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席琳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9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宛平县城

热度 11已有 756 次阅读2019-11-4 04:32 |个人分类:拉拉杂杂

2019-11-3

煮酒的一个帖子中,提到了宛平县城。记得年轻的时候,曾每周一次骑自行车经过宛平县城卢沟桥,到良乡公干,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也还比较熟悉。

宛平县城在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开建,历三年(1640年)而成,原为军营,称拱北城:小小屯兵拱北城,城门三百三十钉,城内三百三十个兵。城分东西两个城门,西门永昌,东门顺治。


话说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从西门进入宛平城内。也是1644年,大清入关后,从东门入城,取年号顺治,并随后将拱北城改称拱极城,永昌门改称威严门,算是定数。这是根据清朝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笔记中的说法:
  • 《春明梦余录》云辽之正殿曰洪武,元之正殿曰大明,后之国号年号先定焉。余谓明崇祯间,筑拱极城于卢沟桥,前曰顺治,后曰永昌,一为本朝年号,一符闯贼僭号。又闻父老传刘诚意对明太祖国祚之问云:逢顺则止。一闯贼僭号大顺,亦何足道?实符本朝顺治年号。
关于拱北和拱极城的名字,谁先谁后,说法不一,以讹传讹的比较多。有清一朝,统称拱极。另外古人对于方位的把握,没有现代人准确,以至于把东门说成是北门,西门说成了南门。根据成书于康熙五年的《明季北略》这本书中的记载,似乎在崇祯的时候,就已经叫拱极城了。而且顺治门和永昌门的命名,是崇祯皇帝御笔亲为:
  • (崇祯十一年)二月,城芦沟,名拱极城。太监督役,掠途人受工,民力为惫。城既成,向北京一门,题额曰顺治门,向保定一门,题额云永昌门。数之前定,如此异矣。去京四十里,西南有芦沟河,本桑干河也。俗又呼浑河。有桥跨芦沟河上,为芦沟桥,金明昌初建芦沟晓月,为京师八景之一。所城即此。至于掠途人受工,民力竭矣。况是岁十月,高起潜兵败于芦沟桥,苟无其人,虽有坚城,亦安足恃哉!
可是根乾隆年间刊印的四库全书《钦定日下旧闻考》中的记载,明朝原称拱北,清朝才称拱极:
  • 原议者谓芦沟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又须筑城以卫兵。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城名拱北,南曰永昌,北曰顺治。剏于崇祯丁丑特设参将控制之。臣等谨案北城,本朝更名拱极城,复改永昌门曰威严,屡事修葺。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游击各员守。

《日下旧闻考》中又说:拱极城内路东有观音庵,路西有兴隆寺。关于观音庵和兴隆寺,1933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前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两边都是荒地,一个很大的铜佛头和一些铜像残体横陈在县立学校里的地上。这在许地山写的散文《忆卢沟桥》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另外许地山也说,清改拱北为拱极,永昌门为威严门。可见老一代读书人,做学问还是比较认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Image result for 宛平城 地图"
威严门曾为永昌门:
Image result for 宛平城 威严门"

大概在198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50周年的时候,宛平城里建成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再后来的时候,大约到了1993年,修建了新的公路桥,卢沟桥和卢沟晓月成了历史保护文物,从前骑自行车畅通无阻如履平地的卢沟桥就不让车马行人随便通过了。
1

膜拜
1

鸡蛋
4

鲜花
1

路过
1

雷人
1

开心
1

感动
1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老兵帅客 2019-11-4 09:55
楼主啊,村野小说是最信不得的。李闯啥时候在宛平打过仗啊,人家就是在沙河与我大明的三大营打了一仗,对方刚听到李闯的炮声就自行崩溃了,哪里还有胆量在宛平抵抗?
回复 testjhy 2019-11-4 19:19
说不定我们曾经在良乡擦肩而过,
回复 脊梁硬 2019-11-4 21:11
"八年抗战"起于如此内陆而非边关,国之耻。
回复 老财迷 2019-11-7 19:50
最后一句有疑,我在2002年和友人去卢沟桥,从城里往外去要收门票。为省票钱,我们绕了一圈到另一边桥头,从城外往城里走,走的很坦然,查票的人不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3 19:11 , Processed in 0.0338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