霍金斯马到成功,满载而归,股东们获利60%。
    & X# I7 r5 E3 s& z6 J* N; |
    1 z2 Z$ K+ @  |' h  m然而霍金斯的第三次美洲之行遇到了麻烦。此时正值西班牙清剿法国海盗,加勒比海的防御力量大幅度提高。1568年霍金斯停靠墨西哥的圣胡安港(San Juan de Ulua)修缮船只,照例以武力要挟,出其不意占据港口炮台。当地总督唐•马丁(Don Martin Enriquez)倍感屈辱,但不得不接纳这些不速之客。但几天以后西班牙护航船队赶到,兵强马壮的唐•马丁立刻反悔,策动一次突然袭击。霍金斯损失惨重,牺牲了75%的水手,六艘船中只有两艘逃脱。这次事件使霍金斯和德雷克心中燃起了对西班牙的仇恨之火,而两人以后将以不同的方式报这一箭之仇。6 i- m+ Z1 S8 ]& l3 _

    " D/ U. o+ P  F霍金斯是盗亦有道的典型,行事有理有节,武力为外交服务,他的美洲之行得到女王恩准,偶尔为之的私掠行径也纯粹是贸易的附属品。与之相比出身寒微的德雷克则代表另一个极端。他天不怕地不怕,充满革命精神,重返加勒比海时只有一个目的 - 抢劫掳掠。
    5 i! @1 [0 q! Z+ c9 W: E+ F
    * S# R& S3 K( @- y1571年,德雷克率领霍金斯出资购置的两艘武装商船和73名水手,重返加勒比海,开始了他的海盗生涯。以后的十几年间,德雷克的海盗船队将让西班牙人闻风丧胆,被尊称为“猛龙”(El Draque)。德雷克的第一个目标是巴拿马地峡北侧的迪奥斯港(Nombre de Dios)。此时西班牙将秘鲁和墨西哥出产的金银运回国的路线,是先通过海路将货物运到太平洋一侧的巴拿马城,再用骡马驮运穿过巴拿马地峡的热带丛林,运到加勒比海边的迪奥斯港以后转海运回国。德雷克得知西班牙在地峡两侧的海港都有重兵把守,於是将船藏在一处僻静的海湾里,然后深入丛林在骡马道上设伏。德雷克及其伙伴几次失败都没有气馁,终於在1573年3月截获一支骡马运输队,满载而归。根据西班牙公布的资料,德雷克劫走的金银价值5万英镑。德雷克此次虎口拔牙,出奇制胜,立刻在英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 u2 K3 H/ v2 k. _$ u/ R; d
    . y9 y. t! Z$ b; r$ _" V+ d; J# X1577年,德雷克海盗船队再次出击,而他此次出航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资助。由於英国私掠船在加勒比海猖獗一时,西班牙大大加强了该地区的海军力量。德雷克於是避实击虚,率领帆船“金牡号”(Golden Hind)深入南大西洋。次年9月,德雷克驾船绕过麦哲伦海峡,成为继麦哲伦以后第一个从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的欧洲人。德雷克惊诧地发现美洲这一侧宛如世外桃源,当地西班牙人完全没有防范的概念。他事后回忆道:“我们在秘鲁登岸,发现岸上一个西班牙人正在树下酣睡,身边是13根银条,价值一千英镑。我们悄悄拿走了银条,让西班牙人继续酣睡。”
    $ X2 M' U0 p6 V1 B8 Q' M+ k6 e& S4 s; r6 N3 {4 ~, L
    德雷克很快得到情报,西班牙一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运输船卡卡弗戈号(Cacafuego)正从秘鲁驶向巴拿马城。德雷克於是厄瓜多尔外海设伏,于1579年3月3日将远道而来的卡卡弗戈号候个正着。经过短暂的炮战以后,卡卡弗戈号投降,德雷克掳获黄金80磅,白银26吨,以及数箱珠宝。德雷克和同伙花了整整六天才把所有的战利品装上船。打劫卡卡弗戈号得手以后德雷克继续西行,利用缴获的西班牙海图穿过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年多以后才回到英国,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航行的英国人。/ t: J4 R3 K( _; Z6 U& V7 f  T. T

    # _3 b# c" M7 r- ~, W4 P, A / |- a; ]& @* s% X: ~/ x+ H7 F

    , d. Q0 N+ U6 V5 J% [7 v德雷克率领“金牡号”打劫西班牙宝船“卡卡弗戈”9 O) u" F! `: w

    " d  y& [' V! z# b% Y这在当时是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之前只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记录,而他未能活着回到葡萄牙。倘若有人重复这个壮举,按理说也应该是另一位葡萄牙人,或者西班牙人,甚至法国人或荷兰人,因为他们才是远洋航行的行家里手。此前英国人极少涉足大洋,迟至1555年才有第一艘英国海船越过赤道。霍金斯开创三角贸易的时候,英国海船必须依赖外国专家导航才能横渡大洋。然而短短十年之后德雷克便完成了环球航行,让欧洲所有的航海家赞叹佩服。* p+ u) Q. G. k
    , [' [8 i- T) O# M* Y
    1580年9月26日,德雷克船队满载财宝驶进普利茅斯港,受到隆重欢迎。德雷克的战利品价值60万英镑,相当于英国年度财政收入的两倍半。拥有一半股份的伊丽莎白女王获得30万英镑的分红,不但一举还清全部外债,还有4万英镑余款投资新成立的东方公司(Levant Company)。1581年4月4日,伊丽莎白女王登上“金牝号”,在甲板上授予德雷克骑士爵位,并任命他为普利茅斯市长。伊丽莎白女王对德雷克的表彰理所应当,因为她在德雷克身上每1英镑的投资,获得了47英镑的回报。2 x& d) J# J! G% K1 O

    3 [, O4 [: n7 Q9 P( s; N
    ' j+ o/ ~1 s/ ]0 s" j4 E6 @( ^1 z9 ]- g5 ~( j" ~
    伊丽莎白女王在“金牡号”为德雷克授爵
    - t# R7 ?0 A+ \+ T" I% s3 C; c7 v, i2 ?4 z; k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学识 +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13#
    发表于 2012-1-10 23:46:39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拜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14#
    发表于 2012-1-11 11:13:56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9 22:35
    7 _7 C' ]/ W8 k1 G0 R2. 奉旨打劫

    7 k& {1 R0 I3 t3 b“高贵”的英国王室,原来也是做贼出身。。。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1484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2-1-11 16:19:04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 11:13 + n& e- t: r! ?; q8 a' g/ E0 n$ g
    “高贵”的英国王室,原来也是做贼出身。。。

    6 J. @, N$ X4 g( b, \5 C麦帅不妨也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17:42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 11:13
    3 D( \+ K5 B. z6 J6 G) I9 q. w& t/ z“高贵”的英国王室,原来也是做贼出身。。。

    7 l: |! s' @0 s# s% T% P; j用贼和做贼还是有分别的,英国自威廉一世以降,历代王朝出身都还不错,没有刘邦、朱元璋这类的草莽人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12 12:05:29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1 19:17 2 H: n- @) b( {8 c
    用贼和做贼还是有分别的,英国自威廉一世以降,历代王朝出身都还不错,没有刘邦、朱元璋这类的草莽人物。 ...

    ) }# E4 I& \' L鲁莽者做贼,高贵者用贼。贼不可少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00:28 | 只看该作者
    道可道 发表于 2012-1-12 12:05 % m: @; H! m5 x! S
    鲁莽者做贼,高贵者用贼。贼不可少也。

    9 s; I" i* r! j+ c, T, L相互利用呗,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09:37:05 | 只看该作者

    . \& C# G; f, ]& L" V7 g3. 炮舰时代
    8 D$ H9 B" `" E: H8 n* i; o* j2 t2 ~5 Z" Q
    当德雷克在海上神出鬼没地劫掠西班牙商船之时,他的表兄霍金斯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向西班牙复仇。1571年,霍金斯盗而优则仕,跻身下议院,开始暗中影响英国海军的发展方向。1577年,霍金斯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进入海军理事会,次年出任司库。& g. g: h- L. {9 D1 J

    3 {, ?" ?: x1 a- @& s. g6 c海军理事会(Navy Board)是亨利八世1546年创建的行政机构,主持海军战舰船坞港口的日常管理。这是十六世纪英国海事领域最伟大的成就,是亨利八世留给英格兰最宝贵的遗产。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强大的海军,但都因人成事,人亡政息,摆脱不了衰败的宿命。政策的连续性以及长期规划和投资是海军成功的关键。倘若没有一套常设行政机构,英国也就不可能拥有一支常备海军,更不可能在一百年后发展成为职业化、正规化的皇家海军,夺得海上霸权。, M7 m8 i/ q3 h/ l$ Z

    0 [$ D! o2 N' @0 z伊丽莎白时代的海军理事会有五名官员,名义上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海军大臣负责;实际上司库是主持全局的核心人物。霍金斯加盟之前的理事会由资深将领温特(William Winter)把持 - 温特兄弟担任五大员中的三个职位。温特损公肥私,劣迹斑斑,但战功卓著,人脉广博。霍金斯的岳丈是前任海军司库,离职前曾经告诫说:“我终于拔掉了脚上这根棘刺,现在却要扎进你的脚底。” 霍金斯不信这个邪,拿着材料面见财政大臣塞西尔,状告温特贪污舞弊。塞西尔征求女王意见之后,接受了霍金斯的诉状,并任命他为海军司库。
    . P3 k, [5 y$ y2 M" D9 o
    6 e: O- [& H# l1 Q然而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解除温特兄弟的职务,迫使霍金斯和政敌共事。温特兄弟睚眦必报,到处制肘,甚至故意制造质量问题以构陷霍金斯。他们还让亲信散布谣言,说霍金斯进海军理事会以后损公肥私,大发其财,坐视皇家战舰泡在水里腐烂。正所谓众口铄金,用人不疑的塞西尔也顶不住舆论压力,下令彻查。1583年,由国务大臣、海军大臣、国库大臣领衔、包括德雷克、拉利、弗洛毕舍在内的十一位资深海军将领的委员会正式立案调查。调查结果完全洗雪了霍金斯的名声。伊丽莎白依然没有追究温特兄弟造谣诽谤的责任。温特五年以后在阻击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有卓越表现,并光荣负伤。
    0 g) t/ j' j" ^! a/ y: G  S0 w: L9 d2 D9 r: X
    这是伊丽莎白王朝的奇观 - 政府官员丢掉乌纱帽的事情非常罕见。伊丽莎白明察秋毫,但宽宏大量,可以原谅叛逆的贵族、不忠的大臣、欺诈的官僚,只要他们愿意悔改,认真办事。伊丽莎白可以容忍无赖却无法容忍傻瓜,她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因,还是身边像霍金斯这样正直而强干的人才实在太少了。霍金斯主持海军行政管理十年,努力提高后勤补给的组织效率,大力倡导建造新型战舰,以挑战西班牙的海上霸权。4 G! r) e+ C0 h2 ^. E

    + z! C- v8 F  m9 O, u8 V9 @8 G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享有无可争议的海上霸权。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西班牙拥有幅员辽阔的环球帝国,却没有专门用于海战的风帆动力舰船。绝大多数西班牙战舰实质是武装商船,为远洋运输而设计,携带火炮目的是自卫。因此西班牙战舰大多是千吨级的巨舰,船身宽阔,吃水很深,线条臃肿,船艏和船艉建有高大的船楼。这种设计的优点是航行平稳,抗风浪能力很强,可以携带数月的给养,搭载几百士兵;缺点是重心高,航速慢,灵活性差,只适合护航防御,基本没有攻击能力。西班牙的海战战术仍然是中世纪的接舷战,先用火炮破坏敌舰的风帆和缆绳,使敌舰失去行动能力,然后靠拢上去,由士兵登上敌舰实施攻击。这体现出西班牙的海战理念,仍然摆脱不了陆战的思维模式。  o5 c# `" B, S  m+ ?

    . `" s" @) H+ M$ w霍金斯倡导的新型战舰又称“减低造型”(Race-built),完全砍掉前船楼,大大缩小后船楼,船舷低矮,船体线条流畅,重心大大降低,可以装备大口径重炮而不至於影响船身的稳定性。这种战舰操纵方便,快速灵活,其海战战术建立在机动和炮火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特点和敌舰保持距离,尽量发挥火力优势,不给敌舰接舷的机会。其缺点就是承载不足,续航能力有限,不得不频繁靠岸补给。不明就里的西班牙人因此嘲笑英国佬吃得太多。英国著名海军史学家罗杰(Nicolas Rodger)的评论非常精辟:“伊丽莎白女王的舰队实质上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并非为远洋巡航而设计改装。她的臣民用来袭击西班牙商船的战舰也大同小异,更适合掠夺性战争,而非和平贸易;其目的是为了抢夺别人殖民帝国的成果,而不是为了建设他们自己的帝国。”3 }' K- F7 c, I% W' `1 V/ S

    8 }5 `6 r9 X) T( B; g既然谈到新型战舰,就不能不说说英国的铁炮。铁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合作为铸炮材料。首先铁的熔点远远高过青铜,铸造过程很难避免产生瑕疵;铁的质地比青铜脆弱,青铜炮如果装药过多只会鼓胀开裂,如果换了铁炮则会炸膛,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来铁的比重就超过青铜五分之一,工匠为了保险起见又将铁炮铸造得异常厚实,这样铁炮往往比同样口径的青铜炮重一半以上。一艘装载三十门青铜炮的战舰,最多只能装载二十门铁炮。然而铁也有青铜无法相比的优势,那就是矿藏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十六世纪的英国,铁的价格仅相当于青铜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5 T0 _, K( z" [1 A  e) H+ R* I
    + I, K: f* T1 F: p) ?% A
    有鉴于此,亨利八世执政末期大力支持英国冶铁业尝试铸造铁炮。1543年,皇家铸炮师威廉•利维特(William Levett)成功铸成一尊铁炮,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此后三十多年,在海军军理事会悉心培育下,英国铸炮工业迅速发展壮大。1548年英国有53座冶炼炉和锻造作坊,1573年猛增至110座,年产铁炮和炮弹数千吨。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到伊丽莎白王朝中期英国从一个火炮的纯进口国发展为主要出口国,成为整个欧洲唯一能够廉价批量生产中小口径铁炮的国家。从此火炮不再是君主强权的象征,而成为英国私掠船主可以轻易置办的“生产资料”。3 G2 Q) ]* q" p3 n* h; m& _
    ' _4 H% n% ]( C$ \2 @  k3 [- p
    9 X9 n/ n4 B, R6 R' ~& z
    十六世纪英国威尔顿地区的铸炮作坊示意图
    0 Z" |7 F) \5 g; m2 I
    , D+ ?) I! b6 m+ u) M 2 O( K! ?# x# S4 H4 d8 Z9 c
    英国铁炮8 g) R( D' T- d$ C: p

    : e" a& ~( x; D' z' N英国新型战舰的代表作当属“复仇号”(HMS Revenge)。复仇号是德雷克在抗击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乘坐的旗舰,因此一战成名。复仇号排水量440吨,长36米,宽9.6米,是一艘四桅帆船。复仇号有两层甲板,最底层甲板装备10门18磅重炮(意指炮弹重18磅,口径约15公分),通过船身的射窗发射实心炮弹;上一层甲板装备10门9磅火炮(口径约为11公分),另外在艏艉和船舷还有数量不详的小口径火炮和180支火枪。复仇号定员250人,包括军官和水手140人,以及炮手110人。和西班牙战舰上乘员分工严谨细致不同,英国战舰上的士兵一般都可以当作水手使用,而水手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操炮和射击,这样英国战舰在海战中能够承受相当严重的战损而依然战力不减。+ o) y! ?1 F/ Y, M
    1 {' r% _: ]: L9 k4 u

    2 C: r6 q  \0 J4 ^. v% I复仇号模型
    3 t* D! p8 P* a  A
    8 W% i/ a" p+ O: K4 Q1 W伊丽莎白继承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和囊空如洗的财政,不可能效仿亨利八世当年的庞大造舰计划。她执政的前二十年,用于海军的开销平均每年不足两万英镑,大致相当于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这期间英国海军添置了六艘600吨以上的传统巨舰,六艘200吨级的新型战舰,刚够替换陈旧淘汰的旧舰,总吨位并未增长。霍金斯无时无刻不面临捉襟见肘的财政窘境。他主持海军建设的前六年,只添置了一艘200吨以上的战舰。此后因为国际局势渐趋紧张,伊丽莎白女王向议会申请特别拨款,才相继建造了四艘新型战舰。霍金斯因陋就简,另辟蹊径,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改造旧舰。只要旧舰开进干船坞修缮,便会遭到霍金斯大刀阔斧的修改,削减船楼,压低船舷,拉长船身,更新船帆和锁具。待到战舰翻修完工开出船坞,往往面目全非,与新舰无异。英国海军就这样让霍金斯一艘一艘地升级换代,实现了战斗力质的飞跃。6 k+ Q0 c* K1 {1 Z( O* p/ S

    2 h, j+ |& @1 i) l6 l0 _如果说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海军从此可以扬名立万,跟海上霸权一较长短,这个结论可下早了一百年。无论铸炮技术还是造舰技术,此时的英国都没有竞争优势。1571年神圣同盟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勒般托海战中,西班牙桨船已经普遍装备50磅重炮,而英国战舰的火炮极少超过30磅。机动灵活也并非英国战舰的专属特征,西班牙和葡萄牙建造的轻帆船依然拥有速度优势。1597年拉利在葡萄牙海外便遭遇这样的对手,他事后回忆:“里斯本的轻帆船每天都蜂拥而来,在我们四周绕行,距离之近似乎投石可中,但我们根本无法追上其中的任何一只船 - 实在太灵巧快捷了。”
    ( `" }8 D. G& m' F' ]6 l6 P8 E/ W- P5 o$ v) i
    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贫穷、孱弱,在欧陆强权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海防才能生存下去。无论是海上战争、远洋航行,还是铸炮技术、炮舰结合,英国人都是后学晚辈,他们虚心学习西班牙、葡萄牙、热那亚、丹麦、苏格兰、法国等海上先驱者的经验教训,发展出适合自身条件和环境、切实有效的一套办法。伊丽莎白的海军因群英荟萃而逞一时之强,取得惊世骇俗的成就,但明显后劲不足,片刻辉煌之后便归于沉寂。
    1 M/ `, U# J) ~$ s  R- [1 n* B2 G* b4 O$ I& y) s

    / ]1 q$ K$ s3 s1 T. v4 Q! \+ I, G, V+ N0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1: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2-2-6 11:44 编辑
    6 a" a" K1 j7 z1 \- M. Z  \+ `! |0 _" i
    4. 战争风云
    ; z: o4 h4 Y7 Y0 p& j; p
    & ~& a: R% X! U' o7 z
    " k, W" H( y/ J! X$ ]7 z, r" \8 z+ }9 S
    进入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西班牙帝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不断挤压英国的生存空间。1578年,年轻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在北非战死,引发一场继承危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因母亲的世系位列继承人之一。1580年,腓力二世率军入侵葡萄牙,击败竞争对手,次年加冕葡萄牙国王,合并两大殖民帝国,成为世界霸主。1579年,爱尔兰爆发第二次德斯蒙叛乱,西班牙海军将领里卡尔德(Martinez de Recalde)率领一支舰队登陆爱尔兰,向效忠教皇的叛军运送增援部队。1583年,英国侦破一起行刺伊丽莎白的密谋,幕后主使赫然便是西班牙大使门多萨(Bernardino de Mendoza)。  |+ O) d7 M7 y$ c1 S7 Y

    ! v& b8 N. a: F" H* y5 ]英吉利海峡对面,形势也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尼德兰总督、西班牙名将帕尔玛公爵围剿荷兰新教政权捷报频传,1583年夺取敦克尔克和纽波特两大港口,1584年开始围困安特卫普,次年破城。图尔奈、马斯特里赫特、布鲁日、布雷达、根特等名城望风而降。1584年7月奥兰治公爵遇刺身亡,荷兰新教政权群龙无首,危在旦夕。尼德兰指日可定,帕尔玛公爵拔剑四顾,将犀利的目光投向海峡对面。1586年,帕尔玛公爵进谏腓力二世,请求领军三万入侵英格兰。0 f# ?) i/ S! r7 @% j( B- i+ l" Q
      `7 A/ }+ ~, Y& b) g
    各方面证据都表明,强权西班牙的血盆大口正在慢慢向英国合拢。伊丽莎白迟早要为她的王位决一死战,唯一的选择是现在就拿起武器,还是等到荷兰覆灭以后孤军奋战。财政大臣塞西尔忧心忡忡地表示:倘若陛下考虑开战,最好现在就动手,趁着国家还力所能及,荷兰人民还能提供支援。待到西班牙国王征服了这些地方,海上力量空前变得强大,再无其它战事和争端扰乱心神的时候,陛下无论靠自己的力量,还是海外的支援,都无法抗拒西班牙国王的图谋,终将屈服于他的淫威。
    9 e- v) q: A9 P5 H) r/ y# r6 P) K 1 M3 x3 N3 b9 V% f* v9 N( [8 o
    伊丽莎白面临一个痛苦抉择。西班牙是世界霸主,腓力二世的版图不但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意大利大部、还涵盖整个美洲和远东所有的贸易据点;他的堂弟鲁道夫统治着德意志和整个中欧。西班牙同奥斯曼土耳其一百多年的斗争铸造了一支强大的地中海舰队,鼎盛时期拥有划桨战舰140艘,风帆战舰70艘,此外还有一支总计30万吨的海商船队可供征用。伊丽莎白的皇家舰队只有20艘200吨以上的战舰,英国的商船总吨位只有区区4万吨。$ \5 F7 I% Z# }- X, I
    * w6 N6 |7 ?$ ~1 a3 ~5 k
    海上力量还不是两国差距最大的方面。腓力二世是欧洲最富有的君主,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国库,1571至1590的二十年间腓力二世总共获得价值830万英镑的白银。然而腓力二世的主要财源并非美洲白银,而是来自欧洲各地的税收。1585年腓力二世的财政收入总计1,100万杜卡特(Ducat),价值320万英镑。同时期伊丽莎白的财政收入还不足腓力二世的十分之一。德雷克素来目中无人,胆大包天,经常酒过三巡便拿腓力二世开涮,但清醒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腓力二世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君主,实力之强足以向全世界宣战。 0 s, H& G% L. ~, c

    # L1 m2 x+ {8 _" f1 ~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伊丽莎白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终于做出了历史性抉择。1584年7月,伊丽莎白指示霍金斯制定计划,准备远征加勒比海。1585年8月,伊丽莎白同荷兰签订攻守同盟,派遣8千英军到尼德兰助战。霍金斯的计划刚刚拟定,机会就来敲门了。这年5月,腓力二世突然下令扣押征用西班牙港口的所有外国商船,准备用于即将来临的远征。一艘英国商船乘乱冲出港口,将登船的西班牙官员和腓力二世的敕令带回英国。消息传开顿时群情激愤,朝野内外都断定腓力二世即将入侵英格兰。常年与西班牙领地贸易的伦敦商团怒不可遏,一夜之间从主和派变为主战派。伊丽莎白顺应民意,下令启动霍金斯的作战计划,派遣德雷克远征加勒比海炫耀武力,迫使西班牙知难而退。
    # H7 S9 Y0 ?; D1 T; q4 j 7 V. t. b5 }2 w2 Z4 u/ ?5 k
    1585年9月14日,德雷克率领29艘舰船搭载2,300步兵,扬帆远航杀奔加勒比海。虽然西班牙殖民当局事先得到预警,但德雷克依然轻易攻陷加勒比海重镇圣塔多明戈和卡塔吉纳,彻底暴露了西班牙防御体系的混乱。次年4月德雷克的舰队满载战利品和赎金返航,途中炸毁佛罗里达的西班牙港口圣奥古斯丁,仅与价值70万英镑的美洲护航舰队擦肩而过。德雷克此次远征依然以私掠船为主,船队仅有两艘皇家战舰。然而德雷克此行手持伊丽莎白女王的私掠许可证,已经构成了战争行为。" {% @7 K# `* |* L; z2 }* I1 i  F

    4 Y0 Z8 e, f/ A  }1 t/ v! h德雷克远征造成的物质损害微不足道,但产生的心理冲击不可估量。君主的声誉重于生命,而没有哪个欧洲君主的声誉能跟腓力二世相比。其实有识之士早已看出西班牙帝国外强中干,是个泥足巨人,这层窗户纸却让一个欧洲边缘小国的海盗捅破了。马德里朝廷商议的结果,首先是加强加勒比海地区的防务,其次是严惩肇事者以儆效尤。随后腓力二世下令做好入侵英国的准备。伊丽莎白竭力遏阻战争,结果却挑起了战争。
    / D' r4 E3 a$ q: Z! X 3 ]& B* J, z$ {. M# Q
    这是一场双方都不情愿的战争。对于腓力二世来说,英国是遏制法国的天然盟友,除非万不得已不愿兵戎相见。早在1570年教皇庇乌斯五世(Pius V)便发布敕令,声称伊丽莎白篡夺王位,宣扬异端,号召英国天主教徒推翻她的统治。十多年来历任教皇都期望腓力二世入侵英国,为罗马教廷收复失地。但腓力二世不为所动,竭力维持伦敦和马德里之间的外交联系。他容忍了伊丽莎白劫持西班牙军饷,容忍了伊丽莎白援助荷兰新教叛逆,容忍了伊丽莎白支持英国海盗的劫掠行径。倘若不是德雷克在加勒比海攻城略地,危及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根基,他绝不会断然开战。$ W/ v1 k9 C( f
    8 _; d7 t4 J# D; x1 [! J5 E: O! `8 _% j
    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倘若和平有望,她绝不愿意选择战争,对抗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直到西班牙无敌舰队扬帆起航之日,伊丽莎白都没有放弃外交努力。她根本不敢奢望战胜西班牙,只希望以战求和,迫使西班牙谈判妥协,保住荷兰新教政权,保住自己的王位。) m) F6 g* P7 o+ h- Y" Z8 T
    ) g6 y2 ?3 M$ K. s  |1 n& Z' O. Z
    伊丽莎白的皇家舰队此时只有区区21艘战舰,长久以来一直奉行近海防御,除了少数几艘参加了德雷克的远征,从来没有远离英国海岸作战。伊丽莎白女王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包括海军司令霍华德(Charles Howard)在内的大部分贵族主张在英国沿海严阵以待。德雷克坚决反对消极防御的战略,他豪气干云地宣称,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守,应该主动出击,将敌舰消灭在其停泊的码头旁。
    3 \5 K* W& B% K2 |; E% V" [ $ {7 [% f$ ^  D2 S
    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德雷克于1587年4月2日率领他的私掠舰队再度出击。4月19日,德雷克舰队悄悄来到西班牙卡迪兹港(Cadiz)海外,突然袭击冲入港湾。德雷克舰队在卡迪兹港停留了三天,击沉了24艘停靠港湾的西班牙船只,打退了6艘西班牙划桨战舰的反击。随后德雷克率领舰队来到圣文森特海角附近,在大西洋航线上一字排开,守株待兔。6月8日,葡萄牙商船圣腓力号自印度洋返回,径直闯进德雷克的包围圈。经过几个小时的炮战,德雷克俘获圣腓力号,胜利返航,6月26日抵达普利茅斯。此次远征掳获的战利品总价值14万英镑,大股东伊丽莎白分得4万英镑。五天之后,行动迟缓的西班牙海军才出动35艘战舰出海搜寻德雷克,在大西洋上兜了几个圈子,精疲力竭一无所获,直到十月初才返回西班牙。这次袭击使西班牙蒙受九牛一毛的财产损失,但入侵英国的计划因此被推迟了一年多。9 Z2 }, E2 P  h+ t$ _4 T
      k( W3 q" h6 d& W" I
    虽然长久以来海盗就肆虐大西洋,此前还没有人敢对西班牙本土下手,德雷克奇袭加迪兹在西班牙引起普遍的震惊和恐慌。然而德雷克心里很明白,这次行动只不过灼伤了西班牙国王的胡须。他的所作所为只不过羞辱和激怒了腓力二世,并未削弱西班牙帝国的实力。德雷克对伊丽莎白坦白道:我几乎不敢向陛下汇报西班牙国王集结的庞大军队...请让英国做好准备,尤其是海防。现在就阻止他,永远阻止他。
    1 @; F1 x  t0 U3 n   t# `+ w1 k) ^8 u7 w/ c
    得胜归来的德雷克意外地遭到了女王和朝臣的冷遇。伊丽莎白只不过想给西班牙一个警告,而德雷克却打了腓力二世一记耳光。西班牙帝国的尊严受到极大挫伤,恐怕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能挽回脸面。塞西尔对德雷克的胆大妄为出离愤怒,认为这个愚蠢的举动除了加深两国之间的敌意,别无益处。为了挽回局面,伊丽莎白写信给帕尔玛公爵,声称德雷克侵略西班牙本土纯粹自行其是,既没有遵从她的指令,也违反她的本意。4 o, q" E9 z, s: P
      c5 T2 q/ \$ j* _
    1588年初大敌当前之际,伊丽莎白却下令遣散半数海军官兵,不许德雷克出海,随后遣使前往荷兰出席三方会议,同帕尔玛公爵商谈停战条款。谈判拖了六个星期,结果却让伊丽莎白大失所望。显然腓力二世已经下定决心入侵英国,只想通过谈判为组建无敌舰队赢得时间。如同困兽一般的德雷克再次写信给伊丽莎白,请求出海作战,拒敌于国门之外。有关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情报如同雪片一般飞来,老成持重的伊丽莎白此时也如坐针毡,踌躇再三以后终于答应了德雷克的要求,并下令英国海军总动员,除了海峡舰队以外所有舰船向普利茅斯港集结,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 z, y" D7 A: [% [0 a: e- Y. x ( M; Z$ O/ v5 j& o8 r8 {

    # F% a+ _/ x- F  }9 j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15:57 , Processed in 0.0536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